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英文电影字幕的翻译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oltte8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英文电影大量引进,字幕翻译成为中国观众理解英文电影的唯一途径。但是,目前关于字幕翻译的理论不够完善。本文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结合翻译实践,以迪斯尼最新电影《冰雪奇缘》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电影艺术的特点,并提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一般策略。
  关键词: 功能主义目的论 字幕翻译 《冰雪奇缘》
  电影艺术已经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英文电影得到大量引进,并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中西两种语言的差别和观众文化背景迥异,如何将一部优秀的英文影片翻译成国人欢迎的电影便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最常见并且方便操作的方法是将英文字幕翻译成中文叠加在屏幕下方,方便观众对比观看。然而,目前,就电影字幕翻译来说,翻译界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关于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似乎是摸着石头过河。本文以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指导,以电影《冰雪奇缘》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电影艺术的特点,以期根据这些特点总结出电影字幕翻译的一般规律。
  一、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简介
  翻译目的论兴起之前,翻译研究一直被划在语言学范畴中,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在翻译界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派别将翻译视为两种语言之间语符的互相转换,在他们看来,翻译的过程便是不断解码和重新编码的过程。然而,随着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翻译实践量越来越大,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该理论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首先,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将研究仅仅局限在单个词汇和句子上,忽视翻译中更大的单位——语篇;其次,翻译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的不仅是简单的语言要素,还涉及许多语言外的要素;最后,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两种语言之间的完全“对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20世纪70年代,霍姆斯(James Holmes)提出把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构想。到8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中开始出现众多学派异彩纷呈的局面,而目的学派便是其中之一。
  功能主义目的学派的代表人物对传统语言学派翻译理论过于注重语言表层结构的“忠实”、“对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理论观点。他们认为,翻译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交际活动,这一交际活动涉及各种情况和因素,如翻译目的、目标文化接受者的情况、译者的情况和两种文化的关系,因此,翻译时应该以目标语读者为导向,考虑这些情况和因素,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文化和语言习惯,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电影艺术的特点
  与文学作品相比,电影艺术除了文学作品拥有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身特点。总结起来,大致分为语言、观众和字幕本身三个方面。其中,语言方面主要表现为聆听性和瞬时性。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译作供读者用眼睛阅读,影视语言是需要观众用耳朵聆听的。影视语言的这一特性必然决定了它具有瞬时性。因为其文字不像文学作品的语言那样可以一直停留在书本上,而会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和人物角色的转变时快时慢,并且有时间限制。
  电影艺术在观众方面的特点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点:(1)观众的广泛性。影视作品的目的是娱乐大众,因此,它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要求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从而将读者限定在一定的文化层面。相反,影视作品的观众往往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观众数量可以说是不可计数的。(2)观众社会文化背景的多样性。由于影视作品面临的观众极为广泛,可能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因此,观众的社会文化背景各有不同。
