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萍乡市有一座银凤岭。清朝时,银凤岭山腰的小路上有个过路亭,亭子两边都是长长的陡坡,经过这里的商贾、挑担的货郎,都要在亭子里歇脚。亭子边上的几间茅屋住着一位叫易树樨的男子,他在山上种菊花等药材,冬天下山,春秋上山。易树樨在亭中放了一个木茶桶,每天熬一桶菊花茶供路人解渴,深得众人赞扬。
一天下午,突然下起大雨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从芦溪京竹村的方向上到山腰,一头拱进亭子就倒在地上,全身都是水。易树樨见了,赶紧帮小男孩换上自己儿子的衣服,并烧了一堆火帮他烘衣服。易树樨看小男孩脸青嘴紫,一副瘦弱模样,又煮了一碗粥拿了几个米馃给他吃。小男孩缓过神后,易树樨问他为何这么晚跑到山上来。小男孩说,他姓刘,是观泉村人,去年母亲死了,家里贫苦,想去源南外公家讨点吃的,不想迷了路。易树樨听了,又问道:“你就是那个会作诗、对对联的神童刘凤诰吗?”见小男孩点了點头,易树樨又说:“哎呀!我这里也算是你外婆家。你娘彭氏起初嫁在山下京竹村易家,丈夫死了后,带着肚子里的你嫁到观泉村刘家。按辈分,你要喊我舅爷。”
这一老一少边烤火边聊天,大雨一直未停,刘凤诰在柴火堆边睡着了。刘凤诰在梦中大喊:“公公带我去看花。”易树樨待其醒来问其何故。刘凤诰说:“我刚才做了一个梦。我坐在一块石头上看书,有个长发白须的老公公送给我一支毛笔后,就往一片菊花里走了。我紧跟着他,可老公公越走越远,我追不上他。”易树樨一听连说:“奇了,奇了。”易树樨带着刘凤诰来到亭子外。亭子外有一块猪形大石头与梦中石头相似,山坡上也有一大片菊花。易树樨对刘凤诰说:“刚才是文曲星下凡送毛笔给你,你的前程了不得。”易树樨边说边送刘凤诰下山回到观泉村。
此后,刘凤诰每次去外公家,都要在亭中歇气、喝菊花茶、喊易树樨“树樨舅舅”。刘凤诰喜欢在亭子外的石头上看书,他觉得在这块石头上读书,很容易明白书中的道理。
50多年后,易树樨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依旧跟着儿子在山上种药,依旧为过往行人烧菊花茶。一天,从观泉村方向上来一位老先生,径直走进亭子叫了一声“树樨老舅”。易树樨一见,问:“你是哪个?”“我是观泉村刘家的,吃过你的米馃,不记得了吧?”易树樨看他穿了一身丝绸长衫,面庞白净,祥和里透着高贵的气势,赶紧跪下叩拜道:“哎呀!你就是易家的遗腹子外甥、探花郎刘凤诰吗?当年白须老公公梦中带你看花,就是告诉你会中探花。”“舅爷请起。”刘凤诰俯身扶起易树樨。两人相谈甚欢,临别,刘凤诰掏出些银两说:“树樨老舅,你在这做了几十年的好事,亭子也快倒了,你把亭子修缮一下,愿你寿比南山。”易树樨接过银两又跪下说:“外甥大人,你既出了银两修亭子,何不为亭子起个名,撰写两副对联?”刘凤诰又赶忙扶起易树樨,说:“我现被贬官在家,无心作联。”易树樨又说:“外甥,不要作羞,还是写个吧。”刘凤诰略一思索,说:“此亭就叫‘山黉亭’吧!”旋即用树枝在黄泥地上写下了一副对联:“只以菊花为姓名,本来松雪是神仙。”刘凤诰说:“你种的菊花与皇上的龙袍一个颜色,味道又好,清肝明目,就叫‘皇菊’吧!”刘凤诰说完又用树枝在地上写下了另一副对联:“今日之东,明日之西,忙什么;这条路来,那条路去,做怎的。”
