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分析了当今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为改变这种状况应采取的措施,进而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 工科 人文素质
不可否认,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和欠缺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种失落和欠缺的实质就是理想信念的疑惑和道德的迷失。它既表现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又表现为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渴求。因此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成为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十分迫切而紧要的任务。
一、人文素质教育及其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它是一个人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和谐社会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当代社会对人才整体素质要求,我们将人才的素质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人文素质几个方面。其中人文素质是基础,它作用于人才整体素质的各个方面。
首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所包括的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中外文化精华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是一个人价值取向形成的依据,是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完美人格的基础,可以使学生养成优秀的人文品质。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打好人文素质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从深层次上推动专业教学,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如果一个学生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掌握专业的本领,对专业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直接的兴趣,并产生真正的、持久的学习动力。反之,如果一个人人文知识缺乏,即使他掌握了某种科学技能,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三,人文素质教育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学会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懂得生命的存在及其价值,从而爱惜生命,自觉地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所以培养学生真正好的身心素质,必须要有人文素质教育作支撑。
最后,人文素质教育同其他素质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为基础的人文素质,促进了其他素质的发展;同样,其他素质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使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互相配合,全面推进。
总之,提高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加强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担负培养高素质一线劳动者的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就必须确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学观,探索出一条新的思路,切实将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落实到人才的培养之中去。
二、当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一)高职高专院校(工科)人文素质的现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新生质量大都不很理想,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不扎实,拥有的人文科学知识相当贫乏,有的根本谈不上人文素质,现状令人担忧。而与文科学校相比,工科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所拥有的人文知识更加贫乏,情况更加突出。因此,在工科高职高专院校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肩负的任务更重,实施的难度也更大。当前,在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欠缺,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淡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很多学生保留了中学时的学习习惯,完全按照教师的思维和指挥棒行事,一旦离开教师这根“拐杖”,就不会走路了,在学习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2.缺少挫折感,心理承受能力差。许多学生看似成熟,实则心理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不敢面对困难和生活的挑战,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甚至有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3.缺乏文化修养。不少学生文、史、哲、美、伦、艺术等知识浅薄,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科技发展、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学了十几年语文,只知道“郭鲁茅巴曹”,再提丰子恺、张爱玲、萧红不知何许人也;文字表达能力差,作文水平达不到一个高职生应有的程度。
(二)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低下的原因:
当然造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引起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的足够的重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许多人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只要学生在毕业时每个人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就行。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在设置课程时就把与学生人文素质有关的人文课程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要么把这些课程全部砍掉,要么象征性地开设一点。结果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素质欠缺。
2.学校的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缺陷。如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的图书馆存书功利性、实用性较强,而能使学生陶冶性情、提高修养的人文类“闲书”却严重不足;有些学校没有像样的校园文化建设,虽然也做了一些美化环境的工作,制定了一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但大多没有落到实处;开设的第二课堂与课外讲座等活动,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基本上都流于形式。 3. 社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看技能、重实用的短视做法和非理性行为也把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引入误区。为了在毕业时能有一个较好的去处,许多学生眼睛紧盯着各种对自己有用的所谓证书,而放松了人文知识的学习,不了解人文素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而造成了自己人文素质的低下。
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既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一个文化素质低的民族,不可能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而具备高尚人文精神的民族,其文化素质必然优秀。因此,我们必须从提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高度,来认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工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切实转变高职高专院校(工科)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务必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人文工程”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全校教职工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全面顺利展开而努力。
(二)深化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课程体系,适当加大人文科学的课程比重,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既授业又传道,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目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开设的专业课程越开越多,深受学生欢迎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涉及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类课程却越来越少。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同时增加选修课的设置。
(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它是第一课堂作用的延伸、充实、巩固和发展,是对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检验。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建设人文校园。建设人文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校园文化具有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功能。校园文化是环境课程,也称为隐性课程。它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熏陶作用不可忽视,更不可替代。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会时刻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提醒人们要做一个文明素质较高的人。人的一生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及多元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对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五)注重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与人、社会、自然的交往中开拓视野,关注社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大发展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努力做到两种教育价值观、两种教育功能、两种教育内容的高度统一,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具备必需的人文知识和修养。惟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关键词】高职高专 工科 人文素质
