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满足幼儿的主体性发展诉求,生态式美术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生态式美术活动,可以为幼儿创设生态体验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操作力以及创造力等,进而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生态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一、创设情境开展教学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走进自然并感受自然,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带给幼儿多重感官冲击,这既符合幼儿成长的需求,也能唤醒幼儿对美术的隐性情怀,为美术教学奠定基础。
(一)借助自然环境开展教学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结合自然开展美术实践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也能使幼儿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美术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自身定位,将自身由传统的知識的灌输者以及幼儿学习与活动的管理者抓变为幼儿学习的伙伴,与幼儿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应加强与幼儿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幼儿消除对教师的心理畏惧,使其能够更加亲近教师和信任教师。对于幼儿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会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幼儿会对大自然产生向往之前,教师引导幼儿走进自然,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形象思维探索自然,进而带给幼儿丰富的生态美术体验。例如,幼儿在走进自然之后能够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动物的形态以及自然环境中的风雨等。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而且可以使幼儿逐渐形成丰富的生态美术体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校园中的花园散步,并引导幼儿观察树木在阳光下、在雨中的形态。在秋季,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落叶的形态以及落叶的颜色变化等,也可以让幼儿摸一摸落叶,闻一闻落叶,使幼儿通过不同感官形式了解落叶的变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收集一些落叶,并将其用于“树叶拼贴”活动之中。也可以引导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画一画春天的树与秋天的树,画一画静止的树与风中的树,通过这种形式,能耐激活幼儿的美术思维,帮助幼儿建立起鲜活的、自然的、生态的美术认知。
(二)借助生活环境开展教学
形状以及色彩都属于显性物象,这些都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幼儿对其充满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注重观察生活,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美术元素,进而帮助幼儿建立起生态性美术认识。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美术活动,使幼儿认识到美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多种感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针对小班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准备形状和颜色不同的积木,然后引导幼儿根据形状或者颜色对积木进行归类。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留,也能使幼儿建立起色彩概念,进而调动幼儿的美术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意
(一)合理筛选材料
很多艺术创作的灵感与素材都是来源与大自然,例如,花朵、树叶、麦田、泥沙以及果实等,这些都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除此之外,在现实生活之中,各种报纸、习惯、塑料袋以及包装盒等都可以将其应用到美术教学之中,实现变废为宝,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合理筛选材料,并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活动。这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调动幼儿的美术思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所收集的生活材料与自然材料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果实壳拼贴画、树叶拓印画、纽扣拼贴画以及蛋壳拼贴画等。这既能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起到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结合时机投放材料
在完成材料的筛选之后,需要结合实际投放材料。投放美术活动材料,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兴趣取向,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充分发挥出活动材料的作用和价值。例如,教师在结合“纸”开展的主题活动中,便可以投放不同材质的纸供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比如,提供创意折纸,供幼儿开展折纸活动;投放多彩的纸巾供幼儿进行染色活动等。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大胆创作,以此来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意。
(三)创新美术游戏
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意,教师需要创新美术游戏。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通过游戏和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做披萨”游戏,利用橡皮泥制作披萨,然后引导幼儿应用生活中的材料为披萨进行装饰,如树叶、习惯以及彩纸等。
结束语:幼儿园生态式美术活动,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情境,带给幼儿更加直观的体验,促使幼儿逐渐形成美育感悟和生态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宋妍. 幼儿园大班创意手工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D].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9.
[2]汤孜婧. 以美术语言为框架的幼儿综合彩墨画活动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幼儿园;生态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一、创设情境开展教学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走进自然并感受自然,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过程中,带给幼儿多重感官冲击,这既符合幼儿成长的需求,也能唤醒幼儿对美术的隐性情怀,为美术教学奠定基础。
(一)借助自然环境开展教学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结合自然开展美术实践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也能使幼儿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美术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自身定位,将自身由传统的知識的灌输者以及幼儿学习与活动的管理者抓变为幼儿学习的伙伴,与幼儿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应加强与幼儿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幼儿消除对教师的心理畏惧,使其能够更加亲近教师和信任教师。对于幼儿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会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幼儿会对大自然产生向往之前,教师引导幼儿走进自然,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形象思维探索自然,进而带给幼儿丰富的生态美术体验。例如,幼儿在走进自然之后能够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动物的形态以及自然环境中的风雨等。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而且可以使幼儿逐渐形成丰富的生态美术体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校园中的花园散步,并引导幼儿观察树木在阳光下、在雨中的形态。在秋季,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落叶的形态以及落叶的颜色变化等,也可以让幼儿摸一摸落叶,闻一闻落叶,使幼儿通过不同感官形式了解落叶的变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收集一些落叶,并将其用于“树叶拼贴”活动之中。也可以引导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画一画春天的树与秋天的树,画一画静止的树与风中的树,通过这种形式,能耐激活幼儿的美术思维,帮助幼儿建立起鲜活的、自然的、生态的美术认知。
(二)借助生活环境开展教学
形状以及色彩都属于显性物象,这些都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幼儿对其充满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注重观察生活,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美术元素,进而帮助幼儿建立起生态性美术认识。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美术活动,使幼儿认识到美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多种感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针对小班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准备形状和颜色不同的积木,然后引导幼儿根据形状或者颜色对积木进行归类。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留,也能使幼儿建立起色彩概念,进而调动幼儿的美术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意
(一)合理筛选材料
很多艺术创作的灵感与素材都是来源与大自然,例如,花朵、树叶、麦田、泥沙以及果实等,这些都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除此之外,在现实生活之中,各种报纸、习惯、塑料袋以及包装盒等都可以将其应用到美术教学之中,实现变废为宝,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合理筛选材料,并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活动。这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调动幼儿的美术思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所收集的生活材料与自然材料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果实壳拼贴画、树叶拓印画、纽扣拼贴画以及蛋壳拼贴画等。这既能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起到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结合时机投放材料
在完成材料的筛选之后,需要结合实际投放材料。投放美术活动材料,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兴趣取向,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充分发挥出活动材料的作用和价值。例如,教师在结合“纸”开展的主题活动中,便可以投放不同材质的纸供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比如,提供创意折纸,供幼儿开展折纸活动;投放多彩的纸巾供幼儿进行染色活动等。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大胆创作,以此来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意。
(三)创新美术游戏
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意,教师需要创新美术游戏。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通过游戏和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做披萨”游戏,利用橡皮泥制作披萨,然后引导幼儿应用生活中的材料为披萨进行装饰,如树叶、习惯以及彩纸等。
结束语:幼儿园生态式美术活动,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情境,带给幼儿更加直观的体验,促使幼儿逐渐形成美育感悟和生态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宋妍. 幼儿园大班创意手工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D].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9.
[2]汤孜婧. 以美术语言为框架的幼儿综合彩墨画活动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