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群孩子:在他们呱呱坠地之后,牙牙学语之时,他们的父母却不得不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而奔波他乡。他们只有在偶尔的电话声波中,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他们被大多数学者和专家称作“留守儿童”。
有这样一位“妈妈”:她把自己的家办成了“替补学校”,以“老师妈妈”的身份给留守儿童一个放学后的“家”。她就是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枳沟小学教师吕映红,当地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留守妈妈”,孩子亲切地称她为“老师妈妈”。
当每天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就背着书包,排着队往吕映红家里去。这个8小时以外的课堂,对他们而言,更是心灵的港湾,是一个温暖的怀抱。辅导功课、交流谈心、倾听孩子们诉说对远方父母的思念,吕映红一个人担起了这些工作。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山东诸城山区小学女教师吕映红,用近30年的坚守诠释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爱点亮了留守儿童的心灵,被人们称为老师妈妈”、“爱心妈妈”、“留守妈妈”。51岁的吕映红现在是诸城市枳沟镇枳沟小学四年级33名学生的班主任,从1984年当上民办教师开始,她已经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工作了28年。虽然她头顶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桂冠,担任着“吕映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但是她依然谦逊朴实。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
“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这是吕映红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也是她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不断增多,且大多由爷爷奶奶来照料。为了让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吕映红把自己的家办成了8小时之外的“替补学校”。常年在上海打工的张晓说:
“我们在外很安心,不像其他工友那样整天牵挂孩子,因为孩子在吕老师家里。”
由于村里会理发的师傅少,父母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手脚也不利索,一个个像幼苗一样稚嫩的可爱的孩子们常常“灰头土脸”。吕映红想让孩子们精神起来,便想“从头开始”,于是有了自己动手给孩子们理发的主意。但是从来没有理过发的她对着一颗颗小脑袋犯了难。正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吕映红瞧见了刚上小学的女儿。孩子还小,还不懂得“揽头剃没有好手艺”的道理,便乖乖坐在板凳上任由妈妈摆布。吕映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给女儿理完了发。没想到一照镜子,女儿被镜子里的怪模样气得哇哇大哭。所谓,隔行如隔山。无奈之下,吕映红只得跟着剃头师傅学起了手艺。回家之后便拿着葫芦练习。出师后,“义务理发师”吕映红一干就是10年。
由于留守儿童较多,每次开家长也会成了吕映红的大难题。在开家长会前夕,吕映红让孩子们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可有一个孩子总不肯动笔。在吕映红的耐心询问和开导之下,孩子从桌子里拿出一本日记本,满满一本都是对爸妈的思念。吕映红心疼极了,将日记本寄给了孩子的父母。在吕映红的疏导和宽慰下,这个孩子慢慢地理解了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也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才会辗转他乡,知道父母正是为了深爱自己才会奔波外地。
王瑶瑶是吕映红班上的一个单亲家庭孩子,母亲半年前因病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这个11岁的孩子每天既要自己做饭、照顾生病的奶奶,又要坚持上学,生活得很艰辛。在过去的3年中,吕映红不仅在思想上鼓励她、安慰她,更在生活上照顾她、资助她。
一次,王瑶瑶感冒发烧,当吕映红把她搂在怀里时,她对吕映红说:“老师,今后我就叫您‘老师妈妈’好吗?”吕映红心里一酸,动情地说:“好呀,老师当然愿意当这个妈妈了,我还害怕做得不好,不够格呢!”从此,王瑶瑶不仅有了一个令她自豪的妈妈,还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烂漫,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我要当好全班同学的‘老师妈妈’,了解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吕映红从教28年,受过她资助的学生连她本人也说不清。为了引导任课教师也来关注学生发展,形成关心关爱的浓厚氛围,她倡导建立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会诊”学生学习、品德和其他情况的制度。在吕映红的带动下,她所在的枳沟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特殊困难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人人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吕映红不仅给了学生无私的、博大的爱,更履行了人民教师的天职——她执教的学生成绩都很优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吕映红本不是师范专业出身,在师资力量匮乏的1984年,刚满2l岁的吕映红当上了村办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这所小学有一个班级、24名学生,只有吕映红一名教师,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体美等所有学科,都是她一人“大包班”,每天前勤后勤连轴转。
为了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吕映红经常利用节假日,往返40多里路,到诸城市其他学校向名师请教教学经验。她还大胆尝试,申报了山东省重点规划课题。她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形成厚重的材料,周末独自坐车到省城济南,找到山东省教研室。办公室没人,她就把材料从门缝底下塞了进去……就是这一次“盲动”,引起了省教研室专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包班制”,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政府高度重视新教师的录用工作,教师队伍也得到了优化提升。
10年前,因为忙于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吕映红顾不上为自己的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辅导作文。有一次,孩子拿着作文让她批改,她就教两个孩子互相批改作文。没想到,这让孩子受益不小。吕映红受此启发,尝试着将自己孩子互相批改作文的做法运用到了作文教学中,开始了“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
