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假期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时晨光中拥堵的学校路段突然畅通了起来,接送孩子们的车子、家长好像隐身了,道路两边的树也变得从容安静下来……我知道,这是暑假又来了。
   现在孩子们的暑假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各种补习班、夏令营、才艺培训、跟家长去旅游……可是,他们会有我们年少时那么轻松愉快吗?
   那时在山东,我们上学时的暑假分麦假和秋假。麦假是收小麦,秋假是收玉米。假期没有什么功课要补习,大家在一个学期的期盼中等到了放假,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了。
   假期作业是要做的。在父母的催促下,制订一个完成作业计划表,每天抽一定的时间做完作业就可以找小伙伴们去玩了。大人们要上班,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不管年龄大小,平时上学不在一起玩的也都玩到了一起。比如早上集体跑步,也没有人要求,就一起起床跑步,没谁睡懒觉。
   假期里大家最期待的活动是打靶,那可是实弹射击。在部队里,打靶是孩子们比其他孩子多享受的一个“福利”吧。一放假,就有叔叔组织我们练习。平时男女生几乎不说话的,只有放假例外。男孩、女孩按照身高排队,操练队形,擦枪、装卸、瞄准,实弹射击,从紧张害怕到熟练刺激,一个个虽然都是孩子,却也像模像样的。比如我自己,刚摸枪的时候觉得沉甸甸的,根本不知道怎么使用。指导的战士让我们把枪拆掉,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再装回去,对我来说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们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在实弹射击时打得很优秀。许多年后,在黄岩的一次射击比赛中,我第一次拿起比赛用枪,就在教练辅导下打了第一名。大家开玩笑,“发现了神枪手,以后打仗的话你可以去当战地记者”。他们不知道,我可是有“童子功”的……
   夏天的晚上,也是最好玩的时光。白天的酷热过去了,晚上很凉快。大家要么跳大绳、橡皮筋、推铁环,要么捕捉各种虫子。部队营房卫生队后面有一座很矮的山坡,叫马棚山。山坡上种着核桃树。假期里,那里既是我们捉迷藏的好去处,也是夏夜里捕捉萤火虫的好地方。核桃树不高,常常可以一步上去蹲在树杈上,别的孩子就很难找到了。男孩子们会去“偷”长在树上的青核桃,拿回家埋在沙土里,浇上水,过几天青核桃外面的那层皮烂了,露出了核桃壳,把它们洗干净,夹在门缝里一挤,核桃肉就出来了。新鲜的核桃非常好吃,只是把双手弄得非常黑。晚上,我们会带着向卫生队的叔叔要来的各种小瓶子,将逮着的萤火虫装进去,在瓶盖上戳几个洞补充氧气,然后互相比谁捉得多,最后开心地借着萤火虫微弱的光,照亮回家的路。记得有一种学名叫金龟子的飞虫,土称“瞎撞子”,因为虫子的趋光性,晚上专门往有灯光的地方飞,每天晚上能在纱窗上抓到整瓶,第二天,它们就成为家里养的母鸡的美味了。吃了这些虫子,鸡很会生蛋。那时家里好像从不用买鸡蛋,六七只鸡生的蛋都来不及吃,要么邻居之间互送,要么父母亲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煮蛋、煎蛋、炒蛋、茶叶蛋、蛋汤、蛋饺、蛋饼、蛋糕、蛋炒饭……还有多余的就腌渍起来慢慢吃。
   还有一些夜晚,我们会在地上泼一些凉水降温,然后围坐在会讲故事的高年级姐姐身边,听她们讲各种故事。如小说《第二次握手》,可以连续听很多天。虽然懵懵懂懂地不太懂其中的内容,但也因为讲故事的姐姐讲得很生动,我们非常喜欢听。有时候,有些姐姐会故意吓唬我们,讲一些鬼故事,听到精彩处,有人会大叫一声,吓得大家四处逃散,回到家里仍然惊魂未定。还有一些是当时在民间流传的手抄本,像《一双绣花鞋》等故事,也是让我们心有余悸了很多年。
