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择医院胃镜检出的81例胃癌患者,同期收治的胃溃疡与癌前病变患者50例,进行CT检查。结果:CT鉴别诊断胃癌、胃溃疡与癌前病变,敏感度98.77%(80/81),特异度88.00%(44/50),符合率94.66%(124/131);CT分期与病理T分期Kappa=0.428,中度一致性,CT诊断T1、T2、T3、T4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可鉴别诊断胃癌,还有助于进行病理分期,特别是早期、进展期胃癌鉴别诊断效用较高。
【关键词】胃癌;胃镜;CT;组织病理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因。胃癌是我国第二大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性系统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协会统计,全球年新增胃癌100万例,占恶性肿瘤的7.8%,年死亡74万例,占因癌死亡总数的9.7%,仅次于肺癌[1]。早期胃癌常无典型症状表现,我国约60%~70%的胃癌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30%。及早诊断胃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胃镜下取样活检更被誉为胃癌诊断“金标准”,但胃镜检查具有一定的适应证,且具有创伤性,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期[2]。近年来,CT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胃癌诊断分期的主要方法,相较于超声胃镜,CT扫描覆盖范围广、空间分辨能力与后处理强。本次研究试评价CT诊断胃癌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胃镜检出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组织病理性确诊;②临床资料完整。退出标准:①合并幽门梗阻等无法配合检查者;②对对比剂过敏者;③全身状况欠佳;④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⑤既往手术、放化疗史;⑥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⑦CT图像质量差,病灶显示不清者。共纳入对象81例,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25~79岁、平均(61±12)岁。经手术证实为印戎细胞癌21例、低分化腺癌20例、中分化腺癌29例、高分化腺癌1例、不典型增生伴癌变8例、鳞癌2例。另选择同期收治的胃溃疡与癌前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检查前,禁食8-12h,向患者说明检查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前15min肌注20mg654-2,3min内口服800~1000ml温水,进行屏气训练。仰卧位,扫描范围自隔顶至肝脏下缘,增强扫描采用门静脉注射碘海醇 350mgI/ml,注射速度3.5mVs~4ml/s,1.5mg/kg。先行参观平扫、GSI双期动态增强扫描,静脉期对比剂注射后60s开始扫描,管电压80kVp、140kVp瞬时切换,电流360mA,螺距1.385:1,管球转速0.5s/r,旋转时间0.8s,层间距0.625,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降低图像噪音。图像交由工作站处理,保留图像,测量腹壁脂肪组织SD值、胃癌病灶CT值、正常病灶CT值、SD值。分别测量3次,取均值。CNR=(胃癌病灶CT值-正常胃壁CT值)/正常胃壁SD值。主管评价由2位年资10年以上影像学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评价。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采用石蜡包埋、HE染色,病理科医师诊断。
1.3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 检验,一致性分析Kappa分析,采用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 50
2结果
CT鉴别诊断胃癌、胃溃疡与癌前病变,敏感度98.77%(80/81),特异度88.00%(44/50),符合率94.66%(124/131)。CT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如下表1,Kappa=0.428,属于中度一致性,CT诊断T1、T2、T3、T4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CT表现按照T分期从低到高主要以下几类:①线样强化粘膜影;②增厚粘膜影呈明显强化,胃壁外层强化程度减弱;③外层结构破坏,浆膜缘较光滑;④浆膜边缘毛糙,可见结节、颗粒或条索状突起,浆膜缘周围脂肪间隙密度不均匀增高,内部模糊网状阴影,部分邻近器官受累。
3讨论
胃癌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有报道显示胃癌已成为农村地区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死因,农村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肿瘤的分期决定其采用治疗的方案,影响疗效评价,特别是术前判断胃癌T分期非常重要。CT已成为胃癌术前检查的首选手段之一,可判断胃壁浸润深度、转移情况[3],本次研究显示其对T分期一致性达到0.427,中度一致。临床上据胃壁浸润深度将胃癌分为早期与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局限于粘膜层、粘膜下层,5年生存率可达到88%~100.00%[4]。内镜检查误漏诊率约为6.0%,CT等成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本次研究CT对胃癌敏感度达到98.77%、符合率94.66%,可有效避免漏诊。近年来,CT技术飞速发展,图像质量明显图稿,MPR等技术使CT分期准确率明显提高,通过观察胃壁浸润深度、浆膜形态、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可有效提高T分期准确性。但需注意的是,CT成像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同时收胃蠕动等因素影响,CT对于胃壁细小变化早期胃癌检出率相对较高,联合多平面重建、能谱等技术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邹小农,孙喜斌,陈万青,等.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J].肿瘤,2012.32(2):109-14.
[2]王寰,施英瑛,张建国,等.胃癌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学特点分析183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4):3514-3519.
