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经常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如何有效地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如何获取对专业发展有效的信息,这要求教师、特别是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是指教师会使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指教师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对教师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素养专业发展 示范性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信息爆炸是当今社会的时代特色,高速高量的信息正日益持续增长地冲击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国外有关“信息素养”的界定,所谓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因此,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便是教育历史使命。我们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加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这样,在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怎样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就成了急待研究并解决的新课题。
1. 问题的提出
在美国,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其实是从图书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由于图书检索技能包含许多实用经典的文献资料查找方法,而计算机则是高效、快速的现代信息处理工具,所以美国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即信息素养。强调“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我国也受到教育行政部门乃至许多专家的重视。陈至立曾在全国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所以应该综合看待信息素养: 从技术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 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该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 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 从文化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
2.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
2.1. 自学与培训相结合
教师应采取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鼓励教师以个人自学为主,组织有效培训为辅。以评选活动、展示活动为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性都交给了教师。教师在活动中不断磨练自己,使之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方式,快速有效的提高自已的信息技术素养。其次,我們开展有组织培训考核活动。
2.2. 进行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应进行计算机运用能力、网上浏览、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的本培训。这些培训有立竿见影的操作效果,若能与教师个人发展、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更紧密地联结就更能体现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可采用以下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2.3.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校本课程
我校的校本课程现已进入到成熟期,将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也是课题的研究分支之一,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课程呈现的方式和授课的效果。作为我校的特色示范课程,学校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化开展教学活动。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也有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1) 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课件或电子教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课件,而是需要大批参与的教师自己制作、使用、上传。
(2) 我们应该重实践,求实效,进一步追求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
示范专业我们开展了整合研究,但在非师范专业的专业课上使用现代化教学资源还不多,如何更有效地将现代化技术辐射给各个学科的老师,是我们下阶段研究的重点之一。
(3)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是多样化的,决不仅局限在辅助课堂教学、学科整合这一块面上。老师们对于学校网络资源的运用、个人网页、博客的合理管理和使用,是我们研究的重要专题。
3. 发展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对接的策略3.1. 专业课程的编制上应体现出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渗透信息教育专业课程是把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现实的纽带,它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要想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课程的编制应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机联系着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师生对信息的需求,使师生在感受信息、经历信息、发展信息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智慧的提升。
3.2. 教与学的方式应反映师生自主、自觉运用信息的意识由于惯性的作用,绝大多数学校中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这种单一、被动的教与学的方式占据着统治性的地位,在这种形态下,教师的作用只是牢牢地控制住学生,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这种现状,与21世纪的新型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培养学生在未来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生存能力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学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的逐步实现,今后的教学将会受到丰富多样的媒体与人力的支持,教与学的方式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师生必须加强自主、自觉运用信息的意识,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3.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1)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的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我们通过宣传教育,理论学习等各种途径,强化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使教师认识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掌握一定的信息能力,能够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丰富教师的信息知识
教师应具有一般的教育信息理论,掌握教育信息的特点、具体表现形式及传递信息的工具的知识。为了帮助教师充实信息知识,我们做了以下工作:组织中心组成员专题培训,内容主要是吸收新技术,掌握新方法,研究新动向;课题组定期为教师提供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信息,组织教师学习各种理论;。
(3)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应做以下工作:首先,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学校现在做到了网络班班通,教师人人一台工作电脑。其次,加强全体教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对日常教学及其办公管理的一般技术的应用操作。。第三,集中开展专题培训。
3.4.课堂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1)更新信息化观念
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学整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熟悉新课程的标准,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原则以及基于整合思想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策略和模式方法等。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和了解以上知识是教师从理论层次上发展自身整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先从观念上下手,使教师有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识,然后再付之行动,多研究,多上网查找资料,多动手去做,从中有所收获。
(2)培养骨干教师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我校已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运用网络实现人机互动教学,对广大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对“整合”这个名词已不陌生,但真正去实施对大部分教师来说,还是第一次。课题组内多数教师对如何实施课程整合还是一片茫然,再加上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限制,要大面积地实施课程整合有一定的难度。
(3)开展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形成,要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索和创造更科学、更有效的课程整合模式。
4 结语总之, 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学会了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知道如何去寻找信息,知道如何利用信息。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便是教育历史使命。我们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加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陈雪梅:《教师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吴德进:《管理者论》[M],北京:社会科文献出版社,2006
