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8月24日教育部在发布会上强调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将劳动教育有机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并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课程要避免出现劳动脱离教育的空谈问题,还要与新时代相结合,走出特色化的新路来。小学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的初始阶段,一定要重视素养基础的夯实。劳动是中华传统自古以来的美德,教师应当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来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劳动过程中热爱生活、尊重劳动成果,陶冶人文情怀,增强劳动教育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技术素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人们经济情况的好转,如今的生活已经脱离了过去辛苦耕耘劳作,转变成为了脑力劳动。但是基本的劳动能力是从小锻炼孩子心志、毅力、能力、体力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而言,大多都是家中宝、独生子女,基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对于小孩子的人格发展是没有正向助益的。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起劳动教育教学中,并且争得与家长的配合,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一、全面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教育价值概述
小学生观念还处于成形阶段,因此不仅需要教师要给予正确三观的引导和品德素养的渗透,而且还需要从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提升自己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审美水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成果,赢得自尊与骄傲、荣誉与快乐。
2015年我国教育部就在关于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激发他们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精神,从而奠定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劳动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之根[1]。同时《意见》还高度总结道:“以劳增智、以劳树德、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在劳动教学中突出智育价值、德育价值、体育价值和美育价值的全方面体现。高尔基曾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这里也揭示了劳动所承载的美德教育价值。
二、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发掘多样化的劳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劳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力是结合实践与经验的累积才能充分凸显出来的,比如学习手工剪纸、烹饪等,可以完全让学生自主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创意来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不仅能够锻炼了劳动的品质,还增强了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劳动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头脑会更加灵活,行动更接地气,实践更加踏实,才不会沦为纸上谈兵的行动“矮人”。
同时还可以组建多样化的劳动兴趣小组,比如动物饲养小组、植物栽培小组、校园美化小组、教室卫生小组、家政劳动小组、工业技术小组、社会实践小組等,让学生自己按照兴趣选择劳动小组,每周进行轮换一次,为每个学生搭建发挥劳动的实践平台,充分让学生得到全面劳动素养的培养。
此外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成长期,强健体魄,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抵抗力,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现在随着全面城市化的推进,让学生可以活动的空间逐渐缩小,体育活动的成本也在逐渐增加。而劳动是低成本的锻炼身体的好机会,且强度不高,在保护学生骨骼发育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活动筋骨,同时还能释放心理压力,感受劳动的快乐,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是一举多得的教育分支[2]。
(2)将教育功能贯穿到劳动实践全过程中
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首先将劳动创造世界这个科学世界观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从小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内心深处认可劳动创造的价值、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为劳动而感到骄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热爱劳动的英雄楷模的事迹来号召学生,比如学雷锋做好事,石油铁人王进喜、百里负米的大孝子仲由等等,鼓舞学生精神,培养高尚情操[3]。
其次通过劳动还能锻炼学生勤劳简朴、不怕苦不怕难、独立自主等毅力与品质,让小学生能够换位思考,培养共情能力和互帮互助的品性,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还应当建立正向、互动式的评价奖励机制,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社会组织评价、实践成果评价,让劳动突出的学生给与适当的表彰与奖励。比如在楼道里列出劳动楷模名单,鼓励学生们争做劳动楷模。在班会主题设置上,还可以专门设置以劳动心得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交流一下对劳动的看法和劳动后的收获,让学生自主对劳动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从他育转为自我教育,启蒙劳动价值观的形成。
(三)重视智育和美育价值的体现
首先劳动是心、脑、手并用的实践活动,心灵手巧就是在说劳动中人们的智慧也得到了施展与升华,这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劳动也是生活智慧与理论实践智慧的源泉,比如在打扫卫生、修剪花草、洗衣服等基本劳动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生活中的小问题,然后利用自己的智慧去逐一解决,或者请教老师和父母来帮助他们解决,从而增长他们的生活智慧。学生也可以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劳动问题之中,让知识指导劳动,让劳动升华知识,起到寓教于乐的智育功能[4]。
其次从小我们就听过一句话:劳动者是最美的。美在何处?美在精神、美在姿态、美在创造。美在成果。当学生打造干净教室、房间、用自己的智慧、创意美化校园、书本、书桌等,这些其实就是在创造美的过程,对学生审美水平有显著熏陶作用。劳动与审美教育最终汇集成学生丰富、感性、和谐的生命情感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全面的审美人格,助益他们的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通过结合新时代的生活实际,挖掘丰富的劳动技术素养的教学素材,创新有趣多元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对劳动楷模的敬佩与效仿之情,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全身心投入到劳动实践中,从劳动中感受乐趣,修养品德,积累生活经验和智慧,最终实现身心全面成长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汪玉伟,孙淑芬.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与劳动技术教育研究——评《教学指南与案例评析——中小学劳动技术》[J].人民长江,2021,52(01):237.
