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就几年多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我们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1 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从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采取“问题”驱动式、小组互动式、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我们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我们设计的“简谐运动”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通过演示气垫式弹簧振子的运动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为什么说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有什么特点?然后,给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探究类似课本的弹簧振子。由两根弹簧的弹簧振子运动,探究活动结束后,再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述各组的探究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若自己回答不出,自己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帮助解决,若还不能解决,也可请其他组的成员帮忙解决。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兴奋点,小组代表讲述自己的探究成果后,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始终在一种兴奋状态中来完成学习,既享受了自己的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又激发了自己不断探讨新问题的兴趣。
2 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前,可以这样导课:我们准备一个单摆,让摆球从教师的鼻子附近由静止释放,学生肯定以为摆球回在返回的过程中打到我们的鼻子而担心害怕,而事实结果却不是如此,我们此时乘势导入新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3 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但对于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教学时,可从实验中提出六个设问:(1)当条形磁铁的N计插入螺线管时,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2)什么时候产生感应电流?线圈中的有磁感线时就有感应电流吗?(3)如何产生感应电流磁场?什么时候产生?(4)感应电流磁场如何阻碍原磁场的变化?(5)磁铁的N极下插时,为什么感应电流和线圈会产生N极与之相斥?(6)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学生领悟到以上设问的学习方法后,自己找到答案,也理解了楞次定律的规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画草图分析实验以及亲自操作实验等,就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的具体方法。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我们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我们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1 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从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采取“问题”驱动式、小组互动式、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我们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我们设计的“简谐运动”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通过演示气垫式弹簧振子的运动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为什么说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有什么特点?然后,给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探究类似课本的弹簧振子。由两根弹簧的弹簧振子运动,探究活动结束后,再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述各组的探究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若自己回答不出,自己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帮助解决,若还不能解决,也可请其他组的成员帮忙解决。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兴奋点,小组代表讲述自己的探究成果后,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始终在一种兴奋状态中来完成学习,既享受了自己的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又激发了自己不断探讨新问题的兴趣。
2 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前,可以这样导课:我们准备一个单摆,让摆球从教师的鼻子附近由静止释放,学生肯定以为摆球回在返回的过程中打到我们的鼻子而担心害怕,而事实结果却不是如此,我们此时乘势导入新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3 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但对于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教学时,可从实验中提出六个设问:(1)当条形磁铁的N计插入螺线管时,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2)什么时候产生感应电流?线圈中的有磁感线时就有感应电流吗?(3)如何产生感应电流磁场?什么时候产生?(4)感应电流磁场如何阻碍原磁场的变化?(5)磁铁的N极下插时,为什么感应电流和线圈会产生N极与之相斥?(6)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学生领悟到以上设问的学习方法后,自己找到答案,也理解了楞次定律的规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画草图分析实验以及亲自操作实验等,就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的具体方法。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我们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我们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