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2月,(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发布了最新《职业脉搏》(Pulse of the Profession?)调研报告,主题是“超前:打造聚焦未来的文化”(Ahead of the Curve: Forging a Future-Focused Culture)。
《职业脉搏》调研报告的意义
自2006年起,PMI每年都会发布《职业脉搏》调研报告。报告通过对全球项目管理工作者和组织高管人员进行大规模调查,分析组织中存在的项目管理实践优势和劣势,研究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例如,2018年的《职业脉搏》调研报告指出,为了提高项目成功率,组织应该培养高管人员支持项目,尽力控制项目范围,以及提升价值交付能力;2019年的《职业脉搏》调研报告指出,项目管理从业者应该提升项目管理技商(Project Management Technology Quotient,PMTQ),项目管理技商包括始终如一的好奇心、全面包容的领导力,以及面向未来的人才储备。
《职业脉搏》调研报告是典型的面向未来式的预测型报告,而非单纯的回顾型报告。编制这样的报告极具意义,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未来孕育于现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已存在于当前的实践中。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认真调查当前的实践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最佳实践在下一代。过去的最佳实践固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也会过时。下一代实践才可能是真正的最佳实践。
(3)引领是最好的预测。如果只预测不引领,预测就难以准确。若要证明你的预测是准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做出预测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去引领事物朝你预测的方向发展。
2020年《职业脉搏》调研报告的基本内容
PMI 2020年《职业脉搏》调研报告,首先概述了什么是“项目经济”(The Project Economy):“现在,变革已成为基本业务资产,要通过项目来实现变革。组织正在经历根本的范式转变,项目不再与运营并列,项目已成为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正是各种项目的组合发挥着颠覆和创新的作用,促进组织成长和繁荣;在许多方面,组织就是其所做的项目本身——由各种人员领导、用各种方法实施、毫不动摇地专注交付财务和社会价值的各种项目。”
这段话的内涵很丰富,简述如下。
(1)变革不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能够为组织带来未来收益的资产。
(2)随着运营越来越自动化,项目在组织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3)项目的类型和绩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织的类型和绩效。
(4)组织中的各种人员都可以领导项目。
(5)项目实施方法不局限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如预测型方法或敏捷型方法,而是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变通。(6)项目必须以交付财务和社会价值为最终目的。PMI 2020年《职业脉搏》调研报告接着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开篇:指出因不良项目绩效而导致11.4%的投资被浪费,期望组织在“项目经济”中采用新型思维方式。
·技术迅速变化倒逼组织变革:对技术发展必然引发的业务变革和文化变革,我们不能采取以往那种“从否认到质疑到接受再到习惯”的方法,而要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变革的好处并主动推进。
·项目工作者要具备更多技能:为了推动组织变革,项目工作者必须培养传统项目管理技术技能以外的技能,如项目管理技商、领导力、商业战略、数字化技能以及聚焦于建立牢固关系的一套强力技能(Power Skills)。
·项目工作者需要新型思维方式:项目工作者需要培养为组织和客户解决痛点的思维方式,如设计思维和敏捷观念。
·组织高管要大力支持项目工作者的培养工作:通过开展项目管理培训和建立项目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使项目不再依靠个人英雄式管理,而是能够一贯成功。
·结论:在“项目经济”中,面向未来的组织应该坚持三大原则,即组织能力取决于敏捷性,技术支配但人员决胜,这是项目领导者的世界。
“项目经济”的具体定义
