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观与李清照婉约词之差异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2008zxff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秦观和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他(她)们的词学创作在类似的审美风格中,又因时代差异和个人遭际等的不同而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个性。通过对二者婉约词差异的探讨,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婉约词派共性下的个性,更有助于丰富中国词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秦观;李清照;婉约词;差异
  作为婉约词派分别在北宋和两宋之间的代表人物,秦观和李清照都被称为本色当行的词手。在内容上,二人词作都以个人情感、离愁别绪为主,风格上都具有清丽的特点,语言上都倾向于明白晓畅生活语言。但是由于现实环境和个人性格的巨大差异,在类似的审美风格中,他们又展现出了各自的个性。秦观和李清照的词作在保持婉约风格的基础上,艺术表现上也呈现各自不同的特征。淮海词和易安体对婉约词的不同开拓在研究婉约词时,由于都被称为“婉约之宗”,必然会将秦观和李清照相提并论,淮海词和易安体之所以能够赢得这么高的评价,这和两位词人对婉约词的开拓贡献是分不开的。秦观一生坎坷的身世对于他本人来说自然是莫大的不幸,但对于他的婉约词创作来说,却是一种幸运,他将自己浩瀚如海的深沉愁绪,完全寄托到了自己的婉约词创作中。
  词到了北宋后期,名家迭出,众体纷呈,为秦观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秦观将身世之悲打入艳情,集五代以来婉约词之大成,被称为“前无伦而后无继”、“宋一代词人之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淮海词》称少游“诗格不及蘇、黄,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 [1]将秦观的词与苏、黄的诗相提并论,可见在当时,秦观是当之无愧的“词家之宗”。秦观的婉约词可以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多表现男女恋情、伤春悲秋之作,在表现对纯美爱情的追求的同时,也多少流露出了一些属于年轻人的锐气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上缠绵婉转,语言上较为清新活泼;后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贬谪、流放等打击之后,情感倾向开始彻底转入低迷沉痛,意境上也是以凄婉哀楚为主。但是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秦观词都严守着温庭筠等花间词人以来的婉约词创作传统,坚守着词的“本色当行”,而且在保留婉约词“本色”的同时,开始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将“身世之情打入艳情”,这是秦观对婉约词内容的重大开拓。如《千秋岁》: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首词深沉蕴藉,含蓄曲婉,动人心肠,是秦观词的名篇,让历代学者动容,如此深沉的愁绪,显然不仅仅是来自爱情的离愁别绪,更多的是自己政治生涯的蹭蹬坎坷。这样的表现方式对于婉约词来说,无疑是一种开拓,而且与苏辛二人“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不同,这种开拓仍旧保留了婉约词的审美特质,不失“本色当行”。在这些作品中,秦觀还善于营造清妙朦胧的意境,如《鹊桥仙》中词人把与爱人的相会,艺术地置于金风玉露、星疏月朗、如梦如幻的境界之中,无形中将这种爱情的衬托得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这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追求,更是对这种朦胧蕴藉、含蓄深婉的意境美的追求。如果进一步结合他的身世分析,又何尝不是他对于自己孜孜不倦向往的理想的一种美好怅惘?
  淮海词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一种内敛的方式,这也符合北宋婉约词一贯的审美特征,即崇尚优雅精致,追求含蓄蕴藉的审美感受。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北宋积弱已久,社会上从上到下又重文轻武,长期的社会风气的积累使文人的创作上更加倾向于文士化、学者化,侧重于表现心灵上的细腻、幽微的感受。秦观的婉约词创作正是这种作品中的佼佼者,与苏轼对词境的大胆开拓不同,他不擅长表现金戈铁马的阳刚气质,曲折坎坷的生活经历让他对忧伤哀怨、缠绵悱恻的婉约词更为得心应手,并且善于表达这种纤细温婉的情感境界。同样是表现这种女性化的情感,秦观较柳永的“俚俗”更为雅致精巧,在抒情技巧上比后主更为细腻成熟,在意境的雕琢上比温庭筠更加清丽自然,所以在婉约词这一领域的创作技巧上,秦观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
  在南渡之后,家国的接连不幸遭遇,使李清照的词作的感情基调为之一变,她不再是《如梦令》的那个纵情于天真烂漫情怀的小女子,而开始在词作中将国破家亡的悲苦融入到了当时整个时代的悲剧中去。这段时期李清照的代表作多是写愁的伤乱词,字字血泪,声声呜咽,如《声声慢》中淡酒、疾风、残花、暮雨这些意境将词人痛苦孤寂的心境一步步推向极致,最终直逼出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既是感叹,又是自扪,可谓言有尽而愁无穷。清人沈谦称赞这首词说:“予少时和唐宋词三百阙,独不敢次‘寻寻觅觅一篇’,恐为妇人所笑。”[2]更难为可贵的是,身为一介女流,李清照并没有像秦观那样,在面临身世的不幸时,完全沉浸到悲痛、哀愁的情绪中去,反而在温婉中透露出了一丝倔强的刚强,表现出了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与前期相比,不再讲述游山玩水的闲适情调,也不再描写志同道合的甜蜜爱情,她这时的词作,开始表现出对国家大事和时代变迁的关注,于婉约中开始渗透出疏朗气。将李清照的婉约词与苏、辛相提并论,足见其豪迈疏朗气质。《渔家傲》一词就淋漓尽致的展示了李清照这方面的探索。“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绝对算的上是李清照作品中的“另类”了,气势磅礴、英气逼人,具有明显的豪放风格,梁启超就曾评价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这是李清照疏朗气或者说豪放气的集中体现,不过作为女性作家,又被时人奉为婉约之宗,在大部分作品中,她的疏朗气的表达是隐晦的、内敛的,既不失婉约本色,又别具一格。如《武陵春》这首词中,李清照表现的是“舴艋舟”载不动的深重愁苦,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时李清照的愁早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闺阁之愁,而是历尽劫波、满目疮痍的家恨国愁。
  总而言之,李清照凭借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将一丝清新疏朗的风气吹入了婉约词创作中,她以女性文人的身份,以女性的视角来直视婉约词,不仅更好的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温婉妩媚,而且还开拓性的将本属于男性气质特征的内容引入到了创作之中,在秦观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之后,李清照进一步开拓了婉约词的境界,在保持了婉约词的风格特征同时又迈出了创新的一步,而她的这种开拓,在后代受到了极高的推崇。