牟荣荣:(1982——),女,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信息爆炸是当今社会的时代特色,高速高量的信息正日益持续增长地冲击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国外有关“信息素养”的界定,所谓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因此,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便是教育历史使命。我们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加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这样,在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怎样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就成了急待研究并解决的新课题。
1. 问题的提出
在美国,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其实是从图书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由于图书检索技能包含许多实用经典的文献资料查找方法,而计算机则是高效、快速的现代信息处理工具,所以美国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即信息素养。强调“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我国也受到教育行政部门乃至许多专家的重视。陈至立曾在全国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所以应该综合看待信息素养: 从技术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 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该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 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 从文化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
2.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
2.1. 自学与培训相结合
教师应采取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鼓励教师以个人自学为主,组织有效培训为辅。以评选活动、展示活动为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性都交给了教师。教师在活动中不断磨练自己,使之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方式,快速有效的提高自已的信息技术素养。其次,我們开展有组织培训考核活动。
2.2. 进行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应进行计算机运用能力、网上浏览、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的本培训。这些培训有立竿见影的操作效果,若能与教师个人发展、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更紧密地联结就更能体现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可采用以下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2.3.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校本课程
我校的校本课程现已进入到成熟期,将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也是课题的研究分支之一,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课程呈现的方式和授课的效果。作为我校的特色示范课程,学校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化开展教学活动。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也有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1) 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课件或电子教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课件,而是需要大批参与的教师自己制作、使用、上传。
(2) 我们应该重实践,求实效,进一步追求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
示范专业我们开展了整合研究,但在非师范专业的专业课上使用现代化教学资源还不多,如何更有效地将现代化技术辐射给各个学科的老师,是我们下阶段研究的重点之一。
(3)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是多样化的,决不仅局限在辅助课堂教学、学科整合这一块面上。老师们对于学校网络资源的运用、个人网页、博客的合理管理和使用,是我们研究的重要专题。
3. 发展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对接的策略3.1. 专业课程的编制上应体现出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渗透信息教育专业课程是把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现实的纽带,它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要想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课程的编制应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机联系着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师生对信息的需求,使师生在感受信息、经历信息、发展信息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智慧的提升。
3.2. 教与学的方式应反映师生自主、自觉运用信息的意识由于惯性的作用,绝大多数学校中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这种单一、被动的教与学的方式占据着统治性的地位,在这种形态下,教师的作用只是牢牢地控制住学生,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这种现状,与21世纪的新型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培养学生在未来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生存能力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学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信息化的逐步实现,今后的教学将会受到丰富多样的媒体与人力的支持,教与学的方式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师生必须加强自主、自觉运用信息的意识,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3.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1)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的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我们通过宣传教育,理论学习等各种途径,强化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使教师认识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掌握一定的信息能力,能够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丰富教师的信息知识
教师应具有一般的教育信息理论,掌握教育信息的特点、具体表现形式及传递信息的工具的知识。为了帮助教师充实信息知识,我们做了以下工作:组织中心组成员专题培训,内容主要是吸收新技术,掌握新方法,研究新动向;课题组定期为教师提供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信息,组织教师学习各种理论;。
(3)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应做以下工作:首先,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学校现在做到了网络班班通,教师人人一台工作电脑。其次,加强全体教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对日常教学及其办公管理的一般技术的应用操作。。第三,集中开展专题培训。
3.4.课堂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1)更新信息化观念
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学整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熟悉新课程的标准,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原则以及基于整合思想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策略和模式方法等。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和了解以上知识是教师从理论层次上发展自身整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先从观念上下手,使教师有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识,然后再付之行动,多研究,多上网查找资料,多动手去做,从中有所收获。
(2)培养骨干教师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我校已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运用网络实现人机互动教学,对广大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对“整合”这个名词已不陌生,但真正去实施对大部分教师来说,还是第一次。课题组内多数教师对如何实施课程整合还是一片茫然,再加上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限制,要大面积地实施课程整合有一定的难度。
(3)开展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形成,要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索和创造更科学、更有效的课程整合模式。
4 结语总之, 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学会了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知道如何去寻找信息,知道如何利用信息。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便是教育历史使命。我们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加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陈雪梅:《教师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吴德进:《管理者论》[M],北京:社会科文献出版社,2006
牟荣荣:(1982——),女,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