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是梅尧臣的千古佳句,也正是这一佳句将紫砂器的制作一直追塑到久远的宋代。宜兴紫砂家喻户晓、名扬四海,一代又一代的紫砂匠人不仅完整地传承了先辈们的精湛技艺,更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同时把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注入壶内,使壶不再是单一的器皿,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
山中日月长,壶中乾坤大。一把好的紫砂壶,从泥料开始到匠人们巧妙的构思,再通过娴熟的技艺,最后进窑烧制,从窑里取出的那一刻,制壶人的心情如同一位母亲喜得麟儿一样喜悦。
1 “福缘壶”的设计灵感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每一把紫砂壶的造型都不是随意捏塑而成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家讲究缘份,这缘份不仅在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与物之间也是如此。每次走进寺院,古木檀香、梵音经贝、宽袖袈裟、莲座佛塔,总会让人心生一种清宁之感。佛家信缘、讲善,“善”即“德”,亦是“福”,我亦信缘向善。每日坐在泥凳前,拍打着手中的泥条,心中亦是时时感恩老天的馈赠。时间久了,忽有一日,手中的紫砂灵光一闪变成了僧人,戴着僧帽,胸挂佛珠,腆着大肚,慈眉善目,于是便有了“福缘壶”(见图1)。
2 “福缘壶”的造型特征
紫砂壶的造型历来就有“方匪一式,圆无一相”之说,“福缘壶”造型独特,整个壶型犹如一位开经讲坛的得道高僧,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增添了新的风采。壶体如弥勒佛肚,饱满圆润,一种大肚能容天下之气油然而生;通常嘴是在壶身完成后,根据壶体比例制作,而“福缘壶”的壶嘴与壶体相连,直接从壶身而出,一气呵成;壶盖近似僧帽,远观又宛若一朵完全绽放的莲花,与壶身刻画的莲花遥相呼应,给人一片澄明之感;108颗佛珠,颗颗饱满,镶嵌于壶肩,小巧而精致;壶钮为佛家舍利子,点点禅意氤氲而开;壶身画有“葫芦”,偕音“福禄”;壶把为如意飞把,寓意吉祥。整壶有着圆润、稳重、匀称、端庄之美感,盖、钮、嘴、把搭配完美,显得气度非凡,让人肃然起劲。
3 “福缘壶”的制作技艺
紫砂壶的制作并非一蹴而就,完成一把壶要先从熟悉紫砂的泥性开始,必须要经过两三年的历练。就算能制作、能烧成,而壶之神韵亦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有的,不仅要求制壶人的技艺,同时也要求有一定的壶文化的理解与表达。
“福缘壶”壶嘴打破传统制作,直接从壶身取嘴,不仅要保证出水流畅的功能,亦要有视觉上美的享受,实验多次,才达到现在的效果。传统壶盖在外围加上帽沿,既要显得庄重又不能显得呆板,这就需要在线条的处理上恰到好处。108颗佛珠同样是个细活,泥太厚显得笨重,太薄显得浮燥,嵌时若刻得过重壶体易破损,若是太轻,珠子又不能很好地镶嵌,这不仅是对制壶人技艺的一种考验,亦是对心性的一种磨练。壶体似圆非圆,壶嘴处的一丝内凹曲面自然,使整个壶身张弛有度,韵味十足。壶身的刻画,线条优美,形象逼真,多而不乱,繁而不杂,与壶型形成一幅极其娴雅的画面。
4 “福缘壶”的文化内涵
“福缘壶”的壶身画有葫芦,“葫芦”,谐音“福禄”,因此取“吉祥纳福”之意。我国的葫芦栽培七千载有余,之后出现工艺的葫芦,自唐始,成于宋,兴于明、清。后因乾隆纪晓岚等著名文人墨客追宠而得以广布民间,也为百姓所喜爱。葫芦形体优美、寓意吉祥,它同时也代表着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艺术文化思想。
“福缘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佛教文化。中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百姓信佛,帝王将相信佛,邪魔鬼怪敬佛,不是迷信,而是佛代表着慈悲,与人为善、引人向善,教导世人该有一颗敬畏心、一颗慈悲心、一颗感恩的心,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不知从何时起,壶与禅、壶与茶、茶与禅已经融为一体,禅道、茶道、壶道,都在体现着“清、雅、静、和”的精神。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保持一颗清明淡然本真的心,渡人、渡已,这也是制作“福缘壶”的本意所在,一壶在手,一茶在口,一佛坐于心。
