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教育学研究也发现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正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课堂教学中抓住问题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所在.谈到问题的有效性,就不得不说设问点的选择,因为只有实现了设问点的有效性,才能更大的提高所设问题的有效性.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发生点,使所设之疑合理、适当、有意义,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呢?
一、在课的导入点上设问
无论什么类型的课都涉及到导入环节,导入对整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而在导入处采用设问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更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而且也是比较直接和简单的.在问题的提出的方式上可以采用诱导式的,也可以采用悬念式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选择.例如,在苯一节的课堂教学导入中,笔者曾用悬念设问方式完成了导入.具体导入过程如下:
师:学生,有这样一种有机化合物,它的分子式中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其密度小于水,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但其却是第一类致癌物.在我们喝的软性饮品中如汽水﹑果汁饮品﹑果汁味饮品中有它的身影,在我们居住的楼房中也有它,一旦被它攻击了,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会被麻痹,还会引起急性中毒.重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严重者会因为中枢系统麻痹而死亡.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一脸茫然和恐惧表情
师:它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共同来揭开它的面纱,请将书翻到……
二、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设问
所谓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是指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关键环节,若在此次设置问题进行提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对知识的整体性突出非常有帮助.通常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在旧的知识回顾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以启发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进而实现教学环节的有效过渡,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例如,在浓硫酸的教学中,在新课之前可以采用旧知识回顾完成新问题的引入,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
师:你们知道稀硫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稀硫酸能否跟铜反应?
那么浓硫酸能否跟铜反应?
师:好,那么我就来共学生习有关浓硫酸的有关性质.
通过类似的问题设置,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最终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在障碍发生点上设问
所谓障碍发生点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时间段,它具有瞬间性和多样性.不同的学习内容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障碍,而同一个学习内容也会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障碍.教师如能抓住学生障碍点生成前的关键期给予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快速的找到方法或策略将障碍点消灭在萌芽中.提问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例如,在萃取实验中,当学生实验由于萃取剂没有准备而即将出现障碍点时,教师可以马上给出提示性的问题.“学生,你们的反应条件准备好了吗,可以进行了吗?”
四、在课堂兴趣点上设问
所谓课堂兴趣点,就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知识点(学习内容).有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样在化学的课堂上也需要一定的兴趣加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的实现.没有兴趣,学生就会处于被动的学习或者消极的学习,这对知识的掌握非常不利.教师要挖掘所学知识的兴趣点,并通过这个兴趣点设置有效的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SO2的制取过程及掌握Na2SO3+H2SO4(稀)1SO2+X+2H2O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时,我们可以抓住SO2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性质和日常火柴燃烧的生活经历来以激发学生对此知识学习的兴趣.
五、在学生模糊点上设问
所谓模糊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所处的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状态.这种状态是通常学习新知过程中都会表现出的一种状态.不同的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其过渡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的多次例题分析就可以得到知识的迁移,相对较差的学生就需要教师的帮助了.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准确的判断学生是否处在模糊状态,并及时给予提示性和诱导性的提问,使其缩短模糊状态时间,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大有帮助.
例如,在对有机化合物概念上,比如,酯和脂;氨、胺和铵;氢氧根离子(OH-)和羟基(—OH)的区别差异.还有学生对某些名字的书写模糊,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字,如蓝色错写成兰色、pH 写成 PH(p 应为小写).除了以上的还有就是化学名称的读音模糊,如酵也应读作 jiào (教),如发酵、酵母等而不读作 xiào (孝)等.
六、在课尾总结共鸣点上设问
在常规课堂教学结尾时,教师都要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一下小小的总结,以达到回顾、巩固、知识再认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容易形成共鸣,这也是进行问题设置的好机会,也是是教学有效性升华的一次好契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发问的形式进行总结与引领回顾.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意创设一个或几个疑问,留给学生到课后去思考,这样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为上好下节课涂上一点神奇色彩.这对学生课后预习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例如,在氯气的制取课堂教学的结尾处,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提问.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的名字叫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名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生成的物质中有无气体,有什么味道?你能用几个字给予概括啊?等.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中设问点的选择一门学问,其设置点选择的是否恰当、合理,其后果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设问点选择上要坚持“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力争实现设置问题的知识的关联性,目的预设性、信息传递性及思维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中荣.高中化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3).
