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环境和教学理念的改进与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即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积极改进教学策略,多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从而构建活力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活力课堂;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在没有干扰、不受他人支配的环境下通过阅读、思考、探究和交流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大有助益。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自己的知识、方法和理念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通过有效的手段,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
1.以问代讲,促使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且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托。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灌输力度太强,往往在学生还没有产生疑问时就将整理好的答案全盘托出,当学生习惯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时,便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形成消极懒怠的学习态度。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加强以问代讲,争取通过合理设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梅花魂》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我提问道:“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事情?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本文采取了什么叙事方法?”学生思考后答道:“这一段说明本文故事是以梅花为线索展开的,并且提前交代了外祖父的结局,这属于一种倒叙手法。”而在分析本文中心思想时,我则向学生提问:“在外孙女临走前,外祖父为什么要把自己特别珍爱的墨梅图送给她?”这时学生主动阅读相关段落,并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分析、探讨,最终给出答案,比如:寄托自己的爱国和思乡之情;教导外孙女做个像梅花一样的品性高洁之人等等。可见,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进而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2.合作探究,减少教师干预
小学生心性活泼,自我意识较强,所以在学习中,他们不喜欢受到过多的约束,而是渴望一种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但是,很多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对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相反,很多教师总是从各方面约束学生,习惯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自己的脚步,這影响了学生语文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妨以小组合作探究代替传统的讲授模式,以减少对学生的干预,让学生真正站在主体地位,进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鉴于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比较受学生欢迎,我便让学生合作探究。而在此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如下探究任务:
(1)整理故事发展的脉络,概括课文内容;
(2)廉颇、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的故事给你哪些启发……
而在探究过程中,各小组先是认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对陌生字词进行注音释义,然后根据故事情节为课文分段,并为每段拟写小标题,以此说明故事发展的脉络。之后,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两位主人公各自的特点,并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可见,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主动权,使其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思考和探究,从而保护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适当留白,拓展探究空间
正如书画艺术创作一般,语文课堂最忌一个“满”字,为了追求“满”,教师往往灌输大量的学习内容,事无巨细地带领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殊不知,这种做法让学生几乎没有想象的余地,进而使学生失去自主探究的欲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思维特点,合理运用留白艺术,让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使之匀称、完美的欲望,进而唤起学生求知和探索的动力,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题临安邸》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内涵,我便通过创设情境以及适当的停顿为学生留白。首先我带领学生熟悉诗文的字面含义,并展示这首诗的配图,然后我描述道:“青山连绵,楼阁无尽,西湖上载歌载舞,多么美好的画卷,诗人却发出感慨:‘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休止呢?’”讲到此处,我停顿下来,学生开始好奇,并提出疑惑:“诗人为什么希望歌舞停止?他心情不好吗?”还有的学生主动分析后两句,并提出疑问:“为什么说‘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我给学生拓展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学生则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分析诗人的心境和情感。可见,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适当留白,是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可行之法。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灌输式教学,要通过有效的手段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增加课堂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任价徐.“留白”中尽显课堂互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68.
[2]万思斌.让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课堂生长[J].小学教学研究,2017(08):41-42.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活力课堂;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在没有干扰、不受他人支配的环境下通过阅读、思考、探究和交流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大有助益。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自己的知识、方法和理念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通过有效的手段,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
1.以问代讲,促使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且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托。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灌输力度太强,往往在学生还没有产生疑问时就将整理好的答案全盘托出,当学生习惯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时,便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形成消极懒怠的学习态度。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加强以问代讲,争取通过合理设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梅花魂》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我提问道:“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事情?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本文采取了什么叙事方法?”学生思考后答道:“这一段说明本文故事是以梅花为线索展开的,并且提前交代了外祖父的结局,这属于一种倒叙手法。”而在分析本文中心思想时,我则向学生提问:“在外孙女临走前,外祖父为什么要把自己特别珍爱的墨梅图送给她?”这时学生主动阅读相关段落,并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分析、探讨,最终给出答案,比如:寄托自己的爱国和思乡之情;教导外孙女做个像梅花一样的品性高洁之人等等。可见,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进而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2.合作探究,减少教师干预
小学生心性活泼,自我意识较强,所以在学习中,他们不喜欢受到过多的约束,而是渴望一种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但是,很多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对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相反,很多教师总是从各方面约束学生,习惯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自己的脚步,這影响了学生语文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妨以小组合作探究代替传统的讲授模式,以减少对学生的干预,让学生真正站在主体地位,进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鉴于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比较受学生欢迎,我便让学生合作探究。而在此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如下探究任务:
(1)整理故事发展的脉络,概括课文内容;
(2)廉颇、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的故事给你哪些启发……
而在探究过程中,各小组先是认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对陌生字词进行注音释义,然后根据故事情节为课文分段,并为每段拟写小标题,以此说明故事发展的脉络。之后,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两位主人公各自的特点,并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可见,在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主动权,使其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思考和探究,从而保护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适当留白,拓展探究空间
正如书画艺术创作一般,语文课堂最忌一个“满”字,为了追求“满”,教师往往灌输大量的学习内容,事无巨细地带领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殊不知,这种做法让学生几乎没有想象的余地,进而使学生失去自主探究的欲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思维特点,合理运用留白艺术,让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使之匀称、完美的欲望,进而唤起学生求知和探索的动力,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题临安邸》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内涵,我便通过创设情境以及适当的停顿为学生留白。首先我带领学生熟悉诗文的字面含义,并展示这首诗的配图,然后我描述道:“青山连绵,楼阁无尽,西湖上载歌载舞,多么美好的画卷,诗人却发出感慨:‘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休止呢?’”讲到此处,我停顿下来,学生开始好奇,并提出疑惑:“诗人为什么希望歌舞停止?他心情不好吗?”还有的学生主动分析后两句,并提出疑问:“为什么说‘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我给学生拓展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学生则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分析诗人的心境和情感。可见,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适当留白,是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可行之法。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灌输式教学,要通过有效的手段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增加课堂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任价徐.“留白”中尽显课堂互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68.
[2]万思斌.让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课堂生长[J].小学教学研究,2017(0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