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支架,是在学生实际写作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中搭建“脚手架”,辅助学生弥补经验的不足,缩短与期待经验的差距,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写作任务。范例支架则是以范例为依托的写作支架。设计好范例支架有利于写作教学的有效推进,能帮助教师用好范例,用足范例,将其价值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叶黎明教授曾提出支架需要具备以下特点:以知识、技巧为内核,以显性、精要、好懂、管用的形式呈现,高于学生现有水平。据此,笔者将范例支架设计分解为三个步骤。
文章的典范性、代表性是其成为范例的重要保证。如果一篇文章在某个写作知识点上不够典型,或者涉及的知识点过多,其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有教师拿《藤野先生》指导学生写人叙事却收效甚微。原因在于《藤野先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思想内涵,里面有遇到藤野先生前大量看似赘笔的铺垫,以及后文脱离藤野而叙事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这些内容进行模仿、借鉴并不具典型性。所以在笔者看来,从整体而言此文更适合作为定篇进行鉴赏分析。但此文却也有“范”的价值,如藤野刚出场时与作者交往的部分,如人物的白描、他人口中获取的人物最初印象、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等写作知识就是可“范”的知识点。如王荣生教授所说,例文材料不一定要求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段,这些片段能够足以例证知识,同时又能避免文中其他部分可能引起注意而干扰了所“例”的知识。因此在写作教学前,教师应先确定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点,然后据此去选择典型范例,可选择完整的文章,也可截取片段。
范例要以显性、精要、好懂、管用的形式呈现,其首要条件是将知识点显性化。很多时候,在教学写作时我们只是单纯地呈现例文,其中的写作知识都隐藏在文章里面,仅仅简单直接阅读大量范例,学生是很难提高写作水平的,最佳办法就是解构范文,挖掘知识点。
如部编教材有一篇课外阅读文章《飞天凌空》,笔者以此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运动会的人物特写。在解构范文之前,笔者首先明确了新闻特写区别于消息的特点——有大量的描写。而笔者发现《飞天凌空》主要描写了运动员跳水的瞬间,包含大量的动作描写兼有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等。其中动作描写在写作中有两大技巧:动作分解和精选动词。此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将跳水的精彩瞬间分解成起跳、腾空和入水三个部分,并选用了大量动词。为了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除了动作分解和精选动词外,作者还展开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姿态。据此,笔者将此文的知识点挖掘如下。
程序性知识:开头描写跳水前准备和环境,中间进行跳水瞬间的描写,结尾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评价。
策略性知识:分解跳水瞬间,选择精当的动词,对人物形象姿态的联想、想象。
最后,我们需要重新建构范例,将知识点嵌入其中,使其直观明了地呈现。笔者设计了以下几种范例支架。
1.要点批注法
要点批注法,是将写作知识以批注的方式呈现,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学习。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进行心理描写的指导,便可以运用批注法教给学生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如下所示:
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很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环境烘托)
…………
我终于爬了上去,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动作烘托)其他的孩子慢慢向石架边上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语言烘托)
…………
我从石架往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内心独白)但是,向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在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幻觉展现)
以上批注,直观地展示了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环境烘托、动作烘托、语言烘托、内心独白、幻觉展现。通过阅读,学生可轻松学得这些写作知识。
2.思路还原法
思路还原法,就是将静态的文本过程化。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按文章的思路模仿写作。
以《飞天凌空》的跳水瞬间为例设计如下表。
学生以此为依据,在进行运动会的人物特写时,运用同样的思路结构写作,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3.问题讨论法
問题讨论法,就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到写作的知识。如有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老师发火了》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想到什么写什么,随想随写,逻辑混乱,描写没有中心。于是该教师以此文为例文,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老师为什么发火?
(2)老师是怎么发火的?发火时有什么突出特征?老师发火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3)有什么动作吗?老师说了什么话?是怎么说的?
(4)老师平时性格是怎样的?有具体例子吗?
(5)当时你在做什么?你有什么样的反应?你身边的人在做什么?
(6)你怎么评价你的老师?
