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川童谣《青羊宫》,是一节以创编为主的音乐与美术融合课。在教案设计时,我充分挖掘了歌曲中的音乐与美术要素。运用多媒体,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领悟作品,体会童谣欢快、活泼的情绪,用画笔、用歌声来表达孩子们对成都家乡的赞美,最终达到情智目的。
关键词:音乐、美术、编创、节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而处理好一堂四川童谣教学中的“开头”、“衔接”和“结尾”三个教学环节,尤为重要!下面我以四川乡土教材《川腔蜀韵》中《青羊宫》这一课做一些个人教学体会说明。
说起老成都,少不了四川童谣。在四川童谣中,有一首《青羊宫》很具有老成都特色。说的是老成都青羊宫附近的花会,在春天来临之时,坐船泛游锦江,一路来到百花潭。这些民俗活动,也就留在了四川童谣《青羊宫》里。我设计的四川童谣《青羊宫》,是一节以创编为主的音乐与美术融合课。在教案设计时,我对《青羊宫》的童谣歌词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充分挖掘歌曲中的音乐与美术要素。运用多媒体,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领悟作品,体会童谣欢快、活泼的情绪,用画笔、用歌声来表达孩子们对成都家乡的赞美,最终达到情智目的。
一、新颖的开头
1、活泼、别致的“开场式”。
一节成功的课,应该从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做起。为此,在上课伊始,我做了这样的设计:改变过去老师讲,孩子们听的机械、单纯的课堂形式,而是先让学生观看《青羊宫》介绍视频,了解青羊宫的道教文化特色和建筑特点。课堂从一开始就消除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拘束感,为后面的新课教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奠定了轻松、愉快的课堂基础,也为接下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提供了动力源泉。
2、欣赏精美的美食图片、“画说”孩子们眼里的成都。
针对《青羊宫》童谣里面提到美食“三大炮”,我特别引入了美食板块,用PPT呈现了担担面、口水鸡、叶儿粑等美食图片,这样的设计全面调动了孩子们的感官与兴趣,让学生在欣赏中真正了解老成都的美食特点,然后顺势让学生画出自己眼里的成都形象,并能自己介绍自己眼里的成都。这一板块我以美术课画画创编要素为主,辅助学生的讲述。在讲述中,我们一起了解了成都风土人情的一些趣事,用成都话来说就是:巴适得板!
二、巧妙的衔接
如何在接下來的新课教学中也体现出教师匠心独具的设计理念,是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因为教学目标、教师理念、教学设计等等,最终都要通过课堂上的新课教学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的衔接也就具有重要的作用了。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衔接的巧妙呢?
1、让孩子们读童谣中,感受节奏的魅力。
童谣的魅力就在于词与节奏,节奏的掌握是关键所在,我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与朗诵童谣的过程中体会节奏的魅力。“青羊宫,真热闹,糖油果子三大炮。不要钱,不要票,气得妈妈双脚跳。”简短的童谣歌词,学生很快就熟悉了,这一板块我以童谣的词为主,让学生迅速融入词里描绘的意境之中,仿佛置身在老成都的繁华的花会中,在人群中来回穿梭,寻找美景与美食。然后解读:为什么怕包包掉? 说明去青羊宫看花会的人太多了,一不小心包包就会被挤掉。接下来我以音乐中的节奏要素为主,让学生在念童谣中充分体验节奏的魅力,我采用了师读、生读 、师生接龙等多种方式来表现,重点体会了附点节奏在童谣中的运用,并告诉学生附点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得表现成都人幽默风趣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追问:那你觉得这首童谣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 此时,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就蹦出了这些词语:欢乐、活泼、风趣、幽默……。
这样,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以一种环环相扣的设疑方式完成了课堂教学的自然衔接,不仅做到了教师课堂语言应的干练,而且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了思考,在体验中寻找情绪答案。
2、创编旋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课堂上不能光靠老师的教,其实孩子们自己的学,也会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发挥团队的力量,调动孩子的自觉能动性,让孩子自主学习,与同伴合作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艺术创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创造性的工程,但纷繁的艺术创作活动也有其共同的基本特性。在体验到童谣的节奏魅力之后,课堂来到了创编板块,在课堂的创编板块,我便做了如下设计: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创编旋律。这一板块,我们用到了这些创编软件:大作曲家、中国乐队。四个同学为一组:一人用大作曲家创编旋律,其余三人用中国乐队做伴奏。旋律的创编是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我事先做了一个老师创编旋律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掌握创编的要领后,然后学生再自行去创编,这为解决创编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们的创编虽然幼稚,但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完成一个旋律创编活动也是值得称赞的,让我感到欣慰是,孩子们在创编旋律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我的价值。通过分组创编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了团队的重要,认识到团结才会有力量,团结才能战胜困难!这比老师的“教”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协作意识,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彻底转变旧的教育观念。
三、精彩的结尾
课堂的结尾也很重要,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让孩子们记住童谣,更好的把握童谣的意境。在《青羊宫》一课的教学结尾处,我是这样做的:
学生通过软件上传自己创编的旋律,我会选择创编比较有特点的作品,让学生上台展示,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展示,全部学生跟着展示的同学一起用纸杯进行伴奏,并演唱童谣。
为了更好的表现童谣,老师还会增加一个童谣的前奏和尾奏,这样作品就比较完整了。孩子们在演唱自己创编的童谣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加入手势和身体动作,这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另外一种创新。这两种创新运用到课堂的结尾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使课堂更加精彩!
