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095
2006~2011年收治四氯乙烯中毒患者12例,现将有关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0~50岁,平均30岁。中毒途径:经呼吸道吸入中毒9例,经消化道中毒1例,直接接触中毒2例,轻度中毒6例,2例是直接接触皮肤出现皮炎和湿疹,3例是经呼吸道吸入中毒,吸入量少,时间长,就出现流泪,流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运动失调等症状。1例是误服中毒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重度中毒6例均为经呼吸道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四氯乙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抽搐,躁动,血压下降等症状。治愈11例,死亡1例。
诊断检查:①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大剂量四氯乙烯气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并排除其它病因,方可诊断为急性四氯乙烯中毒。②慢性中毒:有长期接触四氯乙烯气体的职业史,主要有肝脏和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类似损害。
治疗:急性中毒,应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脱被污染的衣服清水洗被污染的皮肤,吸入高流量的氧气,昏迷着用脱水、利尿,保护脑细胞,补充电解质。心肺功能衰竭、血压下降者立即心肺复苏,升压,补充血容量。有3例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损伤和肝功能损害,用保护心肌细胞和保肝治疗。1例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已经深昏迷,休克状态虽然努力抢救但是抢救无效而死亡。
讨 论
四氯乙烯是有机化合物,又称全氯乙烯,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的有机溶剂主要作溶剂,如干洗溶剂。
侵入途径: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等方式中毒。
根据患者短时间内高浓度四氯乙烯或较长时间少量四氯乙烯蒸汽职业史和神经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并排出其他疾病诊断四氯乙烯中毒。
中毒原因:干洗机加热管损坏,导致气体池漏。
当四氯乙烯中毒发生后血管迅速扩张,容积增大细胞ATP尽快耗尽,钠泵不能运转,钠泵积累过多,结果导致严重的细胞内水中,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重要脏器功能损坏甚至出现功能衰竭,抢救不及时出现生命危险。
济状况有关。本组资料显示32例患者均为男性,农民62.50%,符合酒精相关障碍尤其是酒精依赖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3]。32例患者中,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90.62%,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文化程度低者明显高于文化程度高者相符[4]。这可能与低文化层次者对长期大量饮酒的危害无认识有关。汉族21例(65.63%),少数民族11例(34.37%),这与少数民族长期的形成的生活风俗习惯有关。提示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集聚区域饮酒危害的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初次饮酒的年龄15~18岁7例(21.88%)和19~30岁29例(90.63%),以青壮年为主體,青少年占一定比例,所以防治对象应该从青少年开始,早期给予饮酒危害的相关知识教育,要及时地对饮酒人群实行社会干预。
中枢神经系统对酒是最敏感的器官,长期大量的饮酒是导致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直接原因。且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和症状的轻重与饮酒量及饮酒时间有关,饮酒量越大饮酒时间越长损害程度越大[5]。本资料显示有31例患者饮酒年限均>10年,平均饮酒量600±190ml。长期大量的饮酒可直接损害脑功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常常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
酒精是高热量而无营养成分的饮料,长期空腹饮用直接影响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营养物质的缺乏。维生素B族缺乏导致焦磷酸硫胺素的减少,糖代谢障碍,神经组织供能缺乏,影响神经髓鞘物质磷酸类的合成与代谢。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的症状出现。同时还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有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长期大量饮酒不仅导致躯体和精神损害,还导致家庭和社会危害。目前,我国饮酒的人数有逐年增多,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在精神科临床中有逐年增加的趋势[6]。2008~2010年收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32例,而1998~2000年收治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8例,同期相比增加了77.78%。因此预防酒中毒是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及医学问题,同时又是一项艰巨的社会任务。建议各种媒体应大力宣传不当饮酒对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改变社会风俗和饮酒习惯。作为医护人员要重视和加强有关饮酒危害的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对于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少数民族集聚区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 孙学礼.精神病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3.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3 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41.
4 杨会,田成毕.165例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住院病人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3):207-209.
5 许冠思.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51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0,8(32):976-977.
6 孙爱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37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0,1:77-79.
