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dOCUMENTA 13突破了以往固定的几个主展区,将展场分散设在了卡塞尔城中若干个“世俗的”(worldly)的地点—火车站、酒店、医院、商场、废旧建筑??庞大分散的展览项目让观众目不暇接。本刊特地为读者奉上了dOCUMENTA 13全概览,在每个主要的展区中为您推荐最不容错过的作品。它们中的一些作品是存在争议的,这也正体现了dOCUMENTA 13的多元与包容。
Mario Garcia Torres /
卡布尔的一个旅馆(One Hotel in Kabur)
Mario Garcia Torres好像一个侦探和历史学家一样,就一段与documenta 5的参展艺术家Alighiero Boetti有关的艺术史盲点进行调查、研究和想象,展开了一系列艺术项目。这段艺术史与卡布尔的一个前身为“一个旅馆”的建筑有关。1971-1977年,Alighiero Boetti在卡布尔同他的阿富汗同志伙伴Gholam Dastaghir在卡布尔开了这间旅馆,在这里,Boetti创作了原本要在documenta 5上展出的作品—一张刺绣的世界地图。但在展览开始时,Boetti没有完成这张地图,而临时以《Lavoro postale》替换了这件作品。
这件事的始末引起了Garcia Torres强烈的兴趣。2006年,他撰写了《Share-e-Nau Wondering—A Film Treatment》,在这段小说文字中,Garcia Torres向已逝的Boetti讲述他想象自己去往卡布尔寻找那个旅馆的过程。此后的4年中,远在美国洛杉矶的他,开始从网络资源、文献及Alighiero Boetti的熟人叙述等各种渠道寻找“一个旅馆”的相关线索,并从中探寻艺术家Boetti的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2010年,他完成了一篇视声论文《你看见雪了吗?》(Have You Ever Seen the Snow),在这段影像中,Garcia Torres一边呈现他搜集到的各个年代有关“一个旅馆”建筑的摄影照片,一边叙述着他对这些照片中各种细节的观察、推理和分析,由这些细节Garcia Torres引申到了Boetti当时的生活及卡布尔当地的政治、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他由此感叹,在数码照片泛滥的今天,很多摄影所能提供的信息被人们大大地忽视了。
2010年,在dOCUMENTA 13的邀请下,Garcia Torres真正得以前往卡布尔,找到了“一个旅馆”的旧址。2011到2012年,他重新翻修了这个建筑,并在花园中重新种下花朵,为客人们提供茶饮,将“一个旅馆”重新激活。这里也成为了dOCUMENTA 13在卡布尔的展场之一。在卡塞尔的主展场Fridericianvm博物馆里,Garcia Torres的影像及Boetti的《地图》也一并展出。于是,经过了苏联占领、Boetti去世、阿富汗内战、美国侵袭等种种历史事件之后,艺术家Boetti和“一个旅馆”的一段故事得以部分真实、部分虚构地在dOCUMENTA 13中呈现了出来。这个看似严谨得不苟言笑的艺术项目,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为历史与现实相衔接的可能性。
Guillermo Faivovich & Nicolas Goldberg /
陨石El Chaco在卡塞尔
这是一件最终未能实现的作品。陨石El Chaco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陨石,如果项目得以实施的话,也会是人类有史以来运输的最大的太空物体,重达37吨。4000年前,由于木星和金星之间的小流星相撞,一颗重达约800吨的巨型铁块落入阿根廷北部,并碰撞破碎成若干碎块。之后漫长的历史中,当地土著居民一直对这些陨石所在的地方进行膜拜,并将这里命名为“天空的土地”(Piguem Nonralta)。直到16世纪西班牙占领者来到这里,将这些贵重金属才从土地中被挖掘出来。
自2006年起,Guillermo Faivovich和Nicolas Goldberg便开始对这块土地展开了深度的研究,包括这些进入地球的物体与人类的关系等。2010年9月,他们进行了第一步的展览,将曾经于1965-66年在德国被分成两半的陨石El Taco重新组合在一起。当年这颗4吨重的陨石被分割后,分别被送往美国和阿根廷,35年之后,Guillermo Faivovich和Nicolas Goldberg将这两部分陨石在Portikus法兰克福中央火车站展览。而他们第二步的展览计划,就是将陨石El Chaco带到卡塞尔展览,但在筹备过程中他们遭到了阿根廷本土人民及一些人类学者的反对,最后计划未能实现。
抛开反对者的阻力不说,单就这件作品本身来看,很遗憾的,我们并没有找到这颗陨石与卡塞尔城或dOCUMENTA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从这点来看,这件作品就大大不如两位艺术家将陨石El Taco的两部分重新组合的意义来得微妙。倒是作品的未能实现,引起了众多人关于阿根廷土著文化、去人类中心主义、西方殖民历史等多方面的讨论。就像总策展人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所说:“艺术被定义为它是什么,或它不是什么;被定义为它做了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它没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它甚至被定义为它无法达到什么。”这不仅让人联想,难道这个未能实现的艺术计划,只是dOCUMENTA 13同人们开的一个玩笑?
