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鸿门宴》一文的串讲,谈谈教师在使用教材、讲授课文时,应展示出的起码的基本功力和起码的教师道德。《鸿门宴》是传统名篇,民国时期的课本上就有此篇,建国后的高中阶段语文课本上必选此篇。以《鸿门宴》为例,是想以此告诉教师们在重视“五课”的同时夯实基本功,刻苦钻研教材。
关键词:教学改革;观念;文言文;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
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200-01
当下是教学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观念在不断的更新,稍不注意,一大批的新词就让你“丈二和尚”一番。笔者这样说,只是想告诫只是热衷于此的年轻人:无论怎样的改革,教师的基本功必须扎实;否则,一切的崭新理念都不能得以真正贯彻。文言文,多是我们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以文言文为载体的文明史。
但是,有的教师会说: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不需要非常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吧。这个问题,笔者不想在该文中论述,只想反问一句:倘是如此,教师是不是也该“淡化”自己的功底了呢!
1教材出处的探究
《鸿门宴》是传统名篇,民国时期的课本上就有此篇,建国后的高中阶段语文课本上必选此篇。而很多教师几乎是教了三十几年这篇课文。但该文的开头却数十年一贯制:“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笔者曾诚惶诚恐的求教于须发皆白的老教师:“‘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时,函谷关在刘邦手里还是在项羽手里呢?”老先生往往答非所问,或者允诺查一下资料再回答我。其实,该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选文前面的三句话便是“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於戏西。”简单的翻译一下,便是“(项羽领兵)将要夺取平定秦国本土。关内有士兵把守,不能进去。又听说沛公已经攻下了咸阳,项羽非常生气,就派当阳君等攻打函谷关。这样项羽才进了关,一直到戏水之西”。试想,选文者若选上这三句话,焉有笔者之惶恐?再者,选文者若选上这三句话,读者不难发现局势之危;第三,选文者若选上这三句话,曹无伤变节之事便有了诱因,甚至,即使无有曹无伤变节之事项刘之间的战争也必然会一触即发。笔者首先提出这一点,并非单单责怪教材的编写者,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能不能查阅一下原著,而不是仅仅靠“想当然尔”呢?我觉得这个要求并不为过。
2授课细节的研究
接下来说一对句式,即“此天子气也”、“此其志不在小”。这两个句子其实都不难,我们的教师却极有可能忽视两个问题:其一,搞不清“此其志不在小”的本意,靠着现代汉语的理解,翻译为“他的野心不小”——这样教书的教师大有人在——阅读该文的语文教师不妨自己扪心自问一下。其二,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向学生讲明这两个句式的差异——这大有误人子弟之意。笔者这样说理由有三:
第一,这两个句子的句式是不同的,前者是“此”与“名词性短语”组合,表示判断,若A为名词性短语,那么,“此A也”的意思就是“这是A”或者“这就是A啊”;后者是“此”和“主谓短语”组合,表示“此”表明后面主谓短语的情况,比如“此”后面的短语为“他很大方”,那么,“此”加上“他很大方”的意思是“这表明他很大方”。这两个句式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教书者需慎重以对。
第二,把“此其志不在小”误译为“他的野心不小”,犯了文言文解释或翻译的大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这表明他的心思不在小的方面”。用“他的野心不小”来翻译,不仅让“此”字失去了根据,而且“野心”一词系没有任何依据的空穴来风。
第三,“此其志不在小”是一个中性的评价,而“他的野心不小”则是贬义的评价。这样的翻译改变了原文的情感色彩,犯了大忌讳。
再说说“之”用于主谓之间的一个例子。
请看: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一般教材绝不会解释“小人之言”的“之”,编写者认为教师不可能解释错误,但绝大多数的教师几乎是“想也不想”地把这个“之”解释为“的”。这种解释者多数是“想当然尔”,也有的是缘自语法掌握得不够好。我们联系上下文发现,项羽的回答:“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个回答究竟是该翻译为“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还是该翻译为“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话”呢?简单的根据“以答推问”,也可以知道问句的意思了。在这里简单的说说什么叫“‘之’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吧。
在《故都的秋》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的原因,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在这个句子中,“我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这个句子不再充当句子,而是充当“原因”的定语。因而,这个“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表示从属关系的结构助词,而是起到将句子“贬值”为短语,在新句子中充当某个成分的特殊助词。
由此观之,“小人之言”不可翻译为“小人说的话”,而应翻译为“小人说话”。这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3结语
笔者举《鸿门宴》为例,是想以此告诉教师们在重视“五课”,即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的今天,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孜孜以求的钻研——套用这样一句诗:执着前行,不被路旁的风景所惑。
关键词:教学改革;观念;文言文;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
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200-01
当下是教学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观念在不断的更新,稍不注意,一大批的新词就让你“丈二和尚”一番。笔者这样说,只是想告诫只是热衷于此的年轻人:无论怎样的改革,教师的基本功必须扎实;否则,一切的崭新理念都不能得以真正贯彻。文言文,多是我们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以文言文为载体的文明史。
但是,有的教师会说: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不需要非常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吧。这个问题,笔者不想在该文中论述,只想反问一句:倘是如此,教师是不是也该“淡化”自己的功底了呢!
