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题展览是对基本陈列的扩展和延伸,是用好用活馆藏资源的重要途径,办好专题展览对促进纪念馆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基层博物馆纪念馆囿于种种因素,存在着一些工作困境,在文博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认清困难,寻找对策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纪念馆;专题展览;浅探
当前,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各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改建、扩建博物馆纪念馆的可以说遍地开花。专题展览作为博物馆纪念馆拓展、激活社会教育的关键工作,摆在了更加突显的位置。近年来,曾经貌似少人问津、枯燥乏味的基层博物馆纪念馆,也深刻认识到用活馆藏、办活专题展览的重要使命,但又碍于一些主客观因素陷入了发展困境。为此,本文从基层博物馆纪念馆专题展览的重要性、发展困境及对策思考,作浅略分析探讨。
一、专题展览工作重要性
1.专题展览是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社会功能的重要举措。
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展示”就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展览。纪念馆举办的各种专题展览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社会正能量和先进文化、提升人们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纪念馆核心社会功能之一,分为固定展览和临时展览(即本文指的专题展览)。固定展览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都相对比较高,所以一般来讲都是“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难以满足观众参观的持久需求。只有常办常新的专题展览才能弥补固定陈列的缺憾。习近平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举办专题展览就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结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契机,举办了“新四军与才溪儿女”、“艰难岁月 光辉历程——红军长征与才溪儿女”等10余个专题展览,为我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拓宽了渠道,丰富了教育内容。
2.专题展览是博物馆纪念馆自身发展的要求。
在文物收藏、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各项博物馆纪念馆社会功能中,陈列展览是最重要最具活力的社会功能。在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的博物馆纪念馆评估定级中,专题展览作为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首先只有通过展览的举办才能使馆藏文物得到展示,从而发挥教育和观赏作用;其次展览的举办又是宣传教育的前提,若没有丰富的展览宣传教育也显得单调乏味;第三是举办展览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展览转化为供观众享用的文化成果。所以,展览是激发博物馆活力的重要途径。通观国内的大型博物馆纪念馆,无一不是办展频率高、质量好的,展览办得有活力也是博物馆纪念馆具有发展生机的标识之一。“对于中小型博物馆来说,临时展览不应是工作中的软肋,而应该是着力强化的拳头。”[1]
3.专题展览是锻炼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
举办展览是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的工作,要经历展览策划、大纲编写、形式设计、制作布展、宣传推广等很多环节,需要一个水平高、协作好的展览工作团队。不仅要求策展人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较好文字功底,还要熟悉展览工作流程、具有一定协调能力甚至具有美学素养。因此,每举办一项展览,就是办展专业人员水平的提高和展示。
二、专題展览工作困境
1.专业人才缺乏。不少基层博物馆纪念馆地处条件较落后的偏远地区,人员队伍规模小、专业水平不高,较大地限制了专题展览工作的有效有力开展。例如,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位于革命老区上杭县才溪镇,在编工作人员不足十人,聘用部分编外人员。负责专题展览的文物资料科,仅3个工作人员,承担了文物征集管护、资料编研、展览举办等繁杂工作,投入到展览及相关研究的精力十分有限。而且专业人员中,有些为非历史、文博等对口专业,展览工作零基础。就龙岩市范围内而言,其他不少基层博物馆、纪念馆也有类似问题。此外,基层馆专业人员专业教育条件教差,培训学习、外出交流机会都十分有限。
2.馆内藏品不足。文物是展览的重要物质基础。博物馆纪念馆在专题展览时,常遇到与主题相关的文物寥寥无几甚至没有的困难,这种情况在基层中小型博物馆纪念馆中更为突出。例如,2016年才溪馆在举办“艰难岁月 光辉历程——红军长征与才溪儿女”专题展览时,发现从才溪地域特点看这个展览很有地方特色,才溪籍10位开国将军20位省部地师级干部中,有26位历经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但从文物收藏情况来看,这方面的文物少之又少。文物的不足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因历史发生时间年代久远,与其相关的文物客观上着实不容易找到;有些是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文物分散收藏在各家博物馆纪念馆。