Thomas Bayrle /
老将Thomas Bayrle此次在dOCUMENTA 13的展出可堪一场经典的个人回顾展。Documenta-Halle后方的大厅里,一整面墙是Bayrle在1982-1983年创作的巨型拼贴画《飞机》,它由上千幅小画组成,每幅小画上画满了上百个小飞机,小飞机的视觉连续形成了一个大飞机,而放大来看,这上千幅飞机图的小画则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飞机图景;另一面墙上,是整齐排列的的几千个高速公路的组件有秩序地纵横交错;大厅中间,若干汽车引擎各自响动着,艺术家把这声音叫做它们的“祈祷”;暗室里的影像,一些城市工业图景拼凑成了一张人脸?? Bayrle在这里试图探讨机器与生命、生物学、人造物的关系。
一直以来,Bayrle关注二战之后迅速变化着的社会现实,人的自我认知及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Bayrle富于生命力的机械装置和视觉形象,与德国汽车工业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冷冰冰的机器充满着讽刺,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展示着它们戏剧的、非物质的、有点疯狂的世界。dOCUMENTA 13以非人类中心化的姿态,呈现着以各种生物与非生物作为主体时展现的语言和状态,Bayrle的艺术则为我们提示了机械作为主体所能传达的有趣信息。
Julie Mehretu /
过程素描(Process sketch)
以多学科姿态现身的dOCUMENTA 13展示的作品面貌太多样了,以至于能够以绘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艺术家少之又少,Julie Mehretu是其中非常难得的一位画家。Mehretu通常以丙烯、水彩笔、马克笔等材料绘制大尺幅的绘画,画面上的建筑轮廓仿佛被一阵旋风吹过,放射出抽象的线条和色彩,呈现时间与空间的压缩层叠。此次展示的《过程素描》中,她把建筑当作呈现一种社会历史的媒介,以多种版画刻印和绘画的技术,在若干极薄的层叠中,展现既有历史痕迹又极具未来感的画面。
就像创作这幅画所需要的漫长时间和过程一样,观看Mehretu的绘画同样需要深入的、多层次的观察。在这些抽象的建筑线条之中,饱含着21世纪人混乱无序的思想状态。“绘画是推进我一直前进的动力,我在这个过程中一边创造一边迷失??我在寻找我是谁,而我的工作就是尝试去理解这些系统。”Mehretu说。
Geoffrey Farmer /
草丛的叶子(Leaves of Grass)
Geoffrey Farmer在dOCUMENTA 13的作品看起来格外简单直接并引人注目。他从1935到1985年的美国经典的插图杂志《生活》中,剪取了那个时代最流行的上千张人像和各种产品的剪影,分别粘贴在纤细的木棍上,插成了一片上世纪中期流行文化的草丛。
在那个网络还未出现、电视机刚刚兴起的年代,上百万的美国人都通过《生活》这本彩色新闻杂志了解世界,从爱因斯坦、玛丽莲·梦露、拳王阿里,到毛泽东、切·格瓦拉,从坎贝尔罐头、壳牌润滑油到空中客车,所有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文化和消费元素都在这边杂志中呈现出来,并因为这本杂志而为更多的美国人所了解。Farmer以蒙太奇的手法将这些新闻中的形象提取出来,打造成约20米狭长体量的装置。当观众随着行走重新观看这些形象时,它们组成了一种特殊的时空叙事,让已经失去时效价值的新闻图片重新焕发了意义。
在这件作品之前,Farmer还有2007年的《过去的两百万年》和2009年的《外科医师和摄影师》,同样从纸媒中剪取形象,与这件作品形成了他的系列三部曲。他的作品从来不以相同的方式展示,对他而言,展览只是一个暂时性的事件,以此消解了他作品中所谓的“宏大叙事”。
Javier Tellez /
阿尔托的洞穴
作为两个精神科医生的儿子,Javier Tellez的成长中遇见过很多精神病患者。这样特殊的经历让Tellez一直关注所谓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精神世界的不同构成。多年来,他经常以精神病患者及精神病院作为他的“影院装置”作品的主人公和主题,并把这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状态呈现于美术馆、博物馆中。同时,他的作品内容还涉及电影史、文学、哲学、神话及宗教仪式等诸多的文化层面。
