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语文活动教学的形式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就重视活动。孔子强调“听言观行”,荀子认为“行高于知”,王夫之提出“行先知后”。先哲们早就意识到人的知识、思维以及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实践,即主体自觉参与、全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天地,不应人为地把它囿于区区的四十分钟之内。我们在向课堂要效率的同时,也要把眼光投向语文学习的外延。我们应该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活动。
活动教学以人为本,语文活动教学应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丰富形式,如即席发言、演讲、讨论、辩论、采访等。配合教材重视人文教育的要求,可以开展朗诵、配音、创办班级文学杂志、编演课本剧等研究型、体验型、创造型的活动。
2 活动教学实操步骤例谈
下面以组织九年级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例,谈谈语文活动教学的实操步骤。
2.1 激趣——教师介绍前人编演课本剧的成功经验和收获的喜悦,让学生产生过一把瘾的强烈的渴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铺下思想和情感基础。
2.2 分组——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给合成若干小组,推举出负责人,人人动手改编课文。由于是自由组合,大家都不想落后,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2.3 选择——选择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过程,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参与。选择过程实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了解戏剧的特质,选择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而这正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2.4 阅读——我们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为剧本,如果课文是剧本,就要有自己创作的成分。要改编、创作课本剧,阅读时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如了解幕、场、人物说明、舞台说明等,体会“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动作化的戏剧语言。阅读的时候要了解背景,熟悉内容,理解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等。
2.5 改编——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时,往往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句。应让学生明确:改编时可适当增删。因为演出时间限制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内,所以枝节应该大刀阔斧地砍掉,保留和创作一些能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动作的内容。当然,无论是人物对话、舞台说明还是矛盾冲突的设计,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2.6 排练——我们在班内众多改编的剧本中选择一个最优秀的作为本班的演出剧目,安排三周排练时间。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尽量正规化,不要成为胡乱凑合的乌合之众。为了贯彻编剧的改编、创作意图,编剧顺理成章地当上导演、副导演,导演、副导演根据剧情和人物气质特点在班上选择合适的演员。为了排练能顺利、落实,还可以安排灯光师、音响师、化妆师、道具组、剧务组等人员和机构。各人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为的是最后把自己班的心血结晶搬上舞台。
2.7 汇演——到了激动人心的一天,经过抽签决定演出次序后,各班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把最精彩的演出带给了观众,使汇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8 评价——应该把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其成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实际过程的认识及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对课本剧编演的评价包括三部分:一是评委评价。我们对学生在“剧本改编”、“表演语言”、“形体动作”等方面分别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最佳表演奖、最佳舞台效果奖。二是学生评价。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三是学生评课文。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将从外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思维,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新的飞跃。
3 语文活动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3.1 促学习热情。学生由于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充分的自由,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不需要往常的“威迫”“利诱”,不需要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充分表现了“我要学”的积极心态。
3.2 促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这次编演课本剧,首先是班内各小组最佳剧本改编之争,随后就是各班剧目之间的比拼,充分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健康精神。
3.3 练创造能力。“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鉴赏是一种创造,改编课本剧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创造成果在会聚、交流、深化。活动教学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创造种子的佳壤。
总之,在活动中进行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发展和锻炼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在活动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就重视活动。孔子强调“听言观行”,荀子认为“行高于知”,王夫之提出“行先知后”。先哲们早就意识到人的知识、思维以及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实践,即主体自觉参与、全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天地,不应人为地把它囿于区区的四十分钟之内。我们在向课堂要效率的同时,也要把眼光投向语文学习的外延。我们应该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活动。
活动教学以人为本,语文活动教学应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丰富形式,如即席发言、演讲、讨论、辩论、采访等。配合教材重视人文教育的要求,可以开展朗诵、配音、创办班级文学杂志、编演课本剧等研究型、体验型、创造型的活动。
2 活动教学实操步骤例谈
下面以组织九年级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例,谈谈语文活动教学的实操步骤。
2.1 激趣——教师介绍前人编演课本剧的成功经验和收获的喜悦,让学生产生过一把瘾的强烈的渴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铺下思想和情感基础。
2.2 分组——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给合成若干小组,推举出负责人,人人动手改编课文。由于是自由组合,大家都不想落后,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2.3 选择——选择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过程,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参与。选择过程实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了解戏剧的特质,选择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而这正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2.4 阅读——我们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为剧本,如果课文是剧本,就要有自己创作的成分。要改编、创作课本剧,阅读时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如了解幕、场、人物说明、舞台说明等,体会“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动作化的戏剧语言。阅读的时候要了解背景,熟悉内容,理解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等。
2.5 改编——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时,往往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句。应让学生明确:改编时可适当增删。因为演出时间限制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内,所以枝节应该大刀阔斧地砍掉,保留和创作一些能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动作的内容。当然,无论是人物对话、舞台说明还是矛盾冲突的设计,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2.6 排练——我们在班内众多改编的剧本中选择一个最优秀的作为本班的演出剧目,安排三周排练时间。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尽量正规化,不要成为胡乱凑合的乌合之众。为了贯彻编剧的改编、创作意图,编剧顺理成章地当上导演、副导演,导演、副导演根据剧情和人物气质特点在班上选择合适的演员。为了排练能顺利、落实,还可以安排灯光师、音响师、化妆师、道具组、剧务组等人员和机构。各人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为的是最后把自己班的心血结晶搬上舞台。
2.7 汇演——到了激动人心的一天,经过抽签决定演出次序后,各班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把最精彩的演出带给了观众,使汇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8 评价——应该把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其成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实际过程的认识及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对课本剧编演的评价包括三部分:一是评委评价。我们对学生在“剧本改编”、“表演语言”、“形体动作”等方面分别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最佳表演奖、最佳舞台效果奖。二是学生评价。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三是学生评课文。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将从外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思维,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新的飞跃。
3 语文活动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3.1 促学习热情。学生由于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充分的自由,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不需要往常的“威迫”“利诱”,不需要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充分表现了“我要学”的积极心态。
3.2 促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这次编演课本剧,首先是班内各小组最佳剧本改编之争,随后就是各班剧目之间的比拼,充分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健康精神。
3.3 练创造能力。“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鉴赏是一种创造,改编课本剧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创造成果在会聚、交流、深化。活动教学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创造种子的佳壤。
总之,在活动中进行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发展和锻炼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在活动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