   看电影、看电视、看部队慰问演出也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情。那时的穿戴虽然全国上下那样的统一,但我们部队子女还是“引领服装新潮流”的。几乎每人都有一件花衣服,白衬衣,毛蓝色裤子,白底条绒鞋。谁梳的辫子花样多就是最美的。部队里经常放映各种故事片、纪录片。夏天的晚上,大家早早到大操场放上各自的小凳子占好位子,有时会连看两场,《卖花姑娘》《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有时会半夜调来新片子,反正是假期第二天不用上学,父母亲也允许我们去看。
   部队大院里一年四季都有粮食种植。冬天上学的路边是白雪覆盖下的麦子,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绿油油的;五月底,麦子收割了,玉米、黄豆种子下地了。麦假我们会跟着叔叔们在球场上打麦子,有些男孩子偷懒,躲在麦垛里面睡觉。麦收过后每家还发一袋儿面。秋假我们会去收割玉米。其实,我们更多的是觉得有趣,跟着玩的。當一株株玉米棒子被我们塞进麻袋,叔叔们把它们运到大操场,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玉米棒子外面的皮剥掉,然后他们拿去晒干,再用机器打成颗粒。男孩子们会在操场上拿玉米棒子当手榴弹,对准任何一个目标比谁扔得准,女孩们则是拉拉队。每次玉米丰收,每家每户都会分到整盆的玉米,吃上好几天。
   粘知了是夏天经常做的事情。麦假时我们摘一颗麦穗,用双手将成熟的麦子搓掉麦芒、麦粒外面的皮,用嘴吹掉那些杂质,将干净的麦粒放在嘴里咀嚼,嚼得像口香糖一样有黏性,然后放在竹竿顶端,哪棵树上有知了的叫声,我们就会闻声而去。知了有些迟钝,往往是一粘一个准。
   我们还跟着比我们大一点的邻居学跳舞、乐器,大院里很多孩子都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多才多艺。我们隔壁的姐弟俩一个拉小提琴、一个拉二胡;我们后排的姐姐唱歌,我们同届的邻居跳舞……我也学过一阵子小提琴、舞蹈、乒乓球。那时纯粹就是喜欢,所以至今大家都没有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假期里,女孩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学织毛衣、钩花和绣花,几乎每个有女孩的人家家里被子上、衣柜上、书架上、桌子上都有这方面的“作品”。都说部队子女大大咧咧、粗枝大叶,其实,个个都是爱好广泛、粗中有细的。
   那时的假期我们还有许多好玩的活动。看小人书、读名著、打羽毛球、玩泥巴、摘水果,男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各种木头、树枝做“手枪”“步枪”“红缨枪”“大刀”……丰富的活动让年少时光充满了欢乐。
其他文献
幼小的我,石碾子和老牛的搭档从未消失。  每年夏季,在乡村的不同场地,我都有幸目睹一对对老牛拉着石碾子在烈日下慢慢悠悠地碾压豆秆或麦穗的场景。牛是庄稼人憨厚的朋友,它们在使牛人的鞭下,十分卖力地拉着笨重的石碾子在场上重复着来去。虽然牛的气力大,但也有偷懒或拉不动的时候,每每这时,总要讨得使牛人的一阵怒骂或是吃上使牛人的一顿鞭打。我们围坐场旁,看着老牛“呼哧、呼哧”地伸长舌头,吐着白沫,吃力地拉着石
二月七日  一九九七年。午时。  阿朵在十字路口附近踢弹球,他玩得非常投入,头都不抬一下。山羊在巷道里滚铁环,来来回回地跑。我长长地打了一个哈欠后,头顶上方的几只麻雀却叫得更欢了。天阴得很重,似乎又要下雪的样子。刚入冬时,雪花总能叫人欢喜的,不过,一到隆冬,断断续续地下了几个月,又令人生出了几分厌倦。  “范小东,你是要把树杈坐坏掉吗?”  我扶着桐树朝下看,见山羊手里提着铁环,定定地看着我。  
番薯生命力强。   在翻藤时,看到有些番薯单棵藤过长过多,父母把其中的一条藤摘下来,一是减轻番薯负担,让番薯块茎长得更大;二是番薯藤带回家,叶子是属于猪的。番薯烧粉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道菜,或者说是小吃。在上世纪80年代,粉干属于经济消耗物,需要用人民币换的,能吃上不容易。在村民们口里,番薯的单位不是“棵”,而是“藤”。在路上遇见,往往会说:“你家今年种植了多少藤?”勤劳些的,一家能种植一万“藤”