Javier Tellez在dOCUMENTA 13中展出的作品《阿尔托的洞穴》是基于同样患有精神病的超现实主义剧作家、导演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的自传文本《占领墨西哥》而改编。和以往的作品一样,在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Tellez与精神病患者们合作,共同担任编剧和导演,患者们在电影中出演自己。电影以一个印第安裔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院的现实生活和他的民族宗教仪式幻想为两条并行的线索组成,两条线索间有着相互隐喻的关系。由此,我们看到影片所映射的精神病院外“正常社会”的种种问题—也许,需要疗愈的不止是这些病人,也包括我们所处的整个“正常社会”。
Tellez为了这部影像的展示,特地在Hauptbahnhof展场建造了一个人工的“洞穴”,这种做法同样脱胎于Antonin Artaud的“残酷戏剧”概念。整个dOCUMENTA 13的作品多与卡塞尔、documenta或德国的历史现实相关,而Kunstbahnalf展场的很多影像作品则几乎完全站在这个巨大的展事背景之外,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艺术状态,同样值得玩味。
Donna Haraway & Tue Greenfort /
世俗的房子(The Worldly House)
女性主义理论家、艺术理论研究者Donna Haraway同艺术家Tue Greenfort合作,在dOCUMENTA 13带来了合作艺术项目“世俗的房子”。Donna Haraway于2008年撰写了《当物种相遇》(When Species Meet)一书,从哲学、历史、文化、个人、科技、生物学等角度探讨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倡导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共存并生,艺术家Tue Greenfort则在这座房子里践行着Haraway的理论。
这间木质的房子在Baroque Karlsaue公园内一个小湖的中央,有着童话般的梦境氛围,建于1950年代,原是公园里黑天鹅的家。然而1970年代末开始,黑天鹅离开了,小屋一直空到“世俗的房子”项目开始之前。这个项目开始以后,艺术家以材料、文本、书籍、影像等不同媒介呈现了dOCUMENTA 13所倡导的“让人类与其他物种共同进化”的观念。曾经离去的黑天鹅,如果归来看见这栋房子变成了一座小小的生物博物馆,应该也会感到欣慰吧。
Theaster Gates /
Huguenot房子的12首民歌 Theaster Gates是生活在芝加哥的一位黑人艺术家,在dOCUMENTA 13,他的宏伟项目横跨了东西两个半球—将卡塞尔城与芝加哥的两个老屋进行改造,改造的方式是拆除老屋的旧材料,并运往地球另一端的城市,作为另一个老屋翻修的材料。卡塞尔城的Huguenot老屋建于1826年,曾经是一个中产家庭的家和旅馆,这让艺术家联想起了很多年前曾经来到德国的黑人和西班牙裔的移民工人,而这正是Gates发起这个项目的起源。于是,我们在卡塞尔的Huguenot老屋看到了来自芝加哥的地下音乐人的生活面貌,他们的生活面貌被Gates转换成装置、音乐录影、现场表演、对话,甚至是餐食的形式呈现。
整个老屋最精彩的莫过于后面庭院里的那个单独的小屋。当我走进那间屋子的时候,发现这里是彻彻底底的漆黑一片,黑暗中有持续着的音乐。那音乐也是奇怪的,仿佛有多个声部,却不像是乐器声,而像是人声;歌词是有的,也有叽叽咕咕的古怪声音。走进去的人恐怕都不知道那是音响放出来的声音,还是有真人在里面演唱,声音有远有近,一刻不停。随着音乐的演进,竟有灯光渐渐亮起来,一点点的,屋子里才现出人的影子,而且是很多人—原来所有的音乐都是真人在现场演唱!他们站坐随意,有的甚至在缓缓行走,歌者分工详尽,为了保持一直有人在歌唱,有的人可能好几首之间都在休息。所以我在里面,已经完全无法分辨哪位是歌者,哪位是和我一样的参观者了。如果说整个项目暗示人们与处在主流文明边缘的工人和地下艺术家相对话的话,这间屋子无疑将这一对话进行到了极致—他们就在离我们不远的暗处一刻不停地歌唱,偶尔灯光渐亮,我们才发现这些隐没的艺术家就在我们身边。
Gerard Byrne /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做爱
