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山东教育的改革,为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但与此同时,基本不变的课程内容和缩短过半的授课时间,以及每天近三分之一的自由学习时间,再加上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都亟待提高的高一新生,都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地挑战。
多么渴望找一本针对性强、极具参考学习价值的书啊。《魏书生文选(第一卷)》,尤其是其中的《培养学生的效率感》一文,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使我豁然开朗。文中,魏老师讲了计算效率公式:效率=(劳动量—无效劳动量)/时间,并以默写课文为例,加以说明。默写一段500字课文,当写到300字时不会了,开始抄书,前后共用了30分钟,那么默写效率为600字/小时;而没有抄书的同学,效率则是1000字/小时。此式此例,我明白了日常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无效劳动量!是啊,无效劳动——无效学习,在我们学生的身边不是随处可见吗?老师要求把某部分知识回顾一番,所谓“听话”的同学立刻开始从头到尾看,基本一种方式,一个节奏,不分轻重,不分掌握情况。时间就这样流逝了,甚至结束时还有许多没有看完,更谈不上掌握了。与此相反,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所谓“听话”的同学的差距,不在于玩的时候有什么区别,而在于学的时候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习惯良好,效率极高!他们深信——抓住每一分钟学习不如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立即着手把书中学到的理论付诸教学实践。
一、明确提出无效劳动概念,让学生提高无效劳动意识,绷紧无效劳动这根弦
魏老师告诉我们:无效劳动分两类,一类是显而易见的,如被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左右的灰心、忧虑、嫉妒、骄傲、背各种思想包袱等,此类心理导致学习无兴趣,缺乏动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另一类是不明显的,如抄袭别人的作业,已经会了的题还反复看、做,以及大量时间用于整理笔记,实际上是把脑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对大脑而言,并无成效,只是白白浪费了学习时间。还有违背了学习规律,教材还没弄通,基础还没夯实,就去做题,就去抠偏、难、怪的题,也属于无效劳动,并且这一类特别突出,而学生却意识不到这一点。我班张杰同学,数学学得很不错,但上课不太认真听讲,总是去抠自己认为有嚼头的题,对老师的批评还有意见,固执地认为自己做得才有意义。当我把上述道理讲给他听时,倔强的他沉默了……我抓住时机,还让他在班上谈体会,讲心得,影响教育其他同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我在班级要求学生先复习,后做指导性作业,养成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时,同学们接受起来就水到渠成,不需强力,无需动怒。当我告诉学生注意零散时间的利用时,当我跟学生讲听课遇到不懂内容应该怎么解决时,当我们一起交流如何记忆文科内容时,同学们明显注意了,意识有所提高,上课和自习的学习开始走上正轨,逐步进入快车道……
二、提高效率,减少无效劳动,为学生搭建各类平台
(一)巧选素材,精心备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高中语文,习惯了初中划、背为主的学习方式,起初同学们都很打怵,感觉难以驾驭和把握。“情景导入、问题引路、自主探究;合作探讨、成果展示;归纳总结;拓展巩固;当堂检测”的授课模式,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实践证明:只要素材合理,设问得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就能深深吸引住学生,使其产生兴趣,热情高涨,甚至有的同学主动拿着一些问题与老师探讨,主动与老师交流的逐渐增多,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二)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营造一种竞赛的气氛。
在下午的课堂上,为了驱赶同学们的瞌睡虫,提高学习效率,我有时采用竞赛记忆法。面对一个问题,全体起立,比赛掌握的快慢。此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力,对瞌睡虫的驱赶效果非常明显。在授课时,我还尝试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法。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新授课我一改点名提问的方式,实行一周内每个学生至少主动回答问题一次的规定,并且留有记录,周末盘点,完不成任务谈话、整改。当然为防止有学生因为答过而偷懒,我也采取了诸如突击提问等检查措施。此法效果特别明显,连班级最差的学生都积极发言,很多时候出现多人抢答的现象。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学习效率也大有提高。
(三)学习制订计划,学会进行总结
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讲,最好的计划和总结莫过于晚休后了。洗刷完毕躺下,在入睡之前,可以先总结一下一天来的学习情况;同时针对不足及第二天课程的安排,制订学习计划,做好三顿饭后时间的安排。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计划性。我和同学们商定: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随身携带,利用时间将计划和总结简单记录,并总结完成情况。有布置有检查,久而久之,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就会形成,学生在今后的學习和工作中都将大受裨益!