2006~2011年收治四氯乙烯中毒患者12例,现将有关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0~50岁,平均30岁。中毒途径:经呼吸道吸入中毒9例,经消化道中毒1例,直接接触中毒2例,轻度中毒6例,2例是直接接触皮肤出现皮炎和湿疹,3例是经呼吸道吸入中毒,吸入量少,时间长,就出现流泪,流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运动失调等症状。1例是误服中毒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重度中毒6例均为经呼吸道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四氯乙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抽搐,躁动,血压下降等症状。治愈11例,死亡1例。
诊断检查:①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大剂量四氯乙烯气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并排除其它病因,方可诊断为急性四氯乙烯中毒。②慢性中毒:有长期接触四氯乙烯气体的职业史,主要有肝脏和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类似损害。
治疗:急性中毒,应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脱被污染的衣服清水洗被污染的皮肤,吸入高流量的氧气,昏迷着用脱水、利尿,保护脑细胞,补充电解质。心肺功能衰竭、血压下降者立即心肺复苏,升压,补充血容量。有3例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损伤和肝功能损害,用保护心肌细胞和保肝治疗。1例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已经深昏迷,休克状态虽然努力抢救但是抢救无效而死亡。
讨 论
四氯乙烯是有机化合物,又称全氯乙烯,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的有机溶剂主要作溶剂,如干洗溶剂。
侵入途径: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等方式中毒。
根据患者短时间内高浓度四氯乙烯或较长时间少量四氯乙烯蒸汽职业史和神经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并排出其他疾病诊断四氯乙烯中毒。
中毒原因:干洗机加热管损坏,导致气体池漏。
当四氯乙烯中毒发生后血管迅速扩张,容积增大细胞ATP尽快耗尽,钠泵不能运转,钠泵积累过多,结果导致严重的细胞内水中,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重要脏器功能损坏甚至出现功能衰竭,抢救不及时出现生命危险。
济状况有关。本组资料显示32例患者均为男性,农民62.50%,符合酒精相关障碍尤其是酒精依赖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3]。32例患者中,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90.62%,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文化程度低者明显高于文化程度高者相符[4]。这可能与低文化层次者对长期大量饮酒的危害无认识有关。汉族21例(65.63%),少数民族11例(34.37%),这与少数民族长期的形成的生活风俗习惯有关。提示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集聚区域饮酒危害的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初次饮酒的年龄15~18岁7例(21.88%)和19~30岁29例(90.63%),以青壮年为主體,青少年占一定比例,所以防治对象应该从青少年开始,早期给予饮酒危害的相关知识教育,要及时地对饮酒人群实行社会干预。
中枢神经系统对酒是最敏感的器官,长期大量的饮酒是导致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直接原因。且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和症状的轻重与饮酒量及饮酒时间有关,饮酒量越大饮酒时间越长损害程度越大[5]。本资料显示有31例患者饮酒年限均>10年,平均饮酒量600±190ml。长期大量的饮酒可直接损害脑功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常常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
酒精是高热量而无营养成分的饮料,长期空腹饮用直接影响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营养物质的缺乏。维生素B族缺乏导致焦磷酸硫胺素的减少,糖代谢障碍,神经组织供能缺乏,影响神经髓鞘物质磷酸类的合成与代谢。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的症状出现。同时还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有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长期大量饮酒不仅导致躯体和精神损害,还导致家庭和社会危害。目前,我国饮酒的人数有逐年增多,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在精神科临床中有逐年增加的趋势[6]。2008~2010年收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32例,而1998~2000年收治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8例,同期相比增加了77.78%。因此预防酒中毒是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及医学问题,同时又是一项艰巨的社会任务。建议各种媒体应大力宣传不当饮酒对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改变社会风俗和饮酒习惯。作为医护人员要重视和加强有关饮酒危害的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对于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少数民族集聚区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 孙学礼.精神病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3.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3 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41.
4 杨会,田成毕.165例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住院病人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3):207-209.
5 许冠思.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51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0,8(32):976-977.
6 孙爱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37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0,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