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罕见的新冠病毒疫情,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村(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在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效提升国家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效能。
关键词:党的领导;疫情防控;基层治理
一、依托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转化为疫情防控强大效能
1.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建在连上”和支部建在村、社区,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次又一次重大考验的重要密码。党管基层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在广大的农村和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宣传了的党和政府政策方针、贯彻执行了党和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动员了基层群众、领导了基层治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各地的基层党组织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和社会动员,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带领人民群众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疫情发生时,正值中国传统的春节,本是全国上下欢度佳节时期,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神州大地瞬间冰封,生产生活立即暂停,各级党组织以最快的速度传达了党中央的有关疫情防控指示,带领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防控,构建省市县镇高效纵向命令传递通道,表现出最广泛的群众动员力和组织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基层治理的强大执行力。可以说,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广大党员充分展现了先锋模范作用。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他们带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积极完成党的任务,以模范的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范。“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疫情防控期间最经常听到的响亮声音,广大党员自觉主动地响应党中央号召,誓死冲在队伍的最前列,不畏艰险、不论生死带头参与疫情防控,树立了一个又一个光辉形象,是最美的“逆行者”。如各地抗疫一线的党员先锋队、党员先锋病房、党员先锋岗位,他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2.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自己,要充分挖掘人民群众的智慧,大力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激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基层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疫情防控中,党中央一声封控令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各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封村、封小区,形成了群防群治的高效模式,有效地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途径。他们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发动了党员、大学生、教师、在家的干部以及退休的老同志,动员了大量的医生、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资源下派到基层防控一线,有效地组建了一支支红袖标疫情防控队。他们按照基层党组织的安排,实现网格化精准防控,有的负责村内防控政策宣传、有的负责村口、路口的站岗巡查、有的负责回乡人员信息摸排、监测等等,构建了疫情防控的自治共同体。他们通过自我的管理,有效地劝阻了春节期间人员的聚集流动,有效地落实了群众落实婚丧嫁娶的延办简办政策,有效地摸排外来人员流动情况,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立体战、人民战和阻击战。
同时我们也看到科技支撑,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医学攻坚疫病的根源、机制和传播方式,还是运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精准定位病毒流行轨迹,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节约了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和各种疫情防控资源;也为今后基层治理的网格化、精准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树立法治思维,增强基层治理的坚强支撑。法治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也是基层治理的最强制度保障。法治所具有的公开性、明确性、平等性、强制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在基层治理方面,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思路、推进基层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牢固树立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权威地位。
在疫情防控大考中,实际也是一次法治水平提升的时机。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央疫情防控措施中,有效地运用了法治思维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把依法治国各项要求落实到基层组织,让法治成为人民群众“身边的法治”“家常的法治”“管用的法治”,全面提升治理水平。
4.弘扬德治教化,勾画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1]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各地形成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深厚文化的重要表现。今天我们强调依法治理的同时,也不能否定优良的传统美德对基层治理重要作用。优良的村规民约、乡风民俗和家庭家教家风和本地“新乡贤”,他们是广大基层普遍接受的民间法规和模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符合当地的实际;德治的引领,能够通过引领的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公民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利于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对于维持基层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凝聚基层群众的向心力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二、补足疫情防控的“短板”和“弱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1、厘清政府和自治組织关系,完善基层自治制度。政府要转变过去大包大揽、命令式的无限行政政府模式。依法设置乡镇政府治理社会的权责,法无规定不可为,减少对村级事务的命令式的行政干预。疫情防控中,政府过多的行政命令,使基层呈现的是一种被动式治理。过多的反复报表、反复的检查,不顾实际的层层加码的防控措施,使基层应接不暇,严重影响了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重了基层的负担,必然导致基层工作的形式主义存在,使得基层治理的效能低下,损害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转变当前政府存在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等现象,正确定位自己的职能,要按照法律规定放权予村级自治组织,给村民自治活动的空间。让村级自治组织代表村民共同行使村级治理的权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2、树立法治信仰,加大基层法治建设。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人民和舟共济、众志成城,当前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然而我也不能忽视,基层防控中暴露的法治短板。如疫情中违规储藏防疫物资哄抬物价、不按规定居家隔离、违法散布谣言、违法传播个人信息、“低俗、咒骂式”宣传标语、,一些工作人员过度执法、粗暴执法等等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必须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我们要针对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法治短板,抓紧堵漏洞、强弱项。要持续加大对基层资源的下放,特别是基层法治队伍的建设和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治宣传力度,确保疫情防控依法进行。