易树樨将山亭整修一番,刻上了两副对联及亭名——“山黉亭”。消息传出,风水先生赶来观摩,说银凤岭形似笔架,是文曲星栖息之地。此后易姓、刘姓子弟读书,先生都要带他们上山拜亭,在亭中小憩,在石上读书。后人查验发现,这两副对联都是刘凤诰在其他地方所撰,情急之下用在了此处。
一天下午,突然下起大雨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从芦溪京竹村的方向上到山腰,一头拱进亭子就倒在地上,全身都是水。易树樨见了,赶紧帮小男孩换上自己儿子的衣服,并烧了一堆火帮他烘衣服。易树樨看小男孩脸青嘴紫,一副瘦弱模样,又煮了一碗粥拿了几个米馃给他吃。小男孩缓过神后,易树樨问他为何这么晚跑到山上来。小男孩说,他姓刘,是观泉村人,去年母亲死了,家里贫苦,想去源南外公家讨点吃的,不想迷了路。易树樨听了,又问道:“你就是那个会作诗、对对联的神童刘凤诰吗?”见小男孩点了點头,易树樨又说:“哎呀!我这里也算是你外婆家。你娘彭氏起初嫁在山下京竹村易家,丈夫死了后,带着肚子里的你嫁到观泉村刘家。按辈分,你要喊我舅爷。”
这一老一少边烤火边聊天,大雨一直未停,刘凤诰在柴火堆边睡着了。刘凤诰在梦中大喊:“公公带我去看花。”易树樨待其醒来问其何故。刘凤诰说:“我刚才做了一个梦。我坐在一块石头上看书,有个长发白须的老公公送给我一支毛笔后,就往一片菊花里走了。我紧跟着他,可老公公越走越远,我追不上他。”易树樨一听连说:“奇了,奇了。”易树樨带着刘凤诰来到亭子外。亭子外有一块猪形大石头与梦中石头相似,山坡上也有一大片菊花。易树樨对刘凤诰说:“刚才是文曲星下凡送毛笔给你,你的前程了不得。”易树樨边说边送刘凤诰下山回到观泉村。
此后,刘凤诰每次去外公家,都要在亭中歇气、喝菊花茶、喊易树樨“树樨舅舅”。刘凤诰喜欢在亭子外的石头上看书,他觉得在这块石头上读书,很容易明白书中的道理。
50多年后,易树樨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依旧跟着儿子在山上种药,依旧为过往行人烧菊花茶。一天,从观泉村方向上来一位老先生,径直走进亭子叫了一声“树樨老舅”。易树樨一见,问:“你是哪个?”“我是观泉村刘家的,吃过你的米馃,不记得了吧?”易树樨看他穿了一身丝绸长衫,面庞白净,祥和里透着高贵的气势,赶紧跪下叩拜道:“哎呀!你就是易家的遗腹子外甥、探花郎刘凤诰吗?当年白须老公公梦中带你看花,就是告诉你会中探花。”“舅爷请起。”刘凤诰俯身扶起易树樨。两人相谈甚欢,临别,刘凤诰掏出些银两说:“树樨老舅,你在这做了几十年的好事,亭子也快倒了,你把亭子修缮一下,愿你寿比南山。”易树樨接过银两又跪下说:“外甥大人,你既出了银两修亭子,何不为亭子起个名,撰写两副对联?”刘凤诰又赶忙扶起易树樨,说:“我现被贬官在家,无心作联。”易树樨又说:“外甥,不要作羞,还是写个吧。”刘凤诰略一思索,说:“此亭就叫‘山黉亭’吧!”旋即用树枝在黄泥地上写下了一副对联:“只以菊花为姓名,本来松雪是神仙。”刘凤诰说:“你种的菊花与皇上的龙袍一个颜色,味道又好,清肝明目,就叫‘皇菊’吧!”刘凤诰说完又用树枝在地上写下了另一副对联:“今日之东,明日之西,忙什么;这条路来,那条路去,做怎的。”
易树樨将山亭整修一番,刻上了两副对联及亭名——“山黉亭”。消息传出,风水先生赶来观摩,说银凤岭形似笔架,是文曲星栖息之地。此后易姓、刘姓子弟读书,先生都要带他们上山拜亭,在亭中小憩,在石上读书。后人查验发现,这两副对联都是刘凤诰在其他地方所撰,情急之下用在了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