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检务入境报检评审角度入手,结合苏州工业园特殊监管区入境报检的现状,简要分析了目前报检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用报检评审分类管理来解决现有报检评审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入境 报检评审 分类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0-0115-01
引言
随着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量持续增长,检验部门已采取电子监管、风险评估等各种新的监管模式应对持续增长的业务量,传统的检验模式正逐步向监管转移。作为检验检疫业务环节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检务部门的工作模式多年来仍然基本维持原状,传统的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工作量,如何配合检验部门实施的新监管模式,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特殊监管区入境报检概况
根据签证情况,苏州工业园特殊监管区目前受理的入境报检证单主要由两大类,一类是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的入境单证,约占入境报检总量的70%;另一类是仅实施检疫计费的证单,约占入境报检总量的30%。以2012年报检数据为统计数据,截止到11月,特殊监管区检务部门受理入境报检证单近16万批,同比增长约11%,其中涉及签证的证单近11万批,同比增长约8%。
二、传统的报检评审模式及弊端
1、传统的报检评审模式
长期以来,检务部门的报检评审工作模式都是人工批批审单,即全部报检证单均由检务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判定,即使不需要检验部门现场检验的货物,检务人员仍需进行人工审核,可以说自检率达到100%。
2、传统报检评审模式存在的问题
(1)报检业务量不断增加,检务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检务部门的工作负荷与人力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特殊监管区入境报检评审工作人员日平均工作量近150批次,在如此大的工作压力下,批批审单的工作模式不但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影响企业的通关速度。
(2)受理的报检评审单证分配过于分散,降低了对高风险进口商品控制的有效性,影响了把关成效。入境报检评审人员受理的证单中既有高风险的敏感商品,也有无特殊要求的一般进口商品,由于各种证单分配过于分散,使得报检评审人员降低了对高风险商品的敏感度,影响了报检评审的工作质量,降低了把关成效。
三、报检评审分类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报检评审分类管理是风险评估为基础,以信息化系统为依托,以差别化管理为手段,对进出特殊监管区出入境商品,实施分类评审管理的检务作业方式。
1、依托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科学高效的审单模式
特殊监管区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是检验检疫部门独立执法的现代化智能体系,对综保区业务的检验检疫过程实行信息化围网电子监管,全面提升了检验检疫的监管能力和自主监管水平。目前,该系统已成功上线且日趋成熟。报检评审分类管理系统将依托电子监管系统,建立对出入境商品进行报检评审分类管理的智能识别模块,并且将与已建成的检疫风险识别系统、正在建设的检验风险识别系统一起,构成完整的特殊监管区风险智能控制系统和口岸快速核放模式技术支撑系统,有利于提高检验检疫独立执法的有效性,促进通关便利化。
2、设置风险风险评估规则,对入境证单实施分类管理
建立报检评审风险评估规则,设置风险识别模块,系统自动对入境高低风险证单进行分类评估。报检企业将报检信息录入园区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后,系统根据设定的评估规则,对该报检信息进行判别,对高风险货物进行提示拦截。
(1)实施报检人风险识别模块,根据报检企业的分类级别,加强对报检企业及报检员有效监管;
(2)设置报检资料风险识别模块,确定高风险货物报检资料有效性;
(3)设置物流模式风险识别模块,解决对进出特殊监管区货物的物流方向实行风险预警的问题。
(4)设置报检频次风险识别模块,解决偶然报检商品和经常性报检商品对报检人和评审人工作质量风险差异性的问题。
3、实施“一单报检”的报检方式,助企业快速通关
经系统评审分类的入境低风险商品,企业报检时只需提供报检单及打印的电子监管系统风险提示界面进行报检,其他报检资料以物理或电子资料的形式自行留存。建立报检企业“一单报检”证单资料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的保管方式,设定档案的保存时限,检务部门可定期对留存的报检资料进行抽查。
