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市场改旗易帜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mingkoxiu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默克雪兰诺悄然离开中国生长激素市场后,安科生物极有可能与金赛药业同台竞技。
  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科生物”)营销总经理盛海从去年年底开始马不停蹄地在安徽、上海、北京三地之间来回跑,目的是执行其为生长激素产品“安苏萌”制定的“利剑行动”。这一行动意在抢占突然空白出来的生长激素市场份额。
  上海和北京向来是生长激素的消费大省,但安科生物的优势市场一直在安徽、河南、江苏等地,很少触及京沪市场,但是盛海却告诉《E药经理人》:“安科当下遇到了一个进入一线市场的绝佳机会”。
  盛海口中的“机会”源自于安科生物的老竞争对手——默克雪兰诺。近来,市场传闻,“默克雪兰诺生长激素产品‘思真’在与金赛药业等国内企业的产品竞争中节节败退,有可能会退出中国生长激素市场”。
  这一消息也得到了国泰君安医药板块研究助理李少思的证实。他告诉本刊:“我们对北京、上海6家大型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及两家儿科专科医院终端调研,默克雪兰诺已不再将‘思真’销往这8家医院,且负责该产品的医药代表已停止拜访这些医院。”
  谁动了雪兰诺的奶酪
  雪兰诺冻干粉针剂型的生长激素“思真”自1989年上市以后立刻风靡全球,上市4年便在欧洲市场上占据了1/5份额,并成为雪兰诺上世纪90年代快速成长的有力保障。然而在征战中国的道路上却表现平平。
  “思真”进入中国市场后,其营销模式与其它处方药并无两样:打进医院,开展学术推广。最初雪兰诺把主要精力放在外科重度烧伤治疗的推广上,在北京、上海市场上建起了销售网络,但因生长激素对外科烧伤治疗效果不明显,加之推广费用高,其市场表现并不如预期;而在儿科治疗“矮小症”方面,由于当时国内对“矮小症”了解有限,很多人还不将矮小当作病来看待,市场尚未形成,医生“门庭冷落”,所以尽管第一个进入市场,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但雪兰诺的生长激素在中国的先发优势并不明显。
  1998年,作为第一支国产生长激素,金赛药业的冻干粉针剂生长激素产品“赛增”获批上市,随后安科生物的“安苏萌”、联合赛尔的“珍怡”等粉针剂产品相继上市,形成了生长激素市场“四足鼎立”的格局。
  金赛药业率先嗅到了“矮小症”市场的潜力,同时也看到“思真”进入中国市场在“矮小症”方面未能有所作为的症结,于是最早开始下功夫培育“矮小症”市场。
  金赛药业通过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作开展“红十字天使计划——金赛矮小症儿童医疗救助活动”赢得营销和信息沟通的合法性和信赖感;在南京、上海、重庆等地通过出资协助成立全国矮小人公益性社团等形成稳定的患者群。这种别出心裁的“爱心营销”模式逐渐使生长激素市场被激活,并开始高速的增长。到2004年,金赛药业也因创新的销售模式成功坐拥生长激素市场第二把交椅。
  在三家国产生长激素厂家的围剿下,2005年成为中国生长激素市场的分水岭。当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雪兰诺的市场份额由2004年的39.40%下降至2005年的31.96%,而另一家国内企业联合赛尔的生长激素产品“珍怡”市场份额则跃居到市场第一的位置,达到36.33%。联合赛尔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其代理商模式,这种销售模式在产品上市初期能够快速的完成放量。
  2006年,“思真”再次遭受打击,一方面其因在美国违规营销而被课以7亿美元的高额罚款,从而直接影响了公司收益;另一方面在中国,其也因价格比国产生长激素产品高出4倍而遭遇价格狙击,并节节败退。种种原因最终导致“思真”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思真”的归来去兮
  2006年9月21日,瑞士雪兰诺被德国默克收购。“思真”以默克雪兰诺的名义再次进入中国市场。重新进入市场的“思真”一改过去的做派,以儿科和生殖作为突破口,开始注重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并强化大客户管理,实施医药代表陪诊制,建立了售后服务队伍。由于此前完善的销售网络,“思真”很快便占据了市场第一份额,2006年获得整个生长激素市场39%的份额。
