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话剧怎样表达科学精神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ayong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剧:赵潋
  导演:蒋维国
  演员:田水 贺坪 赵胜胜 符冲 徐风 佘晨光 范祎琳 刘炫锐
  科学,几乎是话剧舞台上出现最少也最难创作的题材。最近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的《起飞在即》,恰聚焦了国产大飞机的研发制造。当冰冷的机械、规律的数字、严谨的实验,遇上了讲故事、讲感情、讲人性的艺术舞台,便注定要上演一场人类感性与理性的角力。
  在许多人的脑海中,国产大飞机的研发与制造现场,应是一片规律、繁忙、注重细节、男性为主(事实也是如此)的工作景象。然而,为了让这数十年如一日的科学工作场景展现在舞台,编剧赵潋特别设置了一位女性作为《起飞在即》的主角。
  冷依晗,40岁,飞机S219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她外表干练严苛,却因未婚夫肖杰在十年前一次试飞时遇难的事,久久不能释怀。舞台上,肖杰的灵魂每每在关键时刻出现在冷依晗面前,安慰鼓励她,营造出了一个现实世界之外的诗意的、内心的世界。
  冷依晗带领团队,通过修改设计与不断试飞完善S219的性能,并期望与美国设备供应商代表韩建国签署设备供应合同。韩建国曾是国内航空学院的老师,也是八十多岁的退休飞机设计师韩同舟的儿子。出于对国产大飞机试飞资料不完善的顾虑,韩建国不愿意以双方共担研发成本、共同分配利益的方式签署合同。
  与此同时,在一次风险科目试飞过程中,试飞员丁剑飞驾驶的飞机由于遭遇强结冰而险些失事,让冷依晗心生退却。最终,在肖杰的灵魂与丁剑飞的鼓励下,冷依晗重新振作,终于成功研制出S219国产大飞机,并获得大量国内外订单。最后,丁剑飞向冷依晗表达了爱意,并告诉她,自己的父亲正是当年与肖杰一起遇难的机长。
  全剧的舞台设计,为故事与人物加分不少。开场时,密密麻麻的数字、公式与机械结构图,投影在舞台最前方的纱幕上。淡蓝色的光线下,白色塑胶板包起舞台的四周,简洁明了地表现出工程实验室的特征。令人惊喜的是,可以随时拔地而起的八组机械桌椅,不仅与整体舞美风格一致,还便捷、高效地实现了场次转换,布置出食堂、餐厅、酒吧、家、办公室等各场景。
  相对于舞台设计的冰冷、机械感,演员表演中的小幽默,为观感带来了较好的调剂;而广袤呈现的内心世界,则渲染出航空人对待事业的信仰与诗意。以感性的柔化去理性的刚,《起飞在即》在大方向上,做出了科学题材在戏剧舞台的良好探索。毕竟,正是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挣扎着的不完美的人类,推动着科学与社会的进步。只是更多的时候,台上演员们太过感情充沛、悲欢交集,颇有用力过猛之嫌,仿佛要时时提醒观众,这是一部真真正正的主旋律话剧。再看看这些年来颇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美剧《生活大爆炸》,无论从专业深度还是情感探讨,都让人看得心服口服。再加上无厘头风格,早早做出了讲故事最好要“举重若轻”的典范。这一点,国产戏剧还没有学会。
  不过,《起飞在即》对三代飞机人的刻画,颇值得玩味。八十多岁的退休飞机设计师韩同舟,老一代留学生,提起过中国民航一段极富争议的历史。四十多年前他与当时的同事们设计“运十飞机”,熬了十年终于等到了首飞,“可惜后来它就这样无声无息”,埋入历史的烟尘。韩同舟的儿子,五十多岁的韩建国,从小立志干航空事业,但大学毕业之后却只能“在课堂上教授一些空洞的飞行器理论”,很多同学毕业后改行,十几年“连一个飞机型号都没见过”。所以他留学美国,付出巨大的努力与牺牲,留在了自己热爱的航空事业。再来是40岁的冷依晗,她赶上了好时候,年纪不大就成为S219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带领了一批80后、90后飞机人,研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大飞机。
  因为时代不同,三代飞机人命运迥异。而三代人对于科学的信仰,也源于不同的出发点——韩建国认为“科学没有国界”,韩同舟则说“但科学家有祖国”,而女科学家冷依晗更多关注的则是与已逝爱人的情感和约定。虽然这种对于历史与科学精神的探讨,在全剧中篇幅很小,却难能可贵。或许,在《起飞在即》洋洋洒洒接近两个小时的励志故事中,这才是向观众展开的最宝贵的一扇窗口。
  自从接受这个任务,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自己造的飞机你敢坐吗?”如果不是写这个戏,这也许同样是我的疑问。两年的时间,我看到了一群人,他们每一天踏踏实实的工作,都是为了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中国的民机业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只要有起飞的瞬间,就有可能冲上最高的云端。这是中国民机业起飞的时候,只要飞起来,梦想就有可能实现。因此,我决定把我的剧本取名《起飞在即》。
  2014年11月2日,我有幸作为第一批乘客登上ARJ21,参与了交付前的模拟航线试飞。那天天还未亮我就随试飞团队进了机场,远远看见“阿娇”姿态优美地站在一群波音空客中,当时我的耳边听到一个人说:“看,我们的飞机。”我的眼眶突然不知缘由热了。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不单是个女人,还是个中国人,那种对这个国家的爱和热血是根植在你骨髓里的。 编剧赵潋
其他文献
