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过午饭,校长室门口站着二位学生,他们不敢喊报告,也没有离开,双方用眼睛对着,都示意对方先进入校长室。我看到了这一情况,就招呼他们进来,我知道,他们肯定有一些无法解决,或无法解脱的事,这些事在他们看来,班主任老师是无法解决的,只能找校长了。
二个孩子都是初一五班的,一高一矮,高的叫张力,瘦瘦的,矮的是钱隆,一个可爱的胖墩,他们活象专业剧团刻意挑选的一对相声演员,神态显得有点夸张,全然一副欲说又不敢说的状态。
“有什么事,说吧,”为了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我随意地抚摸一下钱隆的头,“说吧”。
“是这样的”。小胖子开了口……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期中考试就要到了,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教导主任对即将来临的期中考作了一番动员,无疑就是期中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全体师生认真对待,认真准备等要求,这样的动员每学期都有,不过这次动员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往的动员,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一般不把教师作为对象,而这次动员明确了二个对象:一是针对教师教学情况的,二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最后教导主任用了很重的语气:请全校各位老师,认真准备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这样的要求,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都能讲得通,因为教与学本来就是双向的,成绩表现在试卷上,考分是学生的,但教育者是教师,那么期中考要考教师也没有什么讲错的。只是我们一些平时老是埋怨学生学得不好,似乎嗅觉特别灵敏感,因此积极准备是唯一的选择了。
可苦了学生啊,初一5班的王老师,工作责任心很强,已教过二届初三,去年接了这个预备班,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佳,虽苦心教学,半期下来,总算有点长进。现在,初一了,是第一次考试,她又心急,又害怕,因为这个班的几个男孩就是不肯学英语,尤其是张立和钱隆两人,所以昨天起采取特别措施,要求他们每天完成抄写150个单词,每个抄三遍,同时又与班主任协商好,如果一天不完成,第二天就增加一倍,结果三天下来,因为第一遍没完成,他们就得要被罚抄450个单词,每个三遍。学生急了,求老师无门,找班主任不敢,只有求救于校长了。
两位学生东一句西一句地说完了他们的苦恼、害怕和担心,涨红着脸看着我,似乎已经预感到又到得到什么严厉的批评一样。
“你们能向老师直接作一些解释吗?”“……”
他们摇着头,“那其他同学都完成了吗?”“也有没完成的”,钱隆的胆子似乎稍大一点,他直率地说:“你去看一下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抄单词,”他说完就示意让我到他们的教室里去。“你们去吧,”“抄的目的是为了记住,如果你能记住了就不要抄了”,其实这是一句无意义的话,我只是打发他们回去而已。
想找王教师了解一下实际情况,然后再提一些要求。这是下午午休时间,离下午第一节还有30多分钟,操场上走廊上早已没有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已“自觉”地进入教室做作业,校园里显得十分安静。初一年级组的办公室里只剩下三位老师、两位是副科的,王老师也正好在,据说她刚从教室里出来,因为她已经占用了20多分钟,接下来语文老师也要使用这剩下的20多分钟时间,这是班主任做的协调。
王老师已经知道我的来意了,因为刚才她在教室里的时候,张立和钱隆人不在教室里,同学都说他俩去向校长告状了。
“每天抄150个单词是真的吗?”我单刀直入地问。 “真的,这单词不抄记不住,”她很认真地说。“同学们都来得及抄吗?”“只有张立、钱隆,前天不抄,昨天不抄,今天不抄还告状。”显然王老师对张立和钱隆的告状十分生气。“半个小时能抄好吗,”我尽力把时间往有利于王老师那边说。“一个小时能抄好,”我自己也抄过一次,“试过,真的”她笑笑。
“还有其他作业吗?”“那我不知道,噢……”王老师似乎想起了什么,才理解我问的这句话的含义,尴尬地笑笑。
班主任丁老师来了,我把今天张立和钱隆的事告诉了她,希望她能帮两位学生抓一点时间,也希望她协调一下几位学科老师,作业量不能太大,更要改进简单的抄写办法。
第二天清晨
7:00光景,我刚上班,门岗告诉我说有位家长找我,现在已经等在校长办公室门口了。
来访的家长真是钱隆的父亲,这位农民出身的工厂工人, 连说话也说得不够完整,但冒出一句斯斯文文的话“李校长,你们的办学思想有问题”。
“什么事”,我装着不与昨天钱隆的事联系起来。他十分生气地说“乾隆昨晚抄生词抄到12点,还没有完成,今天不肯来上学。”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王老师根本没有改变要求钱隆罚抄昨天欠抄作业的要求,随即我就从心里埋怨起这位方法简单而又态度固执的王老师,我让钱隆父亲与钱隆接通了电话,电话里,小孩怯生生地告诉,“我的作业没做完”。
“你来吧,你告诉王老师,说你的作业已经交到校长哪儿去了。”
九点的时候,钱隆来上学了。到现在我还不知道钱隆是如何怀着勇气向老师解释的。
我的心里永远有着一个问号:是谁给了老师那么大的权力?!
