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题设问结构一般可分为四类词:定答词、定限词、定向词和定法词。“四定法”即在材料题的问题中找出这四类词,并用笔画上记号,从而能快速而又准确地审清题意,以避免答题时偏题、离题及遗漏。
定答词:即问题要求我们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
定限词:是对回答内容的限定性词语,问题中经常出现时间、空间、政治、经济、思想等对回答内容的限定性的词语。
定向词:即要根据什么来回答,是确定答案来源、方向的词。定法词:回答所问问题时采取怎样的思维方式的词,如概括、分析、比较等。定法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方法。不同的问法,答题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概括,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分析就需要具体的表述。从题干找出中这类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答题的思维方式。下面就结合2011年深圳一模试题为例来帮助理解。
例: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
本问中,定答词是“异同点”;定限词是“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限定时间(旧即古代)空间(欧洲、中国)、限定角度(思想);定法词是概述;定向词是“据表中甲、乙内容”,答案来源于材料,因此,作答时不需要回忆教材知识,只要仔细阅读教材,划分材料的层次,提取关键信息“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等,就能得出答案。
答案:
(1)异:欧洲强调神权至上,突出反映教会专制统治;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同:都反映了封建专制、等级社会的时代特征。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本问中,第一问“四定词”分别是:定答词“国家构想”、定限词“欧洲新思想”、定法词“分析”、定向词“据表中丙”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可得出答案:国家构想: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
第二问“四定词”分别是:定答词“意义”;回答这类设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方面,如果题干中没有限定词,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来思考作答。而本题中的定限词是 “新思想”和“欧洲社会发展”;并且根据题意答案只能来源于所学知识。
答案:
意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代议制的建立);
(3)你认为梁启超作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粱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这一问中,根据“四定法“我们可以得知答案须来源于教材知识,要回答的是“比较的意图”和“没能实现的原因”,而限定词是“梁启超”和“时代背景”。
答案:
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
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专制统治和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传统思想的制约,民主观念淡漠。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定答词:即问题要求我们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
定限词:是对回答内容的限定性词语,问题中经常出现时间、空间、政治、经济、思想等对回答内容的限定性的词语。
定向词:即要根据什么来回答,是确定答案来源、方向的词。定法词:回答所问问题时采取怎样的思维方式的词,如概括、分析、比较等。定法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方法。不同的问法,答题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概括,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分析就需要具体的表述。从题干找出中这类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答题的思维方式。下面就结合2011年深圳一模试题为例来帮助理解。
例: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
本问中,定答词是“异同点”;定限词是“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限定时间(旧即古代)空间(欧洲、中国)、限定角度(思想);定法词是概述;定向词是“据表中甲、乙内容”,答案来源于材料,因此,作答时不需要回忆教材知识,只要仔细阅读教材,划分材料的层次,提取关键信息“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等,就能得出答案。
答案:
(1)异:欧洲强调神权至上,突出反映教会专制统治;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同:都反映了封建专制、等级社会的时代特征。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种“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本问中,第一问“四定词”分别是:定答词“国家构想”、定限词“欧洲新思想”、定法词“分析”、定向词“据表中丙”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可得出答案:国家构想: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
第二问“四定词”分别是:定答词“意义”;回答这类设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方面,如果题干中没有限定词,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来思考作答。而本题中的定限词是 “新思想”和“欧洲社会发展”;并且根据题意答案只能来源于所学知识。
答案:
意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代议制的建立);
(3)你认为梁启超作出上述比较的意图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粱启超的意愿在当时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这一问中,根据“四定法“我们可以得知答案须来源于教材知识,要回答的是“比较的意图”和“没能实现的原因”,而限定词是“梁启超”和“时代背景”。
答案:
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
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专制统治和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传统思想的制约,民主观念淡漠。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