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hrbsc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通过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小组团队建设、开展参加各项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营造出了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教育、教学氛围,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关键词】班级文化;德育
  学校建设的主阵地是班级,因此学校德育建设中班主任是至关重要的。平时班主任的工作不但是教书,更是育人。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班主任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班级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后进生转化。这三方面中,班级文化建设起精神引领、行为规范、正面激励、增强班级凝聚力等作用,它是班级的灵魂的体现。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的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书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学内容并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什么学习条件、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了什么。“生活”是什么,就是“文化”,由此可见我们班级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班级文化呢?我认为,一个班集体里形成的独特的能够为全体班级成员认可和公共遵守的价值观、思想作风、行为准则和共有集体舆论、学习风气的总和。它是班级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德育教育中,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最重要的是建设雅致、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其次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文化的保障;还必须有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的引领,这样才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班级文化建设通过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小组团队建设、开展参加各项活动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下面我从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组成单位,班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在课室。因此课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部分,正確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规范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
  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包括课桌、椅子、物品的摆放,课室卫生保洁,为了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建设文化软环境,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使得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
  新学期开始,我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划,每个小组也可以根据自己组员的特长进行合理的分工,进行专题或专项的设计。例如我们班设有“班务栏”“学习龙虎榜”“班级公约”“班级风采”“文化长廊”等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学生专门负责设计内容主题、定期更换。 “文化长廊”是我们班的品牌栏目,同学们成功地举办过“舌尖上的春节”“暑假的足迹”“秋天的颜色”等主题活动及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教育内容和意义蕴含在课室的每一个角落,德育教育在班级物质文化中得以渗透。
  二、小组团队建设——班级制度文化中渗透德育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是班级健康成长的保障。我们的班级制度是同学们集思广益,不断补充和完善而产生的。它包括:共同奋斗目标、立身处世篇、立志求学篇、班级公约、班主任寄语组成。在统一思想和要求下,实行“学习小组”团队建设。学习小组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成,常规上的公开评比、学习上的公开竞争,提升了学生管理班级的主动性,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一句话: “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学生自主管理不仅在于学生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小组有自己的组名、组规,2015届的班级有5个小组,他们的组名是:奇葩组、乐学组、和谐组、卓越组、阳光组。他们分别都有自己的组规。例如“和谐组”的组规:1.如迟到者,到操场跑2圈;2.如作业5次以上没有交作业,为班集体作一件好事等等。
  在实施过程中,要求班主任加强监督,认真落实,学生基本能够把“外驱力”化为“内动力”,由“他律”转为“自律”。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管理与被管理相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德育教育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渗透。
  三、开展各项活动——班级精神文化中渗透德育教育
  班级文化建设除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外,还必须有文化核心的支撑。班级的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班级文化核心的主要内容,它的实质是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是班集体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这个核心是文化的实质体现,它是需用心去感知和领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等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
  1.班级可以通过班名、班徽、班旗、班歌、班训来提炼和体现班级精神。班训是一个班集体共同目标和追求,言简意赅,它是班集体的精神核心。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和水平,提出整体的有针对性、阶段性的目标和要求。
  2.班主任应和学生一起给自己的班级起一个既能体现班级特色和时代精神,又通俗易懂、具有激励意义的班名;班歌是班级精神风貌和班级特色文化的标志,它的思想内容代表着班集体的精神,会给班级每一位成员以力量、勇气、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的体验。这种体验会激励每一位成员为拥有好的班级而更加努力。   例如我的2014届的班级,同学们初入班级,我就布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拿出主人翁的精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团队合作精神,经过1个星期的努力奋战,5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的佳作,然后由家长和同学们共同投票产生我们班的班名(飞翔班)、班徽(一只展翅高飞的天鹅)、班旗、班歌(《我要飞得更高》改编)、班训(明志、静处、慎思、勤学)。这些内容构成了班级的核心和灵魂,不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还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重大作用。
  3.开展班级活动能促进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组织和班级组织的活动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组织的活动有:绘画书法比赛、运动会、科艺节、朗诵比赛、每周板报等。这些活动由于规模较大、影响深远,有助于形成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鉴于此,在运动会准备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对待校运会。特别是运动会入场式比赛,老师的精心编排,同学们刻苦排练,每次都能获得成功。运动会上同学们努力拼搏,即为班集体增光,又培养班级凝聚力。除了学校活动外,班集体也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课、辩论会、专题演讲会、亲子活动、兴趣小组等。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远大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得德育教育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渗透。
  班级文化建设通过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小组团队建设、开展参加各项活动动,教室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了。“明志、静处、慎思、勤学”,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也形成了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上接第2版)一种错误的导向,认为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丢弃礼义廉耻,诸如此类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还有很多。要避开这些负面影响,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们的自控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作为家长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去搜寻一些中国古时候的名人轶事,通过网络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量,也让学生们学习这些名人的高尚品德,耳濡目染地对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产生影响。例如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去搜一搜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学习事迹;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自主了解达尔文和童第周先生的感人事迹;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去学习课本以外的一些古诗词和优秀文章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对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网络的海洋不仅仅有波光粼粼的景色,也有波涛汹涌的暗流,中学生就是置身其中的一只小船,很容易随“波”摆动。作为保驾护航的家长和学校教师,我们要经常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状况,经常与学生们进行一些实事的探讨,多听听学生们的见解。这首先是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避免学生们沉溺于网络中而造成的人际交往的缺失,其次是我们能够通过学生的这些自主表达来判断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成长历程,让我们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波动,便于我们对学生的成长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