4、 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报检评审分类管理,检务部门可用80%的报检评审人力资源消耗,重点控20%的高风险报检批次,可有效的减轻检务报检评审工作人员压力,提高把关成效;低风险货物实施一单报检,可减少档案管理空间,提高检务归档人员工作效率。
[关键词]入境 报检评审 分类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0-0115-01
引言
随着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量持续增长,检验部门已采取电子监管、风险评估等各种新的监管模式应对持续增长的业务量,传统的检验模式正逐步向监管转移。作为检验检疫业务环节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检务部门的工作模式多年来仍然基本维持原状,传统的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工作量,如何配合检验部门实施的新监管模式,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特殊监管区入境报检概况
根据签证情况,苏州工业园特殊监管区目前受理的入境报检证单主要由两大类,一类是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的入境单证,约占入境报检总量的70%;另一类是仅实施检疫计费的证单,约占入境报检总量的30%。以2012年报检数据为统计数据,截止到11月,特殊监管区检务部门受理入境报检证单近16万批,同比增长约11%,其中涉及签证的证单近11万批,同比增长约8%。
二、传统的报检评审模式及弊端
1、传统的报检评审模式
长期以来,检务部门的报检评审工作模式都是人工批批审单,即全部报检证单均由检务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判定,即使不需要检验部门现场检验的货物,检务人员仍需进行人工审核,可以说自检率达到100%。
2、传统报检评审模式存在的问题
(1)报检业务量不断增加,检务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检务部门的工作负荷与人力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特殊监管区入境报检评审工作人员日平均工作量近150批次,在如此大的工作压力下,批批审单的工作模式不但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影响企业的通关速度。
(2)受理的报检评审单证分配过于分散,降低了对高风险进口商品控制的有效性,影响了把关成效。入境报检评审人员受理的证单中既有高风险的敏感商品,也有无特殊要求的一般进口商品,由于各种证单分配过于分散,使得报检评审人员降低了对高风险商品的敏感度,影响了报检评审的工作质量,降低了把关成效。
三、报检评审分类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报检评审分类管理是风险评估为基础,以信息化系统为依托,以差别化管理为手段,对进出特殊监管区出入境商品,实施分类评审管理的检务作业方式。
1、依托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科学高效的审单模式
特殊监管区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是检验检疫部门独立执法的现代化智能体系,对综保区业务的检验检疫过程实行信息化围网电子监管,全面提升了检验检疫的监管能力和自主监管水平。目前,该系统已成功上线且日趋成熟。报检评审分类管理系统将依托电子监管系统,建立对出入境商品进行报检评审分类管理的智能识别模块,并且将与已建成的检疫风险识别系统、正在建设的检验风险识别系统一起,构成完整的特殊监管区风险智能控制系统和口岸快速核放模式技术支撑系统,有利于提高检验检疫独立执法的有效性,促进通关便利化。
2、设置风险风险评估规则,对入境证单实施分类管理
建立报检评审风险评估规则,设置风险识别模块,系统自动对入境高低风险证单进行分类评估。报检企业将报检信息录入园区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后,系统根据设定的评估规则,对该报检信息进行判别,对高风险货物进行提示拦截。
(1)实施报检人风险识别模块,根据报检企业的分类级别,加强对报检企业及报检员有效监管;
(2)设置报检资料风险识别模块,确定高风险货物报检资料有效性;
(3)设置物流模式风险识别模块,解决对进出特殊监管区货物的物流方向实行风险预警的问题。
(4)设置报检频次风险识别模块,解决偶然报检商品和经常性报检商品对报检人和评审人工作质量风险差异性的问题。
3、实施“一单报检”的报检方式,助企业快速通关
经系统评审分类的入境低风险商品,企业报检时只需提供报检单及打印的电子监管系统风险提示界面进行报检,其他报检资料以物理或电子资料的形式自行留存。建立报检企业“一单报检”证单资料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的保管方式,设定档案的保存时限,检务部门可定期对留存的报检资料进行抽查。
4、 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报检评审分类管理,检务部门可用80%的报检评审人力资源消耗,重点控20%的高风险报检批次,可有效的减轻检务报检评审工作人员压力,提高把关成效;低风险货物实施一单报检,可减少档案管理空间,提高检务归档人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