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对从小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但是思想品德的教学往往一直停留在学科内的探求,尚未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走不出伦理说教的误区,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教育改革进一步的深入,如何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了每一位承担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老师探究的话题,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当代学生的年龄虽然小,但思想敏锐,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已的一套,特别是受当前社会、家庭的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他们对老师的思想教育、书本上的内容和精神往往不以为然,而对这些问题每位老师一定要明确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目标,有的放矢。“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遵守基本行为准则,追求较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行成正在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长成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守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确。每位老师也只有明确了这个教育、教学目标,才能结合实际注重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观念中的误区。从而达到教育效果,使之健康成长。
2坚持启发式教学,满足学生求知欲
课标中指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生活的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其实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坚持启发示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才是启发教学的实质。
3加强明理性教育,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明理教育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职能,也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明理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清楚、明白,这是使学生信服并乐于接受教育的最起码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讲理也要注意全面性,如讲“正真、勇敢”时,要讲清楚并非是任何不怕危险和牺牲的行为都是“勇敢”。同时要引导学生对一些错误的认识进行道德判断。
4正、反比较,使学生明白道理
根据教材内容,应用不同观点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明理,要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过程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提高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情感价值。如回家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小时候的生活故事,再来和今天学生们的生活条件进行比较,得出新中国好、社会主义好和共产党好。从而教育学生不要忘记过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将是非、正误、美丑、好坏等截然相反的事物、事例或结果进行对照效果也是很好的。
5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本学科注重的是课内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保证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不移位。总之,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把握全局,明确目标,任务立足明理,激情导引,按照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1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当代学生的年龄虽然小,但思想敏锐,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已的一套,特别是受当前社会、家庭的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他们对老师的思想教育、书本上的内容和精神往往不以为然,而对这些问题每位老师一定要明确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目标,有的放矢。“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遵守基本行为准则,追求较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行成正在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长成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守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确。每位老师也只有明确了这个教育、教学目标,才能结合实际注重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观念中的误区。从而达到教育效果,使之健康成长。
2坚持启发式教学,满足学生求知欲
课标中指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生活的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其实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坚持启发示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才是启发教学的实质。
3加强明理性教育,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明理教育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职能,也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明理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清楚、明白,这是使学生信服并乐于接受教育的最起码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讲理也要注意全面性,如讲“正真、勇敢”时,要讲清楚并非是任何不怕危险和牺牲的行为都是“勇敢”。同时要引导学生对一些错误的认识进行道德判断。
4正、反比较,使学生明白道理
根据教材内容,应用不同观点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明理,要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过程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提高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情感价值。如回家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小时候的生活故事,再来和今天学生们的生活条件进行比较,得出新中国好、社会主义好和共产党好。从而教育学生不要忘记过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将是非、正误、美丑、好坏等截然相反的事物、事例或结果进行对照效果也是很好的。
5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本学科注重的是课内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保证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不移位。总之,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把握全局,明确目标,任务立足明理,激情导引,按照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