上过战场的人,他的梦里永远都不会缺少硝烟或死亡的画面,即使他在明亮的阳光下沉思的时候,这些画面也会占据太多的记忆空问,使得他常常陷入一片痛苦黑暗之中。  在上世纪80年代于西南边境的红土地上发生自卫反击战,我才刚刚从军校毕业,堑壕上空横飞的弹片和猫耳洞里弥漫的血腥,都让我这个23岁的青年激情燃烧、热血沸腾!采访、拍照、为受伤的战友写家信、在“百米生死线”随军工队员穿过刺耳的炮声、在一次战斗前亲历即
一   终于来到下邳。   确切地说,是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苏北平原,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徐州,来到了徐州市管辖的睢宁县。   多年前,我同样在徐州市管辖的另一个叫丰县的地方采风,文友陈恒礼和卓玛邀我:“到我们睢宁去走走吧!”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睢宁在哪里。正愣神间,陈恒礼补充说:“下邳,下邳知道吗?我们睢宁就是下邳!”   什么?下邳?睢宁就是下邳?下邳当然知道了,在咱中国,有几个人不知道《三国
马栅走笔  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我们从纳林川底穿行。  纳林川河滩土地肥沃,已是深秋,沿路都有农民在地里收割。黄灿灿的玉米棒子堆满了场院,一个个迎着阳光,绽放着最灿烂的笑容;个儿大饱满的土豆堆在田地里,覆了一层土,如同堆起一座座小山;各类瓜果占据了农家小院的各个角落,有路过的人看了喜欢,主人随手给拿几颗。马栅是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南部的一个小镇,处晋陕内蒙交界地,南跨黄河便是山西河曲,向西进入陕西榆林
似乎是冥冥中的某种安排抑或启示,姐姐请了一个长假,和姐夫一起去了苏州的某个医院检查,想要个男孩。可一检查,让姐姐他们大吃一惊,姐姐发了这样一条信息给我:乳腺癌。   我一惊,不愿相信,说一定是医院给搞错了,最好再去南京的大医院确定一下。   在南京的一家宾馆,我和母亲见到了姐姐,她散乱着头发,穿着很简便,随意摆弄整理着身旁的东西。见我们来了,就站了起来,母亲寒暄了几句, 就开始劝姐姐不要害怕,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二十多岁的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小  学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一笔捐款,但她对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因为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用具、改善教学环境,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的情况下,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了山溝,切身感受了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
2018年6月25日,我和儿时一起玩耍过的柳青子女刘正风、刘竹风相约,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祭拜柳青先生。   一见面,他们亲切地喊我的小名“满魁”,许多往事一下子在眼前浮现,我仿佛又回到了皇甫村。  一   1953年4月26日,我的伯父郭治荣驾着马车,把柳青一家老小接到了皇甫村,在滈河北岸半崖上的一座废弃的寺院——中宫寺里安了家。   柳青,这位年仅36岁的国家九级干部、著名作家,真是个“
我们能见之物,终归有限  所以一个盲人,绝不会开口  向你我询问,看见什么了  所以,又有一万个六神无主的人  站在了春风寡淡的街头,诚惶诚恐  向一个个盲者,询问着生命  也许,盲人就是上帝投放在人间的黑洞  上帝也需要一些容器,化身为人  来溶解,那些有名无实的炮弹和玫瑰  ——这鲜艳绽放的炮弹,这炸开自身的玫瑰  蓝天不可见,大地不可见  一个盲人,坐上了飞机  就是全世界的盲人  都同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