为了提高“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实践研究水平,吕映红不知度过了多少个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的日子。她主动邀请校内外领导、老师以及诸城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们来班级听课评课,虚心听取众人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实施“合作学习”、“愉快写作”、“自主互动、个性赏读”等阅读教学法,开展“分层次、步步高、探究学习”数学教学实验;开展“一周无错题”、“写作小能手”、“小小书法家”、“背诵大王”等活动。吕映红一直认为,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自主性教育”、“赏识教育”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她说:“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十年磨一剑,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习作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赏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教学法得到了学生、专家的一致认可。2008年9月,这一作文教学法获得潍坊市创新奖、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自主互动”是让每名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过程,调动每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赏评结合”是将作文的赏析和评改结合起来,改变作文批改和讲评脱节、反馈不及时的弊端,缩短作文评改的周期,从而提高作文评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吕映红说:“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
当谈起这些成绩时,两鬓斑白的吕映红谦逊又激动:“是学生成就了我,我只有更加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才无愧于社会各界的信任,无愧于同行们的支持,无愧于我深爱着的每一个学生!”
28年的拼搏创新,让吕映红戴上了“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桂冠,担任着“吕映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取得了事业上的一个个辉煌,也为她赢得了众多城区学校送来的“橄榄枝”。但吕映红婉拒了一次又一次的“诱惑”,继续待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她说:“我出身农民,是农村抚育了我,我离不开农村。”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她如今已经撰写了48万字的教育札记和教学心得文章,其中,50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获奖发表,形成3部书稿:《家有儿女初长成》《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为你修得生花笔》。谈起取得的成绩时,吕映红说:“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我做得还不够。”(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整理)
(责任编校:蓉莞)
有这样一位“妈妈”:她把自己的家办成了“替补学校”,以“老师妈妈”的身份给留守儿童一个放学后的“家”。她就是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枳沟小学教师吕映红,当地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留守妈妈”,孩子亲切地称她为“老师妈妈”。
当每天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就背着书包,排着队往吕映红家里去。这个8小时以外的课堂,对他们而言,更是心灵的港湾,是一个温暖的怀抱。辅导功课、交流谈心、倾听孩子们诉说对远方父母的思念,吕映红一个人担起了这些工作。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山东诸城山区小学女教师吕映红,用近30年的坚守诠释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爱点亮了留守儿童的心灵,被人们称为老师妈妈”、“爱心妈妈”、“留守妈妈”。51岁的吕映红现在是诸城市枳沟镇枳沟小学四年级33名学生的班主任,从1984年当上民办教师开始,她已经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工作了28年。虽然她头顶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桂冠,担任着“吕映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但是她依然谦逊朴实。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
“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这是吕映红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也是她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不断增多,且大多由爷爷奶奶来照料。为了让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吕映红把自己的家办成了8小时之外的“替补学校”。常年在上海打工的张晓说:
“我们在外很安心,不像其他工友那样整天牵挂孩子,因为孩子在吕老师家里。”
由于村里会理发的师傅少,父母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手脚也不利索,一个个像幼苗一样稚嫩的可爱的孩子们常常“灰头土脸”。吕映红想让孩子们精神起来,便想“从头开始”,于是有了自己动手给孩子们理发的主意。但是从来没有理过发的她对着一颗颗小脑袋犯了难。正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吕映红瞧见了刚上小学的女儿。孩子还小,还不懂得“揽头剃没有好手艺”的道理,便乖乖坐在板凳上任由妈妈摆布。吕映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给女儿理完了发。没想到一照镜子,女儿被镜子里的怪模样气得哇哇大哭。所谓,隔行如隔山。无奈之下,吕映红只得跟着剃头师傅学起了手艺。回家之后便拿着葫芦练习。出师后,“义务理发师”吕映红一干就是10年。
由于留守儿童较多,每次开家长也会成了吕映红的大难题。在开家长会前夕,吕映红让孩子们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可有一个孩子总不肯动笔。在吕映红的耐心询问和开导之下,孩子从桌子里拿出一本日记本,满满一本都是对爸妈的思念。吕映红心疼极了,将日记本寄给了孩子的父母。在吕映红的疏导和宽慰下,这个孩子慢慢地理解了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也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才会辗转他乡,知道父母正是为了深爱自己才会奔波外地。