以上六个简单的问题渗透了写人记叙文的知识。如第一个问题是暗示同学叙事时要写出故事起因。接着教师连问几个表情、动作、说话等问题,实则是告诉学生人物描写是重点,且要进行多方面的刻画,进行情景再现。第四个问题则是告诉学生要丰富教师形象特点,运用对比衬托法。第五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反应侧面描写老师。最后则提示学生写人需要客观描写和主观评价相结合。可见,以上六个问题是对写作思路的显性化,是以老师的思维经验来指导学生写作。
作者简介:浙江省绍兴市镜湖中学语文教师。
叶黎明教授曾提出支架需要具备以下特点:以知识、技巧为内核,以显性、精要、好懂、管用的形式呈现,高于学生现有水平。据此,笔者将范例支架设计分解为三个步骤。
一、选准范例,确定知识点
文章的典范性、代表性是其成为范例的重要保证。如果一篇文章在某个写作知识点上不够典型,或者涉及的知识点过多,其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有教师拿《藤野先生》指导学生写人叙事却收效甚微。原因在于《藤野先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思想内涵,里面有遇到藤野先生前大量看似赘笔的铺垫,以及后文脱离藤野而叙事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这些内容进行模仿、借鉴并不具典型性。所以在笔者看来,从整体而言此文更适合作为定篇进行鉴赏分析。但此文却也有“范”的价值,如藤野刚出场时与作者交往的部分,如人物的白描、他人口中获取的人物最初印象、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等写作知识就是可“范”的知识点。如王荣生教授所说,例文材料不一定要求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段,这些片段能够足以例证知识,同时又能避免文中其他部分可能引起注意而干扰了所“例”的知识。因此在写作教学前,教师应先确定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点,然后据此去选择典型范例,可选择完整的文章,也可截取片段。
二、解构范例,挖掘知识点
范例要以显性、精要、好懂、管用的形式呈现,其首要条件是将知识点显性化。很多时候,在教学写作时我们只是单纯地呈现例文,其中的写作知识都隐藏在文章里面,仅仅简单直接阅读大量范例,学生是很难提高写作水平的,最佳办法就是解构范文,挖掘知识点。
如部编教材有一篇课外阅读文章《飞天凌空》,笔者以此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运动会的人物特写。在解构范文之前,笔者首先明确了新闻特写区别于消息的特点——有大量的描写。而笔者发现《飞天凌空》主要描写了运动员跳水的瞬间,包含大量的动作描写兼有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等。其中动作描写在写作中有两大技巧:动作分解和精选动词。此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将跳水的精彩瞬间分解成起跳、腾空和入水三个部分,并选用了大量动词。为了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除了动作分解和精选动词外,作者还展开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姿态。据此,笔者将此文的知识点挖掘如下。
程序性知识:开头描写跳水前准备和环境,中间进行跳水瞬间的描写,结尾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评价。
策略性知识:分解跳水瞬间,选择精当的动词,对人物形象姿态的联想、想象。
三、重构范例,嵌入知识点
最后,我们需要重新建构范例,将知识点嵌入其中,使其直观明了地呈现。笔者设计了以下几种范例支架。
1.要点批注法
要点批注法,是将写作知识以批注的方式呈现,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学习。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进行心理描写的指导,便可以运用批注法教给学生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如下所示:
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很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环境烘托)
…………
我终于爬了上去,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动作烘托)其他的孩子慢慢向石架边上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语言烘托)
…………
我从石架往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内心独白)但是,向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在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幻觉展现)
以上批注,直观地展示了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环境烘托、动作烘托、语言烘托、内心独白、幻觉展现。通过阅读,学生可轻松学得这些写作知识。
2.思路还原法
思路还原法,就是将静态的文本过程化。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按文章的思路模仿写作。
以《飞天凌空》的跳水瞬间为例设计如下表。
学生以此为依据,在进行运动会的人物特写时,运用同样的思路结构写作,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3.问题讨论法
問题讨论法,就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到写作的知识。如有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老师发火了》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想到什么写什么,随想随写,逻辑混乱,描写没有中心。于是该教师以此文为例文,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老师为什么发火?
(2)老师是怎么发火的?发火时有什么突出特征?老师发火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3)有什么动作吗?老师说了什么话?是怎么说的?
(4)老师平时性格是怎样的?有具体例子吗?
(5)当时你在做什么?你有什么样的反应?你身边的人在做什么?
(6)你怎么评价你的老师?
以上六个简单的问题渗透了写人记叙文的知识。如第一个问题是暗示同学叙事时要写出故事起因。接着教师连问几个表情、动作、说话等问题,实则是告诉学生人物描写是重点,且要进行多方面的刻画,进行情景再现。第四个问题则是告诉学生要丰富教师形象特点,运用对比衬托法。第五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反应侧面描写老师。最后则提示学生写人需要客观描写和主观评价相结合。可见,以上六个问题是对写作思路的显性化,是以老师的思维经验来指导学生写作。
作者简介:浙江省绍兴市镜湖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