紫砂艺术含概内容丰富,聚造型美、装饰美、意境美于一体,共同构建壶之魅力。而紫砂壶所要表达的远不止这些目光所能发现的美,更多的是承载着一定的人文思想,使人们在接触到壶时,引发心灵的碰撞,得到些许的震撼和一些有益于人生的领悟。
山中日月长,壶中乾坤大。一把好的紫砂壶,从泥料开始到匠人们巧妙的构思,再通过娴熟的技艺,最后进窑烧制,从窑里取出的那一刻,制壶人的心情如同一位母亲喜得麟儿一样喜悦。
1 “福缘壶”的设计灵感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每一把紫砂壶的造型都不是随意捏塑而成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家讲究缘份,这缘份不仅在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与物之间也是如此。每次走进寺院,古木檀香、梵音经贝、宽袖袈裟、莲座佛塔,总会让人心生一种清宁之感。佛家信缘、讲善,“善”即“德”,亦是“福”,我亦信缘向善。每日坐在泥凳前,拍打着手中的泥条,心中亦是时时感恩老天的馈赠。时间久了,忽有一日,手中的紫砂灵光一闪变成了僧人,戴着僧帽,胸挂佛珠,腆着大肚,慈眉善目,于是便有了“福缘壶”(见图1)。
2 “福缘壶”的造型特征
紫砂壶的造型历来就有“方匪一式,圆无一相”之说,“福缘壶”造型独特,整个壶型犹如一位开经讲坛的得道高僧,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增添了新的风采。壶体如弥勒佛肚,饱满圆润,一种大肚能容天下之气油然而生;通常嘴是在壶身完成后,根据壶体比例制作,而“福缘壶”的壶嘴与壶体相连,直接从壶身而出,一气呵成;壶盖近似僧帽,远观又宛若一朵完全绽放的莲花,与壶身刻画的莲花遥相呼应,给人一片澄明之感;108颗佛珠,颗颗饱满,镶嵌于壶肩,小巧而精致;壶钮为佛家舍利子,点点禅意氤氲而开;壶身画有“葫芦”,偕音“福禄”;壶把为如意飞把,寓意吉祥。整壶有着圆润、稳重、匀称、端庄之美感,盖、钮、嘴、把搭配完美,显得气度非凡,让人肃然起劲。
3 “福缘壶”的制作技艺
紫砂壶的制作并非一蹴而就,完成一把壶要先从熟悉紫砂的泥性开始,必须要经过两三年的历练。就算能制作、能烧成,而壶之神韵亦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有的,不仅要求制壶人的技艺,同时也要求有一定的壶文化的理解与表达。
“福缘壶”壶嘴打破传统制作,直接从壶身取嘴,不仅要保证出水流畅的功能,亦要有视觉上美的享受,实验多次,才达到现在的效果。传统壶盖在外围加上帽沿,既要显得庄重又不能显得呆板,这就需要在线条的处理上恰到好处。108颗佛珠同样是个细活,泥太厚显得笨重,太薄显得浮燥,嵌时若刻得过重壶体易破损,若是太轻,珠子又不能很好地镶嵌,这不仅是对制壶人技艺的一种考验,亦是对心性的一种磨练。壶体似圆非圆,壶嘴处的一丝内凹曲面自然,使整个壶身张弛有度,韵味十足。壶身的刻画,线条优美,形象逼真,多而不乱,繁而不杂,与壶型形成一幅极其娴雅的画面。
4 “福缘壶”的文化内涵
“福缘壶”的壶身画有葫芦,“葫芦”,谐音“福禄”,因此取“吉祥纳福”之意。我国的葫芦栽培七千载有余,之后出现工艺的葫芦,自唐始,成于宋,兴于明、清。后因乾隆纪晓岚等著名文人墨客追宠而得以广布民间,也为百姓所喜爱。葫芦形体优美、寓意吉祥,它同时也代表着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艺术文化思想。
“福缘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佛教文化。中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百姓信佛,帝王将相信佛,邪魔鬼怪敬佛,不是迷信,而是佛代表着慈悲,与人为善、引人向善,教导世人该有一颗敬畏心、一颗慈悲心、一颗感恩的心,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不知从何时起,壶与禅、壶与茶、茶与禅已经融为一体,禅道、茶道、壶道,都在体现着“清、雅、静、和”的精神。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保持一颗清明淡然本真的心,渡人、渡已,这也是制作“福缘壶”的本意所在,一壶在手,一茶在口,一佛坐于心。
紫砂艺术含概内容丰富,聚造型美、装饰美、意境美于一体,共同构建壶之魅力。而紫砂壶所要表达的远不止这些目光所能发现的美,更多的是承载着一定的人文思想,使人们在接触到壶时,引发心灵的碰撞,得到些许的震撼和一些有益于人生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