  参考文献:
  [1][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沈谦.填词杂说[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淮海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民办院校设计艺术类专业为载体,对产学研实践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全文包括设计艺术类课程体系的研究,教学内容的更新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安排以及评价手段的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从而归纳出最有效的建立适合民办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相关课程的实训方案,最终促进学生素质、教师水平和民办院校综合质量的共同提高。  【关键词】:产学研;培养模式;民办院校  一,设计艺术教育
期刊
人是千人千面的  生活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  我从来也不去追问  生活的本真意义  就像我们活着  你不该追问  为什么要活着  活着就要生活  生活就是千姿百态地活着  过去有人为了“主义”而丧生  今天人们为了追逐幸福而烦恼  幸福像似晴朗的天空  不幸像似陰郁的日子  穷人望楼兴叹居无定所  富人豪宅名车一掷千金  穷人度他的穷日子  富人过他的富生活  只有太阳出来时  是公平的时刻  
期刊
【摘要】:中国现代新诗从“五四”初期白话新诗的诞生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派”(也称“九叶诗派”)的出现,才可以说真正完成了现代白话新诗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一次与世界现代主义诗歌的接轨。而在这一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毫无疑问是穆旦,而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诗八首》。写于1942年初的《诗八首》以其深邃的思辨、敏锐的思想、哲学的意蕴完成了现代白话新诗向现代主义诗歌的转型。  【关键词】:穆旦
期刊
【摘要】:专题展览是对基本陈列的扩展和延伸,是用好用活馆藏资源的重要途径,办好专题展览对促进纪念馆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基层博物馆纪念馆囿于种种因素,存在着一些工作困境,在文博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认清困难,寻找对策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纪念馆;专题展览;浅探  当前,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发展
期刊
一、詩词《聚了,散了》  树叶黄了,它脱离了大树对它的依恋,一片片洒落大地,回归自然。  大雁南飞,脱离了这里曾经给它的温暖,去寻找属于它自己的家。  鱼儿奔向大海,去寻找自己最理想的归宿。  日月残淡,它忽略了大自然对它的爱恋。往日的景色不在迷人。  杨柳垂涎,它脱离了白云对它的装扮,不再起舞。  绿草失茵,它脱离了露珠对它的依恋,失去生机。  心儿碎了,它不再相信人会有真情,所以沉定。  不是
期刊
【摘要】:近些年科技成品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庞大的市场需要,推动了科技产品发展的脚步,而现在的实体设备在市场上也逐渐饱和。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佳享受的服务,各大科技公司也开始发行了虚拟现实产品,并且加大了对虚拟现实产品的研究力度。本文阐述了未来的虚拟现实的智能化、交互性、便捷性,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描写了未来的虚拟现实给生活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关键词】:虚拟现
期刊
【摘要】:目前记忆理论研究在国内外研究界已成蔚然之势,研究主体涉及政治、文化、心理、历史和文学等诸多领域。 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哈布瓦赫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集体记忆概念,强调记忆的外部认知框架。记忆不再是个体的心理或生理现象,而是一种群体社会现象,是一个与他人、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的产物,具有社会性。英华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也在努力建构对母国的记忆图景,寻找自身的文化之根。  【关键词】:哈布瓦赫;记忆
期刊
【摘要】:洛神的形象在中国的古典文艺作品中时常出现,本文通过对曹植《洛神赋》,顾恺之《洛神赋图》和易至群《洛神戏水》三件文艺作品表达方式的对比,探寻易至群先生对洛神作为现代人更为理性的情感寄托。  【关键词】:易至群;洛神;洛神赋  一千九百年前,一个卑微帝子对洛水宓妃涌出“仿佛兮若青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的盛赞;一千九百年后,易至群先生又用水墨以现代国画的形式将洛神的意态重现。历史上最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大都存在着许多意象。而这些意象又并非纯粹表面所指的事物,往往是深受文学渲染而形成的一种精神符号,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亦带有特殊性。而狐作为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既彰显了人类对于狐这一动物特征的基本认知,更彰显出社会文化特征的独特性。为此,从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研究狐狸这一意象显然是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中日;古典文学作品;狐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狐这一动物形象早已烙
期刊
【摘要】:儒学和道学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始基,对于中国文学起着深远厚重的影响。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赋》,是古代文论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文细致描述了创作过程涉及的种种问题。文章从《文赋》的文本入手,着眼于陆机具体的文论观点,对于《文赋》中的儒道文学观的思想淵源进行分析,以此感悟儒道两家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契合之处。  【关键词】:文赋;儒家;道家;文学观;影响  陆机的《文赋》是继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