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攝影诞生之前,画家已经开始借助透镜和暗箱来描绘图像。摄影诞生之后,摄影家曾借用绘画的图式和观看方法来演绎眼前的世界。这两种媒介的纠葛和促进,在过去近180年被反复讨论。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怎么把一张照片通过后期变成一张素描画。
我们的总体思路为:提取线条—铺展调子—模拟排线笔触—模拟纸的肌理;涉及到的主要技法有:图层混合模式(颜色减淡)、滤镜(最小值)等。
下面,我们借用一个简化版模型,从现象来理解如何使用这些技法。
因为素描画通常都是黑白的,所以我们将一条黑白渐变作为这个模型。首先,在Photoshop中新建一个白底文件,用渐变工具在单独的“图层1”上建立一个黑白的线性渐变。然后,用快捷键Ctrl+J复制该图层,得到“图层1拷贝”(图02),接着,用快捷键Ctrl+I对该图层进行反相(图03),并选中该图层,将图层混合模式选为“颜色减淡”,此时我们发现画面当中的黑白渐变消失(图04)。
然后,右键单击该图层,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中最上方的“混合模式”,在紧接着出现的“图层样式”面板中,将“混合选项”中的“混合颜色带”设置为“灰色”(图05)。
按住Alt键,鼠标左键拖动“下一图层”左方黑阶的第二个滑块(注意一定要按住Alt键,否则不能单独拖动目标滑块)。随着滑块向右拖动,我们发现黑白渐变条从左往右,由深色到浅色逐渐显现。这个步骤实际是对“颜色减淡”的混合模式进行微调,这是提取线条和铺展调子的关键。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滑块靠左黑白反差大,即可提取线条;滑块靠右黑白反差小,即可铺展调子。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通过“滤镜—其他—最小值”来进一步细微调整线条和调子。在最小值面板中,对“预览”打钩,并左右滑动“半径”滑块。我们发现和上述步骤相似的现象规律:滑块靠左黑白反差大,即可提取线条(图06);滑块靠右黑白反差小,即可铺展调子(图07)。
下面,我们就借用这两个主要的方法来讲解如何将照片变成素描画的过程。
首先,将素材照片导入Photoshop(图08)。复制素材图层,并利用快捷键Ctrl+Shift+U对“图层1”去色。然后,利用快捷键Ctrl+J复制图层,得到“图层1 拷贝”,紧接着用快捷键Ctrl+I对该图层反相(图09)。
选中该图层,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颜色减淡”,画面随之几乎变成纯白色(图10)。再鼠标右键单击该图层,选中下拉菜单中的“混合选项”,在随之出现的“图层样式”面板中,将“混合选项”中的“混合颜色带”设置为“灰色”。接下来,按住Alt键,根据画面线条的提取效果,鼠标左键拖动“下一图层”左方黑阶的第二个滑块,直到再次出现的线条尽可能接近满意为止。注意在这个步骤中,可以适当多提取一些线条和调子,这样为下一步的操作保留了更多可塑性(图11)。 接下来,在菜单栏中依次选择“滤镜——其他——最小值”,在最小值面板中,将“预览”打钩,“保留”选为“圆度”,按照先前案例总结的规律,向右移动半径值滑块,直到出现明显的线条(图12)。这个步骤需要注意,一定要将“保留”选为“圆度”,这样画面当中单一的深色点才不会出现类似于“色散”的效果;还有要根据画面效果和照片本身的像素值来确定半径值(不同的条件对应不同的半径值)。
选中图层面板中所有图层,利用快捷键Ctrl+Alt+Shift+E盖印图层,得到“图层2”。为“图层2”添加蒙版(图13),使用画笔工具,在软件界面上方的画笔属性栏中适当保留较少的“不透明度”和“流量”。
在界面左側工具栏中,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接着关闭“图层1拷贝”图层的可见,对画面中需要强调的线条涂抹(图14)。这个过程请根据自己对素描画的理解和喜好来进行,注意取舍即可。
对选中所有可见图层,再次利用快捷键Ctrl+Alt+Shift+E盖印图层,得到“图层3”。这一步,我们来模拟素描画中用碳粉上的调子。在界面上方菜单栏依次选择“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在相应的“添加杂色”面板中,对“预览”和“单色”打钩,数量设定为“100%”,分布选为“平均分布”(图15)。注意一定要对“单色”打钩,否则画面会出现RGB杂色。效果如下(图16)。
然后,我们来模拟素描画排线的笔触。在界面上方菜单栏依次选择“滤镜—模糊—动感模糊”,在相应的“动感模糊”面板中,将角度设置为60度左右,再直接根据画面效果设置距离的像素值(图17),并对该图层添加蒙版,按照上述步骤用带有较少“流量”和“不透明度”的黑色画笔绘制出需要表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