1928年1月28日,在巴黎,马塞尔·杜哈明(1900-1977,法国演员、编剧)、雅克·蒲苇(1900-1977,法国编剧、诗人)和伊夫·唐吉(1900-1957,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公寓中,一个松散的超现实主义团体展开了第一次的系列圆桌讨论,这次的话题是情色,题目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做爱》。这场讨论最终被整理发表到了《超现实主义革命》(La Révolution surréaliste)之中。
Gerard Byrne以影像重现了这场讨论,并通过爱尔兰公共电视台制作了一个电视戏剧,并以谈话节目的形式拍摄出来。在dOCUMENTA 13,这部影片被分角色剪辑成若干小节,沿着谈话的时间线索以错落的6个大屏幕分别放映出来—当某个角色在一个屏幕上说话的时候,另外1、2个屏幕会同时出现其他角色的表情和反应,偶尔还会有电视台录制的工作场景,以及电视观众的表情出现在其他屏幕中。
多年来,Byrne质疑人们对一些文化历史片段所达成的共识,他高度重视文本,并以戏剧/影像/装置的形式将这些文化、艺术史中的片段进行重现,呈现出人们理解历史的多种不规则途径。于是,影像在这其中成为了一种工具,而非艺术家创作的某种结果。
Paul Chan /
Volumes
华人艺术家Paul Chan在dOCUMENTA 13的作品被安排在了主展区之外一栋二层矮建筑的一层,这个空间颇像一个零售店面,而这个空间安排与Paul的作品可谓相得益彰—“店面”的四壁挂满了几百本“书”,准确的说是几百张书皮。原来Paul将他的小画画在了这些书皮上,与书皮原本的颜色、结构及文字形成了新的视觉关系。用英文诠释其概念非常简单清晰:“Volumes without Volume”,可以尝试翻译为“没有卷的卷书”。这些书的内容Paul从来没有读过,没有了内容的书成为了承载他的视觉想象的新的平台。无论是小画还是书,都呈现着各自的不完整,而这两种不完整的组合恰恰构成了Paul在dOCUMENTA 13的相对完整的叙述。
Mario Garcia Torres /
卡布尔的一个旅馆(One Hotel in Kabur)
Mario Garcia Torres好像一个侦探和历史学家一样,就一段与documenta 5的参展艺术家Alighiero Boetti有关的艺术史盲点进行调查、研究和想象,展开了一系列艺术项目。这段艺术史与卡布尔的一个前身为“一个旅馆”的建筑有关。1971-1977年,Alighiero Boetti在卡布尔同他的阿富汗同志伙伴Gholam Dastaghir在卡布尔开了这间旅馆,在这里,Boetti创作了原本要在documenta 5上展出的作品—一张刺绣的世界地图。但在展览开始时,Boetti没有完成这张地图,而临时以《Lavoro postale》替换了这件作品。
这件事的始末引起了Garcia Torres强烈的兴趣。2006年,他撰写了《Share-e-Nau Wondering—A Film Treatment》,在这段小说文字中,Garcia Torres向已逝的Boetti讲述他想象自己去往卡布尔寻找那个旅馆的过程。此后的4年中,远在美国洛杉矶的他,开始从网络资源、文献及Alighiero Boetti的熟人叙述等各种渠道寻找“一个旅馆”的相关线索,并从中探寻艺术家Boetti的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2010年,他完成了一篇视声论文《你看见雪了吗?》(Have You Ever Seen the Snow),在这段影像中,Garcia Torres一边呈现他搜集到的各个年代有关“一个旅馆”建筑的摄影照片,一边叙述着他对这些照片中各种细节的观察、推理和分析,由这些细节Garcia Torres引申到了Boetti当时的生活及卡布尔当地的政治、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他由此感叹,在数码照片泛滥的今天,很多摄影所能提供的信息被人们大大地忽视了。
2010年,在dOCUMENTA 13的邀请下,Garcia Torres真正得以前往卡布尔,找到了“一个旅馆”的旧址。2011到2012年,他重新翻修了这个建筑,并在花园中重新种下花朵,为客人们提供茶饮,将“一个旅馆”重新激活。这里也成为了dOCUMENTA 13在卡布尔的展场之一。在卡塞尔的主展场Fridericianvm博物馆里,Garcia Torres的影像及Boetti的《地图》也一并展出。于是,经过了苏联占领、Boetti去世、阿富汗内战、美国侵袭等种种历史事件之后,艺术家Boetti和“一个旅馆”的一段故事得以部分真实、部分虚构地在dOCUMENTA 13中呈现了出来。这个看似严谨得不苟言笑的艺术项目,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为历史与现实相衔接的可能性。
