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诗化”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是情感的载体,美的化身。在西方,诗最初指的是艺术、审美。因而我们讲的“诗化”就是指艺术化、审美化、浪漫化。人需要“诗化”,正如德国的著名学者狄尔泰说:“诗是人类栖居的精神家园,人需要诗意的栖居。”而作为担当育人重任的语文教学,也应该“诗化”。简言之,语文教学的“诗化”,就是通过审美教育,充分挖掘课程中的美的内容,运用课程自身美的感染力、召唤力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用审美眼光
  来欣赏文本,给学生美的感受。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化的教学目标
  
  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了要促使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倡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这是语文教育真正意义上明确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也是一种诗化的教学追求。追求诗化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应是充满诗意的课堂,应该有着想象翅膀的飞腾,有着创造火花的闪现,有着灼热情感的交流。我们的学生在审美的空间里,张扬个性,尽显才情;教师也情感沛然,也享受着劳动和创造的快乐,教师和学生互为创造者和被创造者。在互相创造中,教师和学生都抛弃了一时的功利,都成为了“这一个”。在教学中,好像庄生梦蝶,不知谁是教师,谁是学生,达到了一种真正忘我的境界。当然,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追求。比如教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我没有按照常规的串讲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课外预习时攻破字词关,在上课时用美读的方法导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来谈感受,时机成熟时,师生互提疑问。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高潮,如就文章的主题,有的学生从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来谈,有的就作者对人生的感慨来谈,还有的学生从“多可喜,亦多可悲”来分析等。一节课下来,学生都从不同层次体会到了文章的美,同时,我也有了新的收获。所以,只有进行诗化的教学目标追求,教师才会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个性,语文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人文关怀。
  
  二、诗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平常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常被忽视的道理:教学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然而由于教学方法的單调,造成语文教学的僵化,已经到了让学生不堪忍受的地步。如有许多教师一直使用的就只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教案。上课时,就是老程序——介绍作者、解释课题、初读课文、分析大意、精讲课文、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布置作业,简直就像在写一篇八股文。在新的教育潮流下,他们还是把它当成颠扑不破的真理,乐此不疲。即使学生在下面呼呼大睡,也全然不顾及。还有就是教师包办现象特别严重,如查字典的工作都要教师自己来做,更谈不上放手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笔者曾听了一节语文课,该教师竟然把作者介绍讲了一节课,真令人不可思议。因此,诗化的教学方法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诗化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法要多样变化,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教法。教师要做到避免单一,既要掌握多种教法,还要学会整合搭配教法,使教法在多样中呈现变化,变化中显示生动,让语文教学流淌着灵动的美。其次,要有创新性,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李大钊说得好:“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弃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就是时时创造新的生活。”喜新厌旧是青少年的一种正常审美心理,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再次,要从学法的角度来审视教法得不得当,要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研究适合不同学生的教法。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使学生更直观具体地体会文章的美,比单纯地把思想内容交给学生,更加具有审美化意义,更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
  
  三、诗化的教学言语
  
  教学言语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媒介。一方面,语文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言语运用的情况。实践证明,只有充满了美的言语才能吸引、打动学生。有人说得很有道理,语文教师的完美教学言语应该具有诗歌语言的精练、小说语言的生动、演说语言的雄辩、相声语言的幽默风趣。总的来说,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言语要体现音乐美、情感美、形象美。抑扬顿挫、有节奏感的教学言语才能激起学生的听觉美感。教学言语没有情感就好像人没有生命,学生听而不闻,无动于衷。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教师的看家功夫,优秀教师的言语能做到绘声绘色,往往能使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同时,这三种美不是截然分开的,如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就是把这三种美融合到一起。另一方面,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可以借助一些视听材料来辅助教学,但是,教学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富于创造性的,美的教学言语能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有如坐春风之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入迷入痴,乐而忘返,并在获得深刻的体验的基础上,主动与文本作者、教师对话。这时,学生的言语也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流露,教师和学生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情感的交流。另外,我们面对的学生,就其天赋来说都是诗人,他们对美的言语有着敏锐的感知力,而他们的心灵也犹如一张弦琴,只要我们教师弹奏得好,就会发出美妙的乐音来。
  
  四、诗化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的氛围就是指教学意境,它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创造出来的,主要由学生和教师的态度、情感、言行、精神面貌等因素组成,直接体现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状态。我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批判,勇于探究创新,特别是鼓励学生对我的说法提出不同意见,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这样,学习热情高涨了,他们感到我上课不再像以前听的课一样呆板,感到了学习的乐趣。日子一久,学生也不再沉默,愿意积极参与课堂中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的精神状态也是影响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如果教师精神饱满,言语充满情感,学生就会感到精神焕发;如果教师一脸病态,无精打采,说话有气无力,学生就会觉得压抑。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只有生气才能换来生气,死气是从死气中来的。”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能结合课文的特点,从形象入手,设计语文教学,创设艺术感很强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愉悦。
其他文献
化学综合实验是高考试题Ⅱ卷中实验考查的主要形式,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也是每年高考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题目。从学生平时的练习来看,都存在老师一讲就会,自己一做就错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平时实验做得少,其次就是对实验习题缺乏一个整体的把握,断章取义,文字表述不准确等。要正确解答化学综合实验习题,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认真读题,明确实驗的目的和原理  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
经过了一年多的紧张复习,高三同学们即将迎来2007年高考。然而,回顾近几年的高考英语命题,却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2006年高考英语山东卷第23题 Engines are to machines _____hearts are to animals.   A. as B. that C. what D. which  当时官方公布的答案是C. what,目前市面上各种辅导书也都给出了这个答案。
2007年中考物理注重从课程改革新理念、新视点上考查学生的物理基礎知识及基本技能,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三维目标在中考试题中得到全面体现。因此,试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现例析如下:    一、命题情景关注现实生活,突出社会点    命题背景更富有时代气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命题背景,广泛联系社会热点信息(工农业生产、环保、体育、交通、建筑、高科技、广告、典故等),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
新时期社会整体发展速度很快,伴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脱贫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结合新技术脱贫,不仅有利于摆
摘要:语文应该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一门学科,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使其因为排拒诗性和诗意而变得干枯、丑陋。但目前我们遭遇的最大尴尬可能就是应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欣赏美、增加人文素养的同时,还需要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得到了如下的一些教学心得体会:一是授之以鱼,重在积累;二是以渔捕鱼,锻炼能力。  关键词:诗歌教学 积累 训练    就美学而言,深藏于诗歌(尤其是古诗)中
时代的发展,洗涤着人们的思维,更新着人们的观念。回顾过去,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新课标的颁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从而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在新课标下,作为教师,尤其是一个语文教师应如何适应迅速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呢?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
摘要:学校教育是完善人的素质的教育,这种完善是指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对其精神、性格、心理的良性引导。由于语文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的特殊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有着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作品分析 课堂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通过各学科教学对学
目的:探究和分析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成本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医科2018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胃炎的患者总计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