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各种教育理论纷纷进入课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引导,以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为实践载体,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历史与社会课 教学 策略
一、问题提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所提出的:“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种产品的能力,而这一问题或这种产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是被认为有价值的。”人们具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多种不同的智能。依据加德纳的观点,我们知道人们的智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智能的普遍性——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且智能经过组合或整合可以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很突出;智能的发展观——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智能的差异性——既有个体间差异,也有个体内部的差异;智能的组合观——智能之间并非彼此绝对孤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以小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历史与社会教研组的一位老师提出能否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引领,来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问题提出后,大家都感到很新颖,决定就这一问题开展研究。
二、问题分析
在校本教研活动会议上,我们把这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小课题开展研究,收集有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科应用的范围内开展研究。通过学习研究,我们认识到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我们在教学中以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运用。我们提出,如果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历史与社会课中,既可为该理论拓展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又有利于促进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最优化,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问题探索与尝试
(一)问题解决的尝试
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们开始把多元智能理论引入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尝试。
多元智能理论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形式:
1.“为多元智能而教”。即教学的目的是在开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实施时教师应当明确什么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最有价值的知识,训练哪些方面的智能,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智能目标落实到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使培养各种能力与课堂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设计应包括课程或单元名称、课程或单元目标、教学预期成果或辅助材料、学习活动、教学步骤和评价方式。例如,在教学《草原风情》时,可作如下设计:
案例《草原风情》
课程或单元目标:让学生通过八种智能学习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的独特风情,形成的原因,明白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学生能以视觉空间、逻辑、语言和身体运动等方式解释内蒙古大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及浓郁的民族文化,并将内蒙古大草原与学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教室资源或材料:课本、多媒体课件、“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录像片、地形、气候图及歌曲。
学习活动:
课程序列:(1)音乐活动;(2)人际关系活动;(3)逻辑—数学活动;(4)自然观察者活动;(5)身体—运动活动;(6)视觉—空间;(7)语言活动;(8)自我认识活动。
评价程序:(1)对各小组设计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进行评价;(2)对各小组合作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3)评价学生信息交流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水平。
2.“利用多元智能来教”。即通过设计与该智能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实施时允许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所学知识,即通过自己的强项智能展现其所知所学。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的年代》时,可作如下设计:
师:刚才我们聆听了《春天的故事》,知道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我国经济腾飞之外,我们身边的、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也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事物变化的故事?
生1:老师,我想知道交通工具——车的故事。
生2:我想知道我们住的房子的故事。
生3:我想知道我们吃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师:好,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项,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现它的发展过程。
(5分钟后)
生1:我们组给大家讲讲交通工具变化的故事。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
生2:我们组给大家讲讲吃的变化,这是我们收集的图片••••••
生3:我们组给大家带来一段表演,大家仔细观察,我们说的是什么的变化?……
……
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生活和身边的事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畅想2020年,也就是十年后的变化。
……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1.创设情景,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环境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反言之,如果学生始终不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可能被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讨论、辩论、演讲、演历史剧、训练学生记笔记、撰写小论文以及讲故事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根据已有的信息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归纳某个历史人物的贡献、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等,促进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漫画或其他幽默的图解,学会阅读地图等,激活视觉—空间智能;通过实地参观、建造模型、角色扮演、演课本历史剧、游戏等方式,提高肢体—运动智能;通过听、唱以及创作音乐,培养音乐智能;通过强调合作学习,比如分组讨论、演历史剧、进行研究性学习等,塑造人际交往智能;通过结合历史人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通过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学习,开启自我认识智能;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事件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把握人物、事件、时间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引领学生走出校门,就环境状况开展社会调查,或观察某一自然现象,撰写观察日记,改善自然智能。
2.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位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点,并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学生的智能发展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优劣智能的差异,有的学生在某一种或几种智能上表现突出,另一些学生则在其他智能上表现突出。因此,根本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标准,我们要倡导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模式。主要评价内容如下:(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智能,还应关注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2)评价主体多元化。可采取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多种方式。(3)评价方式多元化。如采用观察日记、面谈采访、问卷调查、模拟表演、项目活动等形式。以《身边的故事》为例,其评价的设计如下:
语言智能:讲述身边的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把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写成小论文。
数理逻辑智能:分析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视觉—空间智能:用图示法呈现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肢体—运动智能:用表演的形式再现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音乐智能:围绕身边的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创作歌曲或节奏。
人际交往智能:分组讨论或研究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自我认识智能: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自然智能:分析“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与环境的关系。
这八类评价活动设计拓展了评价的视角,跳脱了僵化的纸上作业,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4)评价标准多元化。实施分层评价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和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标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通过多元评价,学生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体现多样性、开放性原则,优化教学
对于多种智能,如果说哪一种智能重要,哪一种不重要,片面地训练或发展某一种智能是不可取的。各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处于同等的地位。智能的普遍性特征意味着智能多元化,客观上要求教师开展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中设计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活动,如视(图片或录像)、听(录音)、唱(歌曲)活动相交替,说与表演活动相结合,以训练不同的智能;根据学习的内容,创设相关的情景,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把游戏引入课堂,模拟生活,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智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万类霜天竞自由”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抢凳子,完成一系列指令性动作,然后谈谈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根据不同学习不同阶段,把语言学习与智力开发相联系,通过作业、小组研究项目和讨论,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合作能力、自我认识等各方面智能。
四、实践后的思考
我们依托校本教研,经过近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大家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参考资料
[1]孙夕礼. 多元智能 应用案例 教学启示.中国当代教育,2002(20).
[2]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选编,2003(2).