我的心里有着解不开的矛盾……
教师对学生教育的良好愿望,在教育伦理学上称为目的的“善”,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也有“善”、“恶”之分,区别“善”、“恶”的标准就是看这种手段否增加了学生的“利益”。那么,这61分、63分到底是否是学生的利益的增长。初看看,分数提高了,细想想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因为就算这61分、63分是经过这150个单词的抄写三遍之后,使考试分数提高了,那也是硬背出来的,是镜中日、雾中花,不扎实也不牢靠;可是两位学生的学习心理起了变化,他们怕抄不完老师作业,怕英语,怕上学。这种“怕”已经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撒下厌学的种子,这种结果不是“利益的增加”。
二个孩子都是初一五班的,一高一矮,高的叫张力,瘦瘦的,矮的是钱隆,一个可爱的胖墩,他们活象专业剧团刻意挑选的一对相声演员,神态显得有点夸张,全然一副欲说又不敢说的状态。
“有什么事,说吧,”为了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我随意地抚摸一下钱隆的头,“说吧”。
“是这样的”。小胖子开了口……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期中考试就要到了,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教导主任对即将来临的期中考作了一番动员,无疑就是期中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全体师生认真对待,认真准备等要求,这样的动员每学期都有,不过这次动员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往的动员,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一般不把教师作为对象,而这次动员明确了二个对象:一是针对教师教学情况的,二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最后教导主任用了很重的语气:请全校各位老师,认真准备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这样的要求,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都能讲得通,因为教与学本来就是双向的,成绩表现在试卷上,考分是学生的,但教育者是教师,那么期中考要考教师也没有什么讲错的。只是我们一些平时老是埋怨学生学得不好,似乎嗅觉特别灵敏感,因此积极准备是唯一的选择了。
可苦了学生啊,初一5班的王老师,工作责任心很强,已教过二届初三,去年接了这个预备班,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佳,虽苦心教学,半期下来,总算有点长进。现在,初一了,是第一次考试,她又心急,又害怕,因为这个班的几个男孩就是不肯学英语,尤其是张立和钱隆两人,所以昨天起采取特别措施,要求他们每天完成抄写150个单词,每个抄三遍,同时又与班主任协商好,如果一天不完成,第二天就增加一倍,结果三天下来,因为第一遍没完成,他们就得要被罚抄450个单词,每个三遍。学生急了,求老师无门,找班主任不敢,只有求救于校长了。
两位学生东一句西一句地说完了他们的苦恼、害怕和担心,涨红着脸看着我,似乎已经预感到又到得到什么严厉的批评一样。
“你们能向老师直接作一些解释吗?”“……”
他们摇着头,“那其他同学都完成了吗?”“也有没完成的”,钱隆的胆子似乎稍大一点,他直率地说:“你去看一下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抄单词,”他说完就示意让我到他们的教室里去。“你们去吧,”“抄的目的是为了记住,如果你能记住了就不要抄了”,其实这是一句无意义的话,我只是打发他们回去而已。
想找王教师了解一下实际情况,然后再提一些要求。这是下午午休时间,离下午第一节还有30多分钟,操场上走廊上早已没有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已“自觉”地进入教室做作业,校园里显得十分安静。初一年级组的办公室里只剩下三位老师、两位是副科的,王老师也正好在,据说她刚从教室里出来,因为她已经占用了20多分钟,接下来语文老师也要使用这剩下的20多分钟时间,这是班主任做的协调。
王老师已经知道我的来意了,因为刚才她在教室里的时候,张立和钱隆人不在教室里,同学都说他俩去向校长告状了。
“每天抄150个单词是真的吗?”我单刀直入地问。 “真的,这单词不抄记不住,”她很认真地说。“同学们都来得及抄吗?”“只有张立、钱隆,前天不抄,昨天不抄,今天不抄还告状。”显然王老师对张立和钱隆的告状十分生气。“半个小时能抄好吗,”我尽力把时间往有利于王老师那边说。“一个小时能抄好,”我自己也抄过一次,“试过,真的”她笑笑。
“还有其他作业吗?”“那我不知道,噢……”王老师似乎想起了什么,才理解我问的这句话的含义,尴尬地笑笑。
班主任丁老师来了,我把今天张立和钱隆的事告诉了她,希望她能帮两位学生抓一点时间,也希望她协调一下几位学科老师,作业量不能太大,更要改进简单的抄写办法。
第二天清晨
7:00光景,我刚上班,门岗告诉我说有位家长找我,现在已经等在校长办公室门口了。
来访的家长真是钱隆的父亲,这位农民出身的工厂工人, 连说话也说得不够完整,但冒出一句斯斯文文的话“李校长,你们的办学思想有问题”。
“什么事”,我装着不与昨天钱隆的事联系起来。他十分生气地说“乾隆昨晚抄生词抄到12点,还没有完成,今天不肯来上学。”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王老师根本没有改变要求钱隆罚抄昨天欠抄作业的要求,随即我就从心里埋怨起这位方法简单而又态度固执的王老师,我让钱隆父亲与钱隆接通了电话,电话里,小孩怯生生地告诉,“我的作业没做完”。
“你来吧,你告诉王老师,说你的作业已经交到校长哪儿去了。”
九点的时候,钱隆来上学了。到现在我还不知道钱隆是如何怀着勇气向老师解释的。
我的心里永远有着一个问号:是谁给了老师那么大的权力?!
我的心里有着解不开的矛盾……
教师对学生教育的良好愿望,在教育伦理学上称为目的的“善”,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也有“善”、“恶”之分,区别“善”、“恶”的标准就是看这种手段否增加了学生的“利益”。那么,这61分、63分到底是否是学生的利益的增长。初看看,分数提高了,细想想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因为就算这61分、63分是经过这150个单词的抄写三遍之后,使考试分数提高了,那也是硬背出来的,是镜中日、雾中花,不扎实也不牢靠;可是两位学生的学习心理起了变化,他们怕抄不完老师作业,怕英语,怕上学。这种“怕”已经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撒下厌学的种子,这种结果不是“利益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