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摄入增加,加上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量减少等原因,使儿童青少年肥胖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为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状况,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现将我校学生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关键词:肥胖症 危害性 因素 体育运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困扰我国多年的学生低体重与营养不良等学生健康问题开始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肥胖和不当减肥等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我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我校四至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045份,收回有效问卷1032份,占总数的98.8%。其中男生564人,超重人数75,占13.3%,肥胖人数36人,占6.4%。女生468人,超重人数55人,占11.8%,肥胖人数24人,占5.2%。我对调查学生进行了身高、体重测量,根据《2000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定超重、肥胖状况,即体重超过同等身高标准体重的110%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
二、研究成果与分析
1、影响肥胖症状的因素
儿童少年时期发生的肥胖绝大多数属于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指学生吃得多、运动少、体内脂肪堆积造成的超过正常体重20%以上的肥胖。单纯性肥胖受遗传因素、社会观念、进食习惯、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环境因素:营养过剩是儿童青少年肥胖最重要的原因,吃进去的食物过多,致使多余的热量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同时,又缺乏足够的运动,那么,缺乏运动也是造成儿童少年肥胖的最重要因素。
2、肥胖症状的危害
通过了解,肥胖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很多超重儿童不敢和其他们小伙伴一起玩耍,甚至有的不敢出去上学、不敢走出家门,对儿童的心理、精神方面造成了较大影响。因为行动迟缓、外形肥胖,在参加集体活动中显得笨拙,会由此成为被讥笑、讥讽的对象,导致精神压抑,产生自卑,久而久之会使小孩的性格变得孤僻、自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远离集体,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并容易出现扁平足、膝外翻或内翻、筋内翻等症状。由于肥胖,约20%的超重儿童血压高于正常值,半数以上的儿童具有高血脂,久之可出现脂肪肝及动脉硬化。上述疾病的存在,为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儿童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换气不足,加上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缺氧、嗜睡、精神萎靡,形成呼吸窘迫综合症,使儿童的智力发展受到影响,以致智商低于同龄人。另外,肥胖儿童易发生疲劳及嗜睡、精神不易集中等,所以学习成绩下降。
3、肥胖症状的成因
吃入的食物会转化为供人体生命活动(如维持体温、心跳等)和运动的能量。当摄入的能量相当于人体所耗去的能量时,称为能量平衡,这时脂肪、糖等能量物质在储存的细胞中进和出成动态平衡,没有多余的积存。如果摄入的多于活动用去的,细胞代谢就成正态平衡,即新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多于动员出来用掉的,多余的能量就储存在细胞内。体内糖原的储存是有限的。多数的能量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的脂库——脂肪细胞内,以备后用。脂肪细胞遍布全身组织间和细胞间,其体积可成倍地增大,存入越多,人就越胖。有不少人明知饱了还要贪吃,这是得肥胖症极重要的原因。特别是不懂得身体的营养需要,一味多食高热量食品,而不吃热量低、含维生素量高的蔬菜,这样既浪费了食物,又危害了自己的健康,是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必须纠正。
尽管引起肥胖有饮食、遗传、运动、环境、精神,甚至疾病(如内分泌失调)等诸多因素,但就单纯性肥胖来讲,体内能量积存的多少总是取决于一进、一出这两头。因此饮食过量与活动过少是直接而可控制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其中运动则是一个能动因素,它的改变可使其它因素都得以改善或更恶化。
三、结论与建议
肥胖发生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转变所致,因此改变肥胖儿童不良的饮食行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是预防肥胖的关键。
首先要认识肥胖的危害性,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量适中,不过饱,为了增加饱腹感,餐前可先吃水果和汤类;少吃糖果、点心等甜食,少吃油腻食物,吃饭要细嚼慢咽,防止狼吞虎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合理安排作息制度,睡眠时间不要过多,饭后不要马上看书或看电视,晚饭与上床睡觉之间最好有3小时的间隔。如果已发胖,千万不要强行采取饥饿疗法或减肥药物来降低体重,这样会影响青春期正常发育甚至发生青春期厌食症。应该及时进行饮食成分的调整,如减少主食,限制吃肥肉、奶油、精制糕点、糖果;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要指导家长制定合理食谱,根据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需要量,结合个体情况制定可行的儿童青少年食谱,特别是晚餐不要太丰盛。一般学生白天活动量相对较大,体能消耗多,晚上活动量明显减少,而机体合成代谢却较旺盛,如果吃得过多,势必导致能量过剩、脂肪合成增加并在体内积聚。所以一日三餐科学的能量分配还是应遵循通常所说的“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的原则。