“项目经济”并不是一个新词汇。通过谷歌检索,早在1995年就有人使用这个词。较近期的是2011年,美国职业咨询公司MBO Partners在其博客上发表了杰·拉什(Jay Lash)的文章《新兴“项目经济”中的工作方式》(The Way Work Gets Done in the Emerging“Project Economy”),該公司还声称它在引领“项目经济”之路。更近的是2017年,安东尼奥·涅托·罗德里格斯(Antonio Nieto-Rodriguez))(曾于2016年任PMI董事会主席)在“50大思想家欧洲商业论坛”发表了题为“项目经济:新型管理范式”(The Project Economy: New Management Paradigm)的演讲。同年,他在领英(www.linkedin.com)发表了题为“项目经济: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将成为项目吗?”(The Project Economy: Is Everything around Us Becoming a Project?)的文章。他认为,过去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聚焦于如何运营业务并提高运营效率,项目只是附加品,很少被优先考虑;而现在和以后,项目都是价值创造和社会变革的基本手段。他指出,没有项目,创意就只是一厢情愿。他预计,到2025年,高管人员将至少用60%的时间去选择和监管项目。
PMI提出的“项目经济”却是一个新术语,该术语被赋予更加明确、包容且独特的含义。PMI从三个层面对“项目经济”进行了定义。
·个人层面:“项目经济”是人们使用技能和才能
把想法通过各种各样的项目变成现实的经济。
·组织层面:“项目经济”是组织通过成功完成项目、交付产品和对准价值流来向相关方交付财务和社会价值的经济。 ·全球层面:个人和组织层面的“项目经济”,必然引发全球层面的“项目经济”。
另外,PMI还在特别发布的PMI 2020《路标报告》(PMI 2020 Signposts Report)中指出,六大全球商业趋势将驱动全球“项目经济”的发展。以下是六大趋势。
·非洲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从事新一代项目的新一代人才将快速成长。
·项目工作者将在应对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威胁中发挥关键作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为项目工作者带来严峻挑战和巨大机会。
·经济全球化仍将使项目团队从事大量跨国项目。
·全球基础设施需求和投资的巨大差距将促使项目工作者进行数字化创新。
·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将需建立跨界的统一战线。
以“项目经济”为方向的社会转型
我们既可以从相关数据看出社会正在朝“项目经济”方向转型,也可以从社会的技术特征、人口特征和时空特征的变化看出这种转型的必然性(见图1)。
2019年1月,安东尼奥·涅托·罗德里格斯曾在线分享了他通过研究100多年英国GDP数据而绘制的一张图形,该图显示了用于运营和项目的资源、预算、管理时间的占比演变。该图显示,用于项目的占比从1910年的不足10%,逐渐增加到2018年的超過40%,并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而激增到2025年的约70%。
从技术特征上讲,社会正在迅速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三化”的必然结果是工作必将项目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去做,人们就应该也必须越来越多地做独特性工作,即所谓的项目。例如,把自动售货交给机器去做,人们要做的就是研发自动售货机项目、解决售货机故障项目和售货机更新换代项目。未来的工作,会进一步两极分化:一极是重复性工作,另一极是独特性项目。在重复性工作的那一极,机器是主角,人是配角;而在独特性项目的这一极,人是主角,机器是配角。
从人口特征上讲,社会正在高教化、知识化和老龄化,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老年人越来越多且健康状况越来越好。这“三化”的必然结果,就是劳动人口的智慧化。这“三化”连同前文的技术“三化”,会使人们的劳动能力越来越不取决于体力,而是取决于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和智慧。许多人在传统的退休年龄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有效的劳动者。
从时空特征上看,社会正在去边界化。网络的发达和旅行的便捷使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工作,随时随地生活,合作也就越来越不受时空限制。社会的工业化曾经打破人们在农业社会中的工作和生活高度集中于家庭的一极化状况,导致在工业社会中的工作和生活在时空上的两极化。从时间上讲,工业社会中,人们在8小时之内工作,在8小时之外生活;从空间上讲,人们在工厂(公司)工作,在家里生活。社会的项目化正在打破工业社会的这种两极化状况,导致工作和生活在时空上的多极化。
结语
人类工作的项目化是“项目经济”的根本主体,因为只有人工劳动才是经济价值的决定因素。劳动人口的智慧化则为“项目经济”提供主观动力,因为越是有智慧的人就越喜欢做独特性工作。工作和生活在时空上的去边界化则为“项目经济”提供客观动力,因为借助网络和旅行,人们可以灵活地参与一个或多个项目。在“项目经济”时代,人与机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会做项目,而机器不会!P