3.单位投入不足。临时展览与基本陈列一样需要经历策划、调集展品、设计研究陈列形式、设计制作辅助展品和设备、进行现场安装和布置的过程,稍有规模的临时展览动辄十几万甚至数十万。[2]因此,程序复杂、难度高、耗时多的专题性专题展览,需要博物馆从领导重视程度、工作协调、经费投入等各方面给予重视。但实际上,不少基层中小型博物馆的专题展览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馆领导因精力有限较少参与办展工作,也没有动员全馆各科室“协同作战”,习惯指定由某个部门甚至某些人“全面负责”,其余科室部门大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馆领导的重视和其它科室的紧密配合,导致一些工作难以开展,挫伤了办展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宣传不足,使用率不高。办展的成功与否关键看观众的多少,不少基层馆存在整体策划水平不高,宣传推广办法简单、形式单一,开展仪式走过场甚至没有,社会公开度和影响力不高,外出巡展也十分有限。三是办展经费没有保障。自全国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大多数基层博物馆纪念馆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免费开放国家补助经费,不少因场馆扩大带来的水电成本增加、编外人员增加带来的工资支出增加,用于专题展览支出十分有限。 三、走出困境对策
1.重视策展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人才是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促进办展专业队伍的成长,才会使展览工作稳步推进,使基层博物馆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对于基层馆而言,一方面积极寻找机会由当地政府、人事部门引进专业人才。2016年,中央苏区(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便通过政府引进专业人才的方式,录用一名文物鉴定专业人员。此种办法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受体制机制影响,更多的博物馆纪念馆还得拿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态度来,针对人员少、专业水平低、所学专业不对口等“硬骨头”找出积极对策。一是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边学边做。才溪馆现有展览团队就是克服困难,在不断熟悉馆内资料、积极钻研党史基础上,根据本馆特色积极举办各类专题展览,从人物专题、将军书画专题展到历史事件专题展,办展数量和办展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创造学习机会。近年来,才溪馆办展专业人员利用基本陈列改版、外出培训和交流等机会,加深了展览举办的感性和理性认识。2013年,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对基本陈列进行改版提升,期间馆内办展业务人员全程参与改版各项工作,特别是聘请的市级文博专家到馆指导改陈布展,对馆内专业人员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馆内专业人员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展览策划培训中,到兄弟馆交流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交流切磋,使其专业素养得到较快提升。
2.加大展览工作投入力度。足够的思想关注度和必要的人力、财力投入成为举办专题展览的重要前提。首先,全馆树立“以展览促进纪念馆发展”的工作理念,把举办展览列入年度工作重点,明确策展人并由其主要负责和协调各项工作,明确科室分工,动员全体人员积极参加展览相关工作。其次强化经费保障,把办展经费列入馆财务年度预算,博物馆纪念馆还可以通过邀约共建,获得社会的办展经费支持。例如,近年来,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以“才溪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特色资源,与31军、福建省调查总队等开展共建活动,共同举办专题展览,在解决经费的同时,发挥展览服务军营和社区的作用。三是加大展览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展览项目策划水平,积极探索宣传推广路子,丰富配套教育活动形式,扩大展览的社会影响。
3.以展促藏,加強资源共享。在举办展览中发现藏品的不足,也未必是坏事,反而以此认识到相关藏品空白,为文物资料科下一步文物征集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也是举办展览对文物资料征集工作的促进作用。但对于文物的不足,更多的是依赖于馆际之间的合作共享,为此营造良好的资源共享环境是基层型博物馆纪念馆走出藏品困境的最高期许。2014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启动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也就是为摸清家底、整合资源,为日后营造资源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在故宫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陕西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大馆层面,通过馆际合作乃至国际合作来互借文物是常有的事,他们的合作共享经验值得基层馆学习借鉴。
综上,举办专题展览是“激活博物馆纪念馆的良方”,这项工作的完成不仅跨科室部门,跨越馆与馆之间,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素养高、良好协作的工作团队,还需要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兄弟馆乃至社会的支持。只有认清各种困难,找对路子,才能走出困境,推动基层博物馆纪念馆朝着“中国梦”的实现大踏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李威. 强化陈列展览个性特色. 小康目标后的江苏省博物馆事业-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