1教材出处的探究
《鸿门宴》是传统名篇,民国时期的课本上就有此篇,建国后的高中阶段语文课本上必选此篇。而很多教师几乎是教了三十几年这篇课文。但该文的开头却数十年一贯制:“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笔者曾诚惶诚恐的求教于须发皆白的老教师:“‘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时,函谷关在刘邦手里还是在项羽手里呢?”老先生往往答非所问,或者允诺查一下资料再回答我。其实,该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选文前面的三句话便是“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於戏西。”简单的翻译一下,便是“(项羽领兵)将要夺取平定秦国本土。关内有士兵把守,不能进去。又听说沛公已经攻下了咸阳,项羽非常生气,就派当阳君等攻打函谷关。这样项羽才进了关,一直到戏水之西”。试想,选文者若选上这三句话,焉有笔者之惶恐?再者,选文者若选上这三句话,读者不难发现局势之危;第三,选文者若选上这三句话,曹无伤变节之事便有了诱因,甚至,即使无有曹无伤变节之事项刘之间的战争也必然会一触即发。笔者首先提出这一点,并非单单责怪教材的编写者,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能不能查阅一下原著,而不是仅仅靠“想当然尔”呢?我觉得这个要求并不为过。
2授课细节的研究
接下来说一对句式,即“此天子气也”、“此其志不在小”。这两个句子其实都不难,我们的教师却极有可能忽视两个问题:其一,搞不清“此其志不在小”的本意,靠着现代汉语的理解,翻译为“他的野心不小”——这样教书的教师大有人在——阅读该文的语文教师不妨自己扪心自问一下。其二,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向学生讲明这两个句式的差异——这大有误人子弟之意。笔者这样说理由有三:
第一,这两个句子的句式是不同的,前者是“此”与“名词性短语”组合,表示判断,若A为名词性短语,那么,“此A也”的意思就是“这是A”或者“这就是A啊”;后者是“此”和“主谓短语”组合,表示“此”表明后面主谓短语的情况,比如“此”后面的短语为“他很大方”,那么,“此”加上“他很大方”的意思是“这表明他很大方”。这两个句式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教书者需慎重以对。
第二,把“此其志不在小”误译为“他的野心不小”,犯了文言文解释或翻译的大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这表明他的心思不在小的方面”。用“他的野心不小”来翻译,不仅让“此”字失去了根据,而且“野心”一词系没有任何依据的空穴来风。
第三,“此其志不在小”是一个中性的评价,而“他的野心不小”则是贬义的评价。这样的翻译改变了原文的情感色彩,犯了大忌讳。
再说说“之”用于主谓之间的一个例子。
请看: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一般教材绝不会解释“小人之言”的“之”,编写者认为教师不可能解释错误,但绝大多数的教师几乎是“想也不想”地把这个“之”解释为“的”。这种解释者多数是“想当然尔”,也有的是缘自语法掌握得不够好。我们联系上下文发现,项羽的回答:“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个回答究竟是该翻译为“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还是该翻译为“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话”呢?简单的根据“以答推问”,也可以知道问句的意思了。在这里简单的说说什么叫“‘之’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吧。
在《故都的秋》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的原因,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在这个句子中,“我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这个句子不再充当句子,而是充当“原因”的定语。因而,这个“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表示从属关系的结构助词,而是起到将句子“贬值”为短语,在新句子中充当某个成分的特殊助词。
由此观之,“小人之言”不可翻译为“小人说的话”,而应翻译为“小人说话”。这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3结语
笔者举《鸿门宴》为例,是想以此告诉教师们在重视“五课”,即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的今天,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孜孜以求的钻研——套用这样一句诗:执着前行,不被路旁的风景所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