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情境 几处“抒怀”

来源 :福建中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unken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教师的“授”与学生的“收”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创设科学的数学课堂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新内容,掌握新知识,数学的学习经常会建立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也造就了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很多知识的学习,前后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用好这些联系,设置合理的数学学习情境,通过对同一个问题情境的不同角度的挖掘,让学生在熟悉的旧知中学习新知,可以使数学的学习像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的知识与方法。
其他文献
此法的优点有2个:  ①整个过程很直观、浅显,没有理解上的盲点;  ②用“形”来解释“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缺点也有2个:
期刊
在杭州市学军中学的校园学术节中,笔者需要开设了一节示范探究课,内容是排列组合的章节复习课.  在教学设计时,笔者考虑这么几个问题:  (1)设计的问题背景简单典型,学生容易拾阶而上;  (2)通过这节课能把排列组合的典型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梳理和复习;  (3)能体现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  (4)能有效的吻合笔者授课的实验班的学生的思维快的特点.  翻阅了很多杂志,也请教了不少同事.应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基于此,教师要明确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呈现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并努力构
期刊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有必要回归教育的原点:运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数学现象、数学问题、数学本质进行寻根究底地反思.本人尝试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让学课题,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下面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1 让学,学生才会数学地提出问题  1.1 教学设计  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结构: 
期刊
一个问题可能在一般情况下难以认识与鉴别,但在特殊情况下有时却十分清楚明白.既然如此,解题时,何不以退为进,由一般退到特殊呢?这种由一般退到特殊,再进行一般性证明的解题方法,就是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的体现.用特殊与一般的思想解数学客观题是常常特别有效简洁,是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常规武器.而对于在解答主观题方面,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使用过,其它问题则较少使用.但特殊与一般的思想也是解决某些解答题的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低下,甚至成为分数的奴隶这一现象提出了种种改革方案,其中有一种就是要开展素质教育.在1999年6月13日,随着《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发布,这种想法被上升到国家层面,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一次规模教改的大幕.  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了.这时候,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渐成为老师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在实践
期刊
高三二轮复习的立足点应是解题方法的多中取精,培养学生总结优化方法和运算技巧的能力,特别在解析几何的复习中对于设线,设点学生往往拿捏不准再加上数形结合思想在其中应用甚广而消耗大量无效时间,笔者曾在一次填空题讲评课中尝试如能用最优化方法解决一道解析几何题进行全班以草稿纸方式悬赏,课后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以下呈现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昨天的思考题,展示自己的方法与思路,大家公认方法最优者获
期刊
“863”计划倡导者之一,两院院士王大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考学生——专考学生的最得意处.考试中,王院士请学生陈述,学生一边讲,他一边问,一直追问到学生的知识边界,考试结束.王院士创造性地把考试这种烦琐、乏味的过程,变成一个知识升华与深化的过程,非但不是教学的停滞而是一个飞跃.王先生的这种“追问”,在我们平时数学教学中很值得借鉴.所谓的“追问”,就是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境需要有针
期刊
如何进行有效作业布置,特别是在课标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作业拓展题布置?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作业拓展题设计研究,下面以高三第二轮复习解析几何为案例,介绍作业拓展题设计的经验与做法.
期刊
我曾经读过特级教师吴非的一篇文章《要将自己教成“学生”》,文中讲述了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自身听课、学习的感受,考虑学生的听课、学习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才能使教与学交融,最后得出教师学习与学生学习感受是相通的.是啊,我们有些数学教师在平时数学教学时,往往“目中无人”,仅考虑知识的特点,而不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好像这里就应该这样教学,很少想到学生学习时的感受.这样的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