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d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近二十载,接触过许多的语文老师,时时思考,理想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近来终有粗浅认识,觉得语文老师至少应该具备四项素质:
  一、语文老师应该是博雅的先生
  在新课标背景下,一课本一教参一教案,一根教鞭三尺讲台五颜六色粉笔足矣的时代已告终结,取而代之的是要求老师的博雅:有广博的知识,儒雅的风范。那么,又怎样获得这种博雅呢?我觉得,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才能不落伍于时代,才能占有课堂,保有语文老师的尊严。
  1.读有字书。每周一文,陶冶情操,增广见闻。读《读者》,体味人生的真善美,让浮躁的心平和;读《杂文选刊》,看社会百态,体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新周报》,钩沉历史,知人生社会升降沉浮、兴衰更替;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看课堂实录,品名家风范,正自己课堂得失;读《班主任之友》,生动教例,了解懵懂少年所思所想……不一而足,凡为有益之书,当开卷有益。
  2.观电视媒体。百忙之中,得暇看看电视,也会有不少收获,可助益语文教学。看新闻,知天下事,评述热点事件;看“道德观察”,看人间百态;看“今日说法”,了解案例,学习法律;看记录频道,懂得敬畏自然,珍惜生命;看“佳片有约”,汲取真善美的力量;当然,直接与语文联系的莫过于“百家讲坛”,坛坛好酒,沉醉其中,得娱乐,长见闻,声色俱全,不失为补充知识之捷径:康震品李白、三苏,马清芬解《聊斋》,于丹读《论语》,王立群读《史记》,细细品来,那份惬意,当是十分享受,课堂随手拈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亦为课堂增色,为语文增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3.览网络知识。网络作为知识传递的快捷通道,走进城市乡村,飞进寻常百姓家,日日刷新,月月变样,语文老师可要好好利用这条高速公路,读健康信息,进专业论坛,交良师益友,学先进理念,助自身成长,获益良多,美哉善哉!
  二、语文教师应该是爱的天使
  1.语文应该传承爱。面对那一篇篇写满爱的佳作,如果语文老师冷血,置身局外,又如何去解读那华美词章,如何走进语文天地,如何走进学生心中,阐发语文学科的精微。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播撒爱的种子,让其在学生们的心田上长得郁郁葱葱,让爱传递而不朽。
  2.语文老师应该施与爱。优秀的语文老师是天生的班主任,丰富的语言,能说进学生的心里;用表达交流的机会,读懂学生的心态;经优秀文章的濡养,有年轻的心态,易于走进学生群体。但要做好班主任,还要做善于施与爱的天使,让学生有阳光,有信心,有大爱。加入班级QQ群,登录学校贴吧,去看看孩子们在讨论些什么,只有与学生亲近了,方可“亲其师,信其道”。
  3.语文教师应该爱岗敬业。应试教育的现状不变,语文学科的命运就悲惨。语文被认为是无关大局的学科,在许多学校被边缘化,有些语文老师在抱怨声中消磨了激情,主动让出我们的阵地。试想,语文老师都不爱语文,语文只有在角落里哭泣的份。语文教师,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岗位,争回自己的地盘。
  三、语文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
  1.教师的美。不一定要俊雅潇洒,貌比潘安;不一定要花容月貌,堪比西施。但要心灵美好,应该是阳光的,健康的。先贤的精妙文章容不得污浊心灵的濡染,那就要以美好的心灵去解读教材,去理解学生,去对待生活。
  2.有语文学科的气质。记得有一位语文老教师在课后评价一年轻老师教学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说:“如此豪迈的诗词,却以蚊子一般的声音,闺中少女一般的羞怯去教学,简直就是对苏轼的糟蹋。”虽言辞较重,却言中要害。语文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应该是有欢声笑语的,有慷慨激昂,有气壮山河,有柔情百转,有气断声吞,怎么可以只有一个调值。
  3.能解读文本之美。被选中为课文,当是千挑万选的佳作,当是流传不朽的精品。语文老师解读这些文本,要帮助学生重现美,感悟美,热爱美。
  4.能感悟美。自然之一草一木、一禽一兽,均在各自的天地里展現了美,世间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堂上,学生探究时一个精妙的解读,那是学生的智慧之美,应该博得同伴的掌声;校园里,见到师长那一鞠躬问好,那是学生的品行之美,应获得颔首微笑,一声寒暄夸奖;大道旁,那一树芙蓉花的盛开,是花儿的美丽,应该获得我们驻足欣赏。
  四、语文老师应该是和谐一族
  1.内心的和谐。那么多华章的浸润,那么多警句的鞭策,语文老师的内心应该是静如止水。持竿不顾,钓于濮水的庄老先生不就是那守望心灵月亮的一株树吗?静以修远,淡泊明志,“一蓑烟雨任平生”“富贵于我如浮云”那一声声断喝还不能喊醒梦中人吗?教几卷书,于暇日带三五学生,步于江边,登上东山,亦不失语文老师的风范。
  2.与环境的和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一份“情意”源于对山海的喜爱,爱山爱水,爱校爱家,爱物爱人,心中有爱,定当身境和谐。
  3.人际和谐。为孔孟圣言,语文教师当协作共事,关系和谐;为“有容乃大”,跟其他科老师相处当融洽,合作愉快;学生亦有独立之人格,教导之,尊重之,师生关系也应当是和谐的。在和谐中,可创造不菲的价值,语文教师的形象也会留在数百、数千学生的心中,这才是语文教师不朽的功业,此生将无悔矣。
其他文献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试卷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翻译又是其中的重点,分值高,不容轻视。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学生普遍感到知识点繁琐,枯燥,不易识记,因此复习兴致不高,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用课文句子来带动文言复习。  其实文言文的知识基本包括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而翻译的涵盖面大,可以包含几个知识点,要想把一个文言句子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符合“信、达、雅”的标准,就
