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課程标准的三大特点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历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旧大纲相比,课标第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传统历史教学侧重对历史事件发展演变的介绍,“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但这种“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使学生对课本上介绍的知识虽然背得滚瓜烂熟,可书本以外的东西却不会学;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缺少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而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新课程则扬弃了这一传统的惯性模式,要求既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框架的构建,又注意让学生基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形成灵活的、系统性化的、在多角度多层面丰富理解的基础上整合的经验知识系统,注意知识的应用性和发展性。
课标第二大特点是实现教学方式重心的转移。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先介绍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应为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即先发现有思考价值的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
课标第三个特点是新课程标准注重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强调培养学生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观察和认识历史的能力。强调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密切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开阔思路,学有所用。
二、适应新课程标准形成全新教学理念
作为历史教师,教学理念理应不断更新才能适应新课标下对教学的新要求。新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高中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事物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应表现为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非常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对所学科目的持久兴趣,这是新课程标准能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除了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从事实践活动、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外,对于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新的教学理念还力求为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奠定基础。
因此,传统的“以讲为主,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赋予历史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所以,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努力激活学生对每一节课的积极参与,历史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用困惑眼光审视课改历史课堂教学
进入课改后,观摩学习了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感觉有时学生动起来了,大多数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不是内涵的真正变化。尽管并不完全是“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
反思后,我认为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拥有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抱大的孩子永远不会走路,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不要害怕错了,就是要在学中改错,在纠错中进步。
在高一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在高一上学期的教学中,因为没有分科,我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背后的小故事,让枯燥的历史事实生动而有趣,让遥远的历史人物现实而形象,让学生盼着上历史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了,可是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我的独角戏,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我在讲台上自编自导自演。
在高一下学期的教学中,因为进行了分科,我教学的重点就放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在教学模式中,我选择了提问研讨教学模式,将一个子目录的内容按照自然段分成几则材料,根据每则材料设计一到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找出答案,然后针对子目录的要点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拟出答案,完成教学。整个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我由自编自导自演变成了导演兼制片,用问题调度学生参与整个教学。可是,学生还是被动的学习。没有问题的牵引,他们迷失方向了。
四、实行“小先生制”,互教互学,实践有效教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能教人,也应教己,而学人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教人、觉人,也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因此,对教师来说,“既当先生,也当学生”,对学生来说,“既当学生,也当先生”。这就是后来陶行知提出的“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教育理论,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著名的“小先生制”。受陶行知这一教育思想的启发,我决定,试用“小先生”的方法,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 ,上台讲课,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当然,还课堂与学生,教师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教师需要精心备课,不搞形式,才能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要指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经过精心准备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才有意义,学生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