Guillermo Faivovich & Nicolas Goldberg /
陨石El Chaco在卡塞尔
这是一件最终未能实现的作品。陨石El Chaco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陨石,如果项目得以实施的话,也会是人类有史以来运输的最大的太空物体,重达37吨。4000年前,由于木星和金星之间的小流星相撞,一颗重达约800吨的巨型铁块落入阿根廷北部,并碰撞破碎成若干碎块。之后漫长的历史中,当地土著居民一直对这些陨石所在的地方进行膜拜,并将这里命名为“天空的土地”(Piguem Nonralta)。直到16世纪西班牙占领者来到这里,将这些贵重金属才从土地中被挖掘出来。
自2006年起,Guillermo Faivovich和Nicolas Goldberg便开始对这块土地展开了深度的研究,包括这些进入地球的物体与人类的关系等。2010年9月,他们进行了第一步的展览,将曾经于1965-66年在德国被分成两半的陨石El Taco重新组合在一起。当年这颗4吨重的陨石被分割后,分别被送往美国和阿根廷,35年之后,Guillermo Faivovich和Nicolas Goldberg将这两部分陨石在Portikus法兰克福中央火车站展览。而他们第二步的展览计划,就是将陨石El Chaco带到卡塞尔展览,但在筹备过程中他们遭到了阿根廷本土人民及一些人类学者的反对,最后计划未能实现。
抛开反对者的阻力不说,单就这件作品本身来看,很遗憾的,我们并没有找到这颗陨石与卡塞尔城或dOCUMENTA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从这点来看,这件作品就大大不如两位艺术家将陨石El Taco的两部分重新组合的意义来得微妙。倒是作品的未能实现,引起了众多人关于阿根廷土著文化、去人类中心主义、西方殖民历史等多方面的讨论。就像总策展人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所说:“艺术被定义为它是什么,或它不是什么;被定义为它做了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它没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它甚至被定义为它无法达到什么。”这不仅让人联想,难道这个未能实现的艺术计划,只是dOCUMENTA 13同人们开的一个玩笑?
Thomas Bayrle /
老将Thomas Bayrle此次在dOCUMENTA 13的展出可堪一场经典的个人回顾展。Documenta-Halle后方的大厅里,一整面墙是Bayrle在1982-1983年创作的巨型拼贴画《飞机》,它由上千幅小画组成,每幅小画上画满了上百个小飞机,小飞机的视觉连续形成了一个大飞机,而放大来看,这上千幅飞机图的小画则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飞机图景;另一面墙上,是整齐排列的的几千个高速公路的组件有秩序地纵横交错;大厅中间,若干汽车引擎各自响动着,艺术家把这声音叫做它们的“祈祷”;暗室里的影像,一些城市工业图景拼凑成了一张人脸?? Bayrle在这里试图探讨机器与生命、生物学、人造物的关系。
一直以来,Bayrle关注二战之后迅速变化着的社会现实,人的自我认知及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Bayrle富于生命力的机械装置和视觉形象,与德国汽车工业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冷冰冰的机器充满着讽刺,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展示着它们戏剧的、非物质的、有点疯狂的世界。dOCUMENTA 13以非人类中心化的姿态,呈现着以各种生物与非生物作为主体时展现的语言和状态,Bayrle的艺术则为我们提示了机械作为主体所能传达的有趣信息。
Julie Mehretu /
过程素描(Process sketch)
以多学科姿态现身的dOCUMENTA 13展示的作品面貌太多样了,以至于能够以绘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艺术家少之又少,Julie Mehretu是其中非常难得的一位画家。Mehretu通常以丙烯、水彩笔、马克笔等材料绘制大尺幅的绘画,画面上的建筑轮廓仿佛被一阵旋风吹过,放射出抽象的线条和色彩,呈现时间与空间的压缩层叠。此次展示的《过程素描》中,她把建筑当作呈现一种社会历史的媒介,以多种版画刻印和绘画的技术,在若干极薄的层叠中,展现既有历史痕迹又极具未来感的画面。