王瑶瑶是吕映红班上的一个单亲家庭孩子,母亲半年前因病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这个11岁的孩子每天既要自己做饭、照顾生病的奶奶,又要坚持上学,生活得很艰辛。在过去的3年中,吕映红不仅在思想上鼓励她、安慰她,更在生活上照顾她、资助她。
一次,王瑶瑶感冒发烧,当吕映红把她搂在怀里时,她对吕映红说:“老师,今后我就叫您‘老师妈妈’好吗?”吕映红心里一酸,动情地说:“好呀,老师当然愿意当这个妈妈了,我还害怕做得不好,不够格呢!”从此,王瑶瑶不仅有了一个令她自豪的妈妈,还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烂漫,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我要当好全班同学的‘老师妈妈’,了解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吕映红从教28年,受过她资助的学生连她本人也说不清。为了引导任课教师也来关注学生发展,形成关心关爱的浓厚氛围,她倡导建立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会诊”学生学习、品德和其他情况的制度。在吕映红的带动下,她所在的枳沟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特殊困难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人人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吕映红不仅给了学生无私的、博大的爱,更履行了人民教师的天职——她执教的学生成绩都很优秀。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吕映红本不是师范专业出身,在师资力量匮乏的1984年,刚满2l岁的吕映红当上了村办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这所小学有一个班级、24名学生,只有吕映红一名教师,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体美等所有学科,都是她一人“大包班”,每天前勤后勤连轴转。
为了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吕映红经常利用节假日,往返40多里路,到诸城市其他学校向名师请教教学经验。她还大胆尝试,申报了山东省重点规划课题。她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形成厚重的材料,周末独自坐车到省城济南,找到山东省教研室。办公室没人,她就把材料从门缝底下塞了进去……就是这一次“盲动”,引起了省教研室专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包班制”,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政府高度重视新教师的录用工作,教师队伍也得到了优化提升。
10年前,因为忙于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吕映红顾不上为自己的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辅导作文。有一次,孩子拿着作文让她批改,她就教两个孩子互相批改作文。没想到,这让孩子受益不小。吕映红受此启发,尝试着将自己孩子互相批改作文的做法运用到了作文教学中,开始了“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
为了提高“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实践研究水平,吕映红不知度过了多少个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的日子。她主动邀请校内外领导、老师以及诸城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们来班级听课评课,虚心听取众人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实施“合作学习”、“愉快写作”、“自主互动、个性赏读”等阅读教学法,开展“分层次、步步高、探究学习”数学教学实验;开展“一周无错题”、“写作小能手”、“小小书法家”、“背诵大王”等活动。吕映红一直认为,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自主性教育”、“赏识教育”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她说:“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十年磨一剑,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习作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赏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教学法得到了学生、专家的一致认可。2008年9月,这一作文教学法获得潍坊市创新奖、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自主互动”是让每名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过程,调动每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赏评结合”是将作文的赏析和评改结合起来,改变作文批改和讲评脱节、反馈不及时的弊端,缩短作文评改的周期,从而提高作文评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吕映红说:“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
当谈起这些成绩时,两鬓斑白的吕映红谦逊又激动:“是学生成就了我,我只有更加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才无愧于社会各界的信任,无愧于同行们的支持,无愧于我深爱着的每一个学生!”
28年的拼搏创新,让吕映红戴上了“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桂冠,担任着“吕映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取得了事业上的一个个辉煌,也为她赢得了众多城区学校送来的“橄榄枝”。但吕映红婉拒了一次又一次的“诱惑”,继续待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她说:“我出身农民,是农村抚育了我,我离不开农村。”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她如今已经撰写了48万字的教育札记和教学心得文章,其中,50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获奖发表,形成3部书稿:《家有儿女初长成》《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为你修得生花笔》。谈起取得的成绩时,吕映红说:“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我做得还不够。”(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整理)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