[2]李红婷.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1):11-13.
[3]张飞.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39.
[4]彭宇驰.浅谈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性[J].华夏教师,2019(16):90.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技术素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人们经济情况的好转,如今的生活已经脱离了过去辛苦耕耘劳作,转变成为了脑力劳动。但是基本的劳动能力是从小锻炼孩子心志、毅力、能力、体力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而言,大多都是家中宝、独生子女,基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对于小孩子的人格发展是没有正向助益的。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起劳动教育教学中,并且争得与家长的配合,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一、全面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教育价值概述
小学生观念还处于成形阶段,因此不仅需要教师要给予正确三观的引导和品德素养的渗透,而且还需要从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提升自己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审美水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成果,赢得自尊与骄傲、荣誉与快乐。
2015年我国教育部就在关于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激发他们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精神,从而奠定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劳动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之根[1]。同时《意见》还高度总结道:“以劳增智、以劳树德、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在劳动教学中突出智育价值、德育价值、体育价值和美育价值的全方面体现。高尔基曾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这里也揭示了劳动所承载的美德教育价值。
二、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发掘多样化的劳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劳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力是结合实践与经验的累积才能充分凸显出来的,比如学习手工剪纸、烹饪等,可以完全让学生自主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创意来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不仅能够锻炼了劳动的品质,还增强了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劳动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头脑会更加灵活,行动更接地气,实践更加踏实,才不会沦为纸上谈兵的行动“矮人”。
同时还可以组建多样化的劳动兴趣小组,比如动物饲养小组、植物栽培小组、校园美化小组、教室卫生小组、家政劳动小组、工业技术小组、社会实践小組等,让学生自己按照兴趣选择劳动小组,每周进行轮换一次,为每个学生搭建发挥劳动的实践平台,充分让学生得到全面劳动素养的培养。
此外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成长期,强健体魄,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抵抗力,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现在随着全面城市化的推进,让学生可以活动的空间逐渐缩小,体育活动的成本也在逐渐增加。而劳动是低成本的锻炼身体的好机会,且强度不高,在保护学生骨骼发育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活动筋骨,同时还能释放心理压力,感受劳动的快乐,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是一举多得的教育分支[2]。
(2)将教育功能贯穿到劳动实践全过程中
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首先将劳动创造世界这个科学世界观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从小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内心深处认可劳动创造的价值、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为劳动而感到骄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热爱劳动的英雄楷模的事迹来号召学生,比如学雷锋做好事,石油铁人王进喜、百里负米的大孝子仲由等等,鼓舞学生精神,培养高尚情操[3]。
其次通过劳动还能锻炼学生勤劳简朴、不怕苦不怕难、独立自主等毅力与品质,让小学生能够换位思考,培养共情能力和互帮互助的品性,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还应当建立正向、互动式的评价奖励机制,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社会组织评价、实践成果评价,让劳动突出的学生给与适当的表彰与奖励。比如在楼道里列出劳动楷模名单,鼓励学生们争做劳动楷模。在班会主题设置上,还可以专门设置以劳动心得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交流一下对劳动的看法和劳动后的收获,让学生自主对劳动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从他育转为自我教育,启蒙劳动价值观的形成。
(三)重视智育和美育价值的体现
首先劳动是心、脑、手并用的实践活动,心灵手巧就是在说劳动中人们的智慧也得到了施展与升华,这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劳动也是生活智慧与理论实践智慧的源泉,比如在打扫卫生、修剪花草、洗衣服等基本劳动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生活中的小问题,然后利用自己的智慧去逐一解决,或者请教老师和父母来帮助他们解决,从而增长他们的生活智慧。学生也可以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劳动问题之中,让知识指导劳动,让劳动升华知识,起到寓教于乐的智育功能[4]。
其次从小我们就听过一句话:劳动者是最美的。美在何处?美在精神、美在姿态、美在创造。美在成果。当学生打造干净教室、房间、用自己的智慧、创意美化校园、书本、书桌等,这些其实就是在创造美的过程,对学生审美水平有显著熏陶作用。劳动与审美教育最终汇集成学生丰富、感性、和谐的生命情感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全面的审美人格,助益他们的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通过结合新时代的生活实际,挖掘丰富的劳动技术素养的教学素材,创新有趣多元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对劳动楷模的敬佩与效仿之情,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全身心投入到劳动实践中,从劳动中感受乐趣,修养品德,积累生活经验和智慧,最终实现身心全面成长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汪玉伟,孙淑芬.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与劳动技术教育研究——评《教学指南与案例评析——中小学劳动技术》[J].人民长江,2021,52(01):237.
[2]李红婷.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1):11-13.
[3]张飞.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39.
[4]彭宇驰.浅谈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性[J].华夏教师,2019(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