期刊
十年前看三毛看的狂热,看得心痛,看的忘记了读书,看的天空时而灰暗时而晴朗,看的失去了鉴别能力,失去了原则,数学课上,无所顾忌地看《梦里花落知多少》,老师给撕了,再买一本。在建筑工地上捡奇形怪状的石头,如获珍宝。在垃圾堆旁捡汽水瓶,用清水洗净,插上一大把青草。看到我无法模仿的时候,就掉眼泪。美丽的青春忧伤起来。  没想到大学的同桌也喜欢三毛,我们便约定做一生一世的好友,校园里我们长发飘飘,我们穿上长
期刊
新课程标准试行后,在现代文大阅读部分设置了二选一的命题模式,主要涉及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两类作品的阅读理解。其中实用类文本是配合普通高中新课程开设的选修课,于2007年第一次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它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使试题进一步贴近生活,引領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是新课标试卷的显著特色。实用类文本主要包括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在具体题型中对应新课程标
期刊
我们山东教育的改革,为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但与此同时,基本不变的课程内容和缩短过半的授课时间,以及每天近三分之一的自由学习时间,再加上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都亟待提高的高一新生,都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地挑战。  多么渴望找一本针对性强、极具参考学习价值的书啊。《魏书生文选(第一卷)》,尤其是其中的《培养学生的效率感》一文,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使我豁然开朗。文中
期刊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说: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 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嫌尤其美”(《绿水亭杂识》)。另外、王国维也认为“词之最工者”当首推“后主”,“南宋诸公不与焉”(《人间词话册稿》)。的确,李煜词不仅继承了前人的风格和成就,融入了自身的经历和艺术创作和开拓,还影响了秦观、李清照这些颇具成就的婉约派词人,同时也启发了苏轼、辛弃疾那样的豪放大家,以后受其影响者也不乏其人,时至今日依然有
期刊
近几年来,语文逐渐沦落到“爹不疼,娘不亲”的地步,其学科性质致使它愈加不受重视,但作文却是每年高考之后备受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作文的成功与否也是决定语文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出色的考场作文呢?我觉得除了让学生平时注重积累,多读、多看、多写之外,在评讲这一环节上,教师上好每一节内容丰富充实、形式多姿多彩的评讲课也至关重要。  评讲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若想让学生
期刊
“培优”是学校工作中一个重要任务,为了让一些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老师们绞尽了脑汁,耗费了大量的心力,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在培优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警惕尖子生的心理问题  优秀学生因为成绩好,一向被老师们关注、照顾,时间长了,容易引起骄傲心理,自视甚高,这会带来很多问题,曾经有一个学生,在几次大考中都名列前茅,学校把他作为明星级的学生到处宣扬,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期刊
进入高中以来,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学习占据,彼此很少交流,同时,由于能力不同,学生之间差距也越来越大,尖子生和落后生各有各的生活空间,彼此更是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加团结呢?我以为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一、设立互帮互助小组  老师可以把学习好的和较为落后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多给他们合作探究的空间,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期刊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怎样披文入情呢?想象。想象是披文入情的钥匙。赏析文学作品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还原作品所描绘的情景,可以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意境、情感、意蕴。  一、通过想象再现意境  对于写景散文和诗歌,通过想象再现意境,更容易感受到景物的特点,同时也更容易揣测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比如教学《荷塘月色》,学
期刊
“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是为了考个好大学,还是找个好工作呢?紧张繁忙的高中生活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觉得自己正在遗忘儿时的理想,正在偏离自己的方向……”这几天,翻看学生的周记,已不止一次读到这样的话,他们怎么了,这让我陷入了沉思。一直以来,我自以为很了解他们,很关心他们,但从周记看来,这似乎只是假象,我的关心他们真的感受到了吗?我的教育他们又接受了多少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