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白山生态经济区是吉林省建设生态省所规划的四个省级生态经济区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的区域状况,同时结合国家政策,分析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对该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势;问题;对策建议
Abstract: changbai mountain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of jilin province i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provinces planning one of four provincial eco-economic reg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 changbai mountain area, and combining with the national policy, and analyzes the area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face,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the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ea and development was discussed.
Keywords: changbai mountain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长白山生态经济区概况
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全部、通化市区及所属的集安市、柳河县、通化县, 总土地面积为 7635197hm2, 区内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和物种基因库。长白山区的“三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水系,河网密集,丰富的水资源,特有的水利条件和良好的水质,形成长白山区水资源优势[1]。优势矿种金、镍、硅藻土、矿泉水等,开发潜力巨大。另外,著名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批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独具的地质、地貌,以及地理位置,提供了丰富的可供人类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长白山山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势
2.1 农业优势
与其他地区相比,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首先在地理条件上:地处北温带,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土壤类型复杂多样,有寒温带的寒棕壤,温带的暗棕壤、黑土和黑钙土等,土壤肥沃,适宜耕作。其次,优势产业明显:资源开发为本区主要产业开发特点,丰富森林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等都是生态经济发展的优势项目。
2.2工业优势
第一,国家出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后,使其再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各种优惠政策纷至沓来,吸引了国内外投资,带动了各种产业的发展,因而也给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产业特色明显:东部长白山地生物资源保护与集约化“健康产业”生态经济区、中东部生态建设与绿色特产业生态经济区、中部集约化农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经济区、西部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生态经济区[2]。
2.3 旅游业优势
首现,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
长白山有保护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和垂直植物景观带, 从山麓到山顶, 可以观赏到欧亚大陆温带到寒带物各种景观类型[3]。拥有我国海拨最高的(高达68米)海拔 2000 多米的长白山瀑布;水最深的火山湖(平均水深 204 米), 多处温泉和地热, 含有丰富矿物质, 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另有名贵野生动物1225 种, 野生经济植物 2450 种, 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4]。
其次,人文资源长异彩纷呈。
长白山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时的肃慎到金代的女真以及大清的满族,承载了无数朝代和历史的变迁[5],满蒙族,汉族文化习俗不断交汇,融合形成了长白山区独特的民族特征,由此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民风民俗,加之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是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
3.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1环保意识落后、资源浪费严重
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致使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益,许多珍稀林业资源,生物资源数量急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低层次的开发技术和操作工艺,不能充分实现其经济和生态价值[6];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各种资源严重损失和浪费。
3.2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品牌效益低
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独特的自然原始景观,给市场开发带来广阔前景,但是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市场运作并不成熟,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东北地区医巫闾山、千山给长白山旅游资源带来极大竞争和压力,本区域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如长白山矿泉水,人参,地热温泉等,龙头企业较之国内其他同类行业存在一定差距,开发深度和宣传力度不够。
3.3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竞争力低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资源依赖性生产结构和粗放的增长模式使长白山生态经济区总体竞争力较低[7],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生态环保效益的体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产业内部存在竞争,没有形成整体的规模。主导产业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
4.长白山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对策
(1)合理开发和利用长白山资源。
长白山是我国著名的“十大名山”之一,蕴含丰富的资源,是天然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因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首先找准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物资源功能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切不可“涸泽而渔” [8]。 重蹈先开发后治理的覆辙。
(2)建立科学的开发秩序和合理的开发结构
发挥主体功能区的优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的集约化程度,使不同类型的区域发挥出最大的功能效益,避免资源浪费[9]。产业结构政策朝任何一方倾斜都会导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不平衡,因而合理布局经济区产业结构,使生态经济系统朝着更加合理协调的方向发展。
(3)经济发展与生态利益并重
市场利润不能成为区域发展的唯一标准和驱动力,我们不能低估生态资源的市场价值,而是要大力发展生态资源规模化和市场化运作,长白山地区先天区位优势为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优良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注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会使旅游业更加兴旺,经济的增加又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利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之成为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强化法制建设,依法加强管理。
在旅游开发,生态产品等方面要加大管理力度,使其生产经营管理等步入法制管理轨道,在市场经济下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严禁假冒伪劣,增强法制观念,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秀娟. 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途径探析[J].吉林林业科技,2007,36(2):41-44
[2]李秀娟.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05.
[3]张顺,李国柱,杨荣臻.长白山旅游资源综合开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三期.
[4] 孙道玮.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9(5):97~99.
[5]崔阳.长白山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598期.
[6]康登元.现代生态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J].生态经济,2001,(9):57-59.
[7]曹广成.长白山生态旅游开发对策.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8,40(4):147-150.
