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是心理发展迟缓与语言障碍、智力发展较慢与内心反差、个别方面突出与具有特长。根据自闭症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绘画活动治疗自闭症儿童,包括起始階段、探索阶段、发现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绘画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凸显儿童特长与提升认知能力、发展儿童情感与更好宣泄情绪、提高适应能力与促进更好交际。特殊教育中,教师要根据自闭症儿童具体情况,落实绘画活动教学,更好培育自闭症儿童。
关键词:绘画活动;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情感宣泄;社会交往
自闭症是也称孤独症,是一种孤独性障碍,对儿童成长发育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交流与交往,语言沟通能力差,缺乏参与互动的兴趣等。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的重要项目,也是治疗自闭症儿童心理的重要方法。在师生共建的绘画活动中,教师与儿童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绘画创作,能够打开自闭症儿童的心里大门,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更信任老师,更有兴趣、更加积极参与绘画活动。针对自闭儿童的教育教学中,经常组织绘画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能够更好发挥心理治疗的作用。
一、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研究绘画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作用,首先要分析和明确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发挥绘画活动的优势,心理治疗作用更为显著[1]。首先,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迟缓,很少与同龄人交往和互动,导致语言功能退化,致使出现语言障碍,影响其正常成长。其次,心理问题以及语言障碍还会拖慢智力发展,与普通儿童相比,认知能力较差,学习速度较慢,导致他们内心反差,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认知。最后,自闭症儿童通常个别方面比较突出,具有一些特长,比如对音乐、美术感兴趣,艺术领悟力与学习力很强,有着一定的天赋等,要借助这些优势进行心理治疗。
二、绘画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的主要阶段
在学校美术教育中,教师组织绘画活动,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治疗,要遵循一定的流程,这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起始阶段,主要是让儿童自由创作,不作出任务要求,只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儿童信手涂鸦等。二是探索阶段,可以通过创设轻松与安全的绘画环境,通过引导让儿童画自画像,指导合理用笔用色,根据画作初步了解其内心世界。三是发现阶段,教师试着规定一些绘画题目,让儿童画简单的静物,包括花草树木、房子等,对于一些儿童绘画的混乱情况,可推测其情绪波动较大。四是发展阶段,要继续将绘画的主题拓展到社会人文上,让儿童画“我和我的朋友”“我和我的伙伴们”等,从画作中看出所画人物比较小,场景也不够热闹,可以看出自闭症儿童通常没有安全感,但是却渴望有朋友,希望与朋友们一起玩耍。五是巩固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活动发挥心理治疗作用,自闭症儿童变得逐渐开放,能够打开心扉与人交谈,此时再让他们画“今天的我”等。
三、绘画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的重要作用
(一)凸显儿童特长,提升认知能力
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问题只是暂时的,能够通过各类治疗手段逐渐让他们打开心扉,和正常的儿童一样活动。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一定的艺术天赋,通过开展绘画活动,凸显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在自己专长上勇于突破自我与展现自己,激发其创造力,提升认知能力。
例如,教师先教授自闭症儿童的绘画基础知识,包括画线段、画图形、画静物、上色,然后指导他们画植物、画动物、画建筑、画人物、画游戏活动等。通过一步步教学,慢慢地开发他们的潜能,能够凸显自闭症儿童的绘画特长,同伴、教师和家长不由自主地赞赏和表扬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感受到绘画创作的喜悦,从而主动与人交流和交往,勇于敞开心扉,勇敢接纳他人。绘画活动中,需要调动多种感官,通过观察、触摸与动手操作等,在颜色、图形的刺激下,能够提升儿童的认识能力。
(二)发展儿童情感,更好宣泄情绪
人类从出生开始就会表达情感,比如哭笑吵闹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表达更加多样和更为复杂[2]。自闭症儿童由于心理问题,情感发展迟缓,不愿意、不会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借助绘画活动,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利用画笔,在纸面上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宣泄情绪,发展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自闭症儿童在绘画自画像和画人物时,通过面部表情与动作,可以窥探他们的内心深处,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在绘画中的表现,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比如,如果自闭症儿童心理烦躁不安时,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很可能是混乱的、毫无逻辑的,或者干脆放弃绘画,此时就要进行心理干预。在绘画中,有的自闭症儿童还会摇头晃脑、自言自语、唱歌等,这些都是宣泄情绪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具体表现进行心理教育。
(三)提高适应能力,促进更好交际
自闭症儿童通常不愿与同伴、老师和家长交流或交往,喜欢独处和不善言辞,这与其心理障碍、适应能力差有很大关系。绘画活动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在不经意间提高适应能力,教师教授他们如何作画,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寻求帮助,或者教师主动走向前去指导,引导同伴之间互相交流探讨。不论是口语交流,还是肢体语言,都能够让他们打开心扉,提高适应能力,促进更好交际[3]。
例如,在人物画的创作中,教师先教授儿童基本的画法,如何画脸形、眼睛、嘴巴、鼻子、耳朵等,然后让自闭症儿童自主创作。在人物画的绘画中,他们会遇到不少的问题,有的儿童会提问,教师也可走上前去手把手指导绘画,这样就可以在不经意间实现师生交流,也可以让同伴之间探讨如何画好人物。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心理学研究,儿童绘画通常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不同的画作与状态,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借助绘画活动,能够起到对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作用。教师要落实绘画活动的五个阶段,以此打开自闭症儿童的心扉,促进师生与生生的交流与互动,引领健康成长,对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利。
参考文献
[1]禄晓平, 陈青萍, 明兰,等. 自闭症儿童曼陀罗绘画治疗功能研究及其深度心理依据讨论[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045(004):675-678.
