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农村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jo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平台上,农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其自身的显著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应怎样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但不少教师白白地浪费了这些有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充分开发学校课程资源,使学校变成不只是学生读书的地方,更是学生生活的地方。
  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
  新课程的改革指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资源的多种功能。
  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例,在科技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第十册《理想的风筝》一课中讲道: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于是老师把学生们在科技活动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
  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放飞这些风筝,放飞理想,回到学校,说、写放风筝的过程,语文素养自然得到提升。
  2.激发学生热情,给予教材“二次生命”。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甚至已获验证的成功的学习方式等,都可以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
  如学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后,有學生不解地问:“青蛙什么时候出来呀?”一年级的学生并不熟悉青蛙,但在农村,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可以亲自去田里看看,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找有关“青蛙”的图片、文字、故事、歌曲,等等。
  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而且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等等。
  教材的内涵和外延被充分扩展,二次生命的能量被激活了。
  3.结合农村教学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活动教学为手段,由教室移向生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全体性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我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红领巾实践基地”即是其中一项特色活动,包括“红领巾小记者队、红领巾导游队和红领巾小摄影队”,为学生拓展了张扬个性的空间,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氛围。
  4.重视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提高语文素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但是在一部分课上,教师每节课都将学生几人分成一个小组,团团围坐在一块,不管学生坐在课桌外侧扭起脖子看黑板的字是否舒服,也不能有效地关注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此时此刻真实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状态,以为只要让学生讨论起来,就能给领导与听课的教师一个满意的交代。
  我觉得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再说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我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学生初步自我解释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思考:“让我们看谁能发现小的问题,哪个能发现大的问题,如果谁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回答不了,那我就拜他为师。”听了我这一番激励的话语,学生个个小眼发光,埋头读书,思考问题。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踏歌声”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
  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呢?
  几个问题后,再也没人举手了。我看没有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便鼓励说:“你们真聪明,提出了一些好的问题,但我相信你们再读读诗,再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
  只见学生又埋头默读之后窃窃议论起来。五分钟后,班上的小手举得更高了。
  “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偏偏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呢?”
  “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兴地踏歌相送呢?”
  这两个问题确实很有价值,他们发现了书上写的与生活实际的不同,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同学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热烈地展开讨论,想象,发表自己的“高见”。
  此时,自然能听到入情入理的解说。显然,合作学习使他们产生了灵感。
  5.优化学生作业,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
  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时的一种自觉的需要。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传统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选择。如第一种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第二种题型低一层次;而第三种题型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如在上完《特殊的葬礼》一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一题。
  (1)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请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写一篇建议;(2)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塞特凯达斯瀑布写一篇悼词;(3)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句。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其他文献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所谓教师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不绝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了原有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的课堂并非要摒弃教师的指导,相反更应该发挥好教师的“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服务。不同的老师,导的风格方式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充分运
期刊
摘 要: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就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情感培养,学生应和阅读主体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孕育出灵动的课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章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情感
期刊
摘 要: 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作者结合教学实际,从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引导学生探究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
期刊
现今社会,到处充满绿色,食品要吃绿色的,衣服要穿生态的,游玩要到自然之中。当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贴近自然的时候,教育也顺应时代趋势,把绿色引进了我们的课堂。创建
期刊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经过历史筛选的素有定评的名篇,这些作品不仅语言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而且立意深远,结构严谨,堪资借鉴。但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的得分率达不到80%,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有惧怕情绪,觉得学文言文时负担极重。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多从理性分析方面贯彻教学内容,这种重视理性思考的教学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很枯燥,忽视了初中生的特点,忽视了从感性认识方面引
期刊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如字词的美、修辞的美、文章结构布局的美、自然之美、人间真情及心灵之美、人格魅力之美等。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美的世界,语文老师要善于发掘美的潜质,引导学生品尝美,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揣摩语言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揣摩语言美是发掘教材中美的
期刊
摘 要: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在习作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入法制教育,加深“法制”理念。  关键词: 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 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纲要》对小学生的德育要求,主要表现为对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師对德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