刘曾复先生去世已经四年多了。在追思先生之际,回想往事感慨良多。我是十多年前由林瑞平先生引荐到刘先生家的,那时每周五下午刘先生与许孔时先生、林瑞平先生谈话聊戏,我则是以旁听生身份每周必到,期间接受了刘先生系统的教导,受益极大。因此,我才较为系统地了解了京剧的结构;演员的责任,不仅在于自己的唱念做打,更在于使整台戏“整”,即主演要整合与配演、乐队之间的关系,唱腔音乐与锣鼓运用的关系乃至前后台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上海首次原版引进《西区故事》。《西区故事》是音乐剧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取材于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也被称为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编 剧:亚瑟·劳伦斯  作 词:斯蒂芬·桑德汉姆  作 曲:伦纳德·伯恩斯坦  编 舞:杰罗姆·罗宾斯  时 间:11月23日- 12月3日  地 點: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期刊
国家大剧院版的《哈姆雷特》除了莎翁原剧剧情以外,还加入了著名诗人、翻译家朱生豪的独特视角,在朱生豪和哈姆雷特的表演转换中,唤醒观众的大脑,用对比的思维重新判断那个被粉饰过的王子,拷问每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细枝末节。这将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观演关系。这是一部朱生豪大脑里的《哈姆雷特》。  演 出:中国国家话剧院  导 演:陳薪伊  主 演:佟瑞欣 王诗槐 关栋天  杨淇 王文杰  时 间:12月3日  地
期刊
评上海越剧院《红楼·音越剧场》  作为整个剧种的代名词,越剧《红楼梦》承载着无数观众美好的记忆,这部被誉为史上最成功的《红楼梦》舞台作品,至今常演不衰。去年,上海越剧院在经典版本的基础上全新推出了《红楼·音越剧场》,时隔一年,9月15日晚修改后的音越剧场再次面向观众。  这部脱胎于经典版《红楼梦》的作品,文本结构上继承了经典版的模式,全剧以宝黛爱情为主题,用歌队吟唱《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
期刊
虚无缥缈的罗刹国位于一座四面环海的岛屿之上。那里住着面相丑陋又行为怪异的罗刹鬼。一个叫马骥的人类落难至此,无法逃脱的马骥只好暂住此岛,渐渐失去了回归人类世界的希望,然而目小红的出现讓堕落于此的马骥再次有了出逃与回归的想法。  演 出:中国国家话剧院  编 剧:黄维若  导 演:赵淼  演 员:杨君军 刘星阳 艾阔 汪玥 吴迪 王一琦  时 间:11月21 - 22日  地 点:兰心大戏院
期刊
《陆军戏剧随笔录》自序  小时候,记得有一年,奶奶将一块自织的土布裁开,为我做了一件秋衫,一条短裤。多余的零头布舍不得扔掉,就做了一副鞋帮。  这个暑假,我仿佛在与奶奶做同样的事。  前段时间,我腾出手来,将自8卷本《陆军文集》出版以后,自己断断续续写的一些论文、序跋、随笔等文字整理归纳,修改补充,在此基础上编定了两部书稿:一部是《编剧学论稿》,还有一部是《另一种阅读笔记——陆军书序录》。书稿完成
期刊
原著:米 . 布尔加科夫【俄】  导演:孟京辉  演员:刘晓晔 王印 贾亦堃 侯亚文  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种令无数非科学家争论的问题在我看《不祥的蛋》之前也有过好奇,甚至边看边还在思考世上是否真的会有这种神奇的红光存在。布尔加科夫的聪明及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在1925年出版的小说里就已经预言式地看到了几年乃至几十年之后的工业社会人类的悲哀。  1928年的夏天,小城养鸡场突如其来的鸡瘟,没有
期刊
编剧:王昊然  导演:周小倩  演员:宋忆宁 李建华 徐漫蔓 付雅雯 刘春峰 曹杨 王海鹰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异乡人》成功撩拨到了我的心弦。在各种爆笑喜剧、改编剧广受欢迎的市场,原创话剧《异乡人》如一首散发着淡淡哀愁的散文诗,显得格外清新。  开场时两位主人公遭受的厄运(有同性恋倾向的儿子早逝)已经发生,全剧展示的是两人走出煎熬、试图恢复正常生活的心理过程。他们周围的人以及他们与周围人们之间
期刊
《飞虎将军》给我们带来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戏剧的理念创新和视觉冲击。首先,该剧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全景式地为我们展现了残唐末年民间传奇人物李存孝大起大落、悲喜交加的一生。对于李存孝因打虎救主有功而入仕,人们向来颇有争议,认为是“误入仕途”,如果不入仕,原本可以做一个快快乐乐的牧羊娃,而不至于最后落得个“五马分尸”的凄惨下场。面对被车裂这一悲惨结局,李存孝不得不自问:“我一个塞外的放羊娃……曾受父王厚
期刊
舞台上一池盛开的莲花,引领我们走进了《宝莲灯》这个美丽的经典神话之中。京剧《宝莲灯》中的“劈山救母”一折,曾是武生艺术大师盖叫天的代表作之一。浙江京剧团的《宝莲灯》就是经过编剧邹忆青、导演高牧坤重新编排,浙京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京剧武生翁国生重新演绎的一部新编南派京剧武戏,在舞台的视觉和听觉方面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虽为新版,但浙京《宝莲灯》中却包含着许多盖派艺术的传统精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