总之,通过阅读《魏书生文选》,我获益匪浅,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尝试,尤其在培养学生效率上初见成效。我深信:一份效率耕耘,一份从容自信,一份丰硕收获!
多么渴望找一本针对性强、极具参考学习价值的书啊。《魏书生文选(第一卷)》,尤其是其中的《培养学生的效率感》一文,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使我豁然开朗。文中,魏老师讲了计算效率公式:效率=(劳动量—无效劳动量)/时间,并以默写课文为例,加以说明。默写一段500字课文,当写到300字时不会了,开始抄书,前后共用了30分钟,那么默写效率为600字/小时;而没有抄书的同学,效率则是1000字/小时。此式此例,我明白了日常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无效劳动量!是啊,无效劳动——无效学习,在我们学生的身边不是随处可见吗?老师要求把某部分知识回顾一番,所谓“听话”的同学立刻开始从头到尾看,基本一种方式,一个节奏,不分轻重,不分掌握情况。时间就这样流逝了,甚至结束时还有许多没有看完,更谈不上掌握了。与此相反,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所谓“听话”的同学的差距,不在于玩的时候有什么区别,而在于学的时候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习惯良好,效率极高!他们深信——抓住每一分钟学习不如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立即着手把书中学到的理论付诸教学实践。
一、明确提出无效劳动概念,让学生提高无效劳动意识,绷紧无效劳动这根弦
魏老师告诉我们:无效劳动分两类,一类是显而易见的,如被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左右的灰心、忧虑、嫉妒、骄傲、背各种思想包袱等,此类心理导致学习无兴趣,缺乏动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另一类是不明显的,如抄袭别人的作业,已经会了的题还反复看、做,以及大量时间用于整理笔记,实际上是把脑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对大脑而言,并无成效,只是白白浪费了学习时间。还有违背了学习规律,教材还没弄通,基础还没夯实,就去做题,就去抠偏、难、怪的题,也属于无效劳动,并且这一类特别突出,而学生却意识不到这一点。我班张杰同学,数学学得很不错,但上课不太认真听讲,总是去抠自己认为有嚼头的题,对老师的批评还有意见,固执地认为自己做得才有意义。当我把上述道理讲给他听时,倔强的他沉默了……我抓住时机,还让他在班上谈体会,讲心得,影响教育其他同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我在班级要求学生先复习,后做指导性作业,养成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时,同学们接受起来就水到渠成,不需强力,无需动怒。当我告诉学生注意零散时间的利用时,当我跟学生讲听课遇到不懂内容应该怎么解决时,当我们一起交流如何记忆文科内容时,同学们明显注意了,意识有所提高,上课和自习的学习开始走上正轨,逐步进入快车道……
二、提高效率,减少无效劳动,为学生搭建各类平台
(一)巧选素材,精心备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高中语文,习惯了初中划、背为主的学习方式,起初同学们都很打怵,感觉难以驾驭和把握。“情景导入、问题引路、自主探究;合作探讨、成果展示;归纳总结;拓展巩固;当堂检测”的授课模式,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实践证明:只要素材合理,设问得当,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就能深深吸引住学生,使其产生兴趣,热情高涨,甚至有的同学主动拿着一些问题与老师探讨,主动与老师交流的逐渐增多,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二)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营造一种竞赛的气氛。
在下午的课堂上,为了驱赶同学们的瞌睡虫,提高学习效率,我有时采用竞赛记忆法。面对一个问题,全体起立,比赛掌握的快慢。此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力,对瞌睡虫的驱赶效果非常明显。在授课时,我还尝试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法。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新授课我一改点名提问的方式,实行一周内每个学生至少主动回答问题一次的规定,并且留有记录,周末盘点,完不成任务谈话、整改。当然为防止有学生因为答过而偷懒,我也采取了诸如突击提问等检查措施。此法效果特别明显,连班级最差的学生都积极发言,很多时候出现多人抢答的现象。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学习效率也大有提高。
(三)学习制订计划,学会进行总结
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讲,最好的计划和总结莫过于晚休后了。洗刷完毕躺下,在入睡之前,可以先总结一下一天来的学习情况;同时针对不足及第二天课程的安排,制订学习计划,做好三顿饭后时间的安排。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计划性。我和同学们商定: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随身携带,利用时间将计划和总结简单记录,并总结完成情况。有布置有检查,久而久之,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就会形成,学生在今后的學习和工作中都将大受裨益!
总之,通过阅读《魏书生文选》,我获益匪浅,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尝试,尤其在培养学生效率上初见成效。我深信:一份效率耕耘,一份从容自信,一份丰硕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