[2]赵茜.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临时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D]. 西北大学, 2015.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纪念馆;专题展览;浅探
当前,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各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改建、扩建博物馆纪念馆的可以说遍地开花。专题展览作为博物馆纪念馆拓展、激活社会教育的关键工作,摆在了更加突显的位置。近年来,曾经貌似少人问津、枯燥乏味的基层博物馆纪念馆,也深刻认识到用活馆藏、办活专题展览的重要使命,但又碍于一些主客观因素陷入了发展困境。为此,本文从基层博物馆纪念馆专题展览的重要性、发展困境及对策思考,作浅略分析探讨。
一、专题展览工作重要性
1.专题展览是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社会功能的重要举措。
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展示”就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展览。纪念馆举办的各种专题展览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社会正能量和先进文化、提升人们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纪念馆核心社会功能之一,分为固定展览和临时展览(即本文指的专题展览)。固定展览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都相对比较高,所以一般来讲都是“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难以满足观众参观的持久需求。只有常办常新的专题展览才能弥补固定陈列的缺憾。习近平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举办专题展览就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结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契机,举办了“新四军与才溪儿女”、“艰难岁月 光辉历程——红军长征与才溪儿女”等10余个专题展览,为我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拓宽了渠道,丰富了教育内容。
2.专题展览是博物馆纪念馆自身发展的要求。
在文物收藏、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各项博物馆纪念馆社会功能中,陈列展览是最重要最具活力的社会功能。在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的博物馆纪念馆评估定级中,专题展览作为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首先只有通过展览的举办才能使馆藏文物得到展示,从而发挥教育和观赏作用;其次展览的举办又是宣传教育的前提,若没有丰富的展览宣传教育也显得单调乏味;第三是举办展览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展览转化为供观众享用的文化成果。所以,展览是激发博物馆活力的重要途径。通观国内的大型博物馆纪念馆,无一不是办展频率高、质量好的,展览办得有活力也是博物馆纪念馆具有发展生机的标识之一。“对于中小型博物馆来说,临时展览不应是工作中的软肋,而应该是着力强化的拳头。”[1]
3.专题展览是锻炼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
举办展览是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的工作,要经历展览策划、大纲编写、形式设计、制作布展、宣传推广等很多环节,需要一个水平高、协作好的展览工作团队。不仅要求策展人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较好文字功底,还要熟悉展览工作流程、具有一定协调能力甚至具有美学素养。因此,每举办一项展览,就是办展专业人员水平的提高和展示。
二、专題展览工作困境
1.专业人才缺乏。不少基层博物馆纪念馆地处条件较落后的偏远地区,人员队伍规模小、专业水平不高,较大地限制了专题展览工作的有效有力开展。例如,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位于革命老区上杭县才溪镇,在编工作人员不足十人,聘用部分编外人员。负责专题展览的文物资料科,仅3个工作人员,承担了文物征集管护、资料编研、展览举办等繁杂工作,投入到展览及相关研究的精力十分有限。而且专业人员中,有些为非历史、文博等对口专业,展览工作零基础。就龙岩市范围内而言,其他不少基层博物馆、纪念馆也有类似问题。此外,基层馆专业人员专业教育条件教差,培训学习、外出交流机会都十分有限。
2.馆内藏品不足。文物是展览的重要物质基础。博物馆纪念馆在专题展览时,常遇到与主题相关的文物寥寥无几甚至没有的困难,这种情况在基层中小型博物馆纪念馆中更为突出。例如,2016年才溪馆在举办“艰难岁月 光辉历程——红军长征与才溪儿女”专题展览时,发现从才溪地域特点看这个展览很有地方特色,才溪籍10位开国将军20位省部地师级干部中,有26位历经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但从文物收藏情况来看,这方面的文物少之又少。文物的不足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因历史发生时间年代久远,与其相关的文物客观上着实不容易找到;有些是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文物分散收藏在各家博物馆纪念馆。