《职业脉搏》调研报告的意义
自2006年起,PMI每年都会发布《职业脉搏》调研报告。报告通过对全球项目管理工作者和组织高管人员进行大规模调查,分析组织中存在的项目管理实践优势和劣势,研究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例如,2018年的《职业脉搏》调研报告指出,为了提高项目成功率,组织应该培养高管人员支持项目,尽力控制项目范围,以及提升价值交付能力;2019年的《职业脉搏》调研报告指出,项目管理从业者应该提升项目管理技商(Project Management Technology Quotient,PMTQ),项目管理技商包括始终如一的好奇心、全面包容的领导力,以及面向未来的人才储备。
《职业脉搏》调研报告是典型的面向未来式的预测型报告,而非单纯的回顾型报告。编制这样的报告极具意义,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未来孕育于现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已存在于当前的实践中。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认真调查当前的实践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最佳实践在下一代。过去的最佳实践固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也会过时。下一代实践才可能是真正的最佳实践。
(3)引领是最好的预测。如果只预测不引领,预测就难以准确。若要证明你的预测是准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做出预测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去引领事物朝你预测的方向发展。
2020年《职业脉搏》调研报告的基本内容
PMI 2020年《职业脉搏》调研报告,首先概述了什么是“项目经济”(The Project Economy):“现在,变革已成为基本业务资产,要通过项目来实现变革。组织正在经历根本的范式转变,项目不再与运营并列,项目已成为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正是各种项目的组合发挥着颠覆和创新的作用,促进组织成长和繁荣;在许多方面,组织就是其所做的项目本身——由各种人员领导、用各种方法实施、毫不动摇地专注交付财务和社会价值的各种项目。”
这段话的内涵很丰富,简述如下。
(1)变革不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能够为组织带来未来收益的资产。
(2)随着运营越来越自动化,项目在组织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3)项目的类型和绩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织的类型和绩效。
(4)组织中的各种人员都可以领导项目。
(5)项目实施方法不局限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如预测型方法或敏捷型方法,而是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变通。(6)项目必须以交付财务和社会价值为最终目的。PMI 2020年《职业脉搏》调研报告接着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开篇:指出因不良项目绩效而导致11.4%的投资被浪费,期望组织在“项目经济”中采用新型思维方式。
·技术迅速变化倒逼组织变革:对技术发展必然引发的业务变革和文化变革,我们不能采取以往那种“从否认到质疑到接受再到习惯”的方法,而要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变革的好处并主动推进。
·项目工作者要具备更多技能:为了推动组织变革,项目工作者必须培养传统项目管理技术技能以外的技能,如项目管理技商、领导力、商业战略、数字化技能以及聚焦于建立牢固关系的一套强力技能(Power Skills)。
·项目工作者需要新型思维方式:项目工作者需要培养为组织和客户解决痛点的思维方式,如设计思维和敏捷观念。
·组织高管要大力支持项目工作者的培养工作:通过开展项目管理培训和建立项目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使项目不再依靠个人英雄式管理,而是能够一贯成功。
·结论:在“项目经济”中,面向未来的组织应该坚持三大原则,即组织能力取决于敏捷性,技术支配但人员决胜,这是项目领导者的世界。
“项目经济”的具体定义