[2]邵雪原, 朱晓洁. 画由心生——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美术作品的案例分析[J]. 科教导刊, 2018(24):168-169.
[3]邵雪原, 邵晗. 试析美术教育在促进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34(005):169-170.
关键词:绘画活动;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情感宣泄;社会交往
自闭症是也称孤独症,是一种孤独性障碍,对儿童成长发育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交流与交往,语言沟通能力差,缺乏参与互动的兴趣等。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的重要项目,也是治疗自闭症儿童心理的重要方法。在师生共建的绘画活动中,教师与儿童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绘画创作,能够打开自闭症儿童的心里大门,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更信任老师,更有兴趣、更加积极参与绘画活动。针对自闭儿童的教育教学中,经常组织绘画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能够更好发挥心理治疗的作用。
一、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研究绘画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作用,首先要分析和明确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发挥绘画活动的优势,心理治疗作用更为显著[1]。首先,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迟缓,很少与同龄人交往和互动,导致语言功能退化,致使出现语言障碍,影响其正常成长。其次,心理问题以及语言障碍还会拖慢智力发展,与普通儿童相比,认知能力较差,学习速度较慢,导致他们内心反差,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认知。最后,自闭症儿童通常个别方面比较突出,具有一些特长,比如对音乐、美术感兴趣,艺术领悟力与学习力很强,有着一定的天赋等,要借助这些优势进行心理治疗。
二、绘画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的主要阶段
在学校美术教育中,教师组织绘画活动,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治疗,要遵循一定的流程,这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起始阶段,主要是让儿童自由创作,不作出任务要求,只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儿童信手涂鸦等。二是探索阶段,可以通过创设轻松与安全的绘画环境,通过引导让儿童画自画像,指导合理用笔用色,根据画作初步了解其内心世界。三是发现阶段,教师试着规定一些绘画题目,让儿童画简单的静物,包括花草树木、房子等,对于一些儿童绘画的混乱情况,可推测其情绪波动较大。四是发展阶段,要继续将绘画的主题拓展到社会人文上,让儿童画“我和我的朋友”“我和我的伙伴们”等,从画作中看出所画人物比较小,场景也不够热闹,可以看出自闭症儿童通常没有安全感,但是却渴望有朋友,希望与朋友们一起玩耍。五是巩固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活动发挥心理治疗作用,自闭症儿童变得逐渐开放,能够打开心扉与人交谈,此时再让他们画“今天的我”等。
三、绘画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的重要作用
(一)凸显儿童特长,提升认知能力
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问题只是暂时的,能够通过各类治疗手段逐渐让他们打开心扉,和正常的儿童一样活动。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一定的艺术天赋,通过开展绘画活动,凸显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在自己专长上勇于突破自我与展现自己,激发其创造力,提升认知能力。
例如,教师先教授自闭症儿童的绘画基础知识,包括画线段、画图形、画静物、上色,然后指导他们画植物、画动物、画建筑、画人物、画游戏活动等。通过一步步教学,慢慢地开发他们的潜能,能够凸显自闭症儿童的绘画特长,同伴、教师和家长不由自主地赞赏和表扬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感受到绘画创作的喜悦,从而主动与人交流和交往,勇于敞开心扉,勇敢接纳他人。绘画活动中,需要调动多种感官,通过观察、触摸与动手操作等,在颜色、图形的刺激下,能够提升儿童的认识能力。
(二)发展儿童情感,更好宣泄情绪
人类从出生开始就会表达情感,比如哭笑吵闹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表达更加多样和更为复杂[2]。自闭症儿童由于心理问题,情感发展迟缓,不愿意、不会和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借助绘画活动,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利用画笔,在纸面上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宣泄情绪,发展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自闭症儿童在绘画自画像和画人物时,通过面部表情与动作,可以窥探他们的内心深处,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在绘画中的表现,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比如,如果自闭症儿童心理烦躁不安时,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很可能是混乱的、毫无逻辑的,或者干脆放弃绘画,此时就要进行心理干预。在绘画中,有的自闭症儿童还会摇头晃脑、自言自语、唱歌等,这些都是宣泄情绪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具体表现进行心理教育。
(三)提高适应能力,促进更好交际
自闭症儿童通常不愿与同伴、老师和家长交流或交往,喜欢独处和不善言辞,这与其心理障碍、适应能力差有很大关系。绘画活动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在不经意间提高适应能力,教师教授他们如何作画,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寻求帮助,或者教师主动走向前去指导,引导同伴之间互相交流探讨。不论是口语交流,还是肢体语言,都能够让他们打开心扉,提高适应能力,促进更好交际[3]。
例如,在人物画的创作中,教师先教授儿童基本的画法,如何画脸形、眼睛、嘴巴、鼻子、耳朵等,然后让自闭症儿童自主创作。在人物画的绘画中,他们会遇到不少的问题,有的儿童会提问,教师也可走上前去手把手指导绘画,这样就可以在不经意间实现师生交流,也可以让同伴之间探讨如何画好人物。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心理学研究,儿童绘画通常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不同的画作与状态,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借助绘画活动,能够起到对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作用。教师要落实绘画活动的五个阶段,以此打开自闭症儿童的心扉,促进师生与生生的交流与互动,引领健康成长,对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利。
参考文献
[1]禄晓平, 陈青萍, 明兰,等. 自闭症儿童曼陀罗绘画治疗功能研究及其深度心理依据讨论[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045(004):675-678.
[2]邵雪原, 朱晓洁. 画由心生——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美术作品的案例分析[J]. 科教导刊, 2018(24):168-169.
[3]邵雪原, 邵晗. 试析美术教育在促进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34(00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