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子化的迅速发展,企业财务领域运用电子技术越来越广。然而由于我国电子化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还不普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关键词:电子化;财务管理;信息化
电子化,就是用微机对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电子化的迅速发展,企业财务领域运用电子技术的领域越来越广,既提高了企业财务工作效率,也为更多地参与财务决策、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能。可以说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这主要是由电子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益处决定的: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单位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物尽其用。
2、缩短二次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财务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财务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财务信息”时间长,往往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应用价值。财务信息电子化,财务工作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财务资料,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整理编制财务资料。
3、财务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资料需要较多的经费,但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企望国家或上级部门 给拨较多的经费进行信息整理是不现实的,依靠自身解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不好,财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4、财务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财务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5、财务信息电子化,可使财务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财务事业要注意这方面发展动向,超前拿出对策,使财务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使现在的劳动电子化,为将来迈进“信息高速公路”打下基础。
然而由于我国电子化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还不普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目前,企业单位在内部设立和业务流程方面比较复杂,出于各自利益,不能及时将财务信息提供给高级决策者;部门内部人为控制现象较重,掩盖了本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造成信息失真;各级下属单位多,业务相对繁杂,无法在短时间内向领导层提供有效数据,没有做到财务管理层次与单位体制相吻合。目前的财务管理,还未实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供应、管理、监督系统统一起来;计算机虽然已经代替手工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但由于管理体制缺乏规范性,也没有完全弥补人为因素带来的财务管理漏洞。只有充分调动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处理好“条”与“块”之间的关系,重视信息化管理,建立畅通的信息流渠道,才能在提高软件技术的同时,推广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
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
首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各单位差异大,整体水平落后。位于发达地区的单位,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发达的科学理论而早已掌握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可某些边远地区小单位由于地域、思想的相对闭塞或许还没有能力组装内部的通讯网络。这种差异作为硬件条件的不完备,使企业整体电子化水平得不到统一提高。
其次,在软件技术水平方面,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技术落后。各部门孤立设计自己的信息系统。各信息系统数据结构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造成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性差,形成“信息孤岛”;财务管理软件功能单一,仅仅完成了从人工手动到“电脑自动”的转变,只局限于对数据的核算上,未体现财务软件设计者对财务管理的理解,缺少数据分析与决策功能,使核算数据利用率低。
3、企业中财务信息安全防范力度不够
对于现代网络系统而言,它由大量具备独立运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边界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了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从硬件系统看,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不正确操作、以盗窃或暴力手段为目的的人为破坏或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或元件的损坏)是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从软件系统看,操作人员有意篡改程序文件、种类繁多的计算机病毒的肆意传播以及网络黑客通过非授权侵袭进行“捕获”及“轰炸”,对信息安全的破坏则更为严重。
4、财务管理人才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信息化改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使他们从抄写、计算等烦琐而枯燥的事务性工作中逐步解脱出来,目的是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对数据加以分析,思考现行管理制度的缺陷及漏洞并加以改进和弥补。而目前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仅仅停留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对相关财务管理软件进行熟练操作,这只能作为现代财务管理人员最基本的业务素质,距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差得很远,无法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财务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电子化;财务管理;信息化
电子化,就是用微机对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电子化的迅速发展,企业财务领域运用电子技术的领域越来越广,既提高了企业财务工作效率,也为更多地参与财务决策、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能。可以说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这主要是由电子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益处决定的: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单位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物尽其用。
2、缩短二次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财务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财务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财务信息”时间长,往往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应用价值。财务信息电子化,财务工作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财务资料,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整理编制财务资料。
3、财务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资料需要较多的经费,但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企望国家或上级部门 给拨较多的经费进行信息整理是不现实的,依靠自身解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不好,财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4、财务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财务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5、财务信息电子化,可使财务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财务事业要注意这方面发展动向,超前拿出对策,使财务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使现在的劳动电子化,为将来迈进“信息高速公路”打下基础。
然而由于我国电子化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还不普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目前,企业单位在内部设立和业务流程方面比较复杂,出于各自利益,不能及时将财务信息提供给高级决策者;部门内部人为控制现象较重,掩盖了本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造成信息失真;各级下属单位多,业务相对繁杂,无法在短时间内向领导层提供有效数据,没有做到财务管理层次与单位体制相吻合。目前的财务管理,还未实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供应、管理、监督系统统一起来;计算机虽然已经代替手工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但由于管理体制缺乏规范性,也没有完全弥补人为因素带来的财务管理漏洞。只有充分调动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处理好“条”与“块”之间的关系,重视信息化管理,建立畅通的信息流渠道,才能在提高软件技术的同时,推广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
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
首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各单位差异大,整体水平落后。位于发达地区的单位,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发达的科学理论而早已掌握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可某些边远地区小单位由于地域、思想的相对闭塞或许还没有能力组装内部的通讯网络。这种差异作为硬件条件的不完备,使企业整体电子化水平得不到统一提高。
其次,在软件技术水平方面,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技术落后。各部门孤立设计自己的信息系统。各信息系统数据结构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造成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性差,形成“信息孤岛”;财务管理软件功能单一,仅仅完成了从人工手动到“电脑自动”的转变,只局限于对数据的核算上,未体现财务软件设计者对财务管理的理解,缺少数据分析与决策功能,使核算数据利用率低。
3、企业中财务信息安全防范力度不够
对于现代网络系统而言,它由大量具备独立运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边界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了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从硬件系统看,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不正确操作、以盗窃或暴力手段为目的的人为破坏或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或元件的损坏)是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从软件系统看,操作人员有意篡改程序文件、种类繁多的计算机病毒的肆意传播以及网络黑客通过非授权侵袭进行“捕获”及“轰炸”,对信息安全的破坏则更为严重。
4、财务管理人才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信息化改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使他们从抄写、计算等烦琐而枯燥的事务性工作中逐步解脱出来,目的是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对数据加以分析,思考现行管理制度的缺陷及漏洞并加以改进和弥补。而目前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仅仅停留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对相关财务管理软件进行熟练操作,这只能作为现代财务管理人员最基本的业务素质,距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差得很远,无法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财务管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