[3]Lee MH, Choi D, Park MJ, et al. Gastric cancer: imaging and staging with MDCT based on the 7th AJCC guidelines[J].Abdom Imaging,2012,37(4):531-540.
[4]谢静,方军,金木兰,等.胃癌病理分型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6):626-627.
【关键词】胃癌;胃镜;CT;组织病理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因。胃癌是我国第二大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性系统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协会统计,全球年新增胃癌100万例,占恶性肿瘤的7.8%,年死亡74万例,占因癌死亡总数的9.7%,仅次于肺癌[1]。早期胃癌常无典型症状表现,我国约60%~70%的胃癌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30%。及早诊断胃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胃镜下取样活检更被誉为胃癌诊断“金标准”,但胃镜检查具有一定的适应证,且具有创伤性,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期[2]。近年来,CT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胃癌诊断分期的主要方法,相较于超声胃镜,CT扫描覆盖范围广、空间分辨能力与后处理强。本次研究试评价CT诊断胃癌应用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胃镜检出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组织病理性确诊;②临床资料完整。退出标准:①合并幽门梗阻等无法配合检查者;②对对比剂过敏者;③全身状况欠佳;④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⑤既往手术、放化疗史;⑥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⑦CT图像质量差,病灶显示不清者。共纳入对象81例,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25~79岁、平均(61±12)岁。经手术证实为印戎细胞癌21例、低分化腺癌20例、中分化腺癌29例、高分化腺癌1例、不典型增生伴癌变8例、鳞癌2例。另选择同期收治的胃溃疡与癌前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检查前,禁食8-12h,向患者说明检查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前15min肌注20mg654-2,3min内口服800~1000ml温水,进行屏气训练。仰卧位,扫描范围自隔顶至肝脏下缘,增强扫描采用门静脉注射碘海醇 350mgI/ml,注射速度3.5mVs~4ml/s,1.5mg/kg。先行参观平扫、GSI双期动态增强扫描,静脉期对比剂注射后60s开始扫描,管电压80kVp、140kVp瞬时切换,电流360mA,螺距1.385:1,管球转速0.5s/r,旋转时间0.8s,层间距0.625,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降低图像噪音。图像交由工作站处理,保留图像,测量腹壁脂肪组织SD值、胃癌病灶CT值、正常病灶CT值、SD值。分别测量3次,取均值。CNR=(胃癌病灶CT值-正常胃壁CT值)/正常胃壁SD值。主管评价由2位年资10年以上影像学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评价。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采用石蜡包埋、HE染色,病理科医师诊断。
1.3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 检验,一致性分析Kappa分析,采用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1 50
2结果
CT鉴别诊断胃癌、胃溃疡与癌前病变,敏感度98.77%(80/81),特异度88.00%(44/50),符合率94.66%(124/131)。CT分期与病理分期结果如下表1,Kappa=0.428,属于中度一致性,CT诊断T1、T2、T3、T4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CT表现按照T分期从低到高主要以下几类:①线样强化粘膜影;②增厚粘膜影呈明显强化,胃壁外层强化程度减弱;③外层结构破坏,浆膜缘较光滑;④浆膜边缘毛糙,可见结节、颗粒或条索状突起,浆膜缘周围脂肪间隙密度不均匀增高,内部模糊网状阴影,部分邻近器官受累。
3讨论
胃癌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有报道显示胃癌已成为农村地区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死因,农村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肿瘤的分期决定其采用治疗的方案,影响疗效评价,特别是术前判断胃癌T分期非常重要。CT已成为胃癌术前检查的首选手段之一,可判断胃壁浸润深度、转移情况[3],本次研究显示其对T分期一致性达到0.427,中度一致。临床上据胃壁浸润深度将胃癌分为早期与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局限于粘膜层、粘膜下层,5年生存率可达到88%~100.00%[4]。内镜检查误漏诊率约为6.0%,CT等成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本次研究CT对胃癌敏感度达到98.77%、符合率94.66%,可有效避免漏诊。近年来,CT技术飞速发展,图像质量明显图稿,MPR等技术使CT分期准确率明显提高,通过观察胃壁浸润深度、浆膜形态、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可有效提高T分期准确性。但需注意的是,CT成像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同时收胃蠕动等因素影响,CT对于胃壁细小变化早期胃癌检出率相对较高,联合多平面重建、能谱等技术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邹小农,孙喜斌,陈万青,等.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J].肿瘤,2012.32(2):109-14.
[2]王寰,施英瑛,张建国,等.胃癌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学特点分析183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4):3514-3519.
[3]Lee MH, Choi D, Park MJ, et al. Gastric cancer: imaging and staging with MDCT based on the 7th AJCC guidelines[J].Abdom Imaging,2012,37(4):531-540.
[4]谢静,方军,金木兰,等.胃癌病理分型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6):62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