就像创作这幅画所需要的漫长时间和过程一样,观看Mehretu的绘画同样需要深入的、多层次的观察。在这些抽象的建筑线条之中,饱含着21世纪人混乱无序的思想状态。“绘画是推进我一直前进的动力,我在这个过程中一边创造一边迷失??我在寻找我是谁,而我的工作就是尝试去理解这些系统。”Mehretu说。
Geoffrey Farmer /
草丛的叶子(Leaves of Grass)
Geoffrey Farmer在dOCUMENTA 13的作品看起来格外简单直接并引人注目。他从1935到1985年的美国经典的插图杂志《生活》中,剪取了那个时代最流行的上千张人像和各种产品的剪影,分别粘贴在纤细的木棍上,插成了一片上世纪中期流行文化的草丛。
在那个网络还未出现、电视机刚刚兴起的年代,上百万的美国人都通过《生活》这本彩色新闻杂志了解世界,从爱因斯坦、玛丽莲·梦露、拳王阿里,到毛泽东、切·格瓦拉,从坎贝尔罐头、壳牌润滑油到空中客车,所有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文化和消费元素都在这边杂志中呈现出来,并因为这本杂志而为更多的美国人所了解。Farmer以蒙太奇的手法将这些新闻中的形象提取出来,打造成约20米狭长体量的装置。当观众随着行走重新观看这些形象时,它们组成了一种特殊的时空叙事,让已经失去时效价值的新闻图片重新焕发了意义。
在这件作品之前,Farmer还有2007年的《过去的两百万年》和2009年的《外科医师和摄影师》,同样从纸媒中剪取形象,与这件作品形成了他的系列三部曲。他的作品从来不以相同的方式展示,对他而言,展览只是一个暂时性的事件,以此消解了他作品中所谓的“宏大叙事”。
Javier Tellez /
阿尔托的洞穴
作为两个精神科医生的儿子,Javier Tellez的成长中遇见过很多精神病患者。这样特殊的经历让Tellez一直关注所谓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精神世界的不同构成。多年来,他经常以精神病患者及精神病院作为他的“影院装置”作品的主人公和主题,并把这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状态呈现于美术馆、博物馆中。同时,他的作品内容还涉及电影史、文学、哲学、神话及宗教仪式等诸多的文化层面。
Javier Tellez在dOCUMENTA 13中展出的作品《阿尔托的洞穴》是基于同样患有精神病的超现实主义剧作家、导演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的自传文本《占领墨西哥》而改编。和以往的作品一样,在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Tellez与精神病患者们合作,共同担任编剧和导演,患者们在电影中出演自己。电影以一个印第安裔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院的现实生活和他的民族宗教仪式幻想为两条并行的线索组成,两条线索间有着相互隐喻的关系。由此,我们看到影片所映射的精神病院外“正常社会”的种种问题—也许,需要疗愈的不止是这些病人,也包括我们所处的整个“正常社会”。
Tellez为了这部影像的展示,特地在Hauptbahnhof展场建造了一个人工的“洞穴”,这种做法同样脱胎于Antonin Artaud的“残酷戏剧”概念。整个dOCUMENTA 13的作品多与卡塞尔、documenta或德国的历史现实相关,而Kunstbahnalf展场的很多影像作品则几乎完全站在这个巨大的展事背景之外,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艺术状态,同样值得玩味。
Donna Haraway & Tue Greenfort /
世俗的房子(The Worldly House)
女性主义理论家、艺术理论研究者Donna Haraway同艺术家Tue Greenfort合作,在dOCUMENTA 13带来了合作艺术项目“世俗的房子”。Donna Haraway于2008年撰写了《当物种相遇》(When Species Meet)一书,从哲学、历史、文化、个人、科技、生物学等角度探讨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倡导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共存并生,艺术家Tue Greenfort则在这座房子里践行着Haraway的理论。