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层社会农业生产、工厂复工陆续开展,经历过疫情的考验,必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在战疫中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最高位置[J].北京:旗帜.2020年第3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疫情防控;基层治理
一、依托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转化为疫情防控强大效能
1.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建在连上”和支部建在村、社区,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次又一次重大考验的重要密码。党管基层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在广大的农村和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宣传了的党和政府政策方针、贯彻执行了党和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动员了基层群众、领导了基层治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各地的基层党组织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和社会动员,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带领人民群众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疫情发生时,正值中国传统的春节,本是全国上下欢度佳节时期,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神州大地瞬间冰封,生产生活立即暂停,各级党组织以最快的速度传达了党中央的有关疫情防控指示,带领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防控,构建省市县镇高效纵向命令传递通道,表现出最广泛的群众动员力和组织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基层治理的强大执行力。可以说,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广大党员充分展现了先锋模范作用。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他们带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积极完成党的任务,以模范的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范。“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疫情防控期间最经常听到的响亮声音,广大党员自觉主动地响应党中央号召,誓死冲在队伍的最前列,不畏艰险、不论生死带头参与疫情防控,树立了一个又一个光辉形象,是最美的“逆行者”。如各地抗疫一线的党员先锋队、党员先锋病房、党员先锋岗位,他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2.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自己,要充分挖掘人民群众的智慧,大力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激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基层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疫情防控中,党中央一声封控令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各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封村、封小区,形成了群防群治的高效模式,有效地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途径。他们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发动了党员、大学生、教师、在家的干部以及退休的老同志,动员了大量的医生、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资源下派到基层防控一线,有效地组建了一支支红袖标疫情防控队。他们按照基层党组织的安排,实现网格化精准防控,有的负责村内防控政策宣传、有的负责村口、路口的站岗巡查、有的负责回乡人员信息摸排、监测等等,构建了疫情防控的自治共同体。他们通过自我的管理,有效地劝阻了春节期间人员的聚集流动,有效地落实了群众落实婚丧嫁娶的延办简办政策,有效地摸排外来人员流动情况,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立体战、人民战和阻击战。
同时我们也看到科技支撑,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医学攻坚疫病的根源、机制和传播方式,还是运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精准定位病毒流行轨迹,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节约了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和各种疫情防控资源;也为今后基层治理的网格化、精准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树立法治思维,增强基层治理的坚强支撑。法治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也是基层治理的最强制度保障。法治所具有的公开性、明确性、平等性、强制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在基层治理方面,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思路、推进基层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牢固树立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权威地位。
在疫情防控大考中,实际也是一次法治水平提升的时机。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央疫情防控措施中,有效地运用了法治思维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把依法治国各项要求落实到基层组织,让法治成为人民群众“身边的法治”“家常的法治”“管用的法治”,全面提升治理水平。
4.弘扬德治教化,勾画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1]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各地形成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深厚文化的重要表现。今天我们强调依法治理的同时,也不能否定优良的传统美德对基层治理重要作用。优良的村规民约、乡风民俗和家庭家教家风和本地“新乡贤”,他们是广大基层普遍接受的民间法规和模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符合当地的实际;德治的引领,能够通过引领的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公民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利于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对于维持基层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凝聚基层群众的向心力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二、补足疫情防控的“短板”和“弱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1、厘清政府和自治組织关系,完善基层自治制度。政府要转变过去大包大揽、命令式的无限行政政府模式。依法设置乡镇政府治理社会的权责,法无规定不可为,减少对村级事务的命令式的行政干预。疫情防控中,政府过多的行政命令,使基层呈现的是一种被动式治理。过多的反复报表、反复的检查,不顾实际的层层加码的防控措施,使基层应接不暇,严重影响了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重了基层的负担,必然导致基层工作的形式主义存在,使得基层治理的效能低下,损害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转变当前政府存在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等现象,正确定位自己的职能,要按照法律规定放权予村级自治组织,给村民自治活动的空间。让村级自治组织代表村民共同行使村级治理的权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2、树立法治信仰,加大基层法治建设。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人民和舟共济、众志成城,当前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然而我也不能忽视,基层防控中暴露的法治短板。如疫情中违规储藏防疫物资哄抬物价、不按规定居家隔离、违法散布谣言、违法传播个人信息、“低俗、咒骂式”宣传标语、,一些工作人员过度执法、粗暴执法等等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必须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我们要针对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法治短板,抓紧堵漏洞、强弱项。要持续加大对基层资源的下放,特别是基层法治队伍的建设和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治宣传力度,确保疫情防控依法进行。
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层社会农业生产、工厂复工陆续开展,经历过疫情的考验,必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在战疫中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最高位置[J].北京:旗帜.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