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命教育在我国青少年教育中严重缺失,导致诸多青少年轻视生命的社会问题出现。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通过社会的正确引导、学校的支持指导以及家长自身的努力,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生命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生命教育 教育缺失
1.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教育无论从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被
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统领着。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类个体健康成长被渐渐淡忘和忽略。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严重的青少年自杀、虐待他人等轻视生命的诸多问题,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生命教育的缺位。很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对生命的无畏、对生存的无能和对生活的无趣等特征。接二连三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自杀、杀人等血案并没有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人们普遍没有真正意识到生命教育对人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生命教育亟待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而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启蒙性、连续性和终身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青少年生命教育开展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我国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家庭不应承担过多的教育职责。即使有很多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也存在着"应试教育才是硬道理"的误区。
如何转变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观念和认识,提高家长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有效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
2.生命教育开展的现状分析
2.1 目前学校教育重智育轻情感道德发展,教育者更多关心学
生的智慧生命,忽视了其情感生命的涵养。虽然学校教育也一直在强调青少年的德育,但是学校德育教育陷入形式化,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严重脱节。老师和学生都仅仅把德育当作一门课程来教学,学生缺乏内心深刻的体验。同时,传统教育中习惯于用道德的塑造来作为生命教育的主体,青少年很容易被引导为一味追求离实际较为遥远的高远理想,而忽视了生命的意义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体现的。
2.2 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指挥下严重缺失生命教育内容
家长注重青少年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忽视道德教育,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子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价值尺度。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的原因,很多家长赋予孩子不理智的爱。对孩子娇生惯养,一味溺爱,对孩子的关心较多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忘记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忽视了孩子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另外,一部分家长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认为孩子是家长的附属品,没有独立人格,由此产生很多因为亲子矛盾冲突引起的各类社会问题。
2.3 我国正处于快速社会变革时期
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追名逐利、浮躁的社会现象和风气,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和社会风气对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功利思想日益泛化,虚荣攀比心理更为增强,忽略了生命本身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社会宣传媒介没有充分发挥对生命教育方面的宣传和正面影响作用。
3.对策
针对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影响,提出加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生命教育开展的对策。
3.1 加强学校对家庭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学校作为专业教育机构,有义务引导和支持家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通过家校联动,为青少年提供较为系统完善的生命教育。目前学校基本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借助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学校可提供给家长充分的生命教育资源,如生命教育方面的培训、沙龙、工作坊等,树立家长的生命教育理念,引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方法开展生命教育。为家庭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3.2 家长自身观念的转变与积极面对
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要摒弃"家长不需要岗前培训、不需要合格证"的传统观念,提高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意识,加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教育正确理念的不断学习。客观面对应试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重视生命教育,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渗透生命教育。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驻守好最稳固、最基本的阵地。
3.3 充分发挥社会对家庭的正确引导作用
社会的舆论导向对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与教育专
业机构应充分发挥好媒介渠道的作用,分阶段、分层级、系统地为家长、青少年提供生命教育的学习载体。如设置专题栏目、互动节目、专刊、公益宣传片等形式,形成一个人人重视生命教育的良性社会大氛围。
生命教育虽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善
的体系,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成长已无法等待。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阵线--家庭,无疑要首先担负起生命教育的重担,立足于真实的人生体验,从生活的点滴入手为他们的生命质量、生命价值体现创造良好的教育基础,让青少年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威盛研究生.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N]北京科技报2005.8.5
[2] 刘卫平,武秋林,刘卫红.安阳市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现状与教育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05(2)
[3] 靳建华.关注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威盛职业教育,2007(15)
[4] 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4)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生命教育 教育缺失
1.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教育无论从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被
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统领着。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类个体健康成长被渐渐淡忘和忽略。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严重的青少年自杀、虐待他人等轻视生命的诸多问题,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生命教育的缺位。很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对生命的无畏、对生存的无能和对生活的无趣等特征。接二连三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自杀、杀人等血案并没有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人们普遍没有真正意识到生命教育对人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生命教育亟待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而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启蒙性、连续性和终身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青少年生命教育开展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我国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家庭不应承担过多的教育职责。即使有很多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也存在着"应试教育才是硬道理"的误区。
如何转变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观念和认识,提高家长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有效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
2.生命教育开展的现状分析
2.1 目前学校教育重智育轻情感道德发展,教育者更多关心学
生的智慧生命,忽视了其情感生命的涵养。虽然学校教育也一直在强调青少年的德育,但是学校德育教育陷入形式化,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严重脱节。老师和学生都仅仅把德育当作一门课程来教学,学生缺乏内心深刻的体验。同时,传统教育中习惯于用道德的塑造来作为生命教育的主体,青少年很容易被引导为一味追求离实际较为遥远的高远理想,而忽视了生命的意义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体现的。
2.2 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指挥下严重缺失生命教育内容
家长注重青少年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忽视道德教育,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子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价值尺度。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的原因,很多家长赋予孩子不理智的爱。对孩子娇生惯养,一味溺爱,对孩子的关心较多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忘记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忽视了孩子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另外,一部分家长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认为孩子是家长的附属品,没有独立人格,由此产生很多因为亲子矛盾冲突引起的各类社会问题。
2.3 我国正处于快速社会变革时期
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追名逐利、浮躁的社会现象和风气,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和社会风气对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功利思想日益泛化,虚荣攀比心理更为增强,忽略了生命本身发展的重要性。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社会宣传媒介没有充分发挥对生命教育方面的宣传和正面影响作用。
3.对策
针对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影响,提出加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生命教育开展的对策。
3.1 加强学校对家庭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学校作为专业教育机构,有义务引导和支持家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通过家校联动,为青少年提供较为系统完善的生命教育。目前学校基本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借助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学校可提供给家长充分的生命教育资源,如生命教育方面的培训、沙龙、工作坊等,树立家长的生命教育理念,引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方法开展生命教育。为家庭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3.2 家长自身观念的转变与积极面对
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要摒弃"家长不需要岗前培训、不需要合格证"的传统观念,提高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意识,加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教育正确理念的不断学习。客观面对应试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重视生命教育,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渗透生命教育。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驻守好最稳固、最基本的阵地。
3.3 充分发挥社会对家庭的正确引导作用
社会的舆论导向对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与教育专
业机构应充分发挥好媒介渠道的作用,分阶段、分层级、系统地为家长、青少年提供生命教育的学习载体。如设置专题栏目、互动节目、专刊、公益宣传片等形式,形成一个人人重视生命教育的良性社会大氛围。
生命教育虽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善
的体系,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成长已无法等待。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阵线--家庭,无疑要首先担负起生命教育的重担,立足于真实的人生体验,从生活的点滴入手为他们的生命质量、生命价值体现创造良好的教育基础,让青少年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威盛研究生.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N]北京科技报2005.8.5
[2] 刘卫平,武秋林,刘卫红.安阳市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现状与教育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05(2)
[3] 靳建华.关注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威盛职业教育,2007(15)
[4] 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