[3][美]坎贝尔,狄瑾逊.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教育科学研究,2002(4).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历史与社会课 教学 策略
一、问题提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所提出的:“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种产品的能力,而这一问题或这种产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是被认为有价值的。”人们具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多种不同的智能。依据加德纳的观点,我们知道人们的智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智能的普遍性——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且智能经过组合或整合可以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很突出;智能的发展观——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智能的差异性——既有个体间差异,也有个体内部的差异;智能的组合观——智能之间并非彼此绝对孤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以小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历史与社会教研组的一位老师提出能否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引领,来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问题提出后,大家都感到很新颖,决定就这一问题开展研究。
二、问题分析
在校本教研活动会议上,我们把这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小课题开展研究,收集有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科应用的范围内开展研究。通过学习研究,我们认识到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我们在教学中以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运用。我们提出,如果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历史与社会课中,既可为该理论拓展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又有利于促进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最优化,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问题探索与尝试
(一)问题解决的尝试
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们开始把多元智能理论引入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尝试。
多元智能理论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形式:
1.“为多元智能而教”。即教学的目的是在开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实施时教师应当明确什么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最有价值的知识,训练哪些方面的智能,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智能目标落实到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使培养各种能力与课堂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设计应包括课程或单元名称、课程或单元目标、教学预期成果或辅助材料、学习活动、教学步骤和评价方式。例如,在教学《草原风情》时,可作如下设计:
案例《草原风情》
课程或单元目标:让学生通过八种智能学习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的独特风情,形成的原因,明白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学生能以视觉空间、逻辑、语言和身体运动等方式解释内蒙古大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及浓郁的民族文化,并将内蒙古大草原与学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教室资源或材料:课本、多媒体课件、“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录像片、地形、气候图及歌曲。
学习活动:
课程序列:(1)音乐活动;(2)人际关系活动;(3)逻辑—数学活动;(4)自然观察者活动;(5)身体—运动活动;(6)视觉—空间;(7)语言活动;(8)自我认识活动。
评价程序:(1)对各小组设计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进行评价;(2)对各小组合作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3)评价学生信息交流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水平。
2.“利用多元智能来教”。即通过设计与该智能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实施时允许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所学知识,即通过自己的强项智能展现其所知所学。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的年代》时,可作如下设计:
师:刚才我们聆听了《春天的故事》,知道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我国经济腾飞之外,我们身边的、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也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事物变化的故事?
生1:老师,我想知道交通工具——车的故事。
生2:我想知道我们住的房子的故事。
生3:我想知道我们吃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师:好,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项,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现它的发展过程。
(5分钟后)
生1:我们组给大家讲讲交通工具变化的故事。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
生2:我们组给大家讲讲吃的变化,这是我们收集的图片••••••
生3:我们组给大家带来一段表演,大家仔细观察,我们说的是什么的变化?……
……
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生活和身边的事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畅想2020年,也就是十年后的变化。
……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1.创设情景,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环境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反言之,如果学生始终不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可能被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讨论、辩论、演讲、演历史剧、训练学生记笔记、撰写小论文以及讲故事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根据已有的信息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归纳某个历史人物的贡献、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等,促进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漫画或其他幽默的图解,学会阅读地图等,激活视觉—空间智能;通过实地参观、建造模型、角色扮演、演课本历史剧、游戏等方式,提高肢体—运动智能;通过听、唱以及创作音乐,培养音乐智能;通过强调合作学习,比如分组讨论、演历史剧、进行研究性学习等,塑造人际交往智能;通过结合历史人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通过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学习,开启自我认识智能;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事件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把握人物、事件、时间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引领学生走出校门,就环境状况开展社会调查,或观察某一自然现象,撰写观察日记,改善自然智能。
2.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位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点,并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学生的智能发展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优劣智能的差异,有的学生在某一种或几种智能上表现突出,另一些学生则在其他智能上表现突出。因此,根本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标准,我们要倡导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模式。主要评价内容如下:(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智能,还应关注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2)评价主体多元化。可采取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多种方式。(3)评价方式多元化。如采用观察日记、面谈采访、问卷调查、模拟表演、项目活动等形式。以《身边的故事》为例,其评价的设计如下:
语言智能:讲述身边的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把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写成小论文。
数理逻辑智能:分析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视觉—空间智能:用图示法呈现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肢体—运动智能:用表演的形式再现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音乐智能:围绕身边的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创作歌曲或节奏。
人际交往智能:分组讨论或研究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自我认识智能: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自然智能:分析“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与环境的关系。
这八类评价活动设计拓展了评价的视角,跳脱了僵化的纸上作业,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4)评价标准多元化。实施分层评价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和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标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通过多元评价,学生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体现多样性、开放性原则,优化教学
对于多种智能,如果说哪一种智能重要,哪一种不重要,片面地训练或发展某一种智能是不可取的。各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处于同等的地位。智能的普遍性特征意味着智能多元化,客观上要求教师开展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中设计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活动,如视(图片或录像)、听(录音)、唱(歌曲)活动相交替,说与表演活动相结合,以训练不同的智能;根据学习的内容,创设相关的情景,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把游戏引入课堂,模拟生活,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智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万类霜天竞自由”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抢凳子,完成一系列指令性动作,然后谈谈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根据不同学习不同阶段,把语言学习与智力开发相联系,通过作业、小组研究项目和讨论,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合作能力、自我认识等各方面智能。
四、实践后的思考
我们依托校本教研,经过近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大家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参考资料
[1]孙夕礼. 多元智能 应用案例 教学启示.中国当代教育,2002(20).
[2]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选编,2003(2).
[3][美]坎贝尔,狄瑾逊.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教育科学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