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能力在高考和素质教育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方法及其原因以探讨培养阅读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方式
2016年高考落下帷幕,纵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会发现这样一个变化:历史高考题的材料阅读在增加,这是因为把材料作为命题的依托和背景,通过创设新的情境设计试题已经是历史试题的发展方向。考生的阅读能力不足,成为近年高考失分的首要原因,平均约50%的失分和这一因素有关。在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观察、分析、概括、思维等多方面能力,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阅读能力非常重要。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历史知识主要来源于历史教材,怎样利用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
一、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试验已证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全部才能发挥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凡是有浓厚阅读兴趣的,其阅读能力强于没有阅读兴趣的。历史资料丰富多彩,新教材内容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教师要善于利用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二、加强对历史阅读方法的指导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加强历史阅读方法指导至关重要,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学中常采用的阅读方法有:
1.提纲式阅读法。教师在课前编写导学案时,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精心设计好阅读提纲,如学习《辛亥革命》时,可列出这样的阅读提纲:“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经济、阶级、组织、军事、思想基础、有利时机);二、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民国成立、高潮过去);三、革命的结果(确立资本主义政体——民主共和制);四、历史意义(功绩、局限)。”让学生从上述提纲的提示中阅读教材,获取信息,很自然就能理清思路,抓住教材重点,掌握重大历史事件。以后再遇到相似内容时,学生自然会懂得如何阅读教材。
2.问题式阅读法。教师课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编写导学案时要精心设计几个知识性、思想性较强的思考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怎样转化问题呢?可把教材的单元题目、每课课题变成问题。如人民版必修(Ⅲ)专题一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可以变成如下问题:中国传统思想有哪些?其中主流思想是什么?主流思想的发展历程如何?第3课课题是“宋明理学”,可以变成如下问题: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宋明理学有什么影响?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阅读中探究问题,从而达到掌握教材重点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3.线索式阅读法。历史具有时序性,以时间为线,能快速完成文本的阅读;还有事件发生发展线索: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抓住了线索,也就抓住了文本知识的主干,以此为基础分析,事半功倍。理清线索是历史学习中把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在专题史教学中,通常把事物的发展历程作为线索。例如:阅读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可以按照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加强”、“强化”、“进一步加强”这条线索进行阅读记忆,掌握知识。
4.联系式阅读法。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归纳总结,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阅读效率。如阅读教材启蒙运动时,我们可以联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甚至联系到古代智者运动,从而加深理解欧洲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历程。
5.比较式阅读法。比较阅读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这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通常贯穿阅读思维的全过程中。例如:在阅读“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可以把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阅读,选好比较的角度,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同类事件、同代人物、同时事件等史实,为避免混淆,强化记忆或者归纳异同,掌握规律,可以釆取比较阅读法,从而在比较阅读中提高学习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有针对性地进行历史阅读能力的实践训练是阅读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历史阅读能力绝不可能是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的,必须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具备。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阅读要达到真正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这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要使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需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活动完成。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适当的、高质量的习题训练能够起到巩固知识、弥补阅读缺漏、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
影响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普遍原因有:兴趣不浓,基础太差,方法不当。三者中解决了兴趣和方法问题,其他问题可迎刃而解。因为只有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才会觉得历史课有意思,也就愿意认真上课,基础慢慢扎实。再采取一些合理的方法,学生的能力自然上升,反过来促进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筛选、运用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历史阅读能力的实践训练,有效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要长期坚持、积极探索。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方式
2016年高考落下帷幕,纵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会发现这样一个变化:历史高考题的材料阅读在增加,这是因为把材料作为命题的依托和背景,通过创设新的情境设计试题已经是历史试题的发展方向。考生的阅读能力不足,成为近年高考失分的首要原因,平均约50%的失分和这一因素有关。在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观察、分析、概括、思维等多方面能力,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阅读能力非常重要。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历史知识主要来源于历史教材,怎样利用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
一、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试验已证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全部才能发挥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凡是有浓厚阅读兴趣的,其阅读能力强于没有阅读兴趣的。历史资料丰富多彩,新教材内容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教师要善于利用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二、加强对历史阅读方法的指导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加强历史阅读方法指导至关重要,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教学中常采用的阅读方法有:
1.提纲式阅读法。教师在课前编写导学案时,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精心设计好阅读提纲,如学习《辛亥革命》时,可列出这样的阅读提纲:“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经济、阶级、组织、军事、思想基础、有利时机);二、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民国成立、高潮过去);三、革命的结果(确立资本主义政体——民主共和制);四、历史意义(功绩、局限)。”让学生从上述提纲的提示中阅读教材,获取信息,很自然就能理清思路,抓住教材重点,掌握重大历史事件。以后再遇到相似内容时,学生自然会懂得如何阅读教材。
2.问题式阅读法。教师课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编写导学案时要精心设计几个知识性、思想性较强的思考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怎样转化问题呢?可把教材的单元题目、每课课题变成问题。如人民版必修(Ⅲ)专题一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可以变成如下问题:中国传统思想有哪些?其中主流思想是什么?主流思想的发展历程如何?第3课课题是“宋明理学”,可以变成如下问题: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宋明理学有什么影响?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阅读中探究问题,从而达到掌握教材重点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3.线索式阅读法。历史具有时序性,以时间为线,能快速完成文本的阅读;还有事件发生发展线索: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抓住了线索,也就抓住了文本知识的主干,以此为基础分析,事半功倍。理清线索是历史学习中把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在专题史教学中,通常把事物的发展历程作为线索。例如:阅读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可以按照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加强”、“强化”、“进一步加强”这条线索进行阅读记忆,掌握知识。
4.联系式阅读法。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归纳总结,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阅读效率。如阅读教材启蒙运动时,我们可以联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甚至联系到古代智者运动,从而加深理解欧洲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历程。
5.比较式阅读法。比较阅读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这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通常贯穿阅读思维的全过程中。例如:在阅读“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可以把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阅读,选好比较的角度,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同类事件、同代人物、同时事件等史实,为避免混淆,强化记忆或者归纳异同,掌握规律,可以釆取比较阅读法,从而在比较阅读中提高学习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有针对性地进行历史阅读能力的实践训练是阅读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历史阅读能力绝不可能是天生具有或自然形成的,必须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具备。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阅读要达到真正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这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要使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需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活动完成。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适当的、高质量的习题训练能够起到巩固知识、弥补阅读缺漏、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
影响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普遍原因有:兴趣不浓,基础太差,方法不当。三者中解决了兴趣和方法问题,其他问题可迎刃而解。因为只有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才会觉得历史课有意思,也就愿意认真上课,基础慢慢扎实。再采取一些合理的方法,学生的能力自然上升,反过来促进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筛选、运用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历史阅读能力的实践训练,有效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要长期坚持、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