  三、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紧密合作的德育模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好的环境,而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时代,学校的德育成效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因此,应该优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环境,落实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责任,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1.学校是中学生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物质文化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如德育活动室、团队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德育氛围。要充分利用走廊等公共場所悬挂或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并设立阅览橱窗、宣传栏等,这样,通过净化育人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此外,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具有能够体现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学生的精神境界在这样的文化中得到升华。只有师生的目标一致、追求一致,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并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要经常开展健康有趣的文体活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2.家庭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启蒙老师的所在,是中学生学习生存技能的地方,家长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环境,使他们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家长良好的品德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同时,家长要密切关心学生的成长,因为中学生的心理具有不稳定的特征,需要别人的了解和关爱,作为家长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使他们敢于并乐于向家长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释放紧张和压抑的心情。特别是对于经常上网的学生,家长也应该不断学习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既提高了自己的网络知识水平,又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言传身教,从而使孩子正确地利用网络。
  3.社会是中学生参与具体实践活动的地方,我们应该大力改善我们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国际环境看,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网络德育的经验,为我所用。从国内环境看,我们应着力于社会环境的整治。特别是文化管理部门加强对网络的立法和管理工作,抓好“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建设,坚决取缔那些无证经营、违法经营,侵害广大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为中学德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而言之,在网络不断发展的新时代,让中学生拒绝网络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非常不人性化的。因此我们让学生在网络世界遨游的同时就要考虑到网络世界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趋利避害,从学生的内在素质人手,加强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对网络世界的认知、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让其自主地抵制不良消息带来的影响,而不是我们一味地去限制学生接触网络,应该堵与疏结合,吸收其精华。这种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会为学生们今后的人生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树民.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及应对方式《素质教育大参考》2011年第7期.
  [2]王巧儿.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8期.
  [3]侯亚琴.浅谈网络对中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其他文献
【摘要】“LPL”模式是一种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课堂“小项目引领”教学模式。基于该教学模式,本文通过设置“发现守恒观”“形成守恒观”“体会守恒观”“理解守恒观”“应用守恒观”五个小项目,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进行设计与实施。LPL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项目设置,能够很好地引导并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开拓科学思维,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使得物理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落实。  【关键词】
【摘要】“1 N群诗阅读”是以“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为基础,围绕教材中的一首诗,呈现N首与此诗相关的类诗,以丰富学习素材,深化学习内容。学习古诗时,充分借助“微课”这一结构化数字资源,进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辅助“1 N群诗阅读”古诗教学,创古诗阅读教学新形势,促学习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以此破解小学生与诗人因时空跨度大难以产生共鸣,学法指导的理性与古诗感性相矛盾等难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
【摘要】班干部是班级的灵魂,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若有得力班干的积极辅佐管理与带领,班主任则无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却能营建出一个出色的班集体,达到“师逸功倍”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若能探索总结出培养班干部的良好策略方法,对自己班主任管理工作会有极大帮助。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一直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并注重反思、总结班干部的培养方法,形成了自己一套班干部培养的方法策略
防疫期间,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线上教学,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直线上升。孩子们“光明正大”用起电子产品,希望拥有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自由使用权。家长则视电子产品为洪水猛兽,有各种顾虑:影响视力、沉迷游戏、网络交友等问题。  1.制定协议,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家长要让孩子认清自己对电子产品的真实需求,意识到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不要在生活和学习上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合理的电子产品使用协议
【摘要】英语“学困生”多指在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方面较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少英语学习动机,以至于在开展运用智慧学伴的平台教学资源的推送时,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来,这对教学带来莫大的难度。教师平时上课没有进行分层教育,上课方式不能很好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针对此现象利用智慧学伴的平台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且多关注学困生的各方面发展,实现让学困生也有参与课堂各种
[摘要]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践行国家“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发挥劳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于其导向、意义、价值进行探析,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阐述其可行性,响应新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导向  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观,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劳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其中有三篇精读课。前两篇是文言文《伯牙绝弦》《书戴嵩画牛》。《月光曲》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而进行改编的。这个故事没有浪漫虚构的情节,通篇流露着浓浓的人文情怀,体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位音乐家对贫苦人民深深的同情,用音乐传递着他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心。文章意境优美,联想丰富,学生主要完成本单元的两个教学目标:一是
目前小学使用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图文并茂,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启发性强,既是适合小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教材,也是他们想学、愿学、乐学的课程。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部分学生开始对《品德与社会》课产生了“厌学”的现象。为此,我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集中交流等方式,找数十名学生对“为什么不喜欢上《品德与社会》课”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调研情况看,一是授课教师认识不够到位,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二是部分
一、选题背景  教育专家曹华说:“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好品德。”当下,由于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如何爱护家人,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对师长、集体不懂得感恩。为了让学生们能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笔者设计以下主题班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学会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提升自身的感恩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人类为了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以及严峻挑战所必备的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尤其是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形势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学更要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规律,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努力探索翻转课堂在高中政治课中的有效应用,积极培育架构起孩子们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