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有这样几个问题要搞清楚: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要十分重视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教育需求、学生实际需求并结合体育课程特点构建的,形成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这一目标体系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里、社会的三维健康观。新课标对课程目标有五点描述: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对上述五点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三基,四个培养,三个形成。即:一个三基: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三基(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四个培养: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培养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培养体育精神。
三个形成: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通过12年的体育学习学生掌握了三基,受到了培养,形成了锻炼的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就达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一个三基,四个培养,三个形成不能分开理解,只是便于记忆和教学的侧重点作者那样理解了。1---12年级都要进行三基教学,增强体能。1—6年级(小学段)侧重培养运动兴趣爱好,逐渐形成锻炼习惯。7—9年级(初中段)侧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培养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0-12年级(高中段)重点培养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在1~6年级,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中学阶段,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技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在高中阶段,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两种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发展运动能力。
身体健康方面: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本学习领域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而良好的体能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获得的。根据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的特征,本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某一水平学习时侧重发展某些体能。
心理健康方面: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侧重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高中阶段,应侧重使学生运用体育活动方法改善心理状态。
社会适应方面: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1~6年级,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游戏规则,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行为;在7~9年级,应注重学生对运动角色和体育道德行为的识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媒体中的体育与健康信息作出简单评价的能力;在高中阶段,要关注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一个人的成长(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通过各学段的体育学习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一个三基,四个培养,三个形成)它将是一个健康的人生成长。在这十几年的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如何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教育需求、学生实际需求并结合体育课程特点构建的,形成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这一目标体系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里、社会的三维健康观。新课标对课程目标有五点描述: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对上述五点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三基,四个培养,三个形成。即:一个三基: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三基(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四个培养: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培养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培养体育精神。
三个形成: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通过12年的体育学习学生掌握了三基,受到了培养,形成了锻炼的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就达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一个三基,四个培养,三个形成不能分开理解,只是便于记忆和教学的侧重点作者那样理解了。1---12年级都要进行三基教学,增强体能。1—6年级(小学段)侧重培养运动兴趣爱好,逐渐形成锻炼习惯。7—9年级(初中段)侧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培养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0-12年级(高中段)重点培养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在1~6年级,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中学阶段,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技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在高中阶段,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两种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发展运动能力。
身体健康方面: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本学习领域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而良好的体能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获得的。根据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的特征,本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某一水平学习时侧重发展某些体能。
心理健康方面: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侧重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高中阶段,应侧重使学生运用体育活动方法改善心理状态。
社会适应方面: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1~6年级,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游戏规则,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行为;在7~9年级,应注重学生对运动角色和体育道德行为的识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媒体中的体育与健康信息作出简单评价的能力;在高中阶段,要关注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一个人的成长(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通过各学段的体育学习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一个三基,四个培养,三个形成)它将是一个健康的人生成长。在这十几年的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如何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