  不过,重返市场的风光只是昙花一现。
  “思真”重新上市依然延续的是过去的冻干粉针剂型,这种剂型由于在冻干时很容易发生分子聚合从而形成高分子蛋白,会影响产品的活性,导致较高的不良反应率。而此时,金赛药业的“赛增”水针剂已经上市一年,这种剂型恰好克服了冻干粉针剂的上述弊病,并且比起粉针剂更易配合特制注射器使用。
  此外,“思真”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3岁小孩全年治疗的国产用药花费只需两万元,而注射“思真”则需要6~7万元。
  一位长期关注生长激素市场的证券分析师告诉本刊:“如果默克雪兰诺无法推出新剂型或者长效生长激素,到2014年,其市场份额将会被蚕食殆尽。”
  默克雪兰诺当然不会坐以待毙。2010年7月,其在中国引进了配合“思真”使用的全球第一款生长激素电子智能注射器Easypod,该产品可预设药物剂量与注射方式,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上减少患者注射生长激素时的痛苦;并且其水针剂生长激素临床申请于去年11月份获批。
  然而,金赛药业今年1月31日收到SFDA的一份通知,让默克雪兰诺收复市场失地的期望落空。该通知称,金赛药业PEG重组人生长激素(即长效生长激素)进入生产现场检查阶段。这意味着“金赛的长效生长激素将于2014年上市。”金赛药业母公司长春高新董秘周伟群说。
  李少思分析认为:“现在联合赛尔、安科生物等企业的水剂产品都在审批阶段,加之金赛的长效生长激素已快上市,对于默克雪兰诺来说,在生长激素市场,已经没有优势可言。”盛海告诉《E药经理人》:前不久,他从客户处得到的消息,去年年底,默克雪兰诺的医药代表已经和所有使用他们产品的医生做了关于“思真”退出中国市场的口头沟通。并且,有人曾在北医三院见到了由默克雪兰诺有关“思真”退出中国市场的正式文件。
  本刊从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亦确认了这一消息。但向默克雪兰诺求证时,却被婉拒。
  生长激素的后三国时代
  现在一个问题是,默克雪兰诺退出生长激素市场后,留出的市场空白,未来将由谁来吸收兼并?
  当下的生长激素市场,金赛药业因拥有“赛增”这一独家水针剂而独步天下。有数据显示,金赛的生长激素产品2012年已经占整个市场的55%了。上述分析师告诉《E药经理人》,2012年金赛药业生长激素较2011年增长超过40%,销售额已逾7亿,80%以上的销售额来自“赛增”的水针剂。若其长效生长激素上市,20亿的市场容量将被释放,从而会更近一步夯实其龙头地位,并可能把安科生物和联合赛尔甩得很远。
  不过有行业人士认为,未来安科生物将最有可能与金赛药业同台竞技。因为安科的长效生长激素临床试验申请也已于2011年获批。
  安科生物2012年销售额虽只接近1亿元,但增长也达40%以上。安科生物的“安苏萌”自2007年进行了技术改进后,逐渐在儿科市场上站稳脚跟。在市场策略上实施了市场截留计划,即在样板市场安徽、江苏、浙江、河南等地与医院联合建立“矮小门诊”,2012年已经与相关医院建立了30多个门诊,通过这些矮小门诊可以将患者截留在当地接受治疗。另据消息,安科生物的水针剂生长激素今年年底有望获得生产批件,明年年中有望上市。
  而联合赛尔自2005年获得市场第一份额后,到2011年其市场份额已下降至19%。究其原因是生长激素市场从长期看是一个需要精耕细作的市场,但一位接近联合赛尔的行业人士告诉《E药经理人》:“联合赛尔制定的产品推广、市场下沉策略没有得到代理商很好地执行”。联合赛尔的另一个利空消息来自其后续产品。目前,联合赛尔的水针剂生长激素已经处于上市审批状态。但据说,“其水针剂有可能不会上市,因为该针剂被批准的有效期只有1年,有效期太短致使其不具备上市销售的条件”。对于这一说法,本刊向联合赛尔求证时,并未得到正面回应,但对方也没有加以否认。
其他文献
续得巧
期刊
本期《E药经理人》出版之时,正值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召开。本届人大除了政府换届,最大的看点莫过于新一轮的大部制改革。其中,“食药监管一体化”被认为是本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头戏之一。  改革后的食药监管“大部”将原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与原卫生部下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合并,并吸纳分散在质检、工商等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能,组建新的正部级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总局(CFDA)