3.单位投入不足。临时展览与基本陈列一样需要经历策划、调集展品、设计研究陈列形式、设计制作辅助展品和设备、进行现场安装和布置的过程,稍有规模的临时展览动辄十几万甚至数十万。[2]因此,程序复杂、难度高、耗时多的专题性专题展览,需要博物馆从领导重视程度、工作协调、经费投入等各方面给予重视。但实际上,不少基层中小型博物馆的专题展览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馆领导因精力有限较少参与办展工作,也没有动员全馆各科室“协同作战”,习惯指定由某个部门甚至某些人“全面负责”,其余科室部门大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馆领导的重视和其它科室的紧密配合,导致一些工作难以开展,挫伤了办展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宣传不足,使用率不高。办展的成功与否关键看观众的多少,不少基层馆存在整体策划水平不高,宣传推广办法简单、形式单一,开展仪式走过场甚至没有,社会公开度和影响力不高,外出巡展也十分有限。三是办展经费没有保障。自全国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大多数基层博物馆纪念馆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免费开放国家补助经费,不少因场馆扩大带来的水电成本增加、编外人员增加带来的工资支出增加,用于专题展览支出十分有限。 三、走出困境对策
1.重视策展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人才是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促进办展专业队伍的成长,才会使展览工作稳步推进,使基层博物馆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对于基层馆而言,一方面积极寻找机会由当地政府、人事部门引进专业人才。2016年,中央苏区(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便通过政府引进专业人才的方式,录用一名文物鉴定专业人员。此种办法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受体制机制影响,更多的博物馆纪念馆还得拿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态度来,针对人员少、专业水平低、所学专业不对口等“硬骨头”找出积极对策。一是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边学边做。才溪馆现有展览团队就是克服困难,在不断熟悉馆内资料、积极钻研党史基础上,根据本馆特色积极举办各类专题展览,从人物专题、将军书画专题展到历史事件专题展,办展数量和办展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创造学习机会。近年来,才溪馆办展专业人员利用基本陈列改版、外出培训和交流等机会,加深了展览举办的感性和理性认识。2013年,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对基本陈列进行改版提升,期间馆内办展业务人员全程参与改版各项工作,特别是聘请的市级文博专家到馆指导改陈布展,对馆内专业人员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馆内专业人员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展览策划培训中,到兄弟馆交流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交流切磋,使其专业素养得到较快提升。
2.加大展览工作投入力度。足够的思想关注度和必要的人力、财力投入成为举办专题展览的重要前提。首先,全馆树立“以展览促进纪念馆发展”的工作理念,把举办展览列入年度工作重点,明确策展人并由其主要负责和协调各项工作,明确科室分工,动员全体人员积极参加展览相关工作。其次强化经费保障,把办展经费列入馆财务年度预算,博物馆纪念馆还可以通过邀约共建,获得社会的办展经费支持。例如,近年来,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以“才溪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特色资源,与31军、福建省调查总队等开展共建活动,共同举办专题展览,在解决经费的同时,发挥展览服务军营和社区的作用。三是加大展览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展览项目策划水平,积极探索宣传推广路子,丰富配套教育活动形式,扩大展览的社会影响。
3.以展促藏,加強资源共享。在举办展览中发现藏品的不足,也未必是坏事,反而以此认识到相关藏品空白,为文物资料科下一步文物征集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也是举办展览对文物资料征集工作的促进作用。但对于文物的不足,更多的是依赖于馆际之间的合作共享,为此营造良好的资源共享环境是基层型博物馆纪念馆走出藏品困境的最高期许。2014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启动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也就是为摸清家底、整合资源,为日后营造资源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在故宫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陕西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大馆层面,通过馆际合作乃至国际合作来互借文物是常有的事,他们的合作共享经验值得基层馆学习借鉴。
综上,举办专题展览是“激活博物馆纪念馆的良方”,这项工作的完成不仅跨科室部门,跨越馆与馆之间,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素养高、良好协作的工作团队,还需要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兄弟馆乃至社会的支持。只有认清各种困难,找对路子,才能走出困境,推动基层博物馆纪念馆朝着“中国梦”的实现大踏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李威. 强化陈列展览个性特色. 小康目标后的江苏省博物馆事业-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
[2]赵茜.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临时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D]. 西北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