[2]李传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6).
一、在课的导入点上设问
无论什么类型的课都涉及到导入环节,导入对整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而在导入处采用设问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更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而且也是比较直接和简单的.在问题的提出的方式上可以采用诱导式的,也可以采用悬念式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选择.例如,在苯一节的课堂教学导入中,笔者曾用悬念设问方式完成了导入.具体导入过程如下:
师:学生,有这样一种有机化合物,它的分子式中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其密度小于水,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但其却是第一类致癌物.在我们喝的软性饮品中如汽水﹑果汁饮品﹑果汁味饮品中有它的身影,在我们居住的楼房中也有它,一旦被它攻击了,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会被麻痹,还会引起急性中毒.重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严重者会因为中枢系统麻痹而死亡.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一脸茫然和恐惧表情
师:它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共同来揭开它的面纱,请将书翻到……
二、在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设问
所谓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是指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关键环节,若在此次设置问题进行提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对知识的整体性突出非常有帮助.通常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在旧的知识回顾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以启发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进而实现教学环节的有效过渡,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例如,在浓硫酸的教学中,在新课之前可以采用旧知识回顾完成新问题的引入,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
师:你们知道稀硫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稀硫酸能否跟铜反应?
那么浓硫酸能否跟铜反应?
师:好,那么我就来共学生习有关浓硫酸的有关性质.
通过类似的问题设置,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最终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在障碍发生点上设问
所谓障碍发生点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时间段,它具有瞬间性和多样性.不同的学习内容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障碍,而同一个学习内容也会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障碍.教师如能抓住学生障碍点生成前的关键期给予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快速的找到方法或策略将障碍点消灭在萌芽中.提问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例如,在萃取实验中,当学生实验由于萃取剂没有准备而即将出现障碍点时,教师可以马上给出提示性的问题.“学生,你们的反应条件准备好了吗,可以进行了吗?”
四、在课堂兴趣点上设问
所谓课堂兴趣点,就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知识点(学习内容).有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样在化学的课堂上也需要一定的兴趣加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的实现.没有兴趣,学生就会处于被动的学习或者消极的学习,这对知识的掌握非常不利.教师要挖掘所学知识的兴趣点,并通过这个兴趣点设置有效的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SO2的制取过程及掌握Na2SO3+H2SO4(稀)1SO2+X+2H2O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时,我们可以抓住SO2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性质和日常火柴燃烧的生活经历来以激发学生对此知识学习的兴趣.
五、在学生模糊点上设问
所谓模糊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所处的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状态.这种状态是通常学习新知过程中都会表现出的一种状态.不同的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其过渡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的多次例题分析就可以得到知识的迁移,相对较差的学生就需要教师的帮助了.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准确的判断学生是否处在模糊状态,并及时给予提示性和诱导性的提问,使其缩短模糊状态时间,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大有帮助.
例如,在对有机化合物概念上,比如,酯和脂;氨、胺和铵;氢氧根离子(OH-)和羟基(—OH)的区别差异.还有学生对某些名字的书写模糊,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字,如蓝色错写成兰色、pH 写成 PH(p 应为小写).除了以上的还有就是化学名称的读音模糊,如酵也应读作 jiào (教),如发酵、酵母等而不读作 xiào (孝)等.
六、在课尾总结共鸣点上设问
在常规课堂教学结尾时,教师都要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一下小小的总结,以达到回顾、巩固、知识再认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容易形成共鸣,这也是进行问题设置的好机会,也是是教学有效性升华的一次好契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发问的形式进行总结与引领回顾.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意创设一个或几个疑问,留给学生到课后去思考,这样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为上好下节课涂上一点神奇色彩.这对学生课后预习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例如,在氯气的制取课堂教学的结尾处,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提问.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的名字叫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名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生成的物质中有无气体,有什么味道?你能用几个字给予概括啊?等.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中设问点的选择一门学问,其设置点选择的是否恰当、合理,其后果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设问点选择上要坚持“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力争实现设置问题的知识的关联性,目的预设性、信息传递性及思维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中荣.高中化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3).
[2]李传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