  电影艺术除了在观众和语言方面与普通文学作品的不同外,其字幕本身具有以下两方面特性:时间性和空间性。与影视语言的瞬时性相对应,电影字幕通常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字幕停留在屏幕的时间应该和电影中人物角色的说话时间保持一致,因此,电影字幕具有一定的时间性。由于受一系列因素诸如屏幕大小、可读性等的制约,电影字幕往往介于1~2行之间,以方便观众快速阅读并获取相关信息,因此,电影字幕有一定的空间性。
  三、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
  《冰雪奇缘》于2014年2月在中国内地上映,讲述了阿伦戴尔的公主安娜为寻找姐姐、拯救王国展开的一系列冒险。迪斯尼动画片通常比较温馨,其首要目的是娱乐大众,为观众传递欢乐。因此,迪斯尼电影字幕的翻译必须以这一宗旨为导向,兼顾各个人群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下面,本文结合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和方法,以迪斯尼最新电影《冰雪奇缘》为例,试图总结电影字幕翻译的一些策略。
  1.词或短语的翻译
  虽然词是翻译中的最小单位,但是词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一个词的理解要是出了问题,便会影响整个译作。电影字幕的翻译也不例外,某个单词若翻译得不够到位,就会严重影响电影的观赏效果。单词或短语翻译的难度往往来自于某些词或短语的多义性,且这种多义性不是仅靠翻翻字典就能解决的,给译者带来很大麻烦。通常情况下“词本无义,义随文生”,词的意思往往由文本产生,因此,针对这种一词多义现象,译者要紧扣原文,密切结合上下文,把握词在具体情况下的具体翻译。以《冰雪奇缘》中的“awake”一词为例,这一单词最先出现在电影开头Anna睡不着要她姐姐Elsa陪她玩的时候。Anna说:“The sky’s awake, so I am awake.”这里当然不能译成“天空醒着,所以我也醒着”。仔细琢磨,便可得知,原来因为晚上夜空很亮,所以Anna睡不着。因此,可适当译成“天上有光,我就睡不着”。又如“let it go” 这一短语几乎贯穿整部电影,字典里的意思是 “ 任它去, 随缘” 之类。但事实上,这一短语每次出现在影片时,它的意思却不完全相同。第一次出现在电影开头冰夫凿冰时所唱的歌里:“Watch your step!Let it go!” 这里指冰夫凿冰过程中互相提醒的话, 所以译为“留神脚下, 别逞强”比较恰当。接下来出现最多的地方是在公主Elsa被识破后逃往北山所唱的歌里:“...Conceal.Don’t feel.Don’t let them know/ Well,now they know/ Let it go.Let it go/ Can’t hold it back any more/ Let it go.Let it go/ Turn away and slam the door...”根据影片情节,这部分体现Elsa从过去小心翼翼隐藏秘密到放手并接受现实的转变,因此,字幕中这部分的翻译是这样的:“……把真心封闭,不让人看清/如今却被看清/不再躲,不再怕/秘密已经大白于天下/不管它,不害怕/告别过去不留一丝牵挂……”可见,即使是句式一样,前两个“let it go”与后两个“let it go”也有细微的差别。这部分中,这一短语出现多次,因此,每一处的翻译都有些不同。再如Anna被姐姐击中心脏后Kristoff带她找地精,地精们努力撮合他们:“So he’s a bit of a fixer upper/ So he’s got a fewer flaws.../ So he’s a bit of fixer upper/ But this we are certain of/ You can fix this fixer upper with a little bit of love...”我们可以看到“fix”和“fixer upper”都不能生搬硬套,死译为“待修房”。这里地精们其实想表达虽然Kristoff有一些小缺点,但只要Anna给他点儿爱,他就能变好,因此译为“他也许并不完美,也有些缺点……他还需要改良,但是我们坚信,你只要给他一点爱,就会让他发光……”同理,接下来的台词中有句“So she is a bit of a fixer upper”应译为“所以问题出在她身上” 较妥当。由此可见,看似简单的单词或短语其实万万不能小视,翻译好了会为整个电影增光添彩,可若翻译不好,便会影响电影效果。   2. 句子的翻译
  比词更大的翻译单位是句子。由于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表现在中英两种语言之间有很大不同,如英文是重形合的语言,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英文的语法、句法结构较为严谨,而汉语只需达意即可,因此,英文中会有主从句的用法,如定语从句,等等。这类句子不能机械翻译,否则读起来生硬,理解费尽。因为翻译后的字幕是给中国观众看的,当然要让中国观众读懂,并且理解透彻。此外,电影字幕的空间性和时间性决定了每一句字幕必须与电影画面相一致,不能长也不能短,不能早也不能晚。正确的做法是在翻译过长的句子时适当断句,调整语序,去掉冗余成分,将意思表达得言简意赅、清楚明了、通俗易懂。有些地方,甚至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将句子翻译得具有时代感,符合当今时代普通大众的审美情趣。相反,原文句子过于简洁影响观众理解时,不妨细心揣摩人物的话中之义,将内容补全,弥补信息缺失的不足。例如,电影中加冕仪式开始前,Elsa的独白: “Don’t let them in. Don’t let them see/ Be the good girl you always have to be.” 