不可否认,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和欠缺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种失落和欠缺的实质就是理想信念的疑惑和道德的迷失。它既表现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又表现为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渴求。因此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成为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十分迫切而紧要的任务。
一、人文素质教育及其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它是一个人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和谐社会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当代社会对人才整体素质要求,我们将人才的素质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人文素质几个方面。其中人文素质是基础,它作用于人才整体素质的各个方面。
首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所包括的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中外文化精华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是一个人价值取向形成的依据,是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完美人格的基础,可以使学生养成优秀的人文品质。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打好人文素质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从深层次上推动专业教学,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如果一个学生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掌握专业的本领,对专业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直接的兴趣,并产生真正的、持久的学习动力。反之,如果一个人人文知识缺乏,即使他掌握了某种科学技能,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三,人文素质教育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学会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懂得生命的存在及其价值,从而爱惜生命,自觉地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所以培养学生真正好的身心素质,必须要有人文素质教育作支撑。
最后,人文素质教育同其他素质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为基础的人文素质,促进了其他素质的发展;同样,其他素质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使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互相配合,全面推进。
总之,提高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加强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担负培养高素质一线劳动者的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就必须确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学观,探索出一条新的思路,切实将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落实到人才的培养之中去。
二、当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一)高职高专院校(工科)人文素质的现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新生质量大都不很理想,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不扎实,拥有的人文科学知识相当贫乏,有的根本谈不上人文素质,现状令人担忧。而与文科学校相比,工科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所拥有的人文知识更加贫乏,情况更加突出。因此,在工科高职高专院校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肩负的任务更重,实施的难度也更大。当前,在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欠缺,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淡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很多学生保留了中学时的学习习惯,完全按照教师的思维和指挥棒行事,一旦离开教师这根“拐杖”,就不会走路了,在学习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2.缺少挫折感,心理承受能力差。许多学生看似成熟,实则心理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不敢面对困难和生活的挑战,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甚至有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3.缺乏文化修养。不少学生文、史、哲、美、伦、艺术等知识浅薄,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科技发展、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学了十几年语文,只知道“郭鲁茅巴曹”,再提丰子恺、张爱玲、萧红不知何许人也;文字表达能力差,作文水平达不到一个高职生应有的程度。
(二)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低下的原因:
当然造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引起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的足够的重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许多人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只要学生在毕业时每个人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就行。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在设置课程时就把与学生人文素质有关的人文课程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要么把这些课程全部砍掉,要么象征性地开设一点。结果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素质欠缺。
2.学校的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缺陷。如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的图书馆存书功利性、实用性较强,而能使学生陶冶性情、提高修养的人文类“闲书”却严重不足;有些学校没有像样的校园文化建设,虽然也做了一些美化环境的工作,制定了一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但大多没有落到实处;开设的第二课堂与课外讲座等活动,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基本上都流于形式。 3. 社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看技能、重实用的短视做法和非理性行为也把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引入误区。为了在毕业时能有一个较好的去处,许多学生眼睛紧盯着各种对自己有用的所谓证书,而放松了人文知识的学习,不了解人文素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而造成了自己人文素质的低下。
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既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一个文化素质低的民族,不可能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而具备高尚人文精神的民族,其文化素质必然优秀。因此,我们必须从提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高度,来认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工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切实转变高职高专院校(工科)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务必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人文工程”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全校教职工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全面顺利展开而努力。
(二)深化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课程体系,适当加大人文科学的课程比重,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既授业又传道,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目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开设的专业课程越开越多,深受学生欢迎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涉及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类课程却越来越少。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同时增加选修课的设置。
(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它是第一课堂作用的延伸、充实、巩固和发展,是对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检验。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建设人文校园。建设人文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校园文化具有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功能。校园文化是环境课程,也称为隐性课程。它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熏陶作用不可忽视,更不可替代。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会时刻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提醒人们要做一个文明素质较高的人。人的一生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及多元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对高职高专院校(工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五)注重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与人、社会、自然的交往中开拓视野,关注社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大发展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努力做到两种教育价值观、两种教育功能、两种教育内容的高度统一,使我们的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具备必需的人文知识和修养。惟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