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以其经济快速增长所取得的辉煌业绩而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一。这与其重视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近年,新加坡政府更加关注教育,不断追加教育投资,形成了经济与教育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此过程中蕴含了不少教育经济学理论,具有独特的价值观,有如下方面:
一、努力学习有回报
内阁资政李光耀这样谈他多年的治国理念:国家不一定要依照美国那套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有秩序、纪律、法律及日常生活规律,而且让人们觉得努力工作和学习会获得回报,而不是靠小聪明或欺骗去赚钱” 。
新加坡教育与其经济结合密切,且人的教育程度决定着人的未来的社会阶层。高学历者机会成本高。整个社会处处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价值。社会认可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除享受公务员正常薪金和花红(即奖金)外,设教师恩俸金,教师每3到5年可提出一部分金额。一名服务15年的教师预计可获得6万新元(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左右,服务40年的教师预计能获得12万至16万新元。从而减少了教师向其他领域流失。
二、双语政策功利性
“新加坡的双语政策要求每个孩子既学习英语也学习自己的母语。使他们既能掌握作为商务、技术和管理通用语言的英语,又能掌握作为他们自己文化遗产语言的母语。双语政策确保下一代不被全球化世界淘汰,同时也得以保存他们丰富的文化” 。
上个世纪,新加坡英语教育基于国家功利主义和公民的功利主义得以发展,目前华文教育亦有此倾向。过去是新加坡人靠英语闯世界而成功;现在人们却努力学华语。李光耀资政及现今国家领导人都强调华文传承东方文化的重要性,李资政老人自己也坚持学华语。由此看出新加坡举国学华语,很重视华语的教育经济价值。
三、分流教育,提高效率,兼顾公平
新加坡通过小学毕业离校考试(PSLE)测定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倾向和学习进度要求,为他们安排中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可分流为特别、快捷、普通(工艺)三种课程。中学学制4年或5年,考试有剑桥“N”(Normal level)水准、“O”(Ordinary level)水准。
中学后根据“N”或“O”水准考试成绩分流,“N”水准学生可进工艺教育学院(简称ITE,即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类似中国的中等技术教育,分三个校区,可容三万多人);“O”水准学生可入理工学院(即Polytechnic,类似中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现有5所,每所可容1.5万人左右);“O”水准的优秀生大都读大学先修班,即二年制初级学院(类似中国的高中)或三年制高中,毕业须考剑桥“A”(Advanced level)水准。
国家重点办三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本科招收“A”水准文凭或理工学院的优秀生,也招收国际学生。教育部有“天才教育计划”,面向智力超常儿童(同龄中的1%)进行中小学教育;又有条件优越的北烁中学,专门招收小学毕业会考两次以上不及格学生就读。
可以看出,整个教育体系分流有序。由于人力缺乏,政府必须把教育耗损降到最低,整个教育设置了不少阶段,这样可因材施教,批量生产,分类检验,保证质量,减少辍学。
四、教育高投资,高回报
多年来,新加坡教育投资占GDP的4%左右,占财政收入的23%左右。2005年的生均投资就达到:小学3940新元,中学5835新元,理工学院10849新元,大学17681新元。根据2007年新加坡政府预算案,教育部在新财政年度的总开支预算是70亿3000万新元,比上一年增加6734万新元。公民人均教育投资约1700新元, 达到1200美元以上的世界先进水平。
新加坡少年儿童至少接受10年普通教育(包括6年小学强制教育,4年中学教育)。小学阶段不交学费,每生每月只交10新元左右的杂费,用于各自学校支付由学生受益的设备成本和特殊项目费用,中学和大学先修班学生交纳很少的学费和杂费。
设国家公共部门等多种奖学金,主要资助新加坡优秀学生出国学习。每年大约派500人出国留学,学成必须到签约部门服务若干年。例如,2007年科研局就派65名奖学金得主出国深造,学成不归者的违约金很高,可达几十万新元。
由上可以看出,正规教育方面,政府投资绝对大气;幼儿教育方面,政府绝对小气。尽管政府很有钱,学校费用充足,但不谈“义务教育”,只谈“强制教育”。他们认为家庭应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免费的学校未必比收费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更高。相应地,政府加大补助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费用。
新加坡多年来非常重视人才,不惜重金培养人才,全力网罗人才,可谓“有钱花在刀刃上”。教育投资回报率很高,以致这弹丸小国人才济济,各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且后劲十足。
五、终身学习,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新加坡提倡终身学习,而不只是就业前的教育 。政府在终身教育方面也采取了具体经济措施,主要有:
1.“中小学生教育储蓄户头”。新加坡实施“教育储蓄计划”,为每个6岁~16岁中小学生设教育储蓄户头,帮助他们完成中等教育。
2.“中学后延续教育户头”。为了让新加坡人中学毕业后有更多的接受大专教育的机会,政府拨款设立“中学后延续教育户头”,让人们利用户头里的钱来支付中学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费。
3.“终身学习基金”。为了鼓励成人终身学习,政府建立终身学习基金,向成人补贴继续教育及培训费用。2007年入读理工学院高级文凭或专业文凭的新加坡成人,将能获得80%学费的津贴。
4.“技能发展基金”。国家规定企业雇主按职工工资的1%缴纳用于职工技能培训的基金,全国共用,鼓励企业送职工参加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新加坡本身就像一个超级大型企业,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管教育是否产业化,都在按照经济学规律来运作,只不过其经济学更尊重教育规律罢了,所以,新加坡存在一系列政府导向的教育经济价值观,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联合早报》(新加坡),2007年3月7日