显示出她在接受加冕前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字幕的翻译一方面必须紧跟电影画面的转换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语言应尽量简洁明了,翻译为“掩藏好自己,不许人靠近/ 乖乖听话,别让大家担心”,则体现出她试图极力演好这场戏,不被别人发现的决心。又如加冕仪式开始之前,Anna兴高采烈、又唱又跳地跑出城门,结果撞到Hans的马。Hans向她道歉,她说:“I just wasn’t look where I was going.”其实她不过是想说自己没看路而已,因此译为“是我自己不小心”更地道。原句太过简洁的情况常常出现在影片中的人物对话里,如接着之前的这一幕,Hans误把Anna当成女王“Elsa”不停道歉。Anna说:“I mean, if you’d hit my sister Elsa, that would be.../ cuz, you know...”这里连用两个省略号,意指Anna认为Hans撞到她不要紧,但要是撞到她姐姐,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因此,将人物意欲表达的深层涵义表达出来,译为:“那可就不好说了”,意思便非常清楚,也很符合汉语的味道。又如Anna对Hans一见钟情,宴会外他们心有灵犀,唱道:“...Say goodbye/ to the pain of the past/ We don’t have to feel it anymore.”不能啰唆,将后句适当译为“我们无需再那样活”反而更自然,观众也会更清楚明白。
  3. 语言风格的翻译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书面语,语言比较正式。而电影中的语言则多为口语表达,又因电影的目标观众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因此,电影字幕的翻译应符合交际语的习惯。影片语言的风格绝不仅限于此,《冰雪奇缘》中的语言至少有三种风格。第一种是较为口语化的语言,这一风格差不多在影片中大部分的人物对话中都得到体现,尤其是雪宝Olaf和地精们。影片将它们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给观众带来极大的乐趣,它们的语言充满儿化音和语气词,翻译时理应突出这种效果,极力表现出人物可爱的一面。如Olaf一出场的台词“...How’ about yellow...no, not yellow. Yellow and snow? Brrr...no go”,这里Olaf极尽可爱的一面,边说边比划的样子让观众忍俊不禁。“Brrr...no go”的翻译最明显,这句译为“……黄色如何?不行,不要黄色。黄色,白雪?太不搭了!”更精妙。后来,Anna找到姐姐后被拒绝,大家都被怪兽扔了出去。Olaf则最惨,全身都分开了,它说:“Ah, Ah. Man, am I out of shape?”这里连着好几个惊叹,以及后面的问句都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仔细分析,当时Olaf孤身一人还没有找到Anna和Kristoff,问句实际上并不是真正询问两人,可以理解为自言自语,译为“天啊,我的身材还真是超级走样啊”,既避免了指代不明,又保留了人物形象可爱兼搞笑的一面,不失为不错的选择。当然,整个影片中不全是这种口语化较强的语言,也有几处用语非常正式。例如,地精Pabbie见到国王时,以及Hans误把Anna当成Elsa时, 都会说一句 “Your Majesty”。另外,Elsa加冕时主教说的古诺尔斯语极为正式。因为这些台词要么出于尊敬,要么出现在极为正式的场合,翻译时绝不能忽视这一点。第三种是较为文学性的语言,主要表现在影片的几首歌里。歌词某种程度上算是诗化的语言,对应的字幕翻译当然应该富有文学性,且不失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可见,影片中的语言可谓各具特色,每种风格的语言都是精心设计的,翻译出来的字幕自然应该做到这一点,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影片的艺术效果。
  另外,电影中还有少量双关语,像“open the door”和“weselton(weasetown)”等都是双关的用法。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结合整个影片的语境,切不可机械地字对字直译,闹出笑话。对于不同人物形象的语言,要结合他们的身份地位,恰当地翻译对应台词,让中国观众结合人物语言特点理解影片要刻画的形象和意欲传达的主题思想。
  四、 结语
  外文电影的流行为字幕翻译工作者带来更艰巨的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好无缺地保留源语影片的艺术效果是达不到的,但是不断朝这一方向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翻译过程中因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艺术手法及表现力的丧失,将电影意欲传达的信息尽可能地传达,是每个翻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词、句、语言风格和具体语境的翻译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所涉及的一些策略虽适合一般电影字幕翻译作为参照,但不能涵盖字幕翻译中遇到的所有情况,不足之处需不断弥补。
  参考文献:
  [1]Mona Baker.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Taylor
其他文献
之于电影史学,电影大师(多指导演)和经典作品多为电影艺术史的研究、阐述对象。之前的电影史学著作,如20世纪30年代问世的法国学者埃米尔·克雷斯的《电影历史》与美国学者罗伯特·格罗的《科学剧院》,20世纪60年代以后问世的法国学者乔治·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让·米特里的《电影史》,德国学者乌利希·格雷戈尔的《世界电影史(1960年以来)》,英国学者罗伊·阿米斯的《电影和现实》,波兰学者托埃普立茨的
