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解析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ao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理解这一制度是学好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正确理解当前中国的政治发展状况,明确我们的发展任务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一)含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包括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君主专制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终身为帝;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君主专制解决的是君主个人专权与大臣民主集中的矛盾,也是君主与大臣的权力分配问题。君主专制虽然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稳定,但容易造成君主的独断专行,使国家的兴衰维系于君主个人品质的优劣。同时,权力的过度集中,更容易导致朝中百官、王公贵戚争权夺利。而民主制则以公共意志取代了个人意志,通过宪法限制君主个人意志对国家的不良影响,从而尽量地避免了频繁的政变与屠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个人的意志凌驾于民主之上的现象越来越遭到人们的反对。因此,君主专制政体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桎梏,它必然会被民主政治所取代。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政府。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其特点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官而掌握人事大权,这相对分封制来说,具有很大的进步性。其核心是皇帝把握一切权力,实行君主专制独裁。中央集权制解决的是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它避免了频繁的地方叛乱或分裂活动,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它的不断加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虽然实行不同的政体,如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制……但大多数以中央集权制为主要的管理体制。
  (二)理论基础:韩非总结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混战的历史教训,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秦始皇根据韩非的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产生并“源远流长”的原因:(1)经济上,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这种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模式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2)政治上,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巩固其统治地位,镇压农民反抗,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四)主要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宣扬“君权神授”皇权借助神权来巩固加强;以文化思想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伴随着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五)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从整个封建社会的进程来看,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上升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以及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人民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中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该制度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再适应,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开始变小,负面影响逐渐增大。具体表现为:阻碍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在思想上一家独尊,导致思想上的禁锢和文化上的衰落,使整个民族裹足不前,开始落后于世界。
其他文献
自从199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启动以来,普通话水平测试已从一种新生事物,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的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在几年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中,我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此提出以求共商。    一、领导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我们都知道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功。但现实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般教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还停留在理论认识上,知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可以发挥其能力的80%-90%。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是激励前的3-4倍。然而,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这种情感因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只关注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而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视为思品课学习的调味品、催化剂、附加值。列宁说过:“
时下作文参考书铺天盖地。大致归纳,其观点主要有三:一、求真;二、求法;三、求新。真,即真实,指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法,即技法,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新,即创新。我认为这三者间的关系,犹如一棵树的根、茎、叶。真是本,法、新是茎、叶。    一、作文真实的重要性     (一)“真”是作文的生命,是运用技巧进行创新的前提  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具有“真、法、新”的特点,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真”
古典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同时,对考生而言也是一个难点。考生在答题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手。下面笔者仅从2007年高考考生答题时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些简单的分析。   07年高考语文第12题考的是苏轼的《望江南》(春未老)。首先看第一问:“从词中的“休对”且将这些词语来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要回答好这一题,首先要抓住两个关键词:“心情
随着新课程的兴起和素质教育的推广,以学生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逐渐被人所接受。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改革催生的教育科研模式,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就校本教研的内涵与特点略作评析。      一、校本教研内涵的界定      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学校是教学研究的中心和主阵地。研究的方向是以新课程目标为导向,以教师研究为主体
新課程的推行与素质教育的实施,特别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尤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使之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一、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青少年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思维就越活跃。因此,在计算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对策,更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因此,把素质教育寓于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   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因此,我经常讲学英语的重要性。给学生讲当今社会是知识社会、竞争社会,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对于21世纪的我们非常重要。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也就调动了学生学英
“压缩语段”是2000年《考试大纲》中增加的考点,高考试题出现的题型有概括一句话新闻、补写导语、拟写标题等。这种形式的考查,强化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下面,我就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作点说明。      一、解题思路      “压缩语段”就是对一个长句子或一段甚至几段话进行正确的筛选、准确地提炼、高度地概括浓缩信息,做此类题应注意以下思路。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都是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有文字材料,有图画材料,也有的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兼而有之,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其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材料作用不同    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作文的前提和引子,是命题者所提供和写作前的指导,是引发学生思考写作的由头,是写作发散思维的触媒,写作过程中可以引用材料,也可以对材料只字不提。高考作文从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到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
公元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开始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航。郑和下西洋始终执行了“厚往薄来”的既定方针,这反映了我中华大国之博大胸怀。  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据记载,他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62艘,官兵27800人。宝船大者长44丈(约138米),宽18丈(约56米),相当于万吨轮,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而达-伽马去印度仅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