“项目经济”并不是一个新词汇。通过谷歌检索,早在1995年就有人使用这个词。较近期的是2011年,美国职业咨询公司MBO Partners在其博客上发表了杰·拉什(Jay Lash)的文章《新兴“项目经济”中的工作方式》(The Way Work Gets Done in the Emerging“Project Economy”),該公司还声称它在引领“项目经济”之路。更近的是2017年,安东尼奥·涅托·罗德里格斯(Antonio Nieto-Rodriguez))(曾于2016年任PMI董事会主席)在“50大思想家欧洲商业论坛”发表了题为“项目经济:新型管理范式”(The Project Economy: New Management Paradigm)的演讲。同年,他在领英(www.linkedin.com)发表了题为“项目经济: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将成为项目吗?”(The Project Economy: Is Everything around Us Becoming a Project?)的文章。他认为,过去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聚焦于如何运营业务并提高运营效率,项目只是附加品,很少被优先考虑;而现在和以后,项目都是价值创造和社会变革的基本手段。他指出,没有项目,创意就只是一厢情愿。他预计,到2025年,高管人员将至少用60%的时间去选择和监管项目。
PMI提出的“项目经济”却是一个新术语,该术语被赋予更加明确、包容且独特的含义。PMI从三个层面对“项目经济”进行了定义。
·个人层面:“项目经济”是人们使用技能和才能
把想法通过各种各样的项目变成现实的经济。
·组织层面:“项目经济”是组织通过成功完成项目、交付产品和对准价值流来向相关方交付财务和社会价值的经济。 ·全球层面:个人和组织层面的“项目经济”,必然引发全球层面的“项目经济”。
另外,PMI还在特别发布的PMI 2020《路标报告》(PMI 2020 Signposts Report)中指出,六大全球商业趋势将驱动全球“项目经济”的发展。以下是六大趋势。
·非洲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从事新一代项目的新一代人才将快速成长。
·项目工作者将在应对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威胁中发挥关键作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为项目工作者带来严峻挑战和巨大机会。
·经济全球化仍将使项目团队从事大量跨国项目。
·全球基础设施需求和投资的巨大差距将促使项目工作者进行数字化创新。
·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将需建立跨界的统一战线。
以“项目经济”为方向的社会转型
我们既可以从相关数据看出社会正在朝“项目经济”方向转型,也可以从社会的技术特征、人口特征和时空特征的变化看出这种转型的必然性(见图1)。
2019年1月,安东尼奥·涅托·罗德里格斯曾在线分享了他通过研究100多年英国GDP数据而绘制的一张图形,该图显示了用于运营和项目的资源、预算、管理时间的占比演变。该图显示,用于项目的占比从1910年的不足10%,逐渐增加到2018年的超過40%,并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而激增到2025年的约70%。
从技术特征上讲,社会正在迅速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三化”的必然结果是工作必将项目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去做,人们就应该也必须越来越多地做独特性工作,即所谓的项目。例如,把自动售货交给机器去做,人们要做的就是研发自动售货机项目、解决售货机故障项目和售货机更新换代项目。未来的工作,会进一步两极分化:一极是重复性工作,另一极是独特性项目。在重复性工作的那一极,机器是主角,人是配角;而在独特性项目的这一极,人是主角,机器是配角。
从人口特征上讲,社会正在高教化、知识化和老龄化,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老年人越来越多且健康状况越来越好。这“三化”的必然结果,就是劳动人口的智慧化。这“三化”连同前文的技术“三化”,会使人们的劳动能力越来越不取决于体力,而是取决于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和智慧。许多人在传统的退休年龄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有效的劳动者。
从时空特征上看,社会正在去边界化。网络的发达和旅行的便捷使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工作,随时随地生活,合作也就越来越不受时空限制。社会的工业化曾经打破人们在农业社会中的工作和生活高度集中于家庭的一极化状况,导致在工业社会中的工作和生活在时空上的两极化。从时间上讲,工业社会中,人们在8小时之内工作,在8小时之外生活;从空间上讲,人们在工厂(公司)工作,在家里生活。社会的项目化正在打破工业社会的这种两极化状况,导致工作和生活在时空上的多极化。
结语
人类工作的项目化是“项目经济”的根本主体,因为只有人工劳动才是经济价值的决定因素。劳动人口的智慧化则为“项目经济”提供主观动力,因为越是有智慧的人就越喜欢做独特性工作。工作和生活在时空上的去边界化则为“项目经济”提供客观动力,因为借助网络和旅行,人们可以灵活地参与一个或多个项目。在“项目经济”时代,人与机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会做项目,而机器不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