关键词:肥胖症 危害性 因素 体育运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困扰我国多年的学生低体重与营养不良等学生健康问题开始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肥胖和不当减肥等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我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我校四至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045份,收回有效问卷1032份,占总数的98.8%。其中男生564人,超重人数75,占13.3%,肥胖人数36人,占6.4%。女生468人,超重人数55人,占11.8%,肥胖人数24人,占5.2%。我对调查学生进行了身高、体重测量,根据《2000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定超重、肥胖状况,即体重超过同等身高标准体重的110%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
二、研究成果与分析
1、影响肥胖症状的因素
儿童少年时期发生的肥胖绝大多数属于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指学生吃得多、运动少、体内脂肪堆积造成的超过正常体重20%以上的肥胖。单纯性肥胖受遗传因素、社会观念、进食习惯、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环境因素:营养过剩是儿童青少年肥胖最重要的原因,吃进去的食物过多,致使多余的热量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同时,又缺乏足够的运动,那么,缺乏运动也是造成儿童少年肥胖的最重要因素。
2、肥胖症状的危害
通过了解,肥胖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很多超重儿童不敢和其他们小伙伴一起玩耍,甚至有的不敢出去上学、不敢走出家门,对儿童的心理、精神方面造成了较大影响。因为行动迟缓、外形肥胖,在参加集体活动中显得笨拙,会由此成为被讥笑、讥讽的对象,导致精神压抑,产生自卑,久而久之会使小孩的性格变得孤僻、自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远离集体,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并容易出现扁平足、膝外翻或内翻、筋内翻等症状。由于肥胖,约20%的超重儿童血压高于正常值,半数以上的儿童具有高血脂,久之可出现脂肪肝及动脉硬化。上述疾病的存在,为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儿童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换气不足,加上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缺氧、嗜睡、精神萎靡,形成呼吸窘迫综合症,使儿童的智力发展受到影响,以致智商低于同龄人。另外,肥胖儿童易发生疲劳及嗜睡、精神不易集中等,所以学习成绩下降。
3、肥胖症状的成因
吃入的食物会转化为供人体生命活动(如维持体温、心跳等)和运动的能量。当摄入的能量相当于人体所耗去的能量时,称为能量平衡,这时脂肪、糖等能量物质在储存的细胞中进和出成动态平衡,没有多余的积存。如果摄入的多于活动用去的,细胞代谢就成正态平衡,即新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多于动员出来用掉的,多余的能量就储存在细胞内。体内糖原的储存是有限的。多数的能量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的脂库——脂肪细胞内,以备后用。脂肪细胞遍布全身组织间和细胞间,其体积可成倍地增大,存入越多,人就越胖。有不少人明知饱了还要贪吃,这是得肥胖症极重要的原因。特别是不懂得身体的营养需要,一味多食高热量食品,而不吃热量低、含维生素量高的蔬菜,这样既浪费了食物,又危害了自己的健康,是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必须纠正。
尽管引起肥胖有饮食、遗传、运动、环境、精神,甚至疾病(如内分泌失调)等诸多因素,但就单纯性肥胖来讲,体内能量积存的多少总是取决于一进、一出这两头。因此饮食过量与活动过少是直接而可控制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其中运动则是一个能动因素,它的改变可使其它因素都得以改善或更恶化。
三、结论与建议
肥胖发生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转变所致,因此改变肥胖儿童不良的饮食行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是预防肥胖的关键。
首先要认识肥胖的危害性,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量适中,不过饱,为了增加饱腹感,餐前可先吃水果和汤类;少吃糖果、点心等甜食,少吃油腻食物,吃饭要细嚼慢咽,防止狼吞虎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合理安排作息制度,睡眠时间不要过多,饭后不要马上看书或看电视,晚饭与上床睡觉之间最好有3小时的间隔。如果已发胖,千万不要强行采取饥饿疗法或减肥药物来降低体重,这样会影响青春期正常发育甚至发生青春期厌食症。应该及时进行饮食成分的调整,如减少主食,限制吃肥肉、奶油、精制糕点、糖果;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要指导家长制定合理食谱,根据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需要量,结合个体情况制定可行的儿童青少年食谱,特别是晚餐不要太丰盛。一般学生白天活动量相对较大,体能消耗多,晚上活动量明显减少,而机体合成代谢却较旺盛,如果吃得过多,势必导致能量过剩、脂肪合成增加并在体内积聚。所以一日三餐科学的能量分配还是应遵循通常所说的“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