[2]《新加坡教育》,新加坡教育部编,2006年
一、努力学习有回报
内阁资政李光耀这样谈他多年的治国理念:国家不一定要依照美国那套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有秩序、纪律、法律及日常生活规律,而且让人们觉得努力工作和学习会获得回报,而不是靠小聪明或欺骗去赚钱” 。
新加坡教育与其经济结合密切,且人的教育程度决定着人的未来的社会阶层。高学历者机会成本高。整个社会处处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价值。社会认可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除享受公务员正常薪金和花红(即奖金)外,设教师恩俸金,教师每3到5年可提出一部分金额。一名服务15年的教师预计可获得6万新元(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左右,服务40年的教师预计能获得12万至16万新元。从而减少了教师向其他领域流失。
二、双语政策功利性
“新加坡的双语政策要求每个孩子既学习英语也学习自己的母语。使他们既能掌握作为商务、技术和管理通用语言的英语,又能掌握作为他们自己文化遗产语言的母语。双语政策确保下一代不被全球化世界淘汰,同时也得以保存他们丰富的文化” 。
上个世纪,新加坡英语教育基于国家功利主义和公民的功利主义得以发展,目前华文教育亦有此倾向。过去是新加坡人靠英语闯世界而成功;现在人们却努力学华语。李光耀资政及现今国家领导人都强调华文传承东方文化的重要性,李资政老人自己也坚持学华语。由此看出新加坡举国学华语,很重视华语的教育经济价值。
三、分流教育,提高效率,兼顾公平
新加坡通过小学毕业离校考试(PSLE)测定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倾向和学习进度要求,为他们安排中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可分流为特别、快捷、普通(工艺)三种课程。中学学制4年或5年,考试有剑桥“N”(Normal level)水准、“O”(Ordinary level)水准。
中学后根据“N”或“O”水准考试成绩分流,“N”水准学生可进工艺教育学院(简称ITE,即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类似中国的中等技术教育,分三个校区,可容三万多人);“O”水准学生可入理工学院(即Polytechnic,类似中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现有5所,每所可容1.5万人左右);“O”水准的优秀生大都读大学先修班,即二年制初级学院(类似中国的高中)或三年制高中,毕业须考剑桥“A”(Advanced level)水准。
国家重点办三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本科招收“A”水准文凭或理工学院的优秀生,也招收国际学生。教育部有“天才教育计划”,面向智力超常儿童(同龄中的1%)进行中小学教育;又有条件优越的北烁中学,专门招收小学毕业会考两次以上不及格学生就读。
可以看出,整个教育体系分流有序。由于人力缺乏,政府必须把教育耗损降到最低,整个教育设置了不少阶段,这样可因材施教,批量生产,分类检验,保证质量,减少辍学。
四、教育高投资,高回报
多年来,新加坡教育投资占GDP的4%左右,占财政收入的23%左右。2005年的生均投资就达到:小学3940新元,中学5835新元,理工学院10849新元,大学17681新元。根据2007年新加坡政府预算案,教育部在新财政年度的总开支预算是70亿3000万新元,比上一年增加6734万新元。公民人均教育投资约1700新元, 达到1200美元以上的世界先进水平。
新加坡少年儿童至少接受10年普通教育(包括6年小学强制教育,4年中学教育)。小学阶段不交学费,每生每月只交10新元左右的杂费,用于各自学校支付由学生受益的设备成本和特殊项目费用,中学和大学先修班学生交纳很少的学费和杂费。
设国家公共部门等多种奖学金,主要资助新加坡优秀学生出国学习。每年大约派500人出国留学,学成必须到签约部门服务若干年。例如,2007年科研局就派65名奖学金得主出国深造,学成不归者的违约金很高,可达几十万新元。
由上可以看出,正规教育方面,政府投资绝对大气;幼儿教育方面,政府绝对小气。尽管政府很有钱,学校费用充足,但不谈“义务教育”,只谈“强制教育”。他们认为家庭应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免费的学校未必比收费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更高。相应地,政府加大补助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费用。
新加坡多年来非常重视人才,不惜重金培养人才,全力网罗人才,可谓“有钱花在刀刃上”。教育投资回报率很高,以致这弹丸小国人才济济,各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且后劲十足。
五、终身学习,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新加坡提倡终身学习,而不只是就业前的教育 。政府在终身教育方面也采取了具体经济措施,主要有:
1.“中小学生教育储蓄户头”。新加坡实施“教育储蓄计划”,为每个6岁~16岁中小学生设教育储蓄户头,帮助他们完成中等教育。
2.“中学后延续教育户头”。为了让新加坡人中学毕业后有更多的接受大专教育的机会,政府拨款设立“中学后延续教育户头”,让人们利用户头里的钱来支付中学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费。
3.“终身学习基金”。为了鼓励成人终身学习,政府建立终身学习基金,向成人补贴继续教育及培训费用。2007年入读理工学院高级文凭或专业文凭的新加坡成人,将能获得80%学费的津贴。
4.“技能发展基金”。国家规定企业雇主按职工工资的1%缴纳用于职工技能培训的基金,全国共用,鼓励企业送职工参加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新加坡本身就像一个超级大型企业,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管教育是否产业化,都在按照经济学规律来运作,只不过其经济学更尊重教育规律罢了,所以,新加坡存在一系列政府导向的教育经济价值观,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联合早报》(新加坡),2007年3月7日
[2]《新加坡教育》,新加坡教育部编,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