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总结中西医结合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结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32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療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脑血管情况都有明显好转,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值得今后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补阳还五汤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现代医学中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等,是因为供应大脑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造成的,官腔狭窄,闭塞或者是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软化坏死,缺血缺氧,出现对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该病,将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案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I.I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人院病例80例,所有患者无明显心、肝、肾功能障碍,近期没有出血病史,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各位四十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51-83岁,平均(61.9±6.5)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和病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而治疗组在这个基础上辅以中医治疗。在西医的治疗中,运用蝮蛇抗栓酶溶解血栓;维脑路通用以改善侧肢循环;速避宁抗血小板凝集;采取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用以促进脑细胞代谢,同时加上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在中医治疗中,采用偏瘫复原丸进行治疗,1丸/d,2,次/d,同时两组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都要尽早进行肢体功能段能。
1.3 观察指标
痊愈:患者的牛活可以自理,头疼头晕等症状消失,病患的肢肌力达到六级以上;显效:体征,症状出现明显好转,患者的肌力达到两级以上;好转: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好转,肌力一级以上;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出现好转,肌力一级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IO.O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秩和检验;数据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x±s);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结果表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未出现不良反应,且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处于“中风”的范畴,虽然中风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之分,但出血性的脑病后期和缺血性脑病完全一致,都表现为南缺血性瀑布形成、血粘滞度增加、血流变缓、脑细胞缺血缺氧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
在现代医学中主要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维持正常颅压,控制血压,实施再灌注和脑细胞活性药物等治疗模式。祖国医学辨证为血淤气虚,主要通过补气活血,开窍醒脑,疏通经络等治疗,所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是有肯定的效果。早期的治疗目的是为了促进血管再通以及打断缺血瀑布来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元,缺血性损伤在与缺血的程度有关的同时,还和缺血的时间相关,因此脑梗死在发病后治疗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溶栓治疗是早期治疗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同时可能会伴随有出血等并发症。我们使用五阳功能汤加减,活血通络,补气益气是其主要的功能。有关研究表明:南当门,红花,桃仁,川穹等药物组成的本方,都有显著抑制血小板功能、延缓血液凝同、显著改善血液流变等药理作用,同时也是作为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原理。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临床治疗中,将中西医相结合并在早期辅以补阳还五阳汤加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医学价值。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病种,病因复杂,因其由多种因素引起,因此对于它的治疗必须运用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来进行综合救治,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使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可以突出个性化的治疗,而且不局限于时间的限制,疗效显著,双管齐下,拥有较小的副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西医的结合并不等于一加一的中医药和西药的单纯结合,而是要根据病人的病症具体分析,辩证地看待,合理地用药,做好全身的调整,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相信在今后的临床医学中,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方式将会得到广泛使用。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补阳还五汤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现代医学中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等,是因为供应大脑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造成的,官腔狭窄,闭塞或者是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软化坏死,缺血缺氧,出现对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该病,将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案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I.I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人院病例80例,所有患者无明显心、肝、肾功能障碍,近期没有出血病史,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各位四十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51-83岁,平均(61.9±6.5)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和病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治疗,而治疗组在这个基础上辅以中医治疗。在西医的治疗中,运用蝮蛇抗栓酶溶解血栓;维脑路通用以改善侧肢循环;速避宁抗血小板凝集;采取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用以促进脑细胞代谢,同时加上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在中医治疗中,采用偏瘫复原丸进行治疗,1丸/d,2,次/d,同时两组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都要尽早进行肢体功能段能。
1.3 观察指标
痊愈:患者的牛活可以自理,头疼头晕等症状消失,病患的肢肌力达到六级以上;显效:体征,症状出现明显好转,患者的肌力达到两级以上;好转: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好转,肌力一级以上;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出现好转,肌力一级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IO.O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秩和检验;数据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x±s);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结果表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未出现不良反应,且两组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处于“中风”的范畴,虽然中风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之分,但出血性的脑病后期和缺血性脑病完全一致,都表现为南缺血性瀑布形成、血粘滞度增加、血流变缓、脑细胞缺血缺氧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
在现代医学中主要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维持正常颅压,控制血压,实施再灌注和脑细胞活性药物等治疗模式。祖国医学辨证为血淤气虚,主要通过补气活血,开窍醒脑,疏通经络等治疗,所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是有肯定的效果。早期的治疗目的是为了促进血管再通以及打断缺血瀑布来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元,缺血性损伤在与缺血的程度有关的同时,还和缺血的时间相关,因此脑梗死在发病后治疗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溶栓治疗是早期治疗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同时可能会伴随有出血等并发症。我们使用五阳功能汤加减,活血通络,补气益气是其主要的功能。有关研究表明:南当门,红花,桃仁,川穹等药物组成的本方,都有显著抑制血小板功能、延缓血液凝同、显著改善血液流变等药理作用,同时也是作为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原理。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临床治疗中,将中西医相结合并在早期辅以补阳还五阳汤加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医学价值。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病种,病因复杂,因其由多种因素引起,因此对于它的治疗必须运用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来进行综合救治,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使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可以突出个性化的治疗,而且不局限于时间的限制,疗效显著,双管齐下,拥有较小的副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西医的结合并不等于一加一的中医药和西药的单纯结合,而是要根据病人的病症具体分析,辩证地看待,合理地用药,做好全身的调整,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相信在今后的临床医学中,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方式将会得到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