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以往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单纯地将知识灌输给孩子们,让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应付接下来的考试。因美术未被列入到考试的范围之内,所以美术也就成为学生与家长眼中“不重要”的学科。但是现阶段的美术教学并不止让孩子掌握绘画技巧,而是在其中渗透德育知识,使孩子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引言:
高中学生面临着较为沉重的升学压力因而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而高中阶段也是孩子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因其身体与心理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高中教师应积极做好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美术课程致力于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要在開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鼓励学生表露情感
在开展美术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情感与看法,学生是美术课堂中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孩子们开展,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胆表达自身的情感,充分调动他们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愿意主动参与到课程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潜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在开展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对于作品独特的看法与主张,并且鼓励学生在表达自身看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认识程度;在开展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欣赏画作的作者与创作的背景,使自身的思想情感与表达方式与作品表现的主体一致,便于更好地开展美术课程的教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评价方式是否科学,能否帮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身看法的同时增强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二、通过知名画家经历渗透德育知识
传统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讲解绘画的方法,在讲解过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练习本次课程所学的绘画技巧,这样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积极性。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大部分美术课堂的时间都会被孩子们用来学习其他更加重要的科目,留给美术课程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要想在美术课堂之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就是要让美术课程可以充分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老师的身上。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讲述一些知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趣事,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的趣味所在。如顾恺之吃甘蔗的故事,教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讲解方式将顾恺之的趣事分享给学生,让孩子们了解顾恺之的同时也更加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相比较于枯燥乏味的绘画技巧,孩子们更加喜欢知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发生的趣事,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也使得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高中学生拥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他们倾听故事的同时,经过教师的引导与画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德育知识的渗透都是从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机会,在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好榜样。
三、通过美术想象课程渗透德育知识
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却高于生活,美术创作需要作者拥有较强的创造能力与想象力,一个缺乏想象力的画家是无法创作出一幅完美的画作,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的作品变得更加饱满。教师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可以准备好一个主题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后开展创作。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创作,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完成作品,在创作结束过后每个小组要分别介绍创作的理由,并且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要辩证地看待作品,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的教学方式进一步锻炼孩子们批判性的思维。
四、通过作业管理进行德育的渗透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美术课程的作业不应使孩子们产生太大的压力,因此美术课程的作业应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且将其落实到画纸之上。每一个孩子对于美的认识都是不同的,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每一个学生的作业都是通过仔细观察后才落实到画纸之上的,在寻找美的过程中,一些生活中美好的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思考方式,对孩子们的思想品质带来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考察一个人的品德品质,正确的三观是基础,无论在未来的生活中还是现如今的学习中,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品质。美术这门学科本就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老师用正确的方式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对于德育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美术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茹茹.浅谈高中美术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09):188.
[2]林珠荆.高中美术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24):65-66.
[3]邹琴.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8(01):116.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德育渗透
引言:
高中学生面临着较为沉重的升学压力因而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而高中阶段也是孩子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因其身体与心理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高中教师应积极做好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美术课程致力于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要在開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鼓励学生表露情感
在开展美术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情感与看法,学生是美术课堂中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孩子们开展,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胆表达自身的情感,充分调动他们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愿意主动参与到课程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潜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在开展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对于作品独特的看法与主张,并且鼓励学生在表达自身看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认识程度;在开展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欣赏画作的作者与创作的背景,使自身的思想情感与表达方式与作品表现的主体一致,便于更好地开展美术课程的教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评价方式是否科学,能否帮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身看法的同时增强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二、通过知名画家经历渗透德育知识
传统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讲解绘画的方法,在讲解过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练习本次课程所学的绘画技巧,这样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积极性。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大部分美术课堂的时间都会被孩子们用来学习其他更加重要的科目,留给美术课程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要想在美术课堂之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就是要让美术课程可以充分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老师的身上。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讲述一些知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趣事,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的趣味所在。如顾恺之吃甘蔗的故事,教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讲解方式将顾恺之的趣事分享给学生,让孩子们了解顾恺之的同时也更加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相比较于枯燥乏味的绘画技巧,孩子们更加喜欢知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发生的趣事,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也使得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高中学生拥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他们倾听故事的同时,经过教师的引导与画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德育知识的渗透都是从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机会,在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好榜样。
三、通过美术想象课程渗透德育知识
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却高于生活,美术创作需要作者拥有较强的创造能力与想象力,一个缺乏想象力的画家是无法创作出一幅完美的画作,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的作品变得更加饱满。教师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可以准备好一个主题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后开展创作。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创作,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作完成作品,在创作结束过后每个小组要分别介绍创作的理由,并且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要辩证地看待作品,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的教学方式进一步锻炼孩子们批判性的思维。
四、通过作业管理进行德育的渗透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美术课程的作业不应使孩子们产生太大的压力,因此美术课程的作业应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且将其落实到画纸之上。每一个孩子对于美的认识都是不同的,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每一个学生的作业都是通过仔细观察后才落实到画纸之上的,在寻找美的过程中,一些生活中美好的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思考方式,对孩子们的思想品质带来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考察一个人的品德品质,正确的三观是基础,无论在未来的生活中还是现如今的学习中,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品质。美术这门学科本就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老师用正确的方式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对于德育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美术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茹茹.浅谈高中美术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09):188.
[2]林珠荆.高中美术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24):65-66.
[3]邹琴.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8(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