这间木质的房子在Baroque Karlsaue公园内一个小湖的中央,有着童话般的梦境氛围,建于1950年代,原是公园里黑天鹅的家。然而1970年代末开始,黑天鹅离开了,小屋一直空到“世俗的房子”项目开始之前。这个项目开始以后,艺术家以材料、文本、书籍、影像等不同媒介呈现了dOCUMENTA 13所倡导的“让人类与其他物种共同进化”的观念。曾经离去的黑天鹅,如果归来看见这栋房子变成了一座小小的生物博物馆,应该也会感到欣慰吧。
Theaster Gates /
Huguenot房子的12首民歌 Theaster Gates是生活在芝加哥的一位黑人艺术家,在dOCUMENTA 13,他的宏伟项目横跨了东西两个半球—将卡塞尔城与芝加哥的两个老屋进行改造,改造的方式是拆除老屋的旧材料,并运往地球另一端的城市,作为另一个老屋翻修的材料。卡塞尔城的Huguenot老屋建于1826年,曾经是一个中产家庭的家和旅馆,这让艺术家联想起了很多年前曾经来到德国的黑人和西班牙裔的移民工人,而这正是Gates发起这个项目的起源。于是,我们在卡塞尔的Huguenot老屋看到了来自芝加哥的地下音乐人的生活面貌,他们的生活面貌被Gates转换成装置、音乐录影、现场表演、对话,甚至是餐食的形式呈现。
整个老屋最精彩的莫过于后面庭院里的那个单独的小屋。当我走进那间屋子的时候,发现这里是彻彻底底的漆黑一片,黑暗中有持续着的音乐。那音乐也是奇怪的,仿佛有多个声部,却不像是乐器声,而像是人声;歌词是有的,也有叽叽咕咕的古怪声音。走进去的人恐怕都不知道那是音响放出来的声音,还是有真人在里面演唱,声音有远有近,一刻不停。随着音乐的演进,竟有灯光渐渐亮起来,一点点的,屋子里才现出人的影子,而且是很多人—原来所有的音乐都是真人在现场演唱!他们站坐随意,有的甚至在缓缓行走,歌者分工详尽,为了保持一直有人在歌唱,有的人可能好几首之间都在休息。所以我在里面,已经完全无法分辨哪位是歌者,哪位是和我一样的参观者了。如果说整个项目暗示人们与处在主流文明边缘的工人和地下艺术家相对话的话,这间屋子无疑将这一对话进行到了极致—他们就在离我们不远的暗处一刻不停地歌唱,偶尔灯光渐亮,我们才发现这些隐没的艺术家就在我们身边。
Gerard Byrne /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做爱
1928年1月28日,在巴黎,马塞尔·杜哈明(1900-1977,法国演员、编剧)、雅克·蒲苇(1900-1977,法国编剧、诗人)和伊夫·唐吉(1900-1957,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公寓中,一个松散的超现实主义团体展开了第一次的系列圆桌讨论,这次的话题是情色,题目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做爱》。这场讨论最终被整理发表到了《超现实主义革命》(La Révolution surréaliste)之中。
Gerard Byrne以影像重现了这场讨论,并通过爱尔兰公共电视台制作了一个电视戏剧,并以谈话节目的形式拍摄出来。在dOCUMENTA 13,这部影片被分角色剪辑成若干小节,沿着谈话的时间线索以错落的6个大屏幕分别放映出来—当某个角色在一个屏幕上说话的时候,另外1、2个屏幕会同时出现其他角色的表情和反应,偶尔还会有电视台录制的工作场景,以及电视观众的表情出现在其他屏幕中。
多年来,Byrne质疑人们对一些文化历史片段所达成的共识,他高度重视文本,并以戏剧/影像/装置的形式将这些文化、艺术史中的片段进行重现,呈现出人们理解历史的多种不规则途径。于是,影像在这其中成为了一种工具,而非艺术家创作的某种结果。
Paul Chan /
Volumes
华人艺术家Paul Chan在dOCUMENTA 13的作品被安排在了主展区之外一栋二层矮建筑的一层,这个空间颇像一个零售店面,而这个空间安排与Paul的作品可谓相得益彰—“店面”的四壁挂满了几百本“书”,准确的说是几百张书皮。原来Paul将他的小画画在了这些书皮上,与书皮原本的颜色、结构及文字形成了新的视觉关系。用英文诠释其概念非常简单清晰:“Volumes without Volume”,可以尝试翻译为“没有卷的卷书”。这些书的内容Paul从来没有读过,没有了内容的书成为了承载他的视觉想象的新的平台。无论是小画还是书,都呈现着各自的不完整,而这两种不完整的组合恰恰构成了Paul在dOCUMENTA 13的相对完整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