摘 要: 贾迎春是《红楼梦》中命运遭际十分悲惨的女性。虽然她一直规规矩矩地遵守封建贵族小姐的本分,但是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却毫不反抗,最终被中山狼孙绍祖折磨致死。她的悲剧人生与她的性格缺陷值得关注和借鉴。本文着眼于她的人生轨迹,探讨她逆来顺受的懦弱性格与悲惨命运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贾迎春 性格 懦弱 命运  贾迎春在《红楼梦》中着墨不多,但通过拼贴,我们仍能描绘出一个逆来顺受的懦小姐形象
一、文化寻根:乡土中国的价值观  1948年,費孝通出版《乡土中国》一书,首次提出“乡土中国”的概念。从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乡土中国的组织结构和价值内核,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时代变迁,20世纪70年后的中国不断获得新的书写,传统乡土中国已经步入现代化转型中的“新乡土中国”,“乡土性”发生了一系列嬗变,文化
摘 要: 阜宁县图书馆自免费开放以来,因地制宜、奋力开拓,抓住每年暑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时机,举办“七彩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得到少年儿童朋友的热情参与,受到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阜宁县图书馆践行“悦读”理念,让快乐学习、愉快阅读成为暑期未成年人的习惯和风尚。让青少年读者变“阅读”为“悦读”,是县级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 七
[摘要]《李米的猜想》这部影片中所有的人都在寻找,寻找能够确认自身的“他者”的存在,用“他者”来证实自我的身份。其实与其说所有的人都在寻找“他者”,不如说所有的人都在寻找自己,都在寻找能确认自己的那个人。而那个“他者”在寻找未果并且不确定的情况下,就演化为寻找者寻找自身理想中的“我”。  [关键词]他者目光 规训 交换机制 反思    《李米的猜想》描述一个普通女出租车司机寻找失踪四年的爱人的故事
摘 要: 一宋一清,相隔甚远。豪放婉约,风格迥异,南辕北辙。一个是用词写悼亡的首创,一个是其忠实的传人,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却又大相径庭。文章围绕苏轼和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作,深入探讨二人悼亡词迥异的风格和造成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悼亡词 婉约 豪放  一、千古悼亡  悼亡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唐风·葛生》从葛藤写起,动人心弦,写两相分离各自独处的忧伤,写亡人的独处无伴,亦写生人的孤独无
摘 要: 国际化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学风现状,从院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三个等方面提出了高校院系加强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学风建设模式。  关键词: 研究生 国际化 学风建设  国际化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特征,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院校都在根据自身特色,探求国际化教育的道路。另外,随着研
摘 要: 人称指示作为交际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时的相互称呼,是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教学用语为例,从语用移情的角度出发,对第一人称的相关指示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意在突出它们的功能,使我们在日常交往和汉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人称指示语,保证言语交际和教学的顺畅进行。  关键词: 人称指示 第一人称 语用移情 汉语教学  一、人称指示现象  指示现象是人类语言的普
摘 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事,传统作文教学方法单一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明显。本文详细记录并评析了崔老师上的一节习作教学课,本节课既“秀”出了老师灵活细腻的教学风格,又“秀”出了学生积极自信的表达状态,师生共享了习作乐趣。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自我展示 课堂实录 课堂评析  一、解“秀”审题,范例引导  1.谈话导入,揭示题意。  师:同
[摘要]“艺术辩证法是艺术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克服艺术创作和艺术品鉴中的片面性,简单化,提高艺术的美学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艺术辩证法在电影艺术中的具体运作具有很大的丰富性,电影《霸王别姬》中内含了锁定与突变、共时冲突与历时矛盾、一语双关与一举双意、视听张力与情景场力和思维取向不一致等具体的艺术辩证法的运作模式。  [关键词]锁定与突变 共时冲突与历时矛盾 一语双关与一举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