[8] 马传栋·生态经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
[9] ]鲁敏,王仁卿,李英杰.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与策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6):182-184
作者简介:杨萌萌(1989年5月-),女,汉族,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级自然地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势;问题;对策建议
Abstract: changbai mountain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of jilin province i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provinces planning one of four provincial eco-economic reg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 changbai mountain area, and combining with the national policy, and analyzes the area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face,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the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ea and development was discussed.
Keywords: changbai mountain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长白山生态经济区概况
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包括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全部、通化市区及所属的集安市、柳河县、通化县, 总土地面积为 7635197hm2, 区内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和物种基因库。长白山区的“三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水系,河网密集,丰富的水资源,特有的水利条件和良好的水质,形成长白山区水资源优势[1]。优势矿种金、镍、硅藻土、矿泉水等,开发潜力巨大。另外,著名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批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独具的地质、地貌,以及地理位置,提供了丰富的可供人类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长白山山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势
2.1 农业优势
与其他地区相比,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首先在地理条件上:地处北温带,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土壤类型复杂多样,有寒温带的寒棕壤,温带的暗棕壤、黑土和黑钙土等,土壤肥沃,适宜耕作。其次,优势产业明显:资源开发为本区主要产业开发特点,丰富森林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等都是生态经济发展的优势项目。
2.2工业优势
第一,国家出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后,使其再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各种优惠政策纷至沓来,吸引了国内外投资,带动了各种产业的发展,因而也给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产业特色明显:东部长白山地生物资源保护与集约化“健康产业”生态经济区、中东部生态建设与绿色特产业生态经济区、中部集约化农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经济区、西部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生态经济区[2]。
2.3 旅游业优势
首现,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
长白山有保护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和垂直植物景观带, 从山麓到山顶, 可以观赏到欧亚大陆温带到寒带物各种景观类型[3]。拥有我国海拨最高的(高达68米)海拔 2000 多米的长白山瀑布;水最深的火山湖(平均水深 204 米), 多处温泉和地热, 含有丰富矿物质, 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另有名贵野生动物1225 种, 野生经济植物 2450 种, 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4]。
其次,人文资源长异彩纷呈。
长白山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时的肃慎到金代的女真以及大清的满族,承载了无数朝代和历史的变迁[5],满蒙族,汉族文化习俗不断交汇,融合形成了长白山区独特的民族特征,由此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民风民俗,加之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是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
3.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1环保意识落后、资源浪费严重
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致使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益,许多珍稀林业资源,生物资源数量急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低层次的开发技术和操作工艺,不能充分实现其经济和生态价值[6];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各种资源严重损失和浪费。
3.2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品牌效益低
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独特的自然原始景观,给市场开发带来广阔前景,但是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市场运作并不成熟,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东北地区医巫闾山、千山给长白山旅游资源带来极大竞争和压力,本区域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如长白山矿泉水,人参,地热温泉等,龙头企业较之国内其他同类行业存在一定差距,开发深度和宣传力度不够。
3.3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竞争力低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资源依赖性生产结构和粗放的增长模式使长白山生态经济区总体竞争力较低[7],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生态环保效益的体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产业内部存在竞争,没有形成整体的规模。主导产业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
4.长白山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对策
(1)合理开发和利用长白山资源。
长白山是我国著名的“十大名山”之一,蕴含丰富的资源,是天然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因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首先找准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物资源功能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切不可“涸泽而渔” [8]。 重蹈先开发后治理的覆辙。
(2)建立科学的开发秩序和合理的开发结构
发挥主体功能区的优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的集约化程度,使不同类型的区域发挥出最大的功能效益,避免资源浪费[9]。产业结构政策朝任何一方倾斜都会导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不平衡,因而合理布局经济区产业结构,使生态经济系统朝着更加合理协调的方向发展。
(3)经济发展与生态利益并重
市场利润不能成为区域发展的唯一标准和驱动力,我们不能低估生态资源的市场价值,而是要大力发展生态资源规模化和市场化运作,长白山地区先天区位优势为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优良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注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会使旅游业更加兴旺,经济的增加又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利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之成为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强化法制建设,依法加强管理。
在旅游开发,生态产品等方面要加大管理力度,使其生产经营管理等步入法制管理轨道,在市场经济下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严禁假冒伪劣,增强法制观念,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秀娟. 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途径探析[J].吉林林业科技,2007,36(2):41-44
[2]李秀娟.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05.
[3]张顺,李国柱,杨荣臻.长白山旅游资源综合开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三期.
[4] 孙道玮.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9(5):97~99.
[5]崔阳.长白山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598期.
[6]康登元.现代生态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J].生态经济,2001,(9):57-59.
[7]曹广成.长白山生态旅游开发对策.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8,40(4):147-150.
[8] 马传栋·生态经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
[9] ]鲁敏,王仁卿,李英杰.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与策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6):182-184
作者简介:杨萌萌(1989年5月-),女,汉族,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级自然地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