综上所述,在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上,新颖的开头设计能一下就抓住孩子们的视线,巧妙的衔接能持续孩子们的兴趣,而精彩的结尾能让孩子们意犹未尽。 可见,这三个部分是一堂音乐课须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上多花心思。惟有如此,才会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精彩!
关键词:音乐、美术、编创、节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而处理好一堂四川童谣教学中的“开头”、“衔接”和“结尾”三个教学环节,尤为重要!下面我以四川乡土教材《川腔蜀韵》中《青羊宫》这一课做一些个人教学体会说明。
说起老成都,少不了四川童谣。在四川童谣中,有一首《青羊宫》很具有老成都特色。说的是老成都青羊宫附近的花会,在春天来临之时,坐船泛游锦江,一路来到百花潭。这些民俗活动,也就留在了四川童谣《青羊宫》里。我设计的四川童谣《青羊宫》,是一节以创编为主的音乐与美术融合课。在教案设计时,我对《青羊宫》的童谣歌词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充分挖掘歌曲中的音乐与美术要素。运用多媒体,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领悟作品,体会童谣欢快、活泼的情绪,用画笔、用歌声来表达孩子们对成都家乡的赞美,最终达到情智目的。
一、新颖的开头
1、活泼、别致的“开场式”。
一节成功的课,应该从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做起。为此,在上课伊始,我做了这样的设计:改变过去老师讲,孩子们听的机械、单纯的课堂形式,而是先让学生观看《青羊宫》介绍视频,了解青羊宫的道教文化特色和建筑特点。课堂从一开始就消除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拘束感,为后面的新课教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奠定了轻松、愉快的课堂基础,也为接下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提供了动力源泉。
2、欣赏精美的美食图片、“画说”孩子们眼里的成都。
针对《青羊宫》童谣里面提到美食“三大炮”,我特别引入了美食板块,用PPT呈现了担担面、口水鸡、叶儿粑等美食图片,这样的设计全面调动了孩子们的感官与兴趣,让学生在欣赏中真正了解老成都的美食特点,然后顺势让学生画出自己眼里的成都形象,并能自己介绍自己眼里的成都。这一板块我以美术课画画创编要素为主,辅助学生的讲述。在讲述中,我们一起了解了成都风土人情的一些趣事,用成都话来说就是:巴适得板!
二、巧妙的衔接
如何在接下來的新课教学中也体现出教师匠心独具的设计理念,是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因为教学目标、教师理念、教学设计等等,最终都要通过课堂上的新课教学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的衔接也就具有重要的作用了。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衔接的巧妙呢?
1、让孩子们读童谣中,感受节奏的魅力。
童谣的魅力就在于词与节奏,节奏的掌握是关键所在,我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与朗诵童谣的过程中体会节奏的魅力。“青羊宫,真热闹,糖油果子三大炮。不要钱,不要票,气得妈妈双脚跳。”简短的童谣歌词,学生很快就熟悉了,这一板块我以童谣的词为主,让学生迅速融入词里描绘的意境之中,仿佛置身在老成都的繁华的花会中,在人群中来回穿梭,寻找美景与美食。然后解读:为什么怕包包掉? 说明去青羊宫看花会的人太多了,一不小心包包就会被挤掉。接下来我以音乐中的节奏要素为主,让学生在念童谣中充分体验节奏的魅力,我采用了师读、生读 、师生接龙等多种方式来表现,重点体会了附点节奏在童谣中的运用,并告诉学生附点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得表现成都人幽默风趣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追问:那你觉得这首童谣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 此时,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就蹦出了这些词语:欢乐、活泼、风趣、幽默……。
这样,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以一种环环相扣的设疑方式完成了课堂教学的自然衔接,不仅做到了教师课堂语言应的干练,而且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了思考,在体验中寻找情绪答案。
2、创编旋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课堂上不能光靠老师的教,其实孩子们自己的学,也会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发挥团队的力量,调动孩子的自觉能动性,让孩子自主学习,与同伴合作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艺术创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创造性的工程,但纷繁的艺术创作活动也有其共同的基本特性。在体验到童谣的节奏魅力之后,课堂来到了创编板块,在课堂的创编板块,我便做了如下设计: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创编旋律。这一板块,我们用到了这些创编软件:大作曲家、中国乐队。四个同学为一组:一人用大作曲家创编旋律,其余三人用中国乐队做伴奏。旋律的创编是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我事先做了一个老师创编旋律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掌握创编的要领后,然后学生再自行去创编,这为解决创编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们的创编虽然幼稚,但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完成一个旋律创编活动也是值得称赞的,让我感到欣慰是,孩子们在创编旋律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我的价值。通过分组创编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了团队的重要,认识到团结才会有力量,团结才能战胜困难!这比老师的“教”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协作意识,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彻底转变旧的教育观念。
三、精彩的结尾
课堂的结尾也很重要,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让孩子们记住童谣,更好的把握童谣的意境。在《青羊宫》一课的教学结尾处,我是这样做的:
学生通过软件上传自己创编的旋律,我会选择创编比较有特点的作品,让学生上台展示,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展示,全部学生跟着展示的同学一起用纸杯进行伴奏,并演唱童谣。
为了更好的表现童谣,老师还会增加一个童谣的前奏和尾奏,这样作品就比较完整了。孩子们在演唱自己创编的童谣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加入手势和身体动作,这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另外一种创新。这两种创新运用到课堂的结尾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使课堂更加精彩!
综上所述,在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上,新颖的开头设计能一下就抓住孩子们的视线,巧妙的衔接能持续孩子们的兴趣,而精彩的结尾能让孩子们意犹未尽。 可见,这三个部分是一堂音乐课须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上多花心思。惟有如此,才会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