期刊
鼠鼠日记
期刊
谁也没有想到,打破这沉默的竟然是他自己!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及要建立职业经理人诚信档案。业内皆清,神威药业近年来数度引入高级职业经理人但收效甚微,李振江不仅为此付出了沉重的学费,还让不少医药业同仁对这位老板的脾性莫衷一是。  明白人更知晓,作为当事一方,李老板完全没有必要亲自站出来说话,他大可隐身在后,运用企业公共关系部门发起一场讨论,去达到自己想要的效
期刊
大型医药流通业大举并购、快速扩张后如何管控、整合区域市场资源,提升竞争力成为它们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国药控股成立十年来,通过整合资源,完善网络,实现了快速做大做强。公司成立之初,营业收入不到70亿元、净利润不足1亿元,到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10224亿元,实现净利润15.6亿元,短短几年时间成为国内第一家销售额超过千亿元的医药流通企业。  纵观国药控股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大致经历了
期刊
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将制剂的销售比重提高到70%以上,真正完成从“原料药到创新药”转型。 十几年前,那时原料药价格高、市场好,石药原料药规模号称国内老大,是石家庄唯一一家利润过10亿元的企业,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当时,我正在参与编写全国“十一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作为专家组成员,我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十五”期间国内医药产业的高速增长靠的是原料药,这种增长还能支撑多久?我意识到,一个制药
期刊
为缓解审评速度慢的问题,SFDA一方面会通过多条途径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将积极完善研发的指导原则体  系和审批流程,使之更加符合药品研发规律。  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工作发生了积极变化,药品注册申报秩序明显好转,鼓励药物创新的氛围初步形成,但由于我国医药产业“多、小、散”的格局未发生根本改变,药品重复研发和申报现象还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大量
期刊
我认为挑战就是机会,就像我接手默沙东中国,如果公司已经十全十美,我会打包回美国。正因为有许多挑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空间,我才觉得这是机会。  纵观全球,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是完美的,更别说对于中国这个涵盖14亿人的医疗体系。我还在默沙东美国总部负责全球供应链工作的时候,就非常关注中国的医改。当时我很惊讶,也很佩服中国政府能够在许多正式的场合上讲到医改目的并明确医改目标。  我认为,中国需要“有中
期刊
2012年是医改承上启下的一年,更深入的改革政策开始酝酿,这将极大程度上左右医药行业未来的走向。  “2012年医药行业的政策,从新版GMP到限抗令,从医保付费调整到票据整治,委实是拳拳见肉、步步惊心。那些业务数字一片晴好的药企,管理层心中是否同样晴朗?”一位医药企业经理人在其年终观察中如此感慨。  事实上,这亦是作为一本行业杂志,我们所关切的。今年的“声音·责任”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
期刊
凯美纳是一次创举,它打破了中国一类新药有名无市的尴尬,改变了中国药物学术推广有营销无学术的窘境,也让业界看到了无“金”也有量的销售奇迹。而对于贝达来说,这都是基于他们对药物创新中最本质的有效、安全等关键要素的理解和尊重。  2012年,贝达很忙。其在全国开展了170多场学术推广活动,大到一个或几个省的联合推广会,小到一家医院的肿瘤科室会。这些会议的目的一是给肿瘤科的医生们传递国际上对于肿瘤治疗的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