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不同持续时间听皮质灰白质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9~12岁年龄组、19~22岁年龄组耳聋患者以及相应年龄组正常听力者各20名(对照组),分别行MR扩散加权成像以及MR波谱成像.测量听皮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的变化.3组间各数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9~12岁及19~2
【机 构】
:
300192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临床学院放射科,300192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临床学院放射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不同持续时间听皮质灰白质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9~12岁年龄组、19~22岁年龄组耳聋患者以及相应年龄组正常听力者各20名(对照组),分别行MR扩散加权成像以及MR波谱成像.测量听皮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的变化.3组间各数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9~12岁及19~22岁年龄组语言前耳聋患者左侧颞上回区域NAA/Cr值分别为2.46±0.51、2.49±0.52、2.26±0.33;右侧分别为2.26±0.46、2.44±0.45、2.27±0.46;左侧颞上回区域Cho/Cr值分别为0.88±0.21、0.92±0.18、0.87±0.13;右侧分别为0.88±0.18、0.87±0.22、0.81±0.16.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7、0.14、0.62、1.15,P值均>0.05).对照组、9~12岁及19~22岁年龄组语言前耳聋患者左侧Heschl回的平均ADC值分别为(860±103)、(885±48)、(905±77)mm2/s,右侧为(848±73)、(880±61)、(902±52)mm2/s,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2、11.37,P值均<0.05).19~22岁年龄组双侧Heschl回的ADC值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44.89、-54.28,P值均<0.05),9~12岁年龄组右侧Heschl回的ADC值高于对照组(q=-31.54,P<0.05).结论 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后持续20年较对照组Heschl回ADC值增高,而颞上回的MR波谱代谢物则无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分析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病的CT和MRI表现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该疾病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病的影像表现和临床资料.6例均行CT平扫,其中1例行MR扫描.6例中3例行CT复查,1例行MR复查.结果 6例患者CT均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纹状体密度增高,均累及壳核,其中5例同时累及苍白球外侧部或尾状核;3例CT复查表现为受累纹状体密度减低或密度增高影消失.1例
目的 初步应用MR血管影像结合计算机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测量和分析在体颈动脉分叉的几何学属性指标,探讨不同年龄组该段血管形态的差异.方法 搜集2005年至2007年经超声检查或DSA检查证实为颈动脉分叉正常或狭窄率小于30%的受检者57例,分为≤40岁组27例和>40岁组30例,行颈动脉1VIR增强血管成像(CEMRA)检查,扫描所得减影图像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重建三维血管图像并测量颈动脉分叉的各项几
成软骨细胞瘤临床较少见,以往其X线及CT表现常有报道[1-3],MRI表现则报道较少,而CT及MRI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笔者对13例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患者男,26岁.自幼起无明显诱因出现脐部间歇性渗液26年,服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好转,此次因发现脐部间歇性渗液与膀胱充盈或下蹲运动时关联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就诊。
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反映了细胞微结构的改变,因而其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对比剂延迟增强MRI(delayed-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E-MRI)既能够在体显示心肌瘢痕组织,又能够凭借其优异的空间分辨率明确非透壁性心肌梗死节段中梗死心肌占室壁厚度的比例,因此在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上海市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项目(“医联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影像数据中心”项目2008年4月1日进行阶段总结交流。至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8家市级医院的部分医学影像数据可在联网医院范围内,不用打印胶片即可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根据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结果互认,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目的 探讨活体31P MR波谱(31P MRS)在骨恶性肿瘤与炎症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对32名健康志愿者、20例恶性骨肿瘤、22例骨及软组织炎症患者分别行常规X线、MRI与31P MRS 检查,测定波谱中各代谢产物的峰下面积,计算各代谢产物间的比值,并根据无机磷(Pi)相对于磷酸肌酸(PCr)的化学位移测定细胞内pH值.统计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1P MRS检测发现恶性骨肿瘤组磷酸单酯(P
患者 男,25岁,因头痛2周入院,入院后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 CT检查:左额叶深部白质内见类圆形略高密度肿块,病灶位于左侧脑室体旁及基底节区,大小约4.6 cm×4.8 cm,其轮廓光滑整齐,边界清晰,内缘呈浅分叶,内见沙粒样钙化密度影融合成片,周围少量水肿。
目的 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预脉冲对缺血性脑梗死ADC值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次脑梗死的常规DWI和FLAIR-DWI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分别比较不同发病时间段的梗死病灶的常规ADC值(ADCCON)和FLAIR ADC值(ADCFLAIR).再根据梗死病灶是否累及大脑皮层将所有病灶分为皮层梗死组、皮层